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椭圆形转子密炼机混炼高填充白炭黑胶料产生炼胶高温与转子造型有关,应改进转子工作面的造型设计,变转子工作面圆弧形为渐开线形。介绍了渐开线形转子的造型与特征、转子工作面渐开线的性质及由此带来的胶料受力及流变特性的变化。以一个渐开线形转子造型设计为实例,对转子工作面渐开线压力角、基圆圆心与半径、凸棱棱顶与密炼室壁最小间隙、凸棱顶部形状等主要参数,进行论证与设计。最后通过胶料在黏弹态和黏流态的受力与流变分析,并经小机型试验证明,渐开线形转子造型设计可以适应"低温一次炼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白炭黑是高档鞋底与绿色轮胎胶料的主要补强填充剂,在密炼机混炼时,随着白炭黑用量的增加,胶料门尼黏度提高,白炭黑分散困难,且生热严重,温升快速猛烈,造成橡胶部分降解,物理机械性能下降。炼胶过程中的升温过高问题,成为阻碍高填充白炭黑高档鞋底与绿色轮胎生产技术产业化应用的巨大障碍。为适应高档鞋底与绿色轮胎低温炼胶的要求,以椭圆形转子密炼机混炼高填充白炭黑胶料生产为例,分析了导致椭圆形转子密炼机炼胶过程中温升过高的原因,重点研究了转子造型设计对炼胶温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椭圆形转子技术改进的要点和转子造型设计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受到国内外经济下滑等因素,一些大中型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影响与挑战。在今后的发展中,工业会呈现网络化、信息化以及集成化、智能化、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在此种环境中轮胎橡胶企业要与时俱进,优化工序设备,提升工作质量,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在传统炼胶工序设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各种技术手段的支持之下,探究了先进性的炼胶工艺手段与设备优化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二价离子对黄原胶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不同盐(钙与镁)及不同离子强度对黄原胶溶液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Ca2+及Mg2+影响黄原胶的低剪切黏度、黏度、剪切稀化指数特性以及黏弹性,还对频率扫描及动态黏弹性温度扫描时G’与G"相交点的频率、松驰时间和凝胶点温度有影响。通过动态黏度温度扫描实验,发现盐的浓度影响黄原胶溶液的构象转变温度。实验还表明,在稳态流动扫描、应变扫描、频率扫描及动态黏温扫描中二价离子对黄原胶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明显大于一价离子,同时Ca2+的作用大于Mg2+。  相似文献   

5.
降解瓜胶与降解黄原胶的协同凝胶化及其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用降解瓜胶与降解黄原胶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形成凝胶体系。考察了总胶浓度、氯化钾浓度、制备温度、放置时间、苯甲酸钠及降解食品多糖的分子量等因素对共混凝胶体系黏度的影响,并对其流变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解瓜胶与降解黄原胶可以形成凝胶体系,该体系具有显著的黏弹性和触变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质量分数(0%、2%、4%、6%、8%)的香豆胶对玉米淀粉糊化混合物剪切流变特性与动态黏弹性的影响,使用旋转流变仪,采用Herschel-Bulkley模型对剪切流变数据进行分析。测试结果为:香豆胶与玉米淀粉糊化混合物是假塑性流体。随着香豆胶质量分数的增加,混合物稠度系数K显著增加,下行线流体指数n显著降低,假塑性增强。动态黏弹性测定结果为:混合物贮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都随香豆胶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损耗角正切tanδ<1,说明香豆胶的添加增大了混合物的黏弹性。当香豆胶质量分数为8%时,混合物黏性最大,弹性最小,混合物具有更好的黏弹性。  相似文献   

7.
关琛  方波 《食品工程》2009,(3):42-47
降解黄原胶与降解瓜胶在一定条件下共混,形成凝胶体系.通过对其流变特性进行研究,表明该体系具有显著的黏弹性和剪切变稀性.考察了总胶浓度、蔗糖、共混比例及降解食品多糖的分子量等因素对共混凝胶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了该凝胶体系的本构方程,结果表明,修正Williamous-Oldroyld-4参数模型可确切描述凝胶体系的黏度曲线,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胶的流变性能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κ-卡拉胶与魔芋胶(质量比为5.5:4.5)复配胶的流变特性,考察剪切速率、振动频率和温度等对复配胶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0℃时复配胶的储能模量G′高于κ-卡拉胶和魔芋胶单体胶的储能模量G′,其损耗模量G"低于κ-卡拉胶的损耗模量G",复配胶的凝胶性质更加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复配胶体系的G′始终大于G",具有典型黏弹性流体的特性。结构分析表明κ-卡拉胶与魔芋胶之间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以κ-卡拉胶网络结构为主,魔芋胶穿插其中的交联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碱性强弱对大豆蛋白胶黏剂胶合强度的影响。以自制的大豆蛋白胶黏剂为原料,采用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分别制备不同pH大豆蛋白胶黏剂,并进行胶合强度的测定,以及红外光谱与DSC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碱性增强,大豆蛋白胶黏剂的胶合强度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pH 11时达到峰值;湿态胶合强度与干态胶合强度的变化趋势大体保持一致;不同pH大豆蛋白胶黏剂的红外图谱吸收峰位置大致未改变只是吸收强度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胶合强度的改变;随着pH的增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先降低后升高;pH 10时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最低值76.55℃,pH 12时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最高值84.74℃。  相似文献   

10.
如果印后加工要求精致复杂,则需要功能强的胶黏剂.例如,越来越快的生产条件要求胶粘剂具有较高的初始强度.为了能够实现独特的设计思路,胶黏剂也必须参与诸如压凸、压折痕、裁切或折叠过程.印后表面整饰使用胶黏剂的品种是多样化的.从覆膜用的分散胶黏剂(水溶性乳胶)、反应型PUR热熔胶直到纯热塑性的胶黏剂和上光油.分散胶黏剂(水溶性乳胶).在过去的几年内,Jowat(胶王)胶黏剂制造商与机器制造厂和用户密切合作,研发水溶性分散胶黏剂项目.特别在覆膜性能,诸如起泡、消耗量和光泽度方面,新的胶黏剂产品系列符合现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价阳离子对黄原胶溶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的加入直接或间接地与黄原胶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了后者在溶液中的行为,此影响也会反映在黄原子分子之间以及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上,从而影响了黄原胶在溶液中的流变性质,本文详细研究了不同盐(NaCl及KCl)及不同离子强度(离子浓度为0%1%)对黄原胶溶液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NaCl及KCl影响黄原胶的低剪切黏度、黏度、剪切稀化指数、黏度衰减特性以及黏弹性(包括弹性模量G’、黏性模量G’’及损耗正切tan(delta)),另外,还对频率扫描及动态黏弹性温度扫描时G’与G’’相交点的频率、松驰时间及凝胶点温度有影响。通过动态黏度温度扫描实验,发现盐的加入提高了黄原胶溶液的构象转变温度,同时,黄原胶本身含有的离子会影响构象转变温度的改变,亦需结合考虑。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热分散处理温度、齿盘间隙以及进浆浓度对浆中胶黏物的分散作用,同时检测了后浮选过程中胶黏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热分散处理使大胶黏物和细小胶黏物得到了有效的分散,微细胶黏物以及胶体与溶解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提高处理温度、减小齿盘间隙或增加进浆浓度,都将促进大胶黏物和细小胶黏物的分散。在温度为100℃、齿盘间隙为0.3 mm、进浆浓度为30%的条件下,大胶黏物可降低大约92%,细小胶黏物可降低大约81%。由于大胶黏物被分散成为尺寸更为细小的成分,促进了胶黏物在后续浮选过程的有效去除,细小胶黏物的去除率达到25%~26%,微细胶黏物的去除率达到68%~70%。  相似文献   

13.
根据纸模包装制品的特点,制备适于纸模的植绒胶黏剂,并研究其流变特性和植绒牢度。通过提高硬单体的含量,利用松香分子量调节和增粘作用,制备出适于纸模植绒的植绒胶黏剂,用旋转流变仪测定胶黏剂的流变性,采用Ostwald-Deael幂律方程分析其流变特性,并测试其植绒牢度。在低速剪切速率下该植绒胶的粘度即可降到1Pa·s左右,适于喷涂上胶;松香用量由0wt%提高到7.5wt%时,植绒胶黏剂假塑性流体的特性越来越明显;松香用量由7.5wt%提高到10wt%时,植绒胶有向牛顿流体转变的趋势。松香可以降低丙烯酸酯的聚合度,使得胶黏剂粘度和表面张力降低,并保证较高的粘结性,有利于上胶和绒毛的植入。  相似文献   

14.
黄原胶有很高的低剪切黏度,同时具有明显的剪切稀化特性。浓度的改变影响其流变行为。本文通过稳态流动、应变扫描及频率扫描试验详细研究了黄原胶不同浓度对其流变特性的影响,并从微观结构上进行解析。试验得到的各个流变特性参数与浓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同时,稳态流动试验得到的各参数与黏弹性之间亦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对上述相关性进行拟合并得到一系列方程。  相似文献   

15.
κ-卡拉胶与魔芋胶复配胶体系的流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κ-卡拉胶与魔芋胶(质量比为5.5:4.5)复配胶的流变特性,考察温度、电解质等对复配胶流变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时复配胶的储能模量G'高于κ-卡拉胶和魔芋胶单体胶的储能模量G',其损耗模量G低于κ-卡拉胶的损耗模量G,复配胶的凝胶性质更加明显。随着温度的升高,复配胶体系的G'始终大于G,具有典型黏弹性流体的特性。加入0.1g/100mL KCl和CaCl2均能使复配胶体系的G'下降,使复配胶溶胶转化温度提高,但KCl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采用AR-G2流变仪,通过稳态流动、应变扫描、频率扫描及动态黏弹性温度扫描等实验详细研究了瓜尔胶溶液浓度对其流变特性的影响,并从微观结构上进行解析。实验得到的各个流变特性参数与浓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通过数理统计分析,对上述相关性进行拟合并得到一系列方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胶粘带胶料生产的二种炼胶工艺进行综合比较,试图进一步说明炼胶操作工艺对胶料性能与经济效益的重要关系。以期引起有关单位对这一工作的兴趣和注意。  相似文献   

18.
以浓硫酸为酸化剂,探讨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酸化处理效应。结果表明:随pH值的降低,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颜色逐渐变浅,黏度先逐渐上升再急速下降,胶合强度则先下降后上升。采用酸化处理可明显改善改性大豆蛋白胶黏剂的颜色和流变性能,且不影响其胶合性能。  相似文献   

19.
环保胶黏剂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尤其是国内将绿色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绿色环保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印刷包装材料中广泛应用的胶黏剂也必然面临着更高的环保要求,环保胶黏剂成为胶黏剂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对环保胶黏剂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市场上已推出的四类环保胶黏剂,即可生物降解胶黏剂、水性胶黏剂、UV固化胶黏剂和无溶剂胶黏剂,并对各种胶黏剂的研发现状、主流产品及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进一步分析了环保胶黏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热分散处理温度、齿盘间隙以及进浆浓度对浆中胶黏物的分散作用,同时检测了后浮选过程中腔黏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热分散处理使大胶黏物和细小胶黏物得到了有效的分散,微细胶黏物以及胶体与溶解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提高处理温度、减小齿盘间隙或增加进浆浓度,都将促进大胶黏物和细小胶黏物的分散.在温度为100℃、齿盘间隙为0.3mm、进浆浓度为30%的条件下,大胶黏物可降低大约92%,细小胶黏物可降低大约81%.由于大胶黏物被分散成为尺寸更为细小的成分,促进了胶黏物在后续浮选过程的有效去除,细小胶黏物的去除率达到25%~26%,微细胶黏物的去除率达到68% ~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