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介绍了SK-111起泡剂原材料、小型试验和工业化生产情况。选矿小型和工业试验对比结果表明,SK-111起泡剂在不降低粗选铜回收率的情况下,铜粗精矿品位明显提高,为铜精选作业指标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SK-111起泡剂与BK-204起泡剂相比,金、银选矿指标相当,钼回收率提高10.02%,现该药已在德兴铜矿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对尼科拉耶夫 (Николаев)矿石和尼科拉耶夫矿石与舍莫奈欣 (Щемонаихин)铜 -锌矿石的混合矿进行的实验室和半工业规模试验都已证实 ,使用甲基异丁基甲醇 (MIBC)作为起泡剂 ,比目前在尼科拉耶夫选矿厂中使用的T -80起泡剂具有很多优点。在现行的选矿工艺中使用甲基异丁基甲醇能有助于提高矿石处理能力 ,并能确保使铜与锌的生产 (以精矿形式 )都达到设计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3.
新型起泡剂SDJ—2在铜矿峪矿选矿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和分析SDJ - 2起泡剂的性能、特点及在铜矿峪矿选矿厂的应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SDJ- 2可以得到与目前铜矿峪矿选矿厂使用的松醇油相近的指标 ,但由于该起泡剂价格较松醇油低 ,每年可使铜矿峪矿选矿厂节约起泡剂费用 2 0 .2 4万元 ,是目前铜矿峪矿选矿厂在原来较低的药剂成本经营优势下的又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起泡剂F2在难选多金属硫化矿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验证新型混合醇类起泡剂F2在都龙矿区难选铜锌锡多金属硫化矿中对选铜的适应性并进一步提升选铜指标进行了本次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新型起泡剂F2、MIBC及其二者的组合使用与传统的起泡剂松醇油和Z-200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起泡剂F2、MIBC及其组合具有良好的起泡性能,浮选现象较使用松醇油或Z-200要好,选铜指标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对尼科拉耶夫(HHKONaeB)矿石和尼科拉耶夫矿石与舍莫奈欣(ⅢeMOHaHXNH)铜-锌矿石的混合矿进行的实验室和半工业规模试验都已证实,使用甲基异丁基甲醇(MIBC)作为起泡剂,比目前在尼科拉耶夫选矿中使用的T-80起泡剂具有很多优点。在现行的选矿工艺中使用甲基异丁基甲醇能有助于提高矿石处理能力,并能确保使铜与锌的生产(以精矿形式)都达到设计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6.
宋学文  陈波  郭彪华  朱加乾 《矿冶》2017,26(5):22-25
选用非极性基结构不同的醇类起泡剂MIBC和松醇油作为起泡剂回收江西某铜矿矿石中的有价金属铜。通过浮选试验和泡沫时间-体积试验,测定铜的品位、回收率及泡沫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醇类起泡剂对细粒级尾矿浮选回收铜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IBC起泡能力强,增大了气泡与目标矿物的碰撞黏附概率;当MIBC用量为30 g/t时,一次粗选铜回收率可达30.19%;在相同浓度条件下,MIBC产生的泡沫体积大,增大了与脉石矿物的碰撞概率,因此精矿品位低。  相似文献   

7.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分选某些硫化矿时存在起泡剂起泡能力不足,进而导致浮选精矿回收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对730系列起泡剂在浮选柱应用中的气含率研究以及结合云南大红山铜矿的选矿实践对比研究,比较5种起泡剂的性能指标,综合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得出730C更适配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相似文献   

8.
气含率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选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起泡剂是影响气含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730系列起泡剂在浮选柱应用中的气含率研究以及结合云南大红山铜矿的选矿实践,比较5种起泡剂的性能指标,综合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得出730C更适配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相似文献   

9.
针对冬瓜山铜硫铁矿的矿石性质,用几种不同起泡剂进行了优先浮铜、磁尾选硫的选矿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MIBC(甲基异丁基甲醇)和丁基醚醇具有起泡性能好,泡沫层厚度高,用量少等特点,可取得较好的选矿指标,对于优先浮铜作业,使用丁基醚醇作起泡剂时选别效果最好,药剂成本最低;对于磁尾选硫作业,使用MIBC作起泡剂可取得较好的选矿指标,同时单位药剂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10.
江西某铜硫矿石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某大型铅锌矿山在深部接替资源勘查中探获了资源量达到中型规模以上的铜硫矿石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在矿石性质研究和探索试验基础上,采用铜硫混合浮选-铜硫分离浮选工艺对其进行了选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磨至-0.074 mm占75%后以石灰为pH调整剂、丁黄药为捕收剂、2号油为起泡剂进行1粗2扫混合浮选,所获混合精矿再磨至-0.038 mm占80%后以石灰为pH调整剂、LP-01为捕收剂进行1粗2精2扫抑硫浮铜分离浮选,可获得铜品位为14.22%、铜回收率为87.58%的铜精矿和硫品位为34.01%、硫回收率为80.84%的硫精矿,从而使矿石中的铜、硫得到较好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某铅锌矿石除含铅、锌外,还含有银、少量的铜等伴生有价金属,其中原矿中含铜量为0.13%。为降低铅精矿的含铜量,产出合格铜精矿,综合提高铜铅利用价值,对铜铅混合浮选和铜铅分离工艺进行小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铜铅混合浮选—抑铅浮铜—混合浮选尾矿选锌流程可以较好的实现铜铅分离,铜铅混合浮选闭路试验获得铜铅混合精矿含铅品位42.65%、铅回收率72.45%,含铜品位3.64%,铜回收率75.23%。铜铅分离闭路试验获得铅精矿品位46.37%、铅回收率98.80%,铜精矿品位24.59%、铜回收率90.71%,为综合回收某铅锌矿中伴生低品位铜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某海底铜硫矿石含铜9.80%、含硫44.24%,为确定该类型矿石铜硫回收的适宜工艺条件及药剂制度开展了选矿试验研究。最终闭路试验获得的铜精矿含铜21.42%、铜回收率为8842%,硫精矿含硫51.41%、含铜0.718%、硫回收率为56.67%。该工艺流程及药剂制度合理,选矿指标稳定,为该矿石资源的铜硫综合回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提高大红山铜矿铜精矿品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红山铜矿原矿性质与开采初期相比发生了变化,使浮选的铜精矿品位仅为21%~23%。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影响铜精矿品位的主要原因是铜矿物与黄铁矿、石英等杂质的连生体增加。经过多方案探索,采用粗精矿再磨的方法使铜精矿品位从24.18%提高到了28.66%,并利用小型试验结果开展连续扩大试验,使铜精矿品位由20.71%提高到28.30%。从技术上解决了生产中铜精矿品位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溶浸采矿法回收某尾砂中铜金属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述了用溶浸采矿法回收尾砂中铜金属的室内试验研究,它的成功将为尾砂的开发、资源的再利用、回收低品位的铜金属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斑岩铜钼矿传统石灰高碱工艺对铜硫分离过程的负面影响,针对云南某斑岩铜钼矿矿石性质,探索采用新型高效的铜捕收剂OL-2和抑制剂TL-1进行无石灰铜硫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74μm粒级占57.81%的条件下,采用铜钼混合浮选工艺,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作业,精选中矿依次顺序返回和扫选中矿集中返回的闭路试验,可获得铜钼品位分别为25.154%和0.0953%,其中铜、钼回收率分别为90.41%和92.21%的铜钼混合精矿,钼在混合精矿中得到了良好的富集。  相似文献   

16.
某难选铜矿石回收率的选矿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江西某难选铜矿石的特征,进行了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和新药剂制度的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采用铜部分优先、混选精矿再磨分选工艺流程,较大幅度地提高该难选铜矿石的分选指标,可获得品位21.15%、回收率83.62%的选铜技术指标。通过连续工业试验获得的选矿技术指标与原有的生产指标对比,新的浮选工艺制度可以提高铜品位1.07%和回收率18.33%。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某氧硫混合型铜矿的高效回收,产出合格的硫化铜精矿和氧化铜精矿。根据矿石性质和浮选工艺特点,采用先浮选硫化铜矿物,然后在硫化条件下浮选氧化铜矿物的选矿原则流程。针对该流程,分别开展了硫化铜矿物和氧化铜矿物的浮选条件试验,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并进行了浮选闭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丁基黄药和Z-200的组合作为硫化铜物的捕收剂,以NaHS作为氧化铜矿物的硫化剂、戊基黄药作为氧化铜物的捕收剂,硫化铜矿物浮选采用一粗两扫两精的选别流程,氧化铜矿物浮选采用一粗两扫两精+两精扫的选别流程,可以获得Cu品位为22.72%、Cu回收率为64.12%的硫化铜精矿和Cu品位为25.15%,Cu回收率为20.00%的氧化铜精矿,研究结果为同类型的铜矿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云南某氧化铜矿的选矿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主要针对云南某地低品位氧化铜矿样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捕收剂,经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两次精选的浮选流程,可获得铜精矿的品位为15.64%,回收率为73.86%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低铜高钼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缓解采矿供矿压力,减少长期堆存造成的场地和资金占用,决定对低铜高钼矿进行选矿技术研究。在低铜高钼矿矿石性质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生产实际情况,进行低铜高钼矿单独选别及与其他矿石进行配比的选别试验。对试验指标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低铜高钼矿与单铜矿、铜钼矿配比试验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高。因此,推荐现场生采用低铜高钼矿、单铜矿、铜钼矿三种矿石按照1∶1∶1的配比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