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合理确定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的照明指标,保证驾驶人对过街行人的有效视认,进行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试验研究。分析了过街行人数量、状态(静止或运动)及衣服颜色对驾驶人夜间识别距离的影响,以及不同车速条件下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随平均照度的变化规律,构建了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平均照度-车速关系模型。基于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反应制动距离间的安全行驶判别条件,提出了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平均照度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际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个过街行人静止且衣服颜色较深时,驾驶人夜间对其进行视认最为困难;驾驶人夜间视认距离与平均照度呈正对数相关,与行驶速度呈负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交通标志文字信息驾驶员眼动视认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字数、不同间距、不同方向的文字序列为刺激物,以眼动仪为主要试验仪器对驾驶员视认交通标志文字信息的眼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了全局关注和特定信息搜索2种视认方式下不同字数文字信息的注视时间,采用响应面法回归了不同条件下的眼跳速度方程,对比了注视时间和眼跳时间的比例关系,发现眼跳时间大约为注视时间的1/5.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合理确定人行横道处的夜间最高限速值与道路照明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保证过街行人夜间出行安全,开展了驾驶员夜间对过街行人的视认距离随行驶车速及路灯平均照度的变化规律研究.针对6处人行横道单个静止并着深色衣服的过街行人,采集了8名驾驶员对其夜间视认距离的数据.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构建了不同照度条件下的驾驶员夜间视认距离与行驶车速关系模型、不同车速等级下的驾驶员夜间视认距离与平均照度关系模型,以及驾驶员夜间视认距离-行驶车速-平均照度关系模型.结果表明,驾驶员夜间对过街行人的视认距离随行驶车速的提高而降低,二者呈负线性相关;随平均照度的提高而增加,二者呈正对数相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驾驶员安全驾驶视认需求机理及行为特性分析,研究在夜间雾区路段开放交通条件下通过人工照明提高驾驶视认距离的光源特性,以改善雾区行车安全与效率.在室内模拟夜间高速公路雾区交通环境,对随机抽取的12名小客车驾驶员进行不同光源特性和能见度条件下的灰色小目标物视认实验,采用二元线性模型进行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不同光源条件下雾区能见度与视认距离的相关关系,得出在夜间照度和能见度相同时高色温的光源更能提高雾区驾驶员视距,通过提高光照强度可满足驾驶视认距离的需求.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为改善夜间雾区路段的行车安全视距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高速公路雾区路段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保障高速公路改扩建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开展改扩建作业区上游限速标志的设置研究,基于驾驶人白天和夜间行车过程中的视觉特性和制动特性,构建驾驶人视认距离模型及限速标志前置距离模型,提出一种高速公路作业区昼夜渐变限速标志间距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珲乌高速公路吉林至龙嘉机场段改扩建工程中. 最后利用基于运动学的计算方法得到了不同限速标志间的车辆平均减速度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限速标志限速值的增大,相邻限速标志的昼夜设置间距随之增大,二者呈正线性相关,且夜间限速标志设置间距大于白天限速标志设置间距;随着限速标志限速值的减小,车辆昼夜平均减速度随之减小,二者近似呈正线性相关,且夜间平均减速度小于白天平均减速度. 设置间距值符合驾驶人行车减速过程中的心理生理特征,证实了所构建的间距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交通标志中汉字的高度及视认距离,推算出了满足停车距离需要的最低运动视力许用值。通过对1000多名驾驶员的实测统计分析及显著性检验,证实了驾驶员的运动视力在“事故”群中平均衰减45%,无事故群平均衰减39%。说明运动状态的视力衰减严重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驾驶员对立交桥图形指路标志的理解水平,规范使用各类立交桥示意图形,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提出基于因子分析的立交桥图形指路标志视认复杂程度综合评价方法.视认实验对目前常见的37种立交桥示意图形在整体、局部及细节3个层面的视认复杂程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37种图形在整体、局部及细节层面的视认绩效都存在显著差异性,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为实现立交桥图形复杂程度的综合量化评估,选取整体视认时间、整体主观评价打分、局部3个方向图形信息读取时间的平均值和最高值、出口操作选择错误人数比率、路径选择的错误人数比率以及细节视认风险点数量7个评估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综合评分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图形视认复杂程度综合评分为-1. 366~2. 046,在一定程度上与视认规律假设相吻合;从分布规律上看,图形视认复杂度与图形特点、要素表达方式、使用程度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于前视距离的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保证在复杂环境下驾驶员发现交通标志后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标志信息的读取,在分析交通标志使用过程的基础上,提出标志设置的前视距离,并建立约束条件。为进一步确保车辆能够在危险点或分岔口前安全、顺畅地完成车辆行驶状态的改变,基于标志前视距离的约束条件和对目前标志设置方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标志设置对路侧安全的影响,建立了新的路侧交通标志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给驾驶人在城市道路人行横道处安全通行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进行驾驶人决策与风险感知试验,对驾驶人的感知风险及决策行为进行分析.给出了驾驶人感知风险随机动车速度变化的规律及驾驶人决策行为的损失函数,基于概率论构建了驾驶人碰撞风险概率模型,并标定了在不同车速等级下的行车延误和碰撞风险损失.研究结果表明:当行车速度较低时,驾驶人采取匀速和加速为较优策略,而减速则会增加损失;当行车速度处于中等时,驾驶人采取加速、减速、匀速策略损失相差不大,但以匀速较优;当行车速度较高时,驾驶人对于自身的最优策略应该是保持匀速通过.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城市不同道路线形下的驾驶人注视特性,采用FaceLAB5非接触式眼动仪采集了城市道路实车试验条件下驾驶人的眼动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筛选出表征注视特性的眼动指标(注视和眼跳),在把驾驶人注视区划分为5个区域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道路线形下驾驶人注视点及注视转移在各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不同道路线形下,驾驶人50%以上的关注落在远方和前方区域中,左侧区域几乎相同;直行路段对左侧区域的关注约是右侧区域的3倍;转弯路段对右侧区域的关注约是直行路段的3倍。研究结果既能为驾驶人培训提供指导,也为道路线形的设计及判断驾驶人是否有转弯意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