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针对排放的工业废气进行连续自动的检测,设计了一种工业废气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为主控,设计了气体传感器检测电路、废气温湿度数据采集电路、光照强度采集电路等,可实现对工业园区的废气的连续自动检测.把测量的结果通过网络发送到服务器上位机中,在系统中还可以实现对多个检测点的在线监测.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有效地监测到有害气体,达到实时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是对工业废气排放的在线监测设备。本文介绍了CEMS系统在联合循环发电机组(CCPP)中的应用,包括系统的构成、特点、功能。  相似文献   

3.
空气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空气质量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空气质量监测是降低空气污染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伤害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提出了工业废气排放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采用STC15F2K60S2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利用空气微尘颗粒检测类传感器,对空气质量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同时,将空气质量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nRF24L01发送给主站,由主站对接收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实时地进行显示、存储,达到了利用主站对多个监测点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的目的。工厂工业废气排放质量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摆脱了传统空气检测系统的局限性,对改善空气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峰 《微计算机信息》2005,(5):42-42,31
介绍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应用范围,重点讨论一体化工作站在此系统中实际应用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5.
翁国庆  曹秋声  王晶  胡轶 《自动化仪表》2006,27(8):48-49,52
生物法处理是国内较新的一种高效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技术,而具:有自动监控功能的智能化处理装置尚处于研制开发阶段。介绍了一种基于生物法处理技术的废气处理装置的基本结构,提出了基于PLC及网络通信技术实现其自动监控系统的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监控系统硬件和软件实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可实现废气处理过程中各参量测定,而且可按照设定的不同工艺对装置进行自动调节控制。具有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性价比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峰 《微计算机信息》2003,19(8):23-23,50
介绍工业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应用范围。重点讨论一体化工作站在此系统中实际应用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7.
行业动态     
《工业控制计算机》2008,21(2):96-97
环保总局发布《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等4项环境保护标准,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记录仪表分会获批,科技部尚勇副部长出席IEEE中国代表处成立仪式,北京建设智能交通ITS系统迎接08奥运,AIM Global出版RFID数据许可安全指南.  相似文献   

8.
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工业废气监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 Zig Bee 无线短距离通信技术,提出一种应用于工业废气监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架构.该方案网络节点硬件电路以 ATmega128L 为控制器、CC2430 为射频收发器,详细规划了网络中节点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并对网络中数据安全通信进行了充分考虑.该系统利用遗传聚类思想实现监测节点能量均衡消耗,具有低成本、低...  相似文献   

9.
选择汽轮发电机组的振动等参数作为监测对象,详细介绍一种多元网络分布式工业现场监测系统。该系统区别于以往的独立式或总线式监测系统,构造一种嵌入式服务器,与多个监测系统嵌和在一起,组成一个分布式机构体系,实现了远程监测、现场监测和多用户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工业氯乙烯生产装置是一类大规模存在的化工工业装置,本文针对其中乙烯氧氯化法反应过程特点设计的微机辅助监测优化系统,对该过程的运行特征进行在线监测,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工艺分析,为该过程的优化提供了依据,此外,对这一类的化工工业装置微机辅助监测优化系统设计进行探讨,为如何在工业装置优化领域利用计算机这一先进工具提供了一个范例,并就此提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功能模型和运行逻辑,以供类似的系统开发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污染源定位是大气污染治理与预防中的重要环节.为了避免地表状况、温度和风向等环境条件对污染源定位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社区网络分析的污染源定位算法.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分析各监测点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时间序列,得出任意两个监测点的AQI值之间的影响关系.以监测点作为节点,以影响关系作为监测点间的关联关系,构建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对污染扩散的量化分析和评估,提出一种基于TDMA算法的污染扩散方程无量纲化分析方法。采用双曲函数建立污染扩散方程,构建污染扩散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湍流度的动力学修正方法进行污染扩散的流场分析,构建污染扩散的多相非饱和多重孔隙分布模型,结合TDMA算法进行污染扩散的多孔介质中两相界面湍流场分析,分析污染源的基质孔隙和裂隙的流体压力,结合孔隙介质的弹性柔度张量评估方法,实现污染扩散方程无量纲化分析和定量评估。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污染扩散的量化评估的准确性较高,对污染扩散的动态拟合性能较强,提高了污染扩散的准确分析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且便于进行长期的动态监测等优 点,是实现宏观、快速、连续、动态地监测环境污染的有效高新技术手段。介绍了应用于环境污染监 测的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热红外遥感技术、高光谱技术以及微波遥感监测技术,并着重阐述 了遥感监测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我国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建议尽快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以满足我国环境污染监测的 需要。  相似文献   

14.
孔劼  蔡皖东 《计算机应用》2011,31(8):2152-2155
将Kad网络中的关键词污染和文件源污染结合起来,使用状态转移分析的方法构造了一种联合污染模型。模型中综合考虑了污染程度、退出率、等待率等因素。对模型的仿真实验数据显示,受到联合污染时,Kad网络中查询失败的用户数远大于查询成功的用户数,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趋于稳定。在影响联合污染效果的若干因素中,污染程度对联合污染的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退出率的影响次之,等待率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5.
谢静  邹滨  李沈鑫  赵秀阁  邱永红 《计算机应用》2019,39(11):3391-3397
针对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正逐步由污染治理转向风险防控,而现有空气质量监测设备和平台服务仅限于环境监测而非暴露监测的问题,设计研发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可视化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大气污染暴露风险测量系统(APERMS)。首先,基于大气污染浓度监测数据和暴露时空行为活动模式,耦合集成污染浓度制图、个体暴露测量、人群暴露测量、暴露风险评价这一完整的大气污染暴露风险测量技术路线;其次,基于高可用和可靠原则,进行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最终,采用GIS与J2EE Web等技术,完成APERMS开发,实现了大气污染浓度分布高时空分辨率模拟、个体和人群大气污染暴露状况精准评估、大气污染暴露风险水平全方位评价等功能。APERMS主要应用于大气污染监控和环境健康管理行业,为风险规避和污染防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霾污染监测技术监测准确率低,收集的图像完整度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深度学习研究了一种新的霾污染监测技术。通过污染数据收集精准划分其产生的地点,整合获取的追踪信息,在三维分布空间图掌控霾污染可能存在的条件,多次进行机器飞行追踪实验,根据不同的污染项目组对霾污染进行数据监测,根据霾污染数据的浓度信息以及深度机器学习的输入数据类型对收集数据进行分类,查询数据类型,同时监测气溶胶的厚度、霾污染中具有毒性的二氧化硫及二氧化氮物质以及兴趣区域。为验证技术的有效性,设定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机器学习的霾污染监测技术监测结果准确率为90%,图像收集完整度平均值为82%,具有更强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件污染是当前P2P文件共享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用户行为是导致污染的重要因素。文章在考察用户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污染文件传播模型,描述了用户的污染意识、删除污染文件的速度以及共享倾向等因素对污染传播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反污染机制。仿真实验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地控制P2P文件共享系统中污染文件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环境部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凡  王艳 《计算机仿真》1998,15(1):8-10
本文重点介绍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环境部分,包括固体废物,水污染,大污染以及总污染模块。介绍了各模块的建模思路,以及总污染模块和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某些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大气污染因子的确定,污染源数据、环境质量现状数据、气象数据收集和分析,以及城市概况为基础,进行了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模型的选择、核算与校验,提出了导致污染物超标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的建议;为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落实、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Sirui  Hai  Bo  Xiaofei 《Computer Networks》2009,53(15):2703-2715
Peer-to-Peer (P2P) live video streaming systems are known to suffer from intermediate attacks due to its inherent vulnerabilities. The content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common attacks that have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P2P live streaming system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odeling framework of content pollution in P2P live streaming systems. This model considers both unstructured and structured overlays, and captures the key factors including churns, user interactions, multiple attackers and defensive techniques. The models are verified with simulations and implemented in a real working system, Anysee. We analyze content pollution and its effect in live streaming system. We show that: (1) the impact from content pollution can exponentially increase, similar to the random scanning worms, leading to playback interruption and unnecessary bandwidth consumption; (2) content pollution is influenced by peer cooperation, peer degree and bandwidth in unstructured overlays, and topology breadth in structured ones; (3) the structured overlay is more resilient to content pollution; (4) a hybrid overlay result in better reliability and pollution resistance; (5) hash-based chunk signature scheme is most promising against content pol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