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静态压电吸收法研究了苯乙烯对-(六氟-2-羟基异丙基)苯乙烯的共聚物(PHFA)对模拟毒气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的吸收作用,用静态压电吸收法和反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PHFA与DMMP之间的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X_(12)和X_(12)(IGC),发现X_(12)外推到DMMP浓度为零时所得的X_(12)~∞与PHFA中羟基的红外光谱吸光率呈线性关系,X_(12)随DMMP重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X_(12)(IGC)与温度的关系符合X=α+β/Τ,且β为负值。  相似文献   

2.
新型4-羟基苯乙烯基吡啶类氢键液晶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羟基苯乙烯基吡啶为质子受体,以对烷氧基苯甲酸为质子供体,制备了几种苯乙烯基吡啶类氢键型液晶。利用IR和1H-NMR检测了各中间体。POM和DSC的结果表明,两种该氢键复合物呈现明显的向列相液晶态,IR结果证明了羧基和吡啶环间分子间氢键代替了羧基间的分子间氢键。  相似文献   

3.
以4-己氧基苯甲酸为质子给体,4-硝基苯乙烯基吡啶为受体,四氢呋喃为溶剂,制备了一种液晶超分子复合物—羧酸吡啶类氢键自主装型液晶复合物,用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相态和液晶性研究,并用IR1、H-NMR对所合成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目标化合物;IR结果证明了羧基和吡啶环间分子间氢键代替了羧基间的分子间氢键;相态及液晶行为研究证明了氢键复合物具有典型的热致液晶性能且呈现明显的向列型液晶态。  相似文献   

4.
间戊二烯单体与苯乙烯可以通过阴离子共聚合实现特殊交替序列结构共聚物,此类材料在高抗冲击性树脂和增韧材料方面有特殊用途。本文利用苯乙烯(ST)、间戊二烯(PD)和对甲基苯乙烯(MST)的阴离子共聚合方法,通过“一步法”制备了新型序列共聚物,并对聚合动力学及共聚物微观序列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均聚单体活性ST>MST>>PD,聚合反应动力学级数n=1,单体均可以定量转化;1H-NMR在线分析表明,PD/ST和PD/MST共聚单体等摩尔消耗,结合竞聚率数据推测PD倾向与苯乙烯类单体均可形成交替结构,且PD主要是1,4-加成方式嵌入主链;三元共聚活性可控程度极佳,相对分子质量与转化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分布低于1.10;三元共聚物中间戊二烯组成(FPD=0.5)似乎与转化率无关,但ST和MST共聚单体含量均与转化率成线性关系;基于PD独特的二元交替共聚行为,推测了可能共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5.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氢键诱导液晶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以苯乙烯/马来酸4羧基酚酯共聚物( M E S M A)为质子供体,苯乙烯基吡啶(4 S Z)为质子受体的氢键诱导液晶复合物。用 D S C和 P O M 研究二者复合前后的液晶行为。结果表明,4 S Z含量在30% ~70% 的复合物表现为向列相液晶态,其中等摩尔比的复合物的热稳定性最高。并从 I R 结果讨论了 M E S M A/4 S Z二元组分的摩尔比与分子间氢键的关系,等摩尔比时,复合物以羧酸与吡啶环之间的氢键为主;而非等摩尔比时,存在羧酸之间的氢键。  相似文献   

6.
苯乙烯间规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苯乙烯间规聚合的催化体系,聚合机理和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地综述,合成间规聚苯乙烯的催化体系主要由有机钛化合物与甲基铝氧烷组成,钛的配体对催化活性和产物间规度有很大影响,配位聚合时,苯乙烯分子是按二级插入方式进入分子链的,间规序列的是活性末端苯基与前来配位的苯乙烯苯基相互排拆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用溶液浇铸膜法制备一系列不同比例的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酚醛树脂共混物,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表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酚醛树脂共混体系由于氢键作用存在相容窗口,在其相容窗口内可以通过改变共聚物的共聚比或共混比来控制相形态结构,获得预期的纳米形态结构;在相容窗口中,共混物存在分散的颗粒,它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分凝结构,共混物中PS含量的增加会增加分子链间的分凝结构,致使分散颗粒出现,当分凝程度越来越大时,最终会导致共混体系进入相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8.
初步研究了聚酰胺6(PA 6)/N,N′-乙撑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NEBT)化合物体系着色的原因,认为是PA 6分子链与NEBT分子中极性基团之间形成了氢键而自组装成发色基团。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IR)检测了PA 6与NEBT之间氢键的作用。采用变温FT-IR研究比较了PA 6与PA 6/NEBT(PA 6NET)分子间氢键的温度依赖性,研究表明,PA 6NET分子间氢键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利用差热分析法(DSC)研究了PA 6与PA 6NET的结晶与熔融行为。  相似文献   

9.
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BIBT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为共聚单体,CuBr/2,2′-联二吡啶(Bpy)为催化体系,对60℃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位生成自引发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进行了研究。用1H-NMR、GPC、MALLS、FT-IR分别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由二乙烯苯为支化单体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以多角激光散射法测定的聚合物绝对分子质量-Mw.MALLS达105以上。  相似文献   

10.
光交联壳聚糖-(PVA-SbQ)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乙烯醇一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Q)是一种新型光敏聚合物,在紫外光诱导下发生光二聚反应形成大分子网状结构.通过溶液共混法,在壳聚糖(CS)膜中引入具有光二聚特性的PVA-SbQ,成膜后在紫外灯辐照下进行光交联反应,制备了光交联壳聚糖-(PVA-SbQ)共混膜.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等对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膜的力学性能、吸湿率、透光率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光交联壳聚糖-(PVA-SbQ)共混膜的表面形态比较独特;CS与PVA-SbQ分子间存在一定的氢键相互作用;光交联后,共混膜形成网状结构,有效地改善了壳聚糖膜的力学性能、吸湿性和紫外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一般含氟聚合体加工成型性差、不溶于有机溶剂等缺点,对含氟单体进行了研究,在聚合反应性、机械强度都很好的苯乙烯结构上导入全氟烷基,开发了含氟苯乙烯单体及其聚合体。含氟苯丁烯聚合体的功能及其应用领域如图1所示。 1.含氟苯乙烯聚合体的合成考虑到分子的对称性、反应性及聚合性,合成含氟苯乙烯(单体)应在与乙烯基相对的P位上导入全氟烷基。目前,已合成了不同全氟烷基链长、不同连接基、以及芳环上氢被氟置换的多种单体,其结构如图2所示。合  相似文献   

12.
三维孔道结构化合物V9P8-4en合成及热稳定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讨影响V-P-O体系孔道结构化合物热稳定性的因素,以V2O5、H3PO4作为简单的无机前驱物、乙二胺作模板,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水热法合成了三维孔道结构化合物(H3NCH2CH2NH2)4[VⅢ(H2O)2(VⅣO)8(OH)4(HPO4)4(PO4)4(H2O)2]@3H2O(简称V9P8-4en),并借助化学分析、FT-IR、TG-DTA、XRD及SEM等手段,从晶体化学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的热稳定温度为350℃,结构破坏主要是由于有机模板分子与骨架间的氢键破裂,导致结构失去支撑和电荷失衡等原因所致.提出加强骨架自身的稳定性及减弱模板与无机骨架间的键合强度,是可望提高此类化合物热稳定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通过醚化、还原、缩合及酯化等反应,合成了以4-[((4-己烷氧苯基)亚氨基)甲基]苯基异烟酸酯为质子受体,烷氧基苯甲酸为质子供体,氢键为链接基的希夫碱型超分子液晶化合物。用IR、1H NMR对中间体及其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分别对目标产物的液晶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IR对羧基和吡啶环间分子间氢键的形成进行了验证,通过偏光显微镜说明氢键复合物是典型的热致液晶且呈现近晶相和向列相两种相态,并且复合物较质子供体和受体的液晶相范围宽,说明分子间氢键起到了稳定液晶相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实验与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相结合,研究了受阻酚/丁腈橡胶体系(AO-60/NBR、AO-70/NBR、AO-80/NBR)的氢键网络结构与阻尼性能之间的量化关系。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三体系中均存在分子间和分子内2种类型氢键;变温红外测试结果和高温下径向分布函数的变化分析表明分子间氢键的强度大小顺序为:AO-80/NBRAO-70/NBRAO-60/NBR。分子模拟所得氢键网络结构与动态力学热分析数据表明,3种体系中分子间氢键数量对阻尼性能的影响趋势相似。分子间氢键数量的增加导致分子间相互作用增大,自由体积分数降低,分子链堆砌更紧密,因而断键与成键过程中耗能增大,阻尼性能得以提升。线性回归分析中,体系的结合能与阻尼性能线性相关(R2=0.95),证明分子间氢键是提高阻尼性能的主要因素。这一系列研究将对高阻尼橡胶复合材料的研制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邻氟苯酚、3-溴丙烯与含氢硅油为原料,合成有机磷毒剂压电传感器敏感材料聚甲基[3-(2-羟基-3-氟)苯基]丙基硅氧烷.将聚甲基[3-(2-羟基-3-氟)苯基]丙基硅氧烷料涂覆在QCM传感器上,研究其对有机磷毒剂模拟剂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和其它干扰气体的响应.结果表明,在13.2×10-6~65.8×10-6范围内,传感器对DMMP的响应成呈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为9.369×106 Hz,最低检测极限为0.323×10-6(S/N=3),对DMMP的响应远高于其它干扰气体.  相似文献   

16.
用低分子量模型化合物乙苯与乙酸酐或丙酸酐预混合模拟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PSMA),乙苯与丙腈预混合模拟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观察这些模型化合物混合前后的谱图变化,发现羟基C=O谱带发生位移。用直接量热法测定的模型化合物的混合热计算相互作用参数B,结果表明MA与AN之间存在较弱的放热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已发现三苯胺基和苯并(噁)唑是优良的有机共轭发光材料电荷传输基团.将三苯胺基作为空穴传输基团和苯并(噁)唑作为电子传输基团引入均二苯乙烯分子中,设计并合成了四个新双极小分子发光物质4-二苯氨基-4‘-(2-苯并(噁)唑)均二苯乙烯.通过光谱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确认了其化学结构.所合成化合物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化学结构、取代基效应、溶剂环境等因素对其UV-Vis光谱、荧光光谱、荧光量子产率、电致发光谱和启亮电压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艳娜  沈一丁 《功能材料》2011,42(6):1151-1154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N-羟甲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为原料,用聚乙烯醇(PVA)作为胶体保护剂,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式,制备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乳液;以HDI三聚体和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500)为主要原料制备水可分散聚异氰酸酯.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乳液与亲水改性聚异氰酸酯复合,得到水分散多异氰酸酯交联改性的苯乙烯-丙烯...  相似文献   

19.
二烯烃-苯乙烯类单体序列结构极大程度上影响相关橡胶类产品(丁苯橡胶、多元集成橡胶)或树脂产品(丁苯树脂)的综合性能。活性阴离子聚合在共聚单体序列类型调控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如严格嵌段序列、渐变嵌段序列、无规序列及交替序列等。新型间戊二烯(PD)单体可以通过阴离子共聚合实现其与苯乙烯类单体特殊交替序列共聚物的合成,异戊二烯(IP)阴离子聚合可以实现高顺式1,4-结构聚合物的定向合成。文中以PD、苯乙烯(ST)和IP为共聚单体,在环己烷中(含0.015%四氢呋喃)通过正丁基锂(n-BuLi)引发聚合合成了多元共聚物,重点考察了共聚动力学和共聚物的微观结构。实验结果表明:(1)聚合动力学显示均聚合速率ST>IP>>PD,ST/IP和PD/IP二元共聚显示经典“双S”转化率曲线,ST/PD二元共聚速率与IP均聚速率相当(;2)核磁氢谱和竞聚率数据显示ST/PD二元共聚符合经典交替共聚行为,结合红外数据表明,二元共聚产物1,4-结构含量高于90%,反1,4-结构含量高于85%;(3)三元共聚转化率与瞬时共聚单体组成关系表明,异戊二烯以高顺1,4-结构插入苯乙烯-间戊二烯序列中,...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酸-苯乙烯原位共聚包覆颜料铝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颜料铝粉的耐腐蚀性能,通过原位聚合法在其表面进行了丙烯酸-苯乙烯共聚包覆,获得了原位聚合的优化条件,并运用SEM与粒度测试对包覆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苯乙烯原位共聚包覆铝粉能够极大地改善铝粉的耐腐蚀性能;其优化条件是: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1h、m(丙烯酸+苯乙烯)/m(Al)为15%、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1.5g、加料方式为同时滴加(丙烯酸+苯乙烯),此时缓蚀效率J最高可达98.2%。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铝粉与聚合物之间起到“分子桥”的作用,使得共聚物能够牢固地包覆在铝粉表面,从而提高其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