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沈正中 《包装工程》2011,32(8):109-111
针对目前中国本土动画的经典作品和角色严重缺失的现状,提出应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新的创作元素。通过对中国传统神兽造型特征和当代动画新形式的研究,分析了古神兽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各种应用情况,总结动画师应当积极探索古神兽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手段,制作出有民族特色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索中国传统色彩观的传承意义,以及中国传统色彩观对国产动画中色彩设计的指导意义,指出中国传统色彩观传承与再设计的必然性和对国产动画的基础性作用。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阐述了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中国传统色彩观的文化内涵与意义,梳理概括了“五行”与“五色”的发展脉络与象征意义,并以几部最具有代表性的早期国产动画为例,以角色设计及场景设计中的色彩设计为重点,分析了早期国产动画中中国传统色彩观的设计与表现,总结出传统色彩观在中国早期动画中的表现特征。中国早期国产动画对于传统色彩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以意立象”上,以意为本,以象为表,注重文化的内置与外化,从而在内涵与表象上独具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3.
3D动画序列的生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本文详细介绍了动画驱动中涉及到的角色动力学模型、运动控制、运动编辑和角色造型等技术。阐述了关节动画主要算法的优、缺点;运动编辑过程的重要意义,以及运动重定向、运动变形和运动变换等环节;并且对现行的角色造型模型进行了比较。最后介绍了动画驱动的工具及应用的发展和现状。  相似文献   

4.
在动画片中,角色造型是创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确立一部影片的风格除了依照剧本外。首先遇到的就是角色造型的问题,在动画片中的角色造型如同故事片当中的演员一样重要。在影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角色造型在动画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以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和迪士尼动画《白雪公主》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在角色设计及角色造型设计的来源等方面作出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下,中国动画艺术处于低谷时期,由于国外动画的大量引入,动画形象在中国年轻一代生活中的渗透和影响是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提倡中国动画形象的本土化,创造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动画形象,并作为一种文化战略举措开拓中国自己的动画市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动画形象必然产生于自身丰厚的文化土壤,传统艺术形象在造型语言的背后深深地传递出传统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尺度。本土文化确立了一种和谐相生的文化生态关系,这恰是现代动画艺术语言所要借鉴的资源,所以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方式中找到了生存的土壤。动画艺术与本土文化资源的结合必须通过动画教育改变动画从业人员的创作理念,提高对民族本土文化的亲和度来实现。因而动画教育不但要解决动画创作的技术和方法问题,还应该加强对民族本土文化的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6.
姜晓松  潘婷婷 《硅谷》2011,(3):183-185
简要介绍动画角色造型的概念与基本分类;重点分析动画角色造型的技术要求和艺术特点;提出动画角色造型艺术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7.
今天,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动画作为新时代的宠儿,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动画制作者、接受者的文化身份都从单一向多重身份裂变,动画作品的文化身份也必然从单一、交流走向多样和融合。动画题材、角色、特效的把控,将对中国动画的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可 《包装世界》2011,(2):52-53
民族文化是国家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本,文化兴盛,就是国家的兴盛。随着数字媒体化时代的悄然降临,文化在传播范围、传播速度和传播形式上,得到加强。在这样一个时代变革时期,我们一方面要传承,另一方面要进行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动画作为一种重要传媒形式,对文化宣传起到极大作用,本文将挖掘动画电影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元素,探讨现行国产动画片中存在的传统文化缺失问题,建议动画产业更多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共同营造美好动画氛围。  相似文献   

9.
窦婧 《包装世界》2013,(6):93-93
本文以传统水墨动画与当代无纸水墨动画的艺术造型为对象,分析了优秀水墨动画艺术造型的特点,解读其价值是创造性地传承了中国民族精神和中国美学的精神,从艺术造型切入探讨当代水墨动画可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水墨动画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动画艺术形式,它横跨了水墨画与动画两种艺术范畴,算得上是本国传统文化同外来动画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水墨动画发展遇到的困境,而后指出了欲走出困境未来需要朝什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蕊  王瑾 《包装工程》2022,43(10):190-196
目的 分析基于符号的传播特性、文化符号的内涵和视觉性,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文化符号的设计进行分析,旨在为未来冬奥会文化符号的设计提供有益借鉴。方法 以符号学和文化符号为理论基础,从符号的符形与符义、能指与所指等角度,对北京冬奥会文化符号设计理念与造型设计进行分析,引申出北京冬奥会文化符号的意指内涵,从而得出北京冬奥会文化符号的设计特征。此外,北京2022年冬奥会文化符号具有很大的传播价值,可以传递本国的文化价值、彰显深厚的审美价值、凝聚奥林匹克的社会价值。结论 冬奥会文化符号是向世界传递冰雪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是世界文明进行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其设计理念要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设计形式要注重创新和突破,从而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当代动画人物面部夸张本土化不足的问题,尝试在夸张趋向上进行认知和方法的突破。通过分析东西方动画人物设计夸张的差异性,指出当代中国动画在夸张方法上的缺陷和可突破重点。借助动漫化人脸生成平台,从真人照片快速生成大量动漫化人脸,在对比分析及人工干预的基础上,归纳生成夸张要点和其在动画人物设计中的应用,并根据东亚人种头面部特征和中国传统面相学理论探讨其他影响本土动画人物设计面部夸张因素。“普遍加大眉眼间距”“普遍保留或夸张不对称性”是动漫化生成过程中体现出的适配本土动画人物设计的生成夸张要点;此外,还应当在“脸型的几何化夸张”“五官的性格化夸张”“添加中国面孔常见的细节特征”“年龄性的夸张”和“美术风格的夸张”等方面进行多样化夸张设计;AI生成的方法能够为动画人物设计提出可借鉴的思路,但AI生成在艺术设计研究中的应用离不开传统文化理论和艺术家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彭馨仪  殷俊 《工业工程设计》2023,5(5):19-24, 51
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父亲形象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不仅指具体的人,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在中国动画电影中,父亲形象的演绎一直与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挂钩,伴随其变迁而演变。从早期的中国动画电影中象征权威与秩序的符号化的“霸权式”父亲,到温柔智慧的“理想化”父亲,到顺应时代观念变化下而出现的“窝囊废”父亲,再到如今传统两性观念被打破的局面下,变得更加鲜活与个性化的父亲,其形象的演变,映射了时代发展下大众对于父亲形象内在的认知与情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赵卫东  胡伟专  张玉典  陈倍贝 《包装工程》2024,45(4):362-370, 457
目的 探析当代语境下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挑战与对策,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审美体系,进而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方法 从社会、技术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所处的时代语境特征、机遇与挑战,再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进行佐证说明。结论 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符号在文创产品中转译的当代创新策略,以寓意多级转化新创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内涵意义,以数智技术融入提升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符号的表现魅力,以多维叙事共情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体验深度。  相似文献   

15.
汉字型标志设计探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猛  朱月 《包装工程》2007,28(4):163-164,174
利用汉字作为造型元素设计标志是近年来标志设计领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新颖的视觉表现形式,更是具有深层意味和内涵的符号.汉字造型本身具有很强的符号感和高度的艺术价值,它的图形化特征是汉字型标志设计的基础;以形写意的汉字装饰手法和具象、抽象相结合的书法字变化手法是其典型的设计手段;鲜明的民族化特征是汉字型标志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传统吉祥艺术在企业吉祥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企业吉祥物是商业文化的产物,其以卡通漫画为主要艺术载体,在构图及造型上极具表现力,但艺术表现形式及寓意内涵较为单一;中国传统吉祥艺术源于远古图腾信仰并延续至今,具有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多样的寓意构成方式,将其应用于现代企业吉祥物设计中,能产生特定的视觉艺术效果,传达深层视觉符号语义,表现出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传统吉祥艺术应用于现代企业吉祥物设计的方法有二:一是探寻企业吉祥物设计与民族文化的关联,二是从传统吉祥艺术中提取相关设计元素,由此展开设计,创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意味,又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企业吉祥物。  相似文献   

17.
刘云  谷静  申黎明 《包装工程》2017,38(8):162-166
目的探究中国篆书艺术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理论与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篆书艺术形态特点、文化内涵及常见应用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基于篆书形态的家具设计原则,并提出线条形态的创新借鉴、图文符号的艺术装饰、多元文化的交融深化、字体结构的解构重组等设计方法,且结合设计实践进行论证。结论篆书形态使家具造型表现出挺拔意境之美,对指导现代家具造型的创新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婷 《包装工程》2019,40(24):297-302
目的对于中国传统灯具的研究有助于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发展,同时也为当今的灯具设计提供素材与路径。方法首先从造型和装饰两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灯具的设计特征,并从符号学的视角讨论了传统灯具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再通过对传统灯具"形"和"意"的重构与分析,把握传统灯具符号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传统灯具符号元素在今天的灯具设计中的应用。结论从传统灯具符号的语义内涵入手,用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再创造的方式,创作出适应现代生活和环境的灯具作品,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设计行业文化层面的提升。无论从文化传承还是实际运用,都要求当下的设计尽可能地从传统灯具符号的内涵着手,用整体的传承方式和再创造的方式,实现我国传统灯具的再生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金旭东  王颖睿 《包装工程》2020,41(20):313-320
目的 通过了解传统阴阳美学理念的内在逻辑及其外在表达,分析阴阳美学理念灯具设计应该遵循和掌握的设计原则与方法,以阴阳美学方法论指导灯具设计,形成现代设计思维与传统文化理念碰撞交融的美学思想。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图式思维法及实践应用研究,对阴阳美学理念灯具设计应该遵循的相关造型法则进行探讨,与现代装饰设计风格结合,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家居灯具,营造舒适高效的居室空间环境。结论 通过传统阴阳美学理念的指导,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与信息技术,开发不同风格的文创灯具产品,以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设计,体现情感因素,满足情感需求的多元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