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部分选矿循环水中含一定量的高分散性悬浮颗粒,仅依靠简单浓缩沉降难以澄清,无法达到回用要求。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选矿循环水固体悬浮物澄清装置。为优化装置的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建立了选矿循环水深度澄清装置的二维物理模型,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选用Mixture和RNG k?ε 模型对装置主要的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展开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适当降低水力循环区喷嘴长度,增加喉管与喷嘴管径比、颗粒沉降区开口尺寸、装置直径等结构,能够降低颗粒沉降区平均湍动能,由于湍动能为单位质量流体由于紊流脉动所具有的动能,故降低了颗粒沉降区流场的紊流程度,增加了水流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对悬浮颗粒的去除效果;同时发现降低入口流速、增加悬浮颗粒粒径有助于提高悬浮物的去除率,当进水流速为0.1 m·s?1、经过混凝的悬浮颗粒形成粒径大于100 μm时,装置对选矿循环水中的悬浮颗粒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对高固含体系下Intermig桨搅拌槽内的桨叶搅拌性能以及颗粒的混合与悬浮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光导纤维技术对不同桨径、搅拌转速和桨叶离底距离下搅拌槽内底部以及轴向颗粒密度进行测量,同时对临界悬浮转速和搅拌功率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对高固含液-固搅拌体系,所采用的Intermig搅拌桨具有很好的轴向混合特性,该桨适合在较大的桨径和较低的桨叶离底距离下应用,可在促进颗粒悬浮与均匀分布的同时,大大降低功率消耗.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拟合得出底部均匀度与搅拌槽内弗劳德数有关,Q=0.58Fr-0.35,Intermig搅拌桨功率准数在0.2~0.3之间,且与雷诺数关系为NP=2.1Re-0.2.   相似文献   

3.
硅单晶片研磨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研磨液在硅单晶片加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当今国内外研磨液的发展状况,通过实验研究有效地解决了目前研磨液存在的悬浮,金属离子的去除及表面颗粒吸附问题,并对研磨液的污染及其净化处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曲涛  洪艳  沈化森  胡永海 《稀有金属》2007,31(6):802-806
采用150 A·m-2的高电流密度,电解周期为10 d. 在此电流密度下如采用常规电解会造成电流效率降低和电解产品中γ-MnO2含量降低,阳极如果采用纯钛板, 还会造成阳极的严重钝化.故本实验阳极采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生产的钛基钛锰涂层阳极, 阴极采用紫铜板,主要通过改变悬浮颗粒加入量来研究悬浮颗粒的加入对于电解工艺的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在高电流密度下,无悬浮体或悬浮体含量较低的电解体系,电解效率较低,当悬浮颗粒含量达到或超过0.075 g·L-1时, 电解效率在98%以上.X射线衍射表明 随着悬浮颗粒加入量的增大, 电解产品中γ-MnO2含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蒸发结晶过程中悬浮溶液液滴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竹友  刘国忠 《化工冶金》1998,19(4):313-322
利用单轴声悬浮装置观察了毫米大小的无机盐水溶液悬浮液滴蒸发和结晶的动态过程,为认识伴随均匀成核和结晶过程的溶液液滴形态变化规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通过对NH4Cl溶液液滴广泛的实验观察发现,开始结晶后通常先在液滴表面的局部形成外壳,局部外壳发展到完全成壳经过3种可能的生长历程,即局部外壳向液滴内的生长,沿液滴表面的扩展,以及从局部外壳上个别点向外的枝状物或晶须生长。多数溶质液滴都经历与NH4Cl  相似文献   

6.
于艳  陈迪林 《钢铁》1998,33(4):20-23
对比研究了普通浇注、低过热浇注和悬浮浇注三种不同工艺方法对轴承钢锭的温度场和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浇注能有效地改善轴承钢锭的温度分布,极大地改善钢锭横截面上的碳、硫、磷元素的中心偏析,提高了轴承钢锭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毕有才  徐浩 《山东冶金》2013,(3):52-53,57
气态悬浮焙烧炉存在着热量利用率低、排放烟气温度过高等问题,烟气余热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通过增加热交换系统,利用热管式换热器将烟气中的高品位余热进行回收,降低烟气温度,回收烟气显热,用于加热平盘洗水。既减少了新蒸汽的消耗,又减少了温室气体CO2排放量,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822t,年经济效益138万元。  相似文献   

8.
介绍一种使用锰钛合金做阳极并在电解液中加入悬浮颗粒(CMD或EMD)制备二氧化锰的有效方法。首先,在试验过程中分别采用纯钛、钛合金和钛锰合金做电解阳极材料,通过实验对比表明:采用锰钛合金做阳极材料,可以实现阳极在高电流密度下不易钝化,电解电流效率高,并且具有所生产二氧化锰含量高,铁含量低等优点;其次在选取电解液时,通过普通电解液和加入悬浮颗粒电解液进行对比,加入悬浮颗粒的电解液可以解决在电解过程中耗电量高,电解电流效率低,所生产二氧化锰含量低等缺陷。在试验过程中得出悬浮颗粒的最佳加入量:CMD加入量为0.075 g.L-1,EMD加入量为0.1 g.L-1,当悬浮颗粒加入量不低于0.05 g.L-1时,二氧化锰的含量均高于91%,符合电池用无汞碱性锌-锰二氧化锰电解二氧化锰含量要求,并且悬浮颗粒加入越多二氧化锰含量越高,电解产品中硫酸根就越容易清洗。  相似文献   

9.
对比研究了普通浇注、低过热浇注和悬浮浇注三种不同工艺方法对轴承钢锭的温度场和成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浇注能有效地改善轴承钢锭的温度分布,极大地改善钢锭横截面上的碳、硫、磷元素的中心偏析,提高了轴承钢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气体悬浮焙烧炉的热效率,对某厂氧化铝焙烧系统进行了热工测试和热平衡计算,分析结果发现,影响焙烧产量和能耗的主要因素为空气过剩系数、氢氧化铝水分和主炉温度。针对炉子用能的薄弱环节,提出了降低氢氧化铝水分和主炉焙烧温度、减少炉体散热损失、加强余热回收,降低废气排放温度、降低氧化铝排料温度等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国钼业》2009,33(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刚石、立方氮化硼颗粒表面镀钨、铬、钼的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在加热室对清洁的金刚石、立方氮化硼颗粒预加热,加热温度下限应高于用于镀膜的羰基金属络合物沸点温度,加热温度上限视所需镀膜厚度,以不降低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的强度为限;然后将加热的颗粒输送至到带有振动或搅拌器的镀膜室中,  相似文献   

12.
悬浮熔融法测定金属中的氮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悬浮熔融(无坩埚熔融)作为一种特殊的加热手段代替常用的石墨坩埚加热方法,对金属中氮的抽取具有明显的优点,主要是加热快、温度高而均匀、空白值低、熔珠流动性好、脱气表面积大和有强烈的电磁搅拌作用(有助于试样在熔浴中均匀溶解和气体快速释出),从而弥补了石墨坩埚中加热抽取方法在动力学方面的某些不足,能够迅速而完全地抽出各种金属中的氮,特别是对于  相似文献   

13.
徐世艾 《化工冶金》2000,21(4):412-416
在直径为386mm的通气多层搅拌釜中,实验考察了下层搅拌桨型、挡板和气体分布器等对颗粒悬浮临界搅拌转速的影响,这对工业过程的设计和放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在GBH-1装置预电离模拟实验中,用悬浮双探针测量氢脉冲等离子体电子温度和离子密度的方法。根据实验过程中电子温度变化不大这一特点,提出了相对测量方法。利用简单探针理论,给出了测量结果,并对结果作了简短的讨论。对于材料研究和冶金工业中所使用的等离子体的测量,可参考本方法,但须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邝霜  康永林  于浩  刘仁东  严玲 《钢铁》2007,42(11):65-68,73
采用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实验钢冷轧组织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的再结晶与相变规律,研究了过时效回火对双相钢显微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连续退火初期的加热过程中,在600~720℃大量进行再结晶.加热速度对再结晶行为有较大影响,以10℃/s加热,再结晶将持续到双相区.珠光体在低于720℃的加热过程中变化不明显,而铁素体晶界与晶内出现球状碳化物颗粒.双相区退火过程中,奥氏体首先在珠光体处形成,原铁素体晶界与晶内的碳化物颗粒也形成奥氏体岛.800℃保温后缓慢冷却至630~680℃可以得到合理比例的双相钢组织.当过时效温度大于300℃,马氏体分解,碳化物颗粒析出,将对双相钢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于传统防冻结构在实际应用中防冻效果较差,金属复合材料发动机水箱在寒冷天气中经常结冰,且结冰量较大,为此提出金属复合材料发动机防冻结构设计分析。首先利用温度检测装置测量发动机水箱温度,然后根据检测到的温度,利用电涡流加热装置对发动机水箱进行加热,最后利用温度控制装置控制电涡流加热温度,以此完成金属复合材料发动机防冻结构设计。经实验证明,应用设计结构发动机水箱的结冰量低于传统结构。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以爆轰法合成了球形纳米锰酸锂粉体,然后对若干份实验粉体分别进行了从常温加热到300℃、400℃、500℃、600℃、700℃和800℃的烧结处理,把烧结处理好的实验样品分别在相同衍射条件下进行了X衍射分析,通过衍射曲线可以得到此纳米锰酸锂晶形变化过程。根据衍射数据利用Scherrer公式分别计算出各个烧结处理好的实验样品的晶粒度,研究发现纳米锰酸锂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出现了晶粒2次长大和2次细化交替变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某公司自主研发了一种氢氧化铝气态悬浮焙烧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热回收率高达91.5%,并成功应用于4#焙烧炉的工业生产。其余热回收装置平均进水温度为36℃,出水温度达73℃以上,达到了较好的余热利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型煤的炭化和焙烧是在管式电炉内完成的。无论是在实验室设备中半悬浮状态加热煤,还是在试验台装置上,用气体载热体加热煤,随着加热温度的提高,煤的堆积密度减少。在塑性状态开始形成的温度下,可以发现煤的堆积密度急剧下降。煤粒的膨胀,尖棱的钝化,球状形式的生成均是出现液相的标志,液相对于热分解汽态和气态产品的析出形成阻力。加热过程中煤堆密度的剧烈下降与煤的性质、粒度组成、加热温度及加热速度有关。试验台试验和半工业性连续炼焦装置的试验表明,加热煤的堆密度可以作为煤的热处理程度是否适合于成型的标志之一。在实验…  相似文献   

20.
微波加热预处理一水硬铝石矿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微波加热对我国一水硬铝石矿进行了活化焙烧的实验研究,以降低拜耳法溶出的温度。从微波添加剂、微波加热功率和微波加热时间对铝土矿的溶出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利用SEM技术对活化焙烧矿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微波加热焙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OH添加量100 kg/t,微波加热温度535℃,加热时间5 min。短时间的微波辐射就能使矿石的微观形貌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