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Mannich反应合成了24个1,3-二苯基-3-(苯胺基)-1-丙酮衍生物(其中8个为新化合物),通过测定该系列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半抑制浓度来评定其抑制活性,探索化合物分子中苯环上取代基对α-葡萄糖苷酶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化合物24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稍好,IC50值为57.9μmol.L-1,其余大部分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值大于100μmol.L-1,说明新化合物24苯环上取代基种类、数目和位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动力学分析表明该系列化合物为α-葡萄糖苷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化学试剂》2021,43(11):1580-1585
对感应草多糖的化学组成与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脱色脱蛋白透析处理,得到粗多糖、脱色多糖和精制多糖,测定多糖的主成分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及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多糖的单糖组成,测定多糖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以及对α-葡萄糖苷酶和DPP-Ⅳ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感应草多糖由5种单糖组成,对DPPH·和ABTS~+·均有清除作用,具有还原能力,对α-葡萄糖苷酶和DPP-Ⅳ酶均有抑制作用。相关性分析表明,多糖的糖含量、糖醛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无显著相关性。感应草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及DPP-Ⅳ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3.
徐雅琴  付雪婷  王丽波  刘博  车发  杨昱 《精细化工》2019,36(12):2467-2475
利用乙酸酐对黑穗醋栗果实多糖(BP)进行乙酰化修饰,选择低、中、高3种取代度(DS)的乙酰化多糖ABP-1(DS=0.14±0.02)、ABP-2(DS=0.28±0.02)和ABP-3(DS=0.55±0.01)进行性能测试,考察了乙酰化对BP单糖组成、形貌特征等结构特性及活性的影响。FTIR和GC结果表明,乙酰化修饰对BP碳链主要特征没有影响,ABP-1、ABP-2、ABP-3和BP均含有半乳糖醛酸、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但其摩尔分数不同。刚果红实验显示,乙酰化多糖和BP均无三螺旋结构;SEM结果表明,乙酰化多糖和BP外观形状不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乙酰化多糖有较强的自由基(DPPH·、OH·、O_2~–·)清除活性,及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大小顺序为:BP ABP-1 ABP-2 ABP-3 阳性对照(VC或阿卡波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BP和乙酰化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属于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药食兼用植物夜寒苏粗多糖体外抗氧化及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采用闪式提取法提取夜寒苏粗多糖,并以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提取率;测定夜寒苏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以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研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夜寒苏多糖提取率为1.56%,多糖含量为63.23%,其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55.21±1.05 mg/m L,6.09±0.33 mg/m L,对Fe~(3+)的还原能力为(0.66±0.08 mmol FeSO_4)/g,抗氧化活性随浓度的增高而增强,但活性弱于维生素C (Vc);夜寒苏粗多糖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且表现浓度依赖性。研究表明,夜寒苏粗多糖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为开发夜寒苏的食用、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水提醇沉法制得伏砖茶多糖,以乙酸酐制备乙酰化伏砖茶多糖并测定取代度,采用体外化学模型研究伏砖茶多糖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伏砖茶多糖的提取率为4.62%,含量为68.72%,乙酰化茯砖茶多糖的取代度为0.214。4.0 mg/mL的茯砖茶多糖和乙酰化茶多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2.3%和96.8%;0.18 mg/mL的茯砖茶多糖和乙酰化茶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0.3%和92.2%。两种多糖对两种酶均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活性,乙酰化茶多糖抑制活性高于非乙酰化茶多糖,说明乙酰化修饰能增加茶多糖的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6.
《广东化工》2021,48(4)
利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将黄茶用热水提取后再用70%和90%乙醇沉淀得到70和90部位的粗多糖,进一步脱蛋白、透析、浓缩、冻干后得到的多糖分别命名为YT70和YT90。通过测定黄茶多糖在体外对α-葡萄糖苷酶以及α-淀粉酶的抑制率来考察其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YT70和YT90均具有一定的降糖活性,并且能选择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制备两种琉璃苣叶水溶性多糖,进一步探究其结构特征,并评价其降血糖、抗癌和免疫活性。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BLP-1)和微波辅助提取法(BLP-2)制备琉璃苣叶水溶性多糖,并比较了BLP-1和BLP-2的理化性质,通过分析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来评价BLP-1和BLP-2的降血糖活性,通过检测HepG2、MX-1和A549细胞的抑制率来评价抗癌活性,通过检测RAW246.7的免疫因子分泌来评价免疫活性。结果表明,BLP-1和BLP-2具有不同的多糖和蛋白质含量。BLP-1和BLP-2由阿拉伯糖(Ara)、半乳糖(Gal)、葡萄糖(Glc)、木糖(Xyl)组成,但摩尔比组成不同,其分子量分别为20.1和22.6KDa。热重分析(TGA)表明BLP-2比BLP-1具有更稳定的结构。这两种多糖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抑制HepG-2、A549和MX-1癌细胞增殖以及激活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分泌免疫细胞因子以介导细胞免疫反应的潜力。两种多糖可作为新功能食品和医药产品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两种多糖的构效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玉米须植物多糖的工艺条件,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研究了玉米须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测试方法测定玉米须多糖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优化工艺参数为:45 min的超声时间,提取功率为400 W。玉米须多糖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清除率随其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清除率为68.13%;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抑制率为85.26%。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提取和碱溶酸沉法提取甘草的活性成分甘草黄酮;通过化学显色法进行定性鉴定,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黄酮含量;并建立了一种基于电化学法的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新方法,以临床降糖药阿卡波糖验证了电化学筛选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甘草黄酮具有较好的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IC50为67.6mg·L~(-1)。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电化学筛选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为中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海洋微生物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筛选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孟祥  马丽娜 《湖北化工》2012,(4):60-63,67
建立了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模型。10株海洋微生物经摇床培养得到发酵液,经大孔树脂吸附、甲醇洗脱得到粗提物;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用比色法(PNPG法)对粗提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并对产生活性代谢产物的菌株做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有6株菌株的代谢产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其中菌株N-1的代谢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强,每毫升N-1样品液中含有的活性代谢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相当于5mg的阿卡波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该活性产物具有较强的酸碱耐受性及温度耐受性,在pH值1~14、50~100℃时稳定性较好;初步分析活性代谢产物的成分并非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及皂苷类物质。  相似文献   

11.
山胡椒抑制体内外α-糖苷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胡椒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和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96微孔板法检测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实验中,山胡椒石油醚部位(IC50=229.70μg/mL)、乙酸乙酯部位(IC50=259.10μg/mL)和正丁醇部位(IC50=165.80μg/mL)活性低于阳性对照Acarbose(IC50=1081.27μg/mL);抑制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实验中,仅有乙酸乙酯部位(IC50=418.17μg/mL)具有活性,阳性对照Acarbose未检测出其IC50。实验证明,山胡椒各提取部位具有较好抑制酵母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但只有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良好的大鼠小肠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对金盏银盘醇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测定各部分的酶抑制活性,并初步对金盏银盘酶抑制的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高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抑制成分在35~55℃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最佳作用浓度为45μg/mL,且抑制作用迅速。  相似文献   

13.
采用UV、FTIR、圆二色谱(CD)技术分析了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janttm)多糖的化学结构,运用SEM方法观察了多糖的微观形貌,使用TGA技术探讨了多糖的热稳定性,分析了滇黄精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活力的效应。结果发现:滇黄精多糖中存在吡喃糖苷键,可能是含有糖醛酸的酸性多糖。多糖样品在210 nm波长处有明显的正cotton效应。多糖主要包括多网孔片状结构和多分支链聚集结构两种微观形貌。TGA分析结果表明,在248~350℃内,多糖样品的失重率最大,在30~200℃内次之,在400~700℃内最小。滇黄精多糖不会抑制α-淀粉酶活力,但能明显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力,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4.5720 g/L。  相似文献   

14.
分别提取朱砂七鞣质和朱砂七多糖,以对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考察朱砂七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朱砂七鞣质的抑制作用较朱砂七多糖更强;朱砂七鞣质和朱砂七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91.3%和41.18%,IC50值分...  相似文献   

15.
从大麦中提取并部分纯化了α-葡萄糖苷酶,探索了其性质及活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丙酮沉淀,硫酸铵盐溶盐析和透析相结合的纯化方法可有效提高酶活到10.60倍.动力学研究得酶的Km=3.77 mol/L,Vmax=719 U/min;其pH值范围4~12,最适为6.81,酶反应温度30 ~70℃,以40℃为最佳,实验证明大麦...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一步法克隆试剂盒将来自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转葡萄糖苷酶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8a同源重组,构建质粒pET28a-agl,并转化到不同感受态细胞中,筛选出高效表达转葡萄糖苷酶的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 Gold(DE3)plysS pET28a-agl,以催化合成α-熊果苷。利用IMAC亲和层析,获得转葡萄糖苷酶用于其酶学性质的研究。催化合成α-熊果苷的较佳反应条件为:转葡萄糖苷酶的质量浓度0.272 5 g/L,对苯二酚质量浓度11 g/L,麦芽糖浓度1.1 mol/L,磷酸盐缓冲液浓度100 mmol/L(pH=6.5),30℃下摇床反应3 h。研究发现,反应产物α-熊果苷对转葡萄糖苷酶反应有轻微的抑制作用;1 mmol/L K~+对转葡萄糖苷酶的相对酶活有提高作用,1 mmol/L Cu~(2+)几乎能完全抑制该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以兰州百合为原料,采用热水提取和不同体积分数乙醇(30%,50%,70%,80% )醇沉得到4种兰州百合多糖,分别记为BLP-30、BLP-50、BLP-70和BLP-80。测定BLP-30、BLP-50、BLP-70和BLP-80中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蛋白质量分数、糖醛酸质量分数、紫外吸收光谱、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等结构表征,运用相关性分析比较多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与结构表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兰州百合多糖均不含或含有极少量糖醛酸和蛋白,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最高的为BLP-80的30.96%。4种多糖为混合多糖,均由甘露糖、葡萄糖和少量半乳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从BLP-30-1的645 kDa逐渐减小至BLP-70-4的2.45 kDa。其中BLP-30和BLP-50为葡聚糖,BLP-70为半乳甘露葡聚糖,BLP-80为甘露葡聚糖,BLP-30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分数分别为10.18%、88.67%、1.15%;BLP-50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分数分别为2.49%、97.02%、0.49%;BLP-70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分数分别为26.94%、68.21%、4.85; BLP-80甘露糖和葡萄糖摩尔分数分别为41.56%和58.44%,不含半乳糖。4种多糖均具有一定的体外降血糖活性,且呈量效关系,4种多糖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强弱顺序分别为BLP-70>BLP-80>BLP-30>BLP-50和BLP-50>BLP-70>BLP-80>BLP-30。相关性分析显示,4种多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能力与甘露糖和半乳糖的摩尔分数呈正相关(P<0.05),多糖对α-淀粉酶的抑制能力与葡萄糖的摩尔分数呈负相关(P<0.05);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与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糖醛酸质量分数、甘露糖摩尔分数呈负相关(P<0.05),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能力与葡萄糖摩尔分数呈正相关(P<0.05)。4种兰州百合多糖中BLP-70的体外降血糖活性更强,推测兰州百合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在2~3 kDa之间,甘露糖与葡萄糖物质的量比在n(甘露糖):n(葡萄糖)=1:2.5之间更有利于兰州百合多糖发挥体外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反应、纸色谱和比色相结合法筛选知母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实验条件:1)酶反应:底物浓度10 mg/mL、酶用量为100μL、反应时间8 h;2)纸色谱测定微量葡萄糖:点样量70μL、展开体系正丁醇-丙酮-水(2︰7︰1)、展开方向为径向;3)比色:色谱后苯胺-邻苯二甲酸盐显色,蒸馏水洗脱,比色波长为365 nm。实验结果表明知母水粗提物及其多糖、皂甙、黄酮组分均为α-萄糖苷酶抑制剂,而中草药知母确为优良的降糖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朱少晖 《广州化工》2012,40(12):83-84,106
通过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鱼眼草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考察了鱼眼草的抗氧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抑菌活性。应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筛选模型进行鱼眼草酶抑制活力的测定;采用KB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测定鱼眼草的抑菌活性。结果:鱼眼草的化学成分及各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不理想;化合物脱镁叶绿素甲酯(IC50=19.23 mg.L-1)和柳穿鱼素-7-葡萄糖甙(IC50=30.27 mg.L-1)的体外抑制α-糖苷酶抑制活性远高于对照acarbose(IC50=1081.27 mg.L-1);KB纸片法表明部分化合物和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肉汤稀释法表明乙酸乙酯部位的抑菌活性较好(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32、64、128μg.mL-1)。  相似文献   

20.
以芦丁为原料合成了5个黄酮糖苷类化合物,并经ESI-MS、1HNMR及13CNMR确证其结构。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药测试了所合成的目标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发现该类化合物中3位和5位羟基上取代烷基的链长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有一定影响,其中前4个化合物在检测浓度为1×10-4mol/L时的抑制率分别为(29.00±2.58)%、(33.53±4.92)%、(36.51±5.32)%、(37.34±3.54)%,而当3,5,3',4'位羟基全部烷基化后,所得另一个衍生物的活性消失。这将为该类化合物在降糖活性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