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茜草藤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分别利用索氏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茜草藤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测定。对索氏提取法获得的萃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匹配度在85%以上的有36种化学成分;对超临界CO2萃取法获得的萃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匹配度在85%以上的有48种化学成分。该方法可以快速的测定茜草藤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植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姜精油、浸膏和油树脂的提取及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比较不同方法提取姜油的得率和成分差异,用气质谱联用技术对水蒸气蒸馏、乙醇浸提和超临界CO2萃取所得姜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姜油得率和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姜油得率依次为超临界CO2萃取法(4.67%)、乙醇浸提法(3.75%)和水蒸气蒸馏法(0.95%)。从水蒸气蒸馏所得精油中鉴定出68种成分,主要是呈现芳香性气味的倍半萜类化合物(相对质量分数,下同,63.46%)和单萜类化合物(34.91%);从乙醇浸提所得浸膏中鉴定出41种成分,主要是呈现辛辣味的姜辣素类化合物(86.41%),其中主要为6-姜酚(16.86%)、6-姜烯酚(16.58%)、姜油酮(17.68%);从超临界CO2萃取所得油树脂中鉴定出77种成分,挥发性的萜类化合物和非挥发性的姜辣素类化合物分别占总质量的59.31%和40.69%,具有浓郁的芳香气味和强烈的辛辣味。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姜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两种提取方法所得姜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的姜油得率约为水蒸气蒸馏法的3.8倍,提取时间短,温度低,特别是得到了含量较高为12.82%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6-姜酚,而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姜油中则未见。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地产芹菜根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通过单因素和L9(34)正交实验考察了超临界CO2萃取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时间以及CO2流量对芹菜根油提取率的影响,并用GC-MS技术分析鉴定了所得芹菜根油中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影响顺序为:压力(温度(时间;当原料的颗粒度40~60目、CO2流量25kg/h时,超临界CO2萃取芹菜根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60min,在该工艺条件下萃取芹菜根油的萃取率达5.23%,所得芹菜根油共分离鉴定出了11种脂肪酸,被鉴定出来的脂肪酸成分相对质量分数占总脂肪酸组分的98.84%,主要成分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为12-十八碳烯二酸(相对质量分数48%,下同),其次为9-十八碳烯酸(15.50%)、十二烷酸(14.2%)和十六烷酸(11.2%)。  相似文献   

5.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FE)法和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用GC-MS法进行成分鉴定,用归一法测其相对含量。SFE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的出油率为2.10%,SD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的出油率为0.8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61个成分,占总成分的22.2%;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出43个成分,占总成分的19.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植物挥发油具有产率高、产品质量好、提取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中草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萃取两种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的莪术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分别从中分离出60余和90余个组分,并确认了其中50多种化学成分,得到鉴定的组分峰面积占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根据成分鉴定结果,对不同提取方法所得莪术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莪术油组分不完全相同,含量也不尽相同,但主要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超临界CO2萃取的莪术油所含化学成分较多且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重组分较多。同时,对不同方法提取的莪术油中莪术醇等主要特征成分,采用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析测定。研究结果可为莪术油的开发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FE)从小茴香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5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以上。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小茴香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8.
分别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法、索氏提取法提取小叶金钱草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测定。对索氏提取法获得的萃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匹配度在85%以上的有39种化学成分;对超临界CO2萃取法获得的萃取物进行结构鉴定,其中匹配度在85%以上的有46种化学成分。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可根据生产需要,选用不同方法提取小叶金钱草中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木香油,经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是8,9-脱氢-9-甲酰基-环异长叶烯、亚麻酸、β-榄香烯等,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5.64%。同时,利用木香油特殊的气息,开发出木香香水香精。  相似文献   

10.
广西灵香草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及香气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广西金秀灵香草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香气。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和溶剂法提取的广西灵香草提取物 ,用气相色谱 /质谱进行分离测定 ,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应用色谱峰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 萃取灵香草提取物得率 1.5 % ,鉴定出 2 7个化学成分 ,溶剂法得率 1.2 % ,鉴定出 2 0个化学成分 ;经评定 ,超临界CO2 萃取法得到的提取物气味更接近灵香草天然香气。结论 :用超临界CO2 萃取法可以生产出最接近自然香气的天然香料  相似文献   

11.
青皮挥发油超临界CO_2萃取的GC-MS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青皮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青皮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d-柠檬烯、正二十烷、(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2,3-二羟丙基酯、(Z)-9-十八碳烯酸甲酯、γ-谷甾醇、1-甲基-4-(1-甲基乙烯基)-1,2-环己二醇、棕榈酸甲酯、2-甲基-1-鲸蜡醇等,为青皮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采用超临界CO2 流萃取辛夷挥发油,对在不同条件下萃取的辛夷挥发油,用色谱- 质谱(GC- MS) 联用方法进行了化学组分的测定和分析,并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之挥发油化学组分相比较,发现超临界CO2 流萃取的挥发油香气、品质和产率均优于蒸馏法所得。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无花果挥发油化学组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无花果挥发油 ,平均出油率为 4 .3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无花果挥发油成分分离和鉴定了 6 1种成分 ,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发现与文献水蒸气蒸馏法所得之挥发油组分有相当差别。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中药青皮中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以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青皮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d-柠檬烯、正二十烷、(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2,3-二羟丙基酯、(Z)-9-十八碳烯酸甲酯、γ-谷甾醇、1-甲基-4-(1-甲基乙烯基)-1,2-环已二醇、棕榈酸甲酯、2-甲基-1-鲸蜡醇等,为青皮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提取香橼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丁玉萍  韩玲  邱琴  崔兆杰  张杰  刘廷礼 《精细化工》2005,22(10):770-772,780
为了促进芸香科植物香橼在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中的应用,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从香橼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49种成分,主要有亚油酸(质量分数32.09%)、棕榈酸(质量分数21.76%)、9-十八碳烯酸(质量分数9.93%)、D-柠檬烯(质量分数4.75%),已鉴定化合物种类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1.6%,占色谱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5%。  相似文献   

16.
黄述州  李程碑  杨俊伟  张壮 《陕西化工》2013,(11):2094-2096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标准谱库检索,对由超临界萃取获得的葫芦巴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合质谱数据库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葫芦巴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葫芦巴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有助于发现葫芦巴挥发油的特征性成分,为针对性的提取分离挥发油中的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川芎超临界CO2提取物化学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得到川芎提取物,平均收率为6.86%.利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川芎提取物的49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超临界CO2川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 3-丁基苯酞、3-丁叉苯酞、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棕榈酸、亚油酸、川芎内酯等.  相似文献   

18.
张慧波  孙向东 《辽宁化工》2003,32(9):375-376,379
对由超临界萃取和溶剂法萃取的浸膏中酚性物应用化学方法进行了性质检验、失重检验,利用紫外光谱进一步确定了酚性物中的鹤草酚含量,通过对比再次证明了超临界萃取不仅萃取率高,而且萃取物中有效成分含量也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