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王海  连燕娜  高丽萍 《食品科学》2017,38(7):213-218
目的:探讨低聚葡萄籽原花青素(oligomer grape seed proanthocyanidins,O-GSP)联合顺铂(cisdichlorodiamineplatinum(Ⅱ),DDP)对A549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549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DDP和O-GSP单独及联合用药对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O-GSP联合DDP对A549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DK 4、Cyclin D1和p-Rb的表达。结果:DDP(≥5 mg/L)和O-GSP(≥16 mg/L)单独用药均对A54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两者同时作用对细胞增殖抑制具有联合作用。5 mg/L DDP单独用药可以于S期阻滞A549细胞,4 mg/L O-GSP单独用药可以于G_0/G_1期阻滞A549细胞,两者联合可显著降低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DK 4、Cyclin D1和p-Rb的表达(P0.05)。结论:O-GSP可以联合DDP抑制A549细胞增殖,且这种联合作用与Cyclin D1-CDK 4-Rb通路介导的细胞周期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以桦褐孔菌粉为原料,采用挤压喷爆法进行预处理,研究桦褐孔菌多糖溶出率。利用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挤压条件,分析物料含水量、螺杆转速、挤压温度对桦褐孔菌多糖溶出率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挤压前、后细胞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挤压温度对多糖溶出率的影响最大,最佳的挤压条件为五区挤压温度160℃,物料含水量9%,螺杆转速100 r/min。在此条件下多糖溶出率为43.98%,比未经挤压的桦褐孔菌多糖溶出率提高6倍。挤压后细胞结构破坏明显。挤压喷爆前处理是提高桦褐孔菌多糖溶出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桦褐孔菌多酚在小鼠血清中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探讨了桦褐孔菌多酚在小鼠血清中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灌胃桦褐孔菌多酚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血清中的T-AOC明显增加(p0·01),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SOD、CAT、GSH-Px酶活性明显增加(p0·01)。桦褐孔菌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平  万鹰昕  李楠 《食品科学》2017,38(21):217-222
目的:观察亚硒酸钠与白藜芦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肺癌细胞的影响,并通过细胞周期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亚硒酸钠和白藜芦醇单独及联合应用对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亚硒酸钠和白藜芦醇对肺癌细胞A549均有拮抗作用,且随浓度的增加,拮抗效果越显著,当亚硒酸钠浓度大于等于5μmol/L时,拮抗效果极显著(P0.01);当白藜芦醇浓度大于等于65μmol/L时,拮抗效果极显著(P0.01)。亚硒酸钠对A549细胞的半致死率(lethal dose of 50%,LD_(50))为4.759μmol/L,白藜芦醇对A549细胞的LD_(50)为45.24μmol/L。然而亚硒酸钠和白藜芦醇联合用药作用于A549细胞的拮抗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且低剂量的亚硒酸钠和白藜芦醇联合就能发挥出高剂量亚硒酸钠对A549细胞的拮抗作用效果,有效地降低了亚硒酸钠对细胞的毒副作用。另外,亚硒酸钠联合白藜芦醇作用可以阻滞A549细胞G0/G1期,最终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以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筛选桦褐孔菌抗乳腺癌活性部位,并对其活性部位的成分进行初步分析。采用MTT法检测发酵液不同萃取部位抗乳腺癌活性;通过细胞形态观察进一步了解药物对细胞的影响;划痕试验检测桦褐孔菌活性部位对细胞迁移的影响;采用LC-MS/MS对活性部位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桦褐孔菌石油醚萃取部位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呈量效和时效关系,作用24 h的IC50值为76.17μg/mL;细胞形态观察显示石油醚萃取部位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凋亡作用随着药物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划痕实验显示,药物对细胞迁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LC-MS/MS数据初步表征了其中的14个化学成分,初步鉴定了其中的10种成分,这10种成分首次从桦褐孔菌中得到鉴定,虽然其他4个物质未能鉴定,但亦对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式进行了初步表征。证实了石油醚部位是桦褐孔菌抗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主要活性部位,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桦褐孔菌食药用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来源于绒白乳菇菌的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乳菇菌素D的抗肿瘤活性及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 亡的影响。方法:运用噻唑蓝法检测乳菇菌素D对A549、HCT-8、Bel-7402、SMMC7721、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 用并计算半数抑制率(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并以顺铂作为阳性对照;选择对该化合物敏感 的A549细胞株,观察其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乳菇菌素D能够有效抑制 A549、Bel-7402、SMMC7721和HeLa细胞的增殖,作用72 h后的IC50分别为2.46、19.09、18.21、17.05 μg/mL;乳菇 菌素D可引起A549细胞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出现凋亡小体;诱导A549细胞凋亡(100 μg/mL作用72 h 时的凋亡率为 32.14%)、使细胞阻滞于S期。结论:该化合物能够抑制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增殖,其中A549细胞最敏感;其 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胞增殖周期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实验为乳菇菌素D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酰化修饰方法对桦褐孔菌多糖进行结构修饰,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为桦褐孔菌多糖结构修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以桦褐孔菌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多糖,过AB-8大孔吸附树脂,得纯化后的桦褐孔菌多糖。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以不同体积的乙酸酐制备乙酰化桦褐孔菌多糖,盐酸羟胺比色法测定其取代度。在此基础上,对3种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桦褐孔菌多糖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经纯化后,通过乙酰化修饰得到三个取代度分别为0.2810、0.3136、0.4072的乙酰化产物,随着乙酰化试剂的体积增加,多糖取代度逐渐增大;三个不同取代度的乙酰化产物对DPPH自由基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1.8%、74.9%、78.5%;对超氧阴离子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1.8%、74.9%、78.5%;对羟基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4.5%、79.9%、81.1%。随着取代度的增加,乙酰化桦褐孔菌多糖抗氧化活性逐渐增强。桦褐孔菌多糖经乙酰化修饰后,可显著提高体外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的强弱与乙酰基取代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草苁蓉提取物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A549肺癌细胞增殖。继续探讨草苁蓉提取物(BRE)抑制肺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1-2、P53和Fas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sFAS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BRE改变肺癌细胞周期分布,使多数细胞阻滞于G0/G1期。同时,BRE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Fas表达,增加Bax表达和降低Bc1-2表达,但不改变P53表达以及sFas蛋白水平。提示,BRE抗肺癌细胞增殖作用与其改变细胞周期分布、增高Fas表达和降低Bcl-2/Bax比值而诱导肺癌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多糖保鲜液对苹果进行涂膜处理,5℃低温下贮藏,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苹果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2%~6%桦褐孔菌多糖保鲜液对苹果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能够降低苹果的失重率、腐烂率和呼吸强度,保持其硬度,抑制PPO活性和微生物生长繁殖,其中6%的桦褐孔菌多糖保鲜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免役调节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桦褐孔菌粗多糖对正常小鼠和低免疫力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依据各实验具体分组进行试验观察该实验材料对小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肝脏)、炭粒廓清指率和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桦褐孔菌多糖可显著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吞噬指数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结论:桦褐孔菌多糖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优化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究其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采用醇提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使用CCK-8试剂盒对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处理细胞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定其安全质量浓度;根据安全性评价结果,使用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对朊病毒复制的影响;通过测定过氧化氢及抗氧化因子等对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桦褐孔菌生粉:乙醇)1:10(g/mL),乙醇体积分数75%,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80 ℃,在此条件下,得率为6.32%。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的最大安全质量浓度为6.25×10-4 mg/mL;在此浓度下,处理细胞24 h后,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对朊病毒的复制有抑制作用(p<0.01),可减少H2O2的含量,增加SOD和抗氧化因子GCLM、GCLC的含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本试验表明桦褐孔菌乙醇粗提物对朊病毒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郝帅  闫燕  李爽  黄伟伟  王成涛 《食品科学》2019,40(3):158-164
本研究以人类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系为模型,采用藻蓝蛋白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别从细胞存活率、细胞形态、细胞凋亡程度以及周期分布4?个方面阐述了藻蓝蛋白对A549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藻蓝蛋白能够显著降低A549细胞的存活率与生长速率(P<0.05),引起细胞形态发生非正常改变;同时上调促凋亡基因Bax、Bad,下调抑凋亡基因Bcl-2、Bcl-xl的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此外,藻蓝蛋白能够异常调控细胞周期G1/S转换点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引起细胞发生G1期阻滞。研究结果揭示了藻蓝蛋白对A549肺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开发新型抗癌类功能性食品着色剂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涛  黄美  刘萍 《食品科技》2012,(4):206-210
为研究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桦褐孔菌三萜的工艺,筛选了适宜的大孔吸附树脂,并以吸附率和解析率为指标,利用最适的树脂进行对桦褐孔菌的静态吸附和解析的条件优化,研究了上样液体积、吸附时间、样液pH值、解析时间、解析液种类和解析液浓度的影响,确定纯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供试的5种大孔吸附树脂中,AB-8型大孔吸附树脂适合分离桦褐孔菌三萜。最佳分离条件为:样液在自然pH值条件下,按10mL/g树脂进行吸附12h后利用蒸馏水除去未吸附的样液后选择30%乙醇及70%乙醇进行依次解析12h,此时三萜的吸附率和解析率分别可达93%和80%以上。表明AB-8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桦褐孔菌三萜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大孔树脂吸附桦褐孔菌多糖色素动力学与热力学特征及最佳工艺条件,本实验通过水提醇沉、Sevag法除蛋白、透析制备桦褐孔菌多糖,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筛选色素吸附率及多糖保留率评分最高的大孔树脂,研究其吸附动力学与热力学特性,并优化该大孔树脂在动态吸附桦褐孔菌多糖色素中的径高比、吸附时间、上样量以及洗脱流速,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实验筛选的17个不同型号大孔树脂中,大孔树脂HPD-500最为适宜,其吸附色素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反应过程中受颗粒内扩散与液膜扩散的影响;并且吸附过程符合热力学Freundlich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其中吸附焓变>0为吸热反应,吉布斯自由能<0为自发反应,吸附熵变>0为熵增反应。HPD-500吸附色素的最佳条件为径高比1:10,吸附时间1 h,上样量10 mg,洗脱流速1.5 mL/min。在此条件下,桦褐孔菌的色素吸附率为83.15%,多糖保留率为78.89%,多糖纯度由20.40%提升至56.52%。HPD-500大孔树脂具有吸附桦褐孔菌多糖中色素、提高多糖纯度的能力,本文为桦褐孔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及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自制富硒无花果提取物片的急性毒性及其体外肿瘤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以富硒无花果为原料自制富硒无花果提取物片。采用SD大鼠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体外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观察富硒无花果提取物片对4种人源性肿瘤细胞[肺腺癌A549、肝癌(hepatitis, Hep) G2、结肠癌HCT116、乳腺癌MDA-MB-231]增殖的影响, 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富硒无花果提取物片对SD大鼠急性经口LD50大于10 g/kg?bw, 为实际无毒级别。富硒无花果提取物片对HepG2、HCT116、MDA-MB-231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 对A549的最高抑制率为14.15%(P<0.05), 量效关系显著; 流式细胞术周期分析表明其对A549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P>0.05), 降低HCT116S期细胞比例, 降低HepG2G0/G1的细胞数目降低, 增加S期的细胞数目(P<0.05)。结论 富硒无花果提取物片急性经口毒性为实际无毒级别, 对肺腺癌A549具有增殖抑制作用, 能将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周期阻滞在S期。  相似文献   

16.
宫慧  张艺蓝  刘政  王会 《食品工业》2024,(3):147-151
以人肺癌细胞A549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根皮素对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作用。以不同含量的根皮素处理A549细胞,分析检测细胞毒性、形态学、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钙离子稳态。结果表明:根皮素抑制了细胞增殖并使其出现凋亡形态学改变,凋亡率均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细胞被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1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胞内游离钙离子含量增加,钙离子稳态失调。A549细胞周期、线粒体功能及胞内钙离子稳态均受到根皮素干扰。  相似文献   

17.
优选ZTC1+1Ⅲ型澄清剂用于桦褐孔菌多糖口服液的澄清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ZTC1+1Ⅲ型澄清剂用量、澄清温度、保温时间为自变量,吸光度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优化最佳澄清工艺参数为:ZTC1+1Ⅲ型用量(B/A)7.409%/3.71%,澄清温度(B/A)为73.63℃/53.63 ℃,保温时间为20.047 min. ZTC1+1Ⅲ型澄清剂的澄清工艺可用于桦褐孔菌多糖口服液的除杂.  相似文献   

18.
研究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条件以及培养基。并将培养得到的桦褐孔菌加入果蝇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研究桦褐孔菌对果蝇寿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加入不同剂量的桦褐孔菌饲料喂养果蝇,每3天记录果蝇死亡数,绘制生命曲线。通过测定不同饲养天数的果蝇体内主要抗氧化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评价深层培养桦褐孔菌对果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层培养获得的桦褐孔菌可有效延长果蝇平均寿命,显著提高果蝇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可见,深层培养桦褐孔菌具有抗氧化能力和抗衰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桦褐孔菌发酵粗多糖,将粗多糖过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两种多糖(EIOP1、EIOP2),本文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正常Hep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单位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桦褐孔菌两种纯化多糖不同浓度(10、20、40、80、160和320 μg/mL)的降血糖活性,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葡萄糖消耗实验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EIOP1、EIOP2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组阿卡波糖与粗多糖,IC50值分别为39.18、29.87 μg/mL。EIOP1在浓度为80 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促进效果最好,比对照组提高了30.62%(P<0.01);EIOP2在浓度在40 μg/mL时,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提高了75.99%(P<0.01);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实验发现EIOP1在浓度为40 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30.00%,EIOP2在浓度为80 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90.49%,高于Met组(P<0.01)。因此,桦褐孔菌纯化多糖对正常HepG2细胞和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均具有促进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粗多糖。  相似文献   

20.
以菌落直径为指标考察桦褐孔菌富锗培养的适宜加锗量,采用L9(34)正交优选的提取条件微波提取富锗培养后的桦褐孔菌总黄酮(简称Ge-TFIO),并运用活性氧(ROS)试剂盒、DPPH·法、H2O2诱导小鼠氧化溶血抑制实验评价Ge-TFIO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富锗培养的适宜加锗量为40mg/L;富锗培养的桦褐孔菌总黄酮微波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0、处理时间180s、微波功率352W,此条件下,Ge-TFIO提取率为4.59%;2mg/mLGe-TFIO的抗活性氧单位为25.85U/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1.39%,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率约为29.13%,可见,富锗培养后的桦褐孔菌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