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玻璃纤维机织物为中间层,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微孔膜为上下层,制备三明治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对其干态与湿态下的力学性能、电解液亲和性、热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测试,并与商品化锂离子电池隔膜Celgard 2400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明治结构的锂离子电池复合隔膜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电解液亲和性、热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静电纺纳米纤维膜被广泛地研究并应用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其中:用作负极材料的包括碳纤维、碳/无机复合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及锂金属氧化物;用于正极材料的有锂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隔膜材料主要有聚合物及聚合物/无机物复合隔膜两类。大量的研究表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膜以其优异的纳米特性在锂离子电池中发挥重要作用。综述最新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以及隔膜的静电纺纳米材料,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重点对锂离子电池用微孔膜常用的原料及加工工艺、电池对微孔膜的性能要求进行了阐述。对国内外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在电池隔膜方面必须加大研究和开发的力度,摆脱对进口电池隔膜的依赖。展望了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一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可以预测聚合物电解质膜将是今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一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乙烯-乙烯醇(EVOH)为原料,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纳米二氧化硅(SiO_2),制备了EVOH/SiO_2锂离子电池复合纤维膜。实验结果表明,EVOH纺丝液的浓度为18%、纳米SiO_2掺杂量为2%时,纤维的成膜状态及微观形貌最好,此状态下纤维膜具备良好的吸液率和力学性能;DSC和TG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电池隔膜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隔膜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作用机制及消费型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向,探讨当下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和工艺的具体现状和主要问题,阐述通过不同工艺在通用隔膜上复合具有亲液、耐高温等性能的无机材料涂层,从而获得隔膜性能适应性提升的具体制备对策,并对各类无机复合隔膜的性能进行解构和分析,旨在为促进我国锂离子电池隔膜工艺及材料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性能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发挥,为了研发高效锂离子电池,应用静电纺技术制作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聚偏氟乙烯纳米隔膜,通过对聚偏氟乙烯(PVDF)的静电纺工艺进行差异化设置,得到隔膜的最佳纺丝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静电纺纤维膜是用作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理想材料,为满足实际生产要求,需对其进行增强处理。综述了现有的增强型静电纺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单一静电纺丝法、静电纺丝-后处理法以及静电纺丝与增强基材复合法等,介绍了增强型静电纺纤维膜的相关性能,并提出了未来增强型静电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隔膜位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是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电池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聚烯烃基、非织造布和纤维素纸基锂离子电池隔膜及其复合隔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类隔膜材料的优缺点及其对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得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的纤维及纤维毡状材料,使其在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综述了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膜用作电池隔膜的技术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重点阐述了静电纺隔膜的结构和性能,如膜的形态结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通过改变转鼓转速,制备并复合形成三层自增强PAN纳米纤维复合隔膜。研究不同转鼓转速下所得中间层用PAN纳米纤维膜的排列及形貌特点,测试三层自增强PAN纳米纤维复合隔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及电化学性能,以评价其综合表现。结果表明:当中间层的转鼓转速为700 r/min时,制备的三层自增强PAN纳米纤维复合隔膜在纵向(即收集方向)的拉伸断裂强度达到最大,为13.10 MPa;室温下的孔隙率和吸液率分别为78.3%和356.3%,20℃下的离子电导率高达0.63 m S/cm,电化学稳定电压达到5.0 V,电化学稳定性优异;由其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拥有较高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值,达138.4 m A·h/g。三层自增强PAN纳米纤维复合隔膜的综合性能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静电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微孔结构以及润湿性、离子电导率、电化学稳定性及热尺寸稳定性等性能。综述了静电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改性研究现状,对共混改性、复合改性、填充改性和离子液体改性等方法进行了评述,采用相关的改性方法可以提高电池隔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纵向拉伸性能优异的静电纺丝锂离子电池隔膜,首先在不同转速条件下制备聚丙烯腈(PAN)纤维膜,分析得出在700 r/min 时,PAN 纤维排列取向性最好。然后将在700 r/min 条件下制备得到的PAN 增强层纤维膜作为中间层,结合上下2 层杂乱分布的聚酯(PET)纤维膜形成取向增强复合隔膜,在低速(100 r/min)条件下制备了PET/PAN/PET 各向同性纤维膜作为对比膜。表征了2 种隔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取向增强复合隔膜的吸液率为371%,热收缩率为4.1%,室温下离子电导率为0.553 ms/cm,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27 V;由其制备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8.0 mA?h/g;纵向拉伸断裂强度为9.2 KPa,比对比膜提高了130%,该取向增强复合隔膜机械强度显著提高,综合性能优于PET/PAN/PET 各向同性纤维膜。  相似文献   

13.
隔膜性能是影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制备出性能优良的隔膜将有助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以聚烯烃纤维非织造布作为支撑体材料制备复合膜,对复合膜的微孔结构、力学性能和孔隙率进行测试和分析.将复合膜浸泡在电解液中形成凝胶电解质膜,然后组装电池.结果显示,组装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主要作用、原理、性能、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锂离子隔膜电池具有安全性,可靠性,长循环寿命、绿色环保等特点,使得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为工业化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型高性能芳纶纤维基锂离子电池隔膜在耐高温、电解液润湿性、机械强度及电化学性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芳纶纤维基锂离子电池隔膜制备方法,包括静电纺丝法、涂布法、相转化法及造纸法等,对比总结了几种方法的优劣势及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探究了芳纶纤维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简要叙述商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干法拉伸和湿法拉伸。重点介绍纤维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如熔喷法、静电纺丝法、湿法及纺黏法。此外,列举无机/有机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探讨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电池隔膜作为动力电池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是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高附加值材料.然而,目前国产的锂离子电池隔膜质量不稳定,很难满足在孔隙率、孔径分布、厚度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研究采用不同分散剂对聚丙烯(PP)超细短纤维处理,改善其在浆料中的分散性能,解决了PP超细短纤维分散性差的难题,并采用湿法抄造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结...  相似文献   

18.
以聚丙烯纤维和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皮芯结构(ES)纤维为原料,采用湿法成形工艺制备匀度高、质量高的碱性电池隔膜。通过调节湿法成形和热压条件改变隔膜的内部结构,采用磺化处理方法使隔膜具有吸碱性,探索湿法成形工艺制备聚烯烃碱性电池隔膜的优化工艺。结果表明,隔膜成形的最佳热压压力和热压温度分别为0.5 MPa和135℃,纤维之间形成了多接触点的熔融结合,隔膜手抄片强度上升;聚氧化乙烯(PEO)用量为1.5%、聚乙烯醇(PVA)用量为4%和ES纤维用量为40%时,可以获得匀度和机械强度较好的隔膜;磺化后的隔膜成功接枝上磺酸基,使隔膜具备较强的亲水性。自制碱性电池隔膜的性能均符合行业标准GJB3535(1999)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具有质量轻、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作为电池主要组成部分的隔膜材料起着隔离正负极,防止电池发生短路和为锂离子提供通道的作用,其性能与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能密不可分。介绍了聚烯烃隔膜存在的问题及改性方法,阐述了静电纺纳米纤维隔膜和耐高温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展望了电池隔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MP3、MP4、手机、电脑等各类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情况直接影响着设备的状态、功能以及运行情况和寿命,而锂离子电池本身的状态和性能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其隔膜材料所决定的。基于此,文章则以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二者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论述,进而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改性、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分析,以期为后续锂离子电池状态、质量的改进与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