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2010上海世博会体现了"和谐城市"的基本理念。"和谐城市"不仅涵盖"环境和谐"、"社会和谐"和"发展和谐",而且包含不同城市空间层次的"空间和谐"。本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空间层面分析"和谐城市"理念在上海世博会的体现,即世博园区规划、城市最佳实践区模拟街区规划和浦西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感知世博会的和谐、生态理念。  相似文献   

2.
重回城市的场所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栋 《中外建筑》2004,(5):17-20
二十世纪是个数字的世纪,城市空间亦成了更纯自然科学的产物,众多现代建筑理论对城市中具体的生活环境及其意义忽视或冷漠,从而不能从精神的高度把握城市的本质意义.本文通过对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概念的探讨,试图将场所精神结合到现代城市空间的塑造中去,展现给人们一个本真的好的城市空间的可能:城市就是"场所"的创造与组合.  相似文献   

3.
韩颖 《城市住宅》2021,28(6):173-174,176
罗伯·克里尔在其著作《城市空间》中提出"城市和其他地方的建筑之间的所有类型空间都是城市空间",人们可以从城市所提供的各个方面感知外部空间.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我们不是简单的旁观者,而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城市唤起人们的视觉感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的形象.人们对城市空间认知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城市印象还是秩序,均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论述城市空间如何受人们的环境印象和秩序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台型"城市住宅综合体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高台型"城市住宅综合体公共空间环境为切入点,结合珠江三角洲一些"高台"建筑实例,着重探讨在"高台型"城市住宅综合体中良好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城市新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是未来空间生长的方向,也是规划设计实践最为广泛的类型.文章从空间形态的概念出发,阐释空间形态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关联,以亚的斯亚贝巴新区——"亚的斯之花"的设计为例,按照空间-格网-建筑的逻辑论述物质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万昆 《华中建筑》2011,29(6):15-18
建筑综合体"城市化"就是综合体整合城市要素,是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与一体化的过程.文章在分析日本、香港等地区建筑综合体具体案例的基础上,提出综合体功能复合化、交通枢纽化、外部环境延伸化、内部空间公共化、形态立体化等五个方面是建筑综合体走向"城市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7.
旅游城市是拥有独特旅游资源,以旅游业为重要产业的城市。旅游从本质上说是人们追求美的享受的活动旅游城市空间环境对旅游业有重要意义。能否塑造出优美城市环境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塑造优美城市空间环境离不开人性化的城市开放空间、恰当的标志性建筑、高品位的城市雕塑。厦门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旅游城市,本文试以厦门为例就这几个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邓潇潇 《城市住宅》2021,28(6):170-172
在全球化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市面临"千城一面"的风貌危机,为提升城市风貌特色,城市风貌规划逐步受到重视.以沛县风貌规划为例,构建宏观-中观-微观的渐进式纵深型风貌规划框架,探索城市风貌规划的编制方法和内容.宏观层面控制城市风貌总体结构;中观层面提炼建筑风貌通则;微观层面落实到节点街道、建筑、空间的风貌改造建议,针对风貌难点、痛点提出具体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一直在追寻,追寻一个梦,在不同的项目实践中反复坚持着一个理念-- □建筑是有生命的 □空间是建筑的灵魂 □空间不仅是"二维"、"三维"的空间(视觉冲击与身体感知) 空间也是"四维"的场所(随时间变化而生长) 空间更是"五维"的境界(随心灵升华而感动) □设计不仅是设计建筑,而是设计生活,倡导一种健康人性化的生活模式. □生活是一种智慧,智慧是一种真爱. □人与自然共生. □建筑与城市共生. 让建筑成为城市交响乐中的一部分,或是序曲,或是高潮,或是背景,虽各得其所,却同样可以感动人们.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冬季友好"的宜居寒地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和阐明气候特征对寒地城市宜居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冬季友好"的理念对于提升寒地城市环境宜居性的重要性,并且进一步从城市设计的宏观层面如生态容量、城市形态、公共交通、生态绿化,中观层面如住区、公共空间环境、景观以及微观层面如场地、小品等提出以"冬季友好"为目标的宜居寒地城市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色彩的基调是指一个城市或城市的某一区域以建筑为主体所呈现的统一的色彩倾向。城市色彩基调是城市形象的一部分,城市色彩基调能反映一个城市的气质和性格。城市色彩基调的形成有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材料的因素。城市色彩基调的设计需要注意主体性、统一性和城市文脉。  相似文献   

12.
李大椿 《建筑创作》2009,(9):154-158
本文借助台北市的一个方案实例操作经验,从城市填充与填充建筑、流行文化信息、城市肌理及开放空间功能等课题切入,说明文化发展因素在城市填充与填充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龙岗区城市风貌特色研究框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深训市龙岗区城市风貌特色专项规划”研究思路的建构过程。从对城市风貌特色规划与城市设计关系的理解入手,针对目前我国城市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城市设计认识倾向的变化,选取研究的切入点,建立研究思路,通过导入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对龙岗区城市风貌特色进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研究,并对其成果实施操作模式作了大胆的创新,试图架构基于可操作性的城市风貌特色研究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旨在寻求大而专的城市建设中忽略了的城市人本尺度,找出造成了一系列的"城市病"的诱因。并且通过深刻理会张永和在《小城市》一文中对于城市问题的诊断,明确"开放街区"在我国推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问题。通过对于这些问题的认知转变,找回离人们越来越远的城市活力。  相似文献   

16.
城市设计这一概念往往很不确定.我国的城市设计大多以"指导方针"形式出现,用以控制和指导城市的形态建设,但很受规划的制约.另一种城市设计是通过大型示范性工程的建造去整合原有城市环境,并对附近地区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作者称之为"引导性"或"可行的"城市设计,国外不乏其例.作为一种动态概念,城市设计将会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相互融合,甚至最终消亡.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交通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一些城市的发展不仅缺乏人文关怀,也引发了城市形态的割裂。本文从“城市碎片”和“织补”的理念出发,通过对当下的城市片段化的现状问题的分析,从而探讨城市碎片问题的织补整合策略,意在塑造城市形态的完整、城市活力的多元和城市结构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竹筒屋是广州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近现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巨大压力而产生了过度加建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病态竹筒屋并形成了“类贫民窟”的城市地段,环境质量低劣,安全隐患严重,也使得传统城市形态面临危机。提出“新竹筒屋”的理念和设计方法,对病竹筒屋进行更新改造,使竹筒屋得到科学的保护与发展,焕发新的生命活力,也使广州传统的城市形态得到有机的治理,走上继承和发展相协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20.
While the current urban public spac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construc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public health, systematic and specific studies on mental health is insufficient.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a specified group of user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ir mental desi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ssibility of promoting urban mental health by spatial design. The "Tokyo Loneliness Tree Hole Plan" project suggests reconsidering and reshaping the positive perception of loneliness based on the Salutogenesis Theory and proposes a design guideline for tackling urban loneliness. The project utilizes a scenario-based research method to conceive a systematic strategy for establishing an urban "spiritual infrastructure," which offers the lonely individuals a chance to get along with themselves, the space, and the feeling of loneliness. As the new typology of urban public space with publicity and privacy simultaneously, "Urban Tree Holes" create empathy about solitariness between natural landscape elements and humans in oriental design aesthetics, 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urban loneliness and respond to the mental desire. "One Person Park" as an alternative form of future landscape investigating the concept of "private-public space," which might fulfill the new desire of using public space in a post-pandemic e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