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晓彬  朱庆祥 《包装工程》2022,43(6):329-335
目的 在文创产品趋于同质化的背景下探索五感理念在文创产品创新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以五感理念为基本理论依据,通过分析文创产品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五感理念设计要素进行探究,总结出五感设计模型构架,提出沉浸式品味唤醒感知、互动式参与触发情感、体验式感受引发联想等基于五感理念的文创产品设计策略,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进行创新性解析。结果 指出文创产品应采用“五感”设计理念,提升用户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方面的体验,以期优化用户体验感,增强文创产品的创新力。结论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研究系统性的“五感”体验理论,构建“五感”设计理论模型,总结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为五感体验理论在文创产品领域的应用提供极具价值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文娟  郭丽 《包装工程》2020,41(16):105-110
目的针对交互设计师在构建交互产品设计时的系统性思维,以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理念上的交互产品设计模型为研究对象,创造和优化交互产品设计模式。方法以博物馆交互产品设计为实验样本,基于系统设计思维理念,将交互产品设计置于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理念、情景设计理念分析中,阐释基于系统思维的交互产品情感化特征,包括用户情感需求和产品服务生态系统,以及心智模型与概念模型的关系和视觉系统呈现,阐释产品交互界面的数据动态可视化、虚拟现实的游戏化、服务式设计等方式。结论探索了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理念在交互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目标—建模—行为—体验"的综合层级的系统模式,有利于满足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开展交互产品设计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和交互产品的优化设计,在系统设计思维理论下,优化了交互产品设计感知行为、情感体验行为,实现了引导转换和系统改良,提升了设计策略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情感体验的岳麓书院创意产品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杨阳  肖狄虎 《包装工程》2016,37(4):57-60,74
目的探究情感体验理论在岳麓书院创意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指导意义,旨在为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引入情感体验的3个发展层次及以用户满意度为情感体验计量标准的KANO模型,对情感体验设计的应用进行深度分析。结论论述了情感体验在产品设计中的价值,在岳麓书院创意产品设计项目中,通过对用户的感官感知、行为操作及情感记忆的综合引导,使用户在与产品的互动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正向情感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从家居生活体验中的“幸福感”出发,分析现有家居智能卫浴产品的各项智能功能属性,提出家居卫浴产品中存在的智能化需求点,建立智能卫浴产品用户需求模型,通过设计实现对家居智能卫浴产品的优化,让用户在使用卫浴产品的过程中拥有便捷、舒适和被关怀的幸福体验。方法 运用Kano用户需求分析模型,结合Better-Worse系数,将用户对现有智能卫浴产品的各项智能功能,按满意度和需求优先级进行分类与筛选。结果 得出智能马桶的各项功能相对而言较为完备与成熟,其他智能卫浴产品仍有待提高。智能节能、手机智能控制、安全故障提醒成为智能卫浴系统中的关键。结论 通过对用户行为及卫浴产品的智能化需求分析,将兴奋性需求作为未来智能卫浴产品设计的重点,可有效提高用户在实际使用家居卫浴产品过程中的体验,提升家居生活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5.
王艳敏 《包装工程》2018,39(24):199-203
目的 从用户认知体验视角出发,探究原型理论与注意力理论对设计的影响,强化产品的识别性和自明性,提高用户体验的情感价值,为产品创新研究提供新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分析原型理论与注意力理论在用户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明确了原型在认知过程中具有启发作用,更易于提高产品设计的注意力。通过将注意力曲线模型中“刺激度”与“注意力”的适度特征转化成设计策略,构建了原型与注意力关联关系模型。结论 设计者与用户之间以产品为媒介,存在产品设计信息的“编码-解码”认知特点,产品设计过程中,运用原型理论与注意力理论相融合的创新设计方法,能更高效地利用注意力资源,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产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企业形成差异化的产品风格特征,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解决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性化需求,满足产品实现功能的同时拥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通过对用户操作性体验、操作情境等方面的研究,得到适用于文创产品设计的针对性思路。方法通过观察用户行为,分析用户具体使用产品的操作方式与行为动机,发现用户与产品互动过程中的体验接触点;结合情境分析构建出用户行为地图,得到设计需求并总结出设计线索;最后,通过禅茶用品的设计,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将产品操作接触点与情境结合,辅助发现文创产品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帮助设计师以宏观的角度看待文创用品设计方向与思路。结论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性,满足用户对产品的操作功能需求和文化体验需求,提升文创产品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余继宏  傅彤  吴翔 《包装工程》2019,40(12):49-53
目的 促进人与家具的交互,满足功能实用和情感需求,让用户在家居环境中拥有更加便捷、愉悦的幸福感体验。方法 分析以造作家具为代表的市场现有家具产品的设计元素,归纳情感化交互性家具设计的特点,并总结相应的家具设计中提高情感交互设计的方法,一是审美情趣,主要体现在材料、造型和色彩;二是交互方式,分为物理操作交互和人机智能交互。结论 通过运用情感交互的设计方法,家具设计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心理需求,实现真正的使用者、家具、家居空间之间的的有机融合,进而提升使用者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李文浩  王时英 《包装工程》2019,40(18):196-201
目的 研究情感需求理论在健身车形态设计上的应用,设计出满足老年群体情感需求的健身车,提高老年人对健身车的综合体验。方法 从老年群体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现有情感需求理论知识,从本能、行为、反思层次分析健身车与老年群体之间的情感需求,通过对情感需求理论、用户需求与产品形态之间联系的研究,归纳情感需求理念的应用方法,形成满足老年群体情感需求的产品形态设计思路。结论 总结了老年用户的情感需求理念在健身车形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深入研究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是老年健身车形态设计的前提和基础,为基于情感需求理念的老年健身车设计提供新的思路,从而实现满足老年群体情感需求的优秀产品设计,实现更为完美的产品体验。  相似文献   

9.
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产品情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玉琪  刘湃 《包装工程》2019,40(12):23-28
目的 用户体验是现在十分热门的设计话题。用户体验是人机交互融合了人类学、心理学、营销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后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设计门类。用户体验设计与交互设计多用于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信息类产品中。通过研究用户体验的发展历程、结构等方面内容,总结出用户体验设计的特点,并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通过研究信息类产品的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来构建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设计方法,希望可以为交互产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查阅、分析文献为主。结论 在研究人的需求过程中,发现如今的交互产品设计的目的,不应该只是可用性和易用性,更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方面的需求,情感交互设计成为现在交互产品的重点和卖点。将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运用到传统的产品设计中,关注用户的隐性需求,可以让交互产品的情感功能更加明确地与用户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0.
杨梅  薛明明 《包装工程》2020,41(8):111-117
目的家具产品作为设计求解过程的成果,不仅需要具有功能性、满足使用所需,而且要满足人的情感需求,带给人身心愉悦的使用体验。分析用户对于家具产品使用体验过程的感官需求,提出基于用户多维感官需求的家具产品意象评价方法,重塑家具产品感官吸引力。方法以用户的感官体验需求为切入点,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心觉五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剖析家具产品在五觉维度上的感知特性及规律,明确用户需求与设计者间的意象匹配关系,发掘用户需求下的家具意象模型描述——建立流程,构建基于用户多维感官需求的意象描述与评价模型。结论多维感官需求在家具产品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家具产品中全方位融入多维感官设计符号,能够让用户在与家具的互动过程中获得全新的产品体验。  相似文献   

11.
韦艳丽  王松琴  孙虹  王磊 《包装工程》2019,40(20):114-117
目的 研究互联网产品中的情感温度的设计触点及其提升策略,丰富用户体验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 从用户的感知层面出发,分析互联网产品在视觉、触觉、意觉三个层面的情感交互内容,并以此为设计点,提出设计策略,提升用户体验。结论 指出了提升互联网产品情感温度的重要性。从用户的感知层面将情感温度分为视觉层面、触觉层面和意觉层面,不仅有针对性地探索了优化视觉层面的导流设计、扁平化触觉层面的信息层级、简化触觉层面的行为路径,而且深入地解读了用户在意觉层面的需求等。通过使用这些方面的策略,能有效地提高产品实用性,更好地满足用户情感需求,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殷俊  王婉晴 《包装工程》2019,40(10):68-72
目的针对移动端软件数量激增以及用户对软件设计要求不断提高的发展趋势,从注意和视知觉的角度出发,研究移动终端界面设计中提高用户粘性的方案。方法首先从注意和视知觉对用户心理和生理的影响,来剖析软件中提高用户注意和视知觉利用率的设计因素,然后从用户需求和移动终端设计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市面上的软件案例,对比其中对注意和视知觉设计的差异,最终提出在移动终端界面设计中,能提升用户注意和视知觉体验的设计模式,以及符合信息布局的交互设计具体创新细节。结论移动终端界面设计影响着软件的用户粘性,把握注意和视知觉在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特性,在提升产品使用舒适性的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深度学习的情感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使用深度学习实现情感化设计,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情感需求,加速传统设计过程,提升用户体验。方法研究深度学习中可用于情感化设计的算法,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实现名画复制品的个性化自动生成;抓取互联网数据,使用LSTM模型挖掘用户真实需求,进行当前流行游戏的周边产品设计;以张裕葡萄酒庄旅游纪念品设计为例,使用深度学习基于用户个人信息和行为数据推荐个性化的葡萄酒包装。结论基于CNN的名画复制品的个性化生成丰富了图像的可修改空间,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情感诉求;基于LSTM的用户需求分析高效和准确地反映了用户的真实需求,加速了传统用户调研过程;基于深度学习的旅游纪念品个性化设计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将深度学习应用于情感化设计有利于挖掘用户内心的真实需求,节省人力物力,满足用户情感诉求和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为设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卢杨  吴玥  刘长奥  罗仕鉴 《包装工程》2023,44(16):67-78
目的 研究面向用户情感体验的产品美学智能评估方法。方法 从情感与美学的概念及内涵出发,梳理了产品情感化设计理论及产品美学评估研究的发展。针对现有的情感化设计方法模型局限性较大,产品美学评估研究范围狭窄,未充分考虑用户情感体验及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框架与方法模型等问题,重新梳理了用户情感与产品美学之间的关系,从形式美、技术美、体验美三个层次研究用户情感体验,基于用户情感分析重新设定产品美学评估规则,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产品情感美学数据库的构建方法及产品情感美学的计算方法与流程。结果 提出产品情感美学三层次评估模型与面向用户情感体验的产品美学智能评估系统的构建方法,并对系统构建方法进行了设计实践验证。结论 帮助设计师、制造商、营销商与用户等多种角色更好地理解产品情感与产品美学的关系,促进高效精准的设计决策。为情感化设计领域及美学评估领域的研究提供新见解与新思路,为构建高效精准的产品情感分析与产品美学评估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林晨晔 《包装工程》2019,40(22):46-49
目的在明确的定位目标导向下,探索一种更为科学、准确与有效的色彩设计方法,通过产品色彩的定向设计提升用户情感体验。方法明确用户与产品间的色彩交互模式,产品色彩的定向设计基于用户情感层面的色彩交互,具有整体性、互动性与定向性特征,其本质是在色彩形象定位与用户感性需求相一致的前提下,实现色彩语义与用户感知间映射的一致性。建立一致性的定量基础,应用感性工学与量化色彩系统在映射两端完成匹配对象的量化研究,为定向建立一致性提供可行性。结论建立面向行业实际应用的"产品色彩定向设计方法体系",以"定位—定向—定案"为脉络逐层推进完成3个从用户端到设计端的定向研发,形成以提升用户情感体验为核心的产品色彩定向设计方法论。该方法在人工智能设计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彭洁  王峰 《包装工程》2019,40(24):158-163
目的结合时间心理学理论,将"时间知觉"运用于产品的交互等待设计,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并留下愉悦的回忆。方法通过概述时间知觉和用户体验等理论,对用户等待体验的运行逻辑和影响因素进行说明,展示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受情绪、记忆和注意力等因素影响。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系统服务无法满足人们需求,导致出现交互等待状态,基于用户情感体验的交互等待设计具有必要性。结论理论结合实例分析,提出从技术和产品功能系统等方面减少用户实际等待时间,从用户心理和情感状态上缩短用户感受等待时间的设计模式,给设计者提供一个较新的思维概念,提升用户等待体验,增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联系。  相似文献   

17.
赵亚伟  焦杰  刘小雪 《包装工程》2020,41(18):229-235
目的 在现有部分界面设计存在问题从而失去用户流量的基础上探究基于用户触点的界面设计优化方案。方法 以用户触点为研究核心,对界面设计中各个触点模块进行合理化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提高用户粘性的产品界面可行性优化策略。结论 立足于用户触点,合理有效的界面设计提升路径能够使产品更人性化、情感化。一方面能提升产品的用户信赖感,帮助产品塑造品牌形象,赢得口碑,另一方面又能极大地满足用户使用需求,赢得用户信任感,提高用户体验。分析现有部分界面存在的导致用户流失的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得出了五条策略,即界面设计规范化、视觉构图平衡化、信息内容简约化、色彩系统条理化以及界面效果多样化这五个界面设计优化提升的可行路径来重铸产品界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针对目前用户体验交互模态单一、获取用户需求的主观性强、对潜在需求挖掘不充分的问题,从用户多模态行为出发,探索用户体验设计的新方法。方法 对多模态交互方式进行梳理,从用户KANO需求模型出发,挖掘能引发用户兴奋的潜意识需求,建立用户行为和思维模型并绘制用户旅程地图,结合鞋品定制平台案例进行交互设计应用与验证。结果 在非语言交互视角下,建立鞋品定制平台的用户心智模型和行为模型,绘制体现多模态情绪变化的用户体验地图,并最终提出非语言交互用户体验设计标准。结论 将非语言交互方法融入用户潜意识行为交互设计,可以更有效地感知产品使用过程中用户情绪的变化,探索交互环境等因素对用户“感知-行为-体验”设计模式的影响,为非语言交互设计方法在定制服务类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朝侠  闫泽学 《包装工程》2019,40(16):249-253
目的 用户共情是目前体验经济下文创产品设计发展的新趋势。从用户共情的角度出发,归纳用户共情与文创产品的概念,论述文创产品中基于用户共情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对故宫文创产品案例研究,总结出基于用户共情下文创产品设计原则。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论证方法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一套餐具“福寿盘”的实际设计案例验证了所总结出的创新设计原则的有效性。结论 若想设计创新性文创产品,需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赋予产品故事、文化内涵,使用户在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打通情感认知,从而获得深层次的体验与文化共情,引导用户有意识地了解、尊重更多的历史文化及其背后包含的文化心理与人类的文化精神,使得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