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吴仪  杨文芳  王婵铭  张城铭  李怡涵 《红外》2022,43(10):23-31
兼具表面低红外发射率和隔热性能的功能纺织材料在工业及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用途。从利用低表面发射率和控制物体表面温度两方面,研究制备具有低红外发射率且隔热性能良好的功能材料。选用聚丙烯酸酯(PA)作为成膜粘结物质,研究了铝粉的粒径及用量对涂层红外发射率的影响;以不同的空心微珠为隔热填充剂,并对其用于涂层织物的隔热效果进行探究。最后,将低发射率涂层与隔热涂层进行复合,制备出兼具低发射率与隔热性能的材料。结果表明,采用400目片状铝粉时的发射率比采用600目时更低,20%的400目片状铝粉的涂层胶所制备的涂层表面的红外发射率低至0.237。由于空心微珠是较好的隔热填料,以共混15%的玻璃微珠为隔热层,以共混20%的400目片状铝粉为低红外发射率涂层,所制备的纤维基复合涂层材料的发射率为0.507,热体试样与背景温差为3.75℃,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和低红外发射率。  相似文献   

2.
ITO涂料在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从氧化锡的掺杂含量,粘合剂的选择和粘合剂的用量三方面对以掺锡氧化铟半导体为颜料的涂料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进行了研究。氧化锡的掺杂摩尔百分含量在5%时发射率最低;在几种粘合剂中,以KRATON树脂为粘合剂时发射率最低;以酚醛树脂为粘合剂,随粘合剂用量增加,涂层发射率升高,当ITO质量百分数大地25%时,发射率不再降低。  相似文献   

3.
热红外复合隐身涂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红外隐身技术实现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热红外复合隐身涂层的设计方案,即控制涂层表面温度和8~14μm波段红外发射率。从这两点出发,重点研究了低发射涂层铝粉、ITO粉和降温涂料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实验证明,进口Al粉和新型ITO粉在8~14μm波段平均红外发射率分别为0.236和0.478,相变微胶囊在相变区间内有一定的降温效果。实验结果对今后热红外复合隐身涂层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外降温涂料用特种颜填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不同途径探讨了红外降温涂料的原理,研究了常温远红外陶瓷粉、微胶囊化石蜡、中空微珠、铝粉这四种颜填料在红外降温涂料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苯乙烯为粘结剂,漂浮性片状铝粉(约为15μm)为填料,用简单的流延自成膜法制备了低发射率红外隐身涂层;研究了溶剂种类和填料质量分数对涂层红外发射率的影响,并对涂层的物相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二甲苯为溶剂时涂层发射率最低为0.511;而在苯乙烯为溶剂时铝粉显示出更好的漂浮性,涂层发射率可低至0.314....  相似文献   

6.
红外低发射率ATO粉末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ATO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可制成红外迷彩涂层,应用到军事领域。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低发射率的ATO粉末,并和特定的粘结剂制得了ATO涂层,测得了涂层的发射率和粉末的电阻,考察了影响涂层发射率和粉末电阻的因素,并对高温烧结的ATO粉末的粒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EPDM基涂层在8~14μm波段红外低发射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粘合剂,通过优化填料的种类、用量和形貌制备了在8~14 μm波段红外发射率为0.14的EPDM/Cu、EPDM/SS涂层.分别对涂层进行红外发射率、反射率、导电率测试,并采用红外吸收光谱(IR)、扫描电镜(SEM)对其进行结构、形貌表征,从涂层反射、电导率、化学结构、微观形貌等角度分析了涂层低发射率的形成机理.对低发射率涂层样品进行耐温性、附着力,硬度等测试表明该涂层的工程应用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8.
《红外技术》2017,(1):40-43
选择不同粘度的料浆制得涂层,探究粘度对于涂层各性能的影响。对制得的涂层进行表面观察,采用发射率仪、色差仪及光泽度仪分别对其发射率、明度及光泽度进行测试,并采用SEM对涂层表面形貌进行分析,最后测试涂层的力学及耐盐雾性能。结果表明:当料浆粘度在15~20 s时,涂层表面状况较好,铝粉可以被炭黑粒子均匀地覆盖,涂层明度约为53,光泽度低至6.5,改变颜色的同时仍满足低发射率的要求,约为0.14,且涂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及耐盐雾性能。  相似文献   

9.
新型热红外复合隐身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  白韶军  杨爱弟  胡传 《红外》2009,30(1):16-19
本文介绍了红外隐身技术实现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新型热红外复合隐身涂层的制备工艺和初步性能测试,即发射率、降温性能、隔热性能的测试.作为降温材料,相变微胶囊的大规模制备,使得新型热红外隐身涂层的实现有了可能.实验结果为红外复合隐身涂料的实用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聚氨酯涂料红外发射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从亮  李萍 《激光与红外》2007,37(10):1067-1070
文中主要通过对聚氨酯作为成膜物质时其红外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研究,通过加入纳米改性填料和改变涂装工艺的方法来降低其红外发射率,同时涂膜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通过研究,用聚氨酯作为成膜物质,纳米NiO包覆片状铝粉和SiO2粉等为填料,得到了浅绿色涂层的红外发射率仅为0.39,具有一定的红外隐身与可见光隐身、雷达隐身相兼容效果,同时发现涂层的电导率、磁导率对涂层的红外发射率的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11.
费天皓  张文杰  郑崇  董健  刘林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3):20220532-1-20220532-9
金属颗粒掺杂型复合涂层是重要的航天器热控材料,除了粒子材料、尺寸、体积分数、几何形貌、涂层厚度等常规调控手段,颗粒的取向也是影响涂层辐射特性的重要因素。颗粒取向可以通过改变工艺参数或使用定向剂控制,然而目前关于颗粒整体取向对涂层吸收发射比的影响规律尚不清晰,而且现有的采用二流法的研究中大多都将散射假定为各向同性。以热控涂层中常用的大尺寸铝片粒子掺杂型复合涂层为计算模型,采用考虑衍射的几何光学方法和考虑各向异性散射的二流法研究了铝片取向角对热控涂层吸收发射比的调控规律,同时考虑了铝片体积分数和涂层厚度等因素。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粒子取向可实现涂层吸收发射比在0.48~1.69范围内的调控。涂层平均吸收率和平均发射率在铝片取向角超过45°时明显增大。涂层吸收发射比在铝片取向角45°附近最小,并且随铝片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减小。研究表明:通过控制粒子的整体取向可有效实现吸收发射比的调控,为热控涂层的设计和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低红外发射率韧性涂料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资料调研和大量的实验研究,采用质量分数20%的片状铝粉(50μm)为功能粒子,环化橡胶为胶粘剂,在柔性薄膜上5次涂覆后,其红外发射率可降至0.55,满足了轻质诱饵红外隐身的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首次采用冷冻煅烧法制备NiO/Ni纳米复合材料,重点考察不同冷冻温度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冻温度的降低,结晶过冷度增大,材料的粒径不断减小并且趋于均匀化,比表面积单调增大。当冷冻温度为-20℃时,材料平均粒径为20~50 nm,比表面积达到337.6 m^2/g。同时,纳米Ni单质的引入也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比电容达到820 F/g,所制得NiO/Ni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材料制备的能耗,为NiO/N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组成对陶瓷电容器用环氧-酚醛树脂包封料性能的影响,得到了综合性能好的包封料,这种包封料干燥时间为8 h(低于20℃条件下),耐溶剂性时间为70 h(丙酮中36~38℃)。同时得到了各组分对包封料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的包封料干燥时间和耐溶剂性时间短,酚醛树脂多的包封料干燥时间和耐溶剂性时间都较长,无机填料CaCO3颗粒粗些能提高耐溶剂性,环氧树脂加入量w为1.4%时包封料的耐溶剂性最好。该研究为研制陶瓷电容器环氧-酚醛树脂包封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激光重熔对火焰喷涂法制备Ni-WC复合涂层耐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CO2激光对火焰喷涂制备的Ni-WC复合涂层进行了重熔实验,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其重熔后表面形貌,测试了含有不同WC体积分数样品重熔前后的涂层显微硬度,并分析了WC含量对涂层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火焰喷涂制备的涂层气孔随着WC颗粒含量增大而增多,经激光重熔后气孔明显减少;激光重熔后的涂层显微硬度比火焰喷涂的涂层显微硬度提高约20%,WC体积分数为6%时涂层显微硬度达到最大值;激光重熔处理后的涂层耐磨性随着W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WC体积分数为6%时,其耐磨性达到最佳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红外隐身涂料发射率测试的原理及方法,同时,讨论了基底(基底材料和基底颜色)、涂刷次数、涂层表面粗糙度、老化时间对红外发射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隐身涂料的发射率随着基底发射率的增大、涂刷次数的增加和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光滑表面涂层的红外发射率要低于粗糙表面涂层的红外发射率.  相似文献   

17.
王鹏 《电子测试》2022,(3):78-80
讨论工作气压改变对α、β表面粒子发射率测量情况形成的影响,具体操作是在发射率装置上调整多丝正比计数器工作气压,测量α、β这两类粒子的实际发射率,基于阈值外推修正漏计数率.统计发现,工作气压50~180kP范围变动时,即便是在实验不确定度范畴中,差异化气压条件下α、β表面粒子的发射率测量值维持一致,建模的仿真模拟结果和试...  相似文献   

18.
Two-mode optical fibers are studi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oretically. A fiber with a nearly optimum index profile, designed for the material dispersion-free spectral region of 1.3 mu m has been fabricated. The fiber core diameter is 20 mu m with a 0.26 percent of relative-index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re and cladding. Group delay time differences Delta tau between LP/sub 01/ and LP/sub 11/ modes are measured in the spectral region 1.06-1.44 mu m by using a fiber Raman laser. As a result, the zero-modal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 is confirmed to occur near 1.4 mu m. It is shown that a gently sloping Delta tau characteristic against V-value is obtained when the central index dip in core index profile is eliminated. In the present test fiber, Delta tau = 230 ps/km, caused by a V-value deviation of 5 percent from the optimum V/sub 0/ at which Delta tau = 0. The theory predicts 200 ps/km with an optimum index profile.  相似文献   

19.
陈伟力  徐文斌  王淑华  陈艳  张亚洲  李军伟  邓蓉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6):20190445-1-20190445-7
为了降低材质红外识别的正确率,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在材质表面涂覆涂层,以改变材质的表面发射率。首先通过基于微面元理论的目标材质表面红外辐射偏振传输模型的Stokes表达式,推导分析了目标材质表面发射率对目标材质表面红外偏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材质表面发射率的改变不影响其表面的红外线偏振度特征;其次,针对材质表面发射率与红外偏振特性的不相关性,文章提出基于光谱偏振度对比度检测涂层材质的方法,并通过相同基底不同表面发射率的涂层材质、不同基底相同发射率的涂层材质的红外高光谱偏振成像特性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改变涂覆材料表面发射率并不影响材质表面的红外光谱偏振度特征;基底材料不同,即使目标材质表面涂覆相同发射率涂层,其表面的光谱偏振度特性将比光谱辐射亮度具有更明显的差异性,研究成果可为红外伪装材质检测识别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We have developed a new fabrication method of single-mode self-written waveguide by controlling the propagation mode in an optical fiber. This method is very appropriate for repeatable fabrication of the single-mode self-written waveguide. Since a Gaussian-like near-field pattern is requir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a tiny and uniform waveguide core, the propagation mode in a conventional optical communication fiber was controlled by coupling with an optical fiber having 3-/spl mu/m core, which shows a single-mode operation at visible wavelength region. Single-mode propagation at optical communication wavelength was confirmed for the fabricated self-written waveguide. The evaluated core diameter of the self-written waveguide was /spl sim/9.5 /spl m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