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毫米波末制导雷达频域高分辨测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毫米波末制导雷达角跟踪精度差的问题,提出基于频域高分辨像的单脉冲测角算法.该算法根据单脉冲雷达测角原理,在测角之前时和差通道的回波信号分别进行一维频域成像,然后在频域做比幅测角,获得频域单元的角度误差,经过一定的滤波处理,得到目标径向几何中心的空间角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大大提高单脉冲雷达的测角精度.  相似文献   

2.
曹星江  杨沛 《电子科技》2013,26(10):131-132,144
介绍了单脉冲雷达的特点及工作原理,针对单脉冲测角雷达体制,提出并分析了对单脉冲雷达角度跟踪系统的交叉极化干扰。通过仿真,对交叉极化干扰的效果进行了讨论,指出交叉极化干扰是实际工程中一种较为可行的干扰方式。  相似文献   

3.
王震 《现代雷达》2007,29(7):8-11
测角精度是机载火控雷达的重要指标。分析了在单目标跟踪(STT)状态下雷达的测角误差的产生,给出了理论推算方法和工程计算结果,通过分析验证提出了提高测角精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单脉冲和差波束测角的精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密跟踪雷达中单脉冲测角是一种重要的技术体制,测角精度的好坏将关系到雷达对作战目标的跟踪性能。对于影响系统测角误差的诸多因素展开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与研究,给出了各种噪声影响的测角误差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测角精度有影响的接收机热噪声、目标振幅起伏噪声、目标角噪声、伺服系统噪声和多径传播噪声等因素进行了梳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给出了相互影响关系,文章的结论对于该类系统的设计与使用有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汤兵 《现代雷达》2014,(3):6-10
针对P波段雷达在天线阵面规模(单元数)一定情况下,波束宽度较宽,测角精度不高,无法满足跟踪制导精度要求的问题,文中探讨了利用多个P波段雷达组网来提高系统精度以达到跟踪制导要求的问题,并详细分析了多部雷达联合定位后的距离、方位和俯仰精度,提出了用IMM+EKF和IMM+UKF点迹融合算法提高系统精度,最后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准多基地抗ARM系统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制导雷达面临着ARM 的严重威胁。本文以所设计的准多基地抗ARM 系统为对象,分析了这种系统在测量目标方面的一些性能,包括作用距离范围、测角精度、测距精度,并给出了测角精度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角闪烁是雷达目标的固有特性,特别是在近距制导时,角闪烁是影响毫米波末制导雷达角跟踪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能使脱靶量增加,甚至导致目标丢失。本文在阐述角闪烁形成机理及其对末制导角跟踪精度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高分辨和α-β-γ滤波以及角通道滤波后处理的近距离角闪烁抑制算法,并利用跑车跟踪仿形坦克目标实测数据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杂波环境下, 现有的最近邻数据互联算法在高采样率雷达跟踪慢速目标时, 由于量测误差远远大于目标实际运动的距离, 量测值往往难以落入预测波门之内, 从而造成数据互联失败。针对这一问题,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距离最近邻数据互联算法。该算法用状态估计向量中的位置信息计算与下一时刻量测值的实际距离来代替预测中心与量测值的统计距离, 降低了预测中心不确定性造成的漏互联概率, 从而提高了跟踪精度。实际距离波门的大小与雷达和目标距离、雷达测距精度、雷达测角精度有关, 并且随着时间实时变化。通过在地心坐标系下的跟踪滤波仿真证明, 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实现高数据率雷达对慢速目标的跟踪, 且跟踪精度较高, 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四象限探测器测角算法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四象限探测器测角误差是影响激光跟踪系统精度的关键,因此算法设计是提高跟踪系统跟踪精度的根本。首先分析了消除光学系统四象限探测器测角误差的几种算法,随后在不考虑非均匀性的影响下的条件下,提出了将插值法和传统算法相结合的一种改进算法,测角误差能控制在0.1°之内且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0.
测风雷达的用途是测量空中温压湿风诸元参数,其核心指标是雷达的跟踪精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测风雷达的精度指标体系,进而对跟踪误差进行分析估算,针对大误差预提出了控制措施,尤其是对大气折射误差提出了修正公式和修正系数,最后论证了可能达到的测高测风精度。  相似文献   

11.
火控跟踪雷达系统精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控制武器的高精度跟踪雷达,影响测角、测距精度的因素很多,分析计算复杂,本文从实际工程设计考虑,提出了影响雷达精度的主要因素和一套分析计算方法。通过对某雷达的精度系统性的分析计算,明确了控制雷达精度与雷达参数设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常军  陈娟  张璋  常昶 《电讯技术》2023,(1):56-62
根据弹载俯冲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成像原理,提出了目标的SAR测角算法,并仿真分析了弹载SAR成像目标定位和测角误差。前斜角、高度误差和多普勒测量误差对测角影响很大,姿态角误差会影响最终的测角误差。SAR测角精度是影响导弹末制导的关键,需要对系统各项误差项进行约束控制。提出的SAR目标测角算法及测角精度仿真分析结果可为导引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导引头交班精度的雷达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复合制导体制下,用方差分析法对雷达测量误差造成的中末制导交班的导引头指向角误差和弹目相对线速度误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仿真计算在雷达测量误差下导引头预订参数的精度,并得到了上述误差与弹目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相控阵雷达和差波束法测角精度,研究了相控阵天线和差测角误差曲线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测角精度的不同因素.针对相控阵雷达测角误差函数随天线扫描角度变化问题,提出了任意扫描角度下相控阵天线相位中心的工程计算方法,可实时计算不同扫描角度的测角误差函数.仿真得到的测角误差曲线斜率与暗室测试得到的结果能够很好吻合,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频率分集技术对宽带毫米波雷达目标角闪烁的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文峰  何松华  赵宏钟 《现代雷达》1999,21(2):12-15,27
角闪烁误差是影响毫米波导引头末制导阶段雷达跟踪精度的主要因素,对其进行抑制。频率分集技术抑制目标角闪烁的有效必一步取决于去除脉间相关性的性能,即要求雷达发射信号必须有较大的频率间隔,宽带毫米波雷达正好满足了这一常规微波雷达不能满足的要求,本文将复杂目标后向散射回波近似为若干强散射中心回波的合成,结合几何光学法得到了某种飞机目标的确定性模型,并用该模型评定发集对角闪烁抑制改善性能。所有结论及分析都是  相似文献   

16.
唐晓雷  王索建 《电讯技术》2022,62(3):323-329
天线阵面机械轴误差在多个维度上共同影响相控阵雷达测角精度,实际应用中难以测量、分析和验证,是高精度相控阵雷达实现精确测角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机械轴误差对相控阵雷达测角精度影响模型,推导出实际条件下空间直角坐标系到阵面直角坐标系的变换矩阵,对相控阵雷达波束指向公式进行修正,详细分析了机械轴误差及波束扫描角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降低激光制导武器系统成本并保证打击精度, 设计了全捷联激光制导寻的器, 并对影响打击精度的关键技术指标测角精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影响测角精度的主要因素增益控制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四通道可变增益放大器进行增益标定和最小二乘拟合得到增益控制曲线, 接着讨论了离散量控制下增益补偿的方法及误差, 仿真计算得到不同配置模式下增益补偿前和补偿后的光斑重心计算误差。对全捷联激光制导寻的器进行激光照射测角试验, 结果表明, 增益补偿后能够消除系统误差约5.6 mrad, 在中心线性视场范围内, 测角精度达到2 mrad。该系统满足某机载轻型空地导弹对激光制导寻的器测角精度的要求, 为精确末制导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李世忠,王国宏,吴 巍,苏少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强对抗条件下雷达/红外双模复合制导跟踪中,雷达采用间歇工作方式可以减少敌方导弹拦截概率和电子支援措施锁定概率。文中在导弹复合制导跟踪中提出了一种雷达间歇工作下的雷达与红外序贯滤波融合算法,该算法针对雷达、红外量测时间不一致的特点,采用顺序处理结构的多传感器集中式融合方法对目标进行跟踪,在跟踪中使用了基于交互多模型和扩展卡尔曼(IMM-EKF)的序贯滤波方法,利用滤波过程中的状态估计协方差与测量误差方差进行比较控制雷达间歇工作。该算法可以自动适应雷达间歇工作,不需要在单/双传感器跟踪模式之间切换,最后通过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传感器数据率和雷达间歇工作对跟踪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强度起伏导致的对数振幅方差和相位起伏导致的到达角方差,计算出由大气湍流引起的激光半主动制导跟踪系统的角误差,并通过专用软件仿真了大气湍流引起的角误差对激光半主动制导瞄准精度的影响。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大气湍流引起的跟踪误差可达几十微弧度,导致制导系统的瞄准精度下降10%左右。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天线罩引入的误差对视线角速率的影响,提出采用单脉冲跟踪测角方法测量雷达导引头天线罩误差特性。分析了天线罩误差特性和数字补偿方法,并通过建模仿真和试验验证了其补偿过程及结果。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天线罩误差对雷达导引头输出视线角速率的影响,在其他工程研制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