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数字电桥(LCR)、分析天平等手段研究了再结晶退火温度与保温时间对纯铝系负极箔坯料显微组织和成品箔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0.4 mm厚的冷轧板在250℃~440℃之间退火,保温2 h时,再结晶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400℃时晶粒最小(45μm);当退火温度为400℃时,坯料内部析出大量细小的第二相颗粒,随保温时间的延长,再结晶晶粒长大缓慢;第二相颗粒析出数目先增多后减少,2 h时第二相颗粒析出数目最多;冷轧至0.043 mm厚成品铝箔表面腐蚀均匀,比电容达到490μf/cm2。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了解轧制Mo-14%Re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高分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研究了轧制Mo-14%Re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断口形貌。采用Channel 5软件分析了轧制Mo-14%Re合金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Mo基体相和ReO3相的施密特因子逐渐减小。织构强度迅速增加,极图上的晶体取向强度从6.51增加到10.18。轧制Mo-14%Re合金的初始再结晶发生在1100 ℃,在此退火温度下,合金中富稀土ReO3相均匀析出,导致拉伸过程中应力分布均匀,Mo基体相和ReO3相表现出明显的晶体取向,ReO3相晶界主要为大角度晶界,使得断后伸长率达到最大值33.5%。拉伸断裂的韧窝数量最多且最大。此外,还研究了断裂过程中微孔的形成、聚集、生长和裂纹扩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XRD、DSC和拉伸试验机对热轧和冷轧Ni47Ti44Nb9形状记忆合金板材的织构、相变、拉伸和恢复性能进行研究,以便为提高Ni47Ti44Nb9合金的性能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热轧板材中的{001}áuv0-和γ丝织构较强,冷轧板材的织构主要为γ丝;850 ℃退火冷轧板材的Ms点低于热轧板材的,且热滞明显提高;沿850 ℃退火板材轧向(RD),应力诱发马氏体临界应力σM最高,与轧向成45-角方向最低,且冷轧板材的应力诱发马氏体临界应力高于热轧板材的;850℃退火冷轧板沿不同方向可恢复应变基本接近,热轧板材存在差异,沿横向(TD)和45-角方向高于冷轧板材.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万能试验机等,研究真空退火对新型Zr-Nb-O-Cu锆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80℃、3 h退火条件下,合金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5μm,晶粒为等轴晶,退火前后均存在{0001}á1010?和{0001}á1120?两种织构,但基面织构强度有所降低。第二相颗粒在晶内和晶界呈弥散分布,为体心立方(BCC)结构的β-Nb相与密排六方(HCP)结构的Zr-Nb-Fe相,尺寸集中在30~150 nm之间。相对于原材,退火后合金沿轧制方向(RD)和垂直方向(TD)的屈服强度(σs)及抗拉强度(σb)均下降,试样均韧性断裂。3个方向的应变硬化指数(n)与塑性应变比(r)差异明显。晶粒与第二相的尺寸、织构等因素对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等离子喷涂及真空热处理过程中MoSi2涂层的相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MoSi2Mo-66.7%Si和Mo-70%Si(摩尔分数)粉末为原料,在45钢上大气等离子喷涂MoSi2涂层,对喷涂前后相以及真空热处理对涂层相和组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MoSi2为原料喷涂后,涂层主要是由MoSi2和Mo5Si3相组成,MoSi2由亚稳定的MoSi2(h)六方结构和稳定的MoSi2(t)四方晶体结构组成.而Mo-66.7%Si和Mo-70%Si两种粉末喷涂后,涂层均由Mo,Si单质粉组成,喷涂过程没有形成硅化物.Mo-66.7%Si涂层在1 050,1 200℃热处理1 h后,涂层中主相是Mo5Si3,次相为MoSi2.Mo-70%Si涂层在800,1 000 ℃热处理30 min后,生成了少量的MoSi2,Mo5Si3和Mo3Si.在1 050 ℃热处理时,随着时间的延长,MoSi2相含量相对增多,当热处理时间为30,45 min时,由于Mo,Si和Fe之间的反应扩散,还生成了FeMoSi和Fe3Si相.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对30%冷轧变形量的N18锆合金在530 ℃再结晶退火过程中轧面(RD-TD)和切面(RD-ND)的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对于轧面,初始晶粒取向是<0001>//ND,再结晶晶粒取向主要是<0001>//ND和<1210>//RD;对于切面,初始晶粒取向主要是<1010>//RD和<1210>//RD,再结晶退火后形成<1010>//ND和<1210>//ND,以及<0001>方向分布在TD极点±85°三种不同取向的晶粒;轧面上的晶粒尺寸大于切面上的晶粒尺寸,为锆合金的再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C10E钢     
正C10E是德国结构钢,心部力学性能(表面硬化后):抗拉强度σ_b≥640~780、490~640 MPa;屈服强度σ_(0.2)≥390、295 MPa;伸长率δ_5为13%、16%;面收缩率ψ为40%、50%;冲击功a_(kv)为89、89 J。试样尺寸11 mm、30 mm。化学成分(质量分数,%):0.07~0.13 C;≤0.40 Si;0.30~0.60 Mn;≤0.035 P;≤0.035 S。热处理:热加工温度1150~850℃;退火温度650~700℃;渗碳温度900~950℃;心部淬火温度880~920℃,表层淬火温度770~820℃;回火温度150~180℃。退火后硬度≤131 HBW。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采用b相区开坯、α2+B2相区热轧、利用四辊可逆冷轧机冷轧Ti-22Al-24Nb-1Mo O相合金0.1 mm厚箔材的工艺过程.研究轧后退火和固溶处理对合金箔材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后合金组织由等轴O相+B2相组成,其中O相(体积分数)约50%;固溶后合金组织由少量等轴O/α2相+B2相组成;经两种热处理工艺处理后,合金均能获得良好的室温拉伸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纯金属Mo和纯Si为原料,采用电弧熔炼法制备了Mo5Si3合金。在1200℃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真空退火,并对合金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合金致密度、显微硬度和抗压强度提高,其压痕断裂韧性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退火20 h后合金断裂韧性为3.23 MPa.m1/2。退火50 h后,合金主要物相为Mo5Si3和少量MoSi2,在合金中形成Mo5Si3/MoSi2层片状组织结构,层片间距在20~50μm之间。Mo5Si3晶粒尺寸和点阵畸变分别为87.3 nm和0.0986%,合金具有纳米晶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定向凝固炉中制备了3种不同Re含量(5%,6%,7%,质量分数)、其它合金元素相同的第4代单晶高温合金DD15,将其完全热处理后在1100℃长期时效1000 h,在1100℃/137 MPa条件下测试合金的持久性能。研究了Re含量对DD15单晶高温合金组织稳定性和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e含量增加,γ′相尺寸减小,其体积分数和立方化程度稍有增加,长期时效时γ′相粗化、筏排化速率和TCP相析出量增加,合金的组织稳定性降低。合金的持久性能随着Re含量增加而显著降低。3种断裂试样中均发现了TCP相,其含量随着Re含量增加而增多,这是合金持久性能随Re含量增加而降低的主要原因。γ/γ′相界面位错网密度随着Re含量增加而增加。Re元素在γ基体中有强烈的偏析倾向,分配比随Re含量增加而显著升高。随着Re含量增加,合金的晶格错配度向负方向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研究,确定了0. 095 mm厚的3102铝合金箔的优化成品退火工艺为:2 h炉气升温至290℃,保温12h,经0. 5 h炉气降温至275℃,保温10 h后箔卷出炉空冷。采用此优化工艺进行成品退火,箔材的性能满足空调箔的要求,又比优化前的退火工艺节省约6 h,降低了能耗。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950~1300℃固溶处理对00Cr25Ni7Mo4N超级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固溶处理时,钢中有σ相析出,要消除热轧态的σ相,固溶温度应大于1050℃;随着固溶温度升高,铁素体相含量增加,奥氏体相含量下降。最佳固溶处理温度在1050℃~1100℃之间,此时两相比例接近1:1;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两相的晶粒尺寸在逐渐增大,到了1250℃晶粒明显长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含Re单晶镍基高温合金热处理过程中的一次时效温度(1150, 1180 和1200 ℃),获得了3种不同形貌和尺寸的γ′相。随后,对含有不同γ′形貌的3种样品进行了中温高应力(760 ℃/800 MPa)持久试验。结果表明,γ′相的大小对单晶高温合金的持久性能有很大影响。适当增大γ′相的尺寸可以促进合金的均匀变形,从而提高合金的中温持久寿命。  相似文献   

14.
以MoO3粉、Mo粉、Si粉及Al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合成了纳米Mo5Si3-20%Al2O3(质量分数)复合粉体。采用XRD、SEM、TEM和DTA等对复合粉体在球磨过程中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球磨10h后合成的Mo5Si3-20%Al2O3复合粉体,反应以爆炸模式进行。球磨30h后,Mo5Si3和Al2O3的晶粒尺寸分别为36.3nm和21.9nm。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Mo5Si3和Al2O3的晶粒尺寸变小,衍射峰宽化程度降低。DTA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粉体具有好的热稳定性,球磨30h后再在1000℃退火1h后复合粉体没有发生物相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以冷轧态29Cr-4Mo超级铁素体不锈钢无缝钢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退火工艺对29Cr-4Mo超级铁素体不锈钢无缝钢管冷轧后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29Cr-4Mo超级铁素体不锈钢夹杂物主要成分为Cr2O3·MnO·Al2O3;在900 ℃下保温30 min,晶界三角连接处和夹杂物附近率先生成了少量σ相,σ相析出的平均面积分数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当温度升高至1000 ℃,保温50 min未见有σ相析出,在900~1050 ℃整个温度区间内未见有χ相析出;建立了Sellars模型下铁素体再结晶晶粒长大经验公式,通过对比分析计算值与实验值,结果显示该公式能准确预测整个退火过程中的平均晶粒尺寸大小。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化学法制备Nd Fe B中间体,再通过两级还原退火成功制备了主相为Nd2Fe14B的Nd Fe B磁粉。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及附带的X射线能谱仪(EDS)、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表征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结构、不同温度的相变和磁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Nd2Fe14B磁粉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法成功合成了分散良好的纳米尺寸的Nd Fe B中间体,中间体由球状Fe3O4颗粒和絮状物的Nd、B元素有机物配位体组成;中间体经过两级还原退火转变为Nd Fe B磁粉,通过800℃的一级还原退火使Nd Fe B中间体转化成NdFeO3、B_2O_3、Nd2O3和α-Fe相;二级还原退火在Ca H2辅助下的反应过程:首先B2O3在501℃下被还原成B相,接着678℃时,Nd2O3和Nd Fe O3被还原以形成α-Fe和Nd H2相,最后895℃时,B、Nd H2和α-Fe发生合金化反应形成Nd2Fe14B磁粉。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试验、X射线衍射试验、单向拉伸试验及折弯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C5210合金带材组织、织构、残余应力、力学性能和折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Brass织构为主的C5210合金带材,其Brass织构沿RD方向的Schmid因子值要明显高于TD方向,且冷轧及退火态试样沿RD方向的残余应力值均低于TD方向,带材沿RD方向的折弯性能优于TD方向;经过退火处理后,C5210合金带材的织构组分变化不大,但退火处理后带材的位错密度减小,伸长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提高,且带材在RD及TD方向的残余应力值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低温退火提高了C5210合金带材的折弯性能。  相似文献   

18.
用X射线衍射,选区电子衍射和σ及δ相与马氏体基体之间的取向关系,鉴别了13Ni(280kgf/mm~2)马氏体时效钢的析出物。13Ni(280kgf/mm~2)马氏体时效钢强化析出物是金属间化合物δ-(Fe,Ni,Co)Mo。锻造状态时效后还析出μ相使韧性恶化。过时效后(例如580℃16h空冷)形成逆转变奥氏体。时效状态样品在电子显微镜里加热至743℃时,发现粗大的δ相颗粒和长条状的σ相颗粒。虽然衍射花样常常可以指标化成δ或σ相,但根据δ/α和σ/α之间取向关系的差别很容易区分δ和σ相。  相似文献   

19.
Ti-6.5Al-1Mo-1V-2Zr合金采用真空非自耗熔炼制备铸锭,且在1200℃的β区进行均匀化和开坯,在两相区选择3个温度(700、800和900℃)采用模锻工艺制备样品。采用SEM和EBSD等测试方法以及室温拉伸试验,分析了合金的铸态和锻态的微观组织以及锻态合金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锻态Ti-6.5Al-1Mo-1V-2Zr钛合金中初生α相为粗大平直的片状组织,在塑性变形过程中,α相发生碎裂和动态再结晶现象,最终转变为细小等轴α相。由于钛合金在冷却过程中产生的过冷度较大,在残留β相中会形成片层α相与β相相间排列的状态。Ti-6.5Al-1Mo-1V-2Zr合金沿RD(自由延伸方向)方向的拉伸屈服强度最高,为895 MPa;沿FD(锻造方向)方向的抗拉强度最高,为998MPa。Ti-6.5Al-1Mo-1V-2Zr合金沿三个方向拉伸均呈现韧脆混合型断裂,沿RD方向的塑性最好,伸长率最大。相较于其他两个方向的韧窝孔,沿RD方向拉伸变形过程所产生的韧窝要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工艺对含0.045%(质量分数)碳的AM3镍基高温合金组织和元素偏析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组织和γ''相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电子探针对元素偏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合金的初熔温度为1305 ℃,在对试样进行1305 ℃/6 h固溶处理前,对其先进行1300 ℃/3 h的均匀化处理可以减少初熔组织的出现,并能使得初熔温度提高约5 ℃。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和固溶时间的延长,γ''相的体积分数和尺寸显著增大,元素Cr、Co、Mo、W和Al的偏析系数接近均值1。随着固溶时间的延长,初熔组织的出现阻碍了Ti的偏析。最佳的固溶处理工艺为1300 ℃/3 h+1305 ℃/6 h/空冷+1080 ℃/6 h+870 ℃/20 h/空冷。热处理后的AM3单晶高温合金枝晶组织完全消失,γ''相立方度更好,尺寸达到454 nm,并且体积分数为66.05%。元素Cr、Co、Mo、W、Al和Ti的偏析程度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