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解读,基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信息通信行业碳排放现状,聚焦运营商重点耗能领域,从5G基站、数据中心、通信设备技术升级等方面,提出了节能降碳的关键举措,这些措施可降低单位信息流能耗,助力国家“双碳”战略落地。  相似文献   

2.
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后,全国大规模开展5G工程建设。5G基站设备具有功率大、小微型、覆盖小、数量多等特点。随着基站个数的增多,基站设备总耗电量巨大,电费占运营成本很大的比例。当基站处于负载相对较小或者空载时,如果仍然保持在工作状态,将会浪费大量的电能;当基站供电线路出现问题时候,需运维人员到场逐步排查方能处理好。传统的基站用电问题解决费时费力、系统联动性差、及时性差、无法预测、数据不可控,电力问题将成为运营商5G网络投资的巨大压力。将分析目前5G基站建设用电问题,以节能减排、降本增效为目的,基于基站数据分析、大数据技术等手段,结合基站分布情况、潮汐负载等数据特征,提出一套基于时间序列合理有效智能的基站电池脱钩启停管理方案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规模的4G基站建设存在占地面积大,费时费工不安全,建站周期长,建设成本高,不能快速移动调配等缺点。而且,运营商县区局需要配备应急通信设备,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但是现有应急通信车的价格昂贵。运营商按现有应急通信基站和建设模式,已经无法实现4G快速大规模建站、深度覆盖、及时优化的需求。为此,设计了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应急基站,集成机房、塔桅、天馈线为一体,结构紧凑,强度高,重量轻。满足快速安装、灵活调配、及时优化、应急通信、重复使用的需求。同时随车配备太能供电系统,节能环保无污染。  相似文献   

4.
在通信网络中,空调是基站机房中的主要耗电设备,因此,如何降低空调用电的开支,成为运营商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5G 移动通信技术作为当今通信技术的前沿,备受国内外通信领域的关注。5G 基站大规模部署之前,运营商需要提前对5G承载网络进行规划部署。主要介绍了4种5G前传主流技术,并从建设成本、技术成熟度、建设难度等角度对比了4种前传方案。最后结合5G演进实际情况,给出了不同场景下的前传方案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共享基站各运营商设备直流耗电量分摊不明确情况,提出了具有分户电能计量功能的直流电能计量模块设计,通过直流霍尔传感器检测运营商设备消耗的直流电流,由专用电能计量芯片采集最多6路的运营商设备直流供电电压、电流,实现共享基站各运营商设备直流电量的实时独立计量,计量精度可达±2%以上,并很好地解决了运营商与中国铁塔之间电费争议问题。  相似文献   

7.
5G网络具有高速率、低时延的特征。5G基站功耗为4G基站的3~4倍。5G基站超密集的组网覆盖形式也需要更多的电力进行供应。因此,5G基站的建设也对其电源配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文章以5G通信基站的供配电为研究方向,通过对其不同应用场景进行技术指标分析,为5G基站的用电建设提供技术储备基础,为5G基站的正常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鹏 《通信世界》2009,(34):I0011-I0011
2009年,被视为“3G元年”,在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声势浩大的3G宣传、运营商不分昼夜的基站建设以及设备商全力以赴的投入,3G以“忽如一夜春风来”的态势瞬间蔓延至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9.
针对5G毫米波通信系统资源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毫米波通信系统资源优化分配方法。建立了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5G毫米波通信系统模型,模型考虑了移动通信基站、蜂窝用户终端与设备-设备用户终端,同时包含网络服务质量的多个关键因素。以最大下行速率与误码率为约束条件,以最大化系统总吞吐量为目标,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寻找系统的资源分配措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资源优化分配措施改善了毫米波通信系统的总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何毅 《移动信息》2020,(4):00023-00024
5G通信基站是5G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文章以5G通信基站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建设经验,针对当前5G通信基站的建设需求,尤其是5G基站环境评估技术、32QAM技术、抗干扰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为从事5G通信基站建设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QQ等用户群体日益庞大,极大地冲击了通信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业务。三大通信运营商在4G时代管道化风险日益严峻,运营商迫切面临转型和业务升级。云计算已经成为信息行业的热点话题。本文探讨云计算服务模式,把云计算业务引入通信行业,结合通信运营商面临的困境,研究基于云计算的通信运营,以及如何利用云计算推动通信运营商实现业务优化和升级。  相似文献   

12.
国外通信设备提供商的苦旅何时才能结束?面对中国尚未启动的3G盛宴,国外通信设备厂商一个个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盯着运营商能多订两套设备。但剃头挑子一头热,面对通信设备提供商的热情,国内运营商却一点不感兴趣。对于新建3G网络的热情并不上心,对通信设备提供商频频秋波并不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13.
作为2种主要的通信基站空调自然冷源技术,智能通风和热管换热设备在我国三大运营商中得到了广泛地推广和应用.为了科学评估这2种节能设备的节能效果,为运营商在后期的建设管理提供推广借鉴依据,基于这2种设备的实际运行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对比它们的节能效果和适用推广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这2种设备的节能效果不仅与气温条件有关,而且与基站主设备功率匹配程度、其它自然地理条件及后期维护状态也具有密切联系.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这2种设备的推广适宜条件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移动通信》2004,28(11):53-53
京信将于2004年10月26~30日参加“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展会地点为: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展位号为:2BA2。在此次展会上,京信将推出一系列新产品及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如城市小区覆盖方案、无线局域网WLAN、基站覆盖延伸系统、基站天线、数字微波、3G直放站产品及多系统解决方案等。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坐落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京信通信的研发生产基地,亦是京信通信全球市场的产品供应基地;位于广州市的京信通信系统(广州)有限公司负责为移动通信运营商提供无线覆盖与传输的整体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二者均全…  相似文献   

15.
“新基建”政策助推了5G快速发展,未来5G基站将会遍布各个地方,同时运营商对5G基站的管理要求也将提高,伴随而来的是后期基站机房的管理难度会随之增大,因此基站智能化管理是未来建设和维护的趋势,而能耗管理作为基站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的重要课题。基于现阶段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一个5G基站能耗管理方案,该方案由动力和监控系统、控制系统、管控平台中心三大部分组成,使得5G基站具备运行电费成本管控、闲时关断、负载设备按需备电、远程控制等功能,极大地提升了5G基站运行效率,降低客户综合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4G网络覆盖加深,5G商用范围不断扩大,5G基站设备的高功耗给5G建设中的备电需求带来巨大挑战,同时运营商对5G备电与传统通信设备备电有不同的需求,因此低成本,高效率的差异化备电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提出一种满足运营商不同制式的智能差异化备电方案,在减少开关电源设备投资的同时,可提供5G设备供电情况精准监控、5G设备电费精准统计、5G设备灵活控制等功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站选址建设协调困难这一困扰通信运营商的普遍问题,本文探讨了将基站建设与城市内遍布的路灯杆进行结合的具体方案。文中对路灯杆与基站建设融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效益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实际场景中进行了运用并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的5G基础设施尚处于建设阶段,基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5G组网的必要条件。本文首先分析5G网络通信基站规划的要点,然后总结了5G基站安装的内容及方法,最后探讨了5G网络的维护方法。5G网络通信基站由电源、配电单元、BBU、AAU、光纤、卫星天线等组成,其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在建设5G网络基站时要以地区总体资源为参考依据,进行全面的布局,选择适宜的5G基站站址、评估通信铁塔的承载能力、评估电源的承载能力,必要时开发新的5G站址。  相似文献   

19.
在无线覆盖行业中享有盛誉的京信通信系统有限公司以七大技术优势在“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亮相。七个专题分别是“京信3G、京信综合解决方案、京信3G直放站、京信基站天线的产品系列、研发和生产实力、京信隐蔽天线、京信MASELink数字微波传输系统、无线宽带数据综合业务等,七大看点全景式展示了京信通信的技术实力,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踊跃参观。  相似文献   

20.
5G通信网络建设工作的大踏步发展,5G基站数量激增,对网络运维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同时运营商基础网络将迎来多网协同,日常运维方式已经难以承载现有的组网力量。基于此,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5G通信网络运维规划方法。通过构建5G中心网络运维体系架构,获取数据信息的传输流程;设计动态配置的人工智能网络线路运维方式,将巡检点的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优化滑窗并行的5G网络检测,提高通信网络的扫频速度;基于人工智能的路测数据处理,获取基站精确的定位,判定通信网络的运维状态。实验证明,此种网络运维规划方法具有良好的体验速率,运维速率的变化趋势较传统的方法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地促进5G通信网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