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伟达 《广州化工》2012,40(11):65-66
催化裂化汽油具有高硫含量、高烯烃含量的特点。本文综述了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催化裂化反应脱硫添加剂、吸附脱硫技术、氧化脱硫技术、烷基化脱硫技术、离子液体脱硫技术、溶剂抽提脱硫技术。选择性加氢、催化裂化、吸附脱硫和氧化脱硫技术均已比较成熟,烷基化脱硫、离子液体脱硫、溶剂抽提脱硫技术很有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张斌  程海  李吉春  刘宝勇 《上海化工》2013,38(10):30-35
主要介绍了原油中硫化物种类和催化裂化(FCC)汽油加氢脱硫反应原理,介绍了9种FCC汽油后处理脱硫工艺技术,其中催化加氢脱硫技术(HDS)在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吸附脱硫、氧化脱硫等新型工艺技术则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对汽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全世界都在为降低汽油硫含量而不懈努力。降低汽油硫含量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脱硫技术已经成为各炼油企业的关键技术。汽油中的硫化合物主要来自FCC(流化催化裂化)汽油,因此FCC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减少FCC汽油硫含量的技术主要有:FCC原料油加氢脱硫、FCC汽油加氢脱硫、溶剂萃取脱硫、催化裂化脱硫、氧化脱硫、生物脱硫和吸附脱硫等。笔者综述了国内外FCC汽油脱硫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4.
炼油厂产品深度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开发和应用的脱硫技术,通过一系列实例阐述了近年来催化加氢脱硫及非加氢脱硫的工艺进展。该技术主要有催化加氢脱硫(改进催化剂的合成、先进的反应器设计、蒸馏与加氢脱硫组合等)及非加氢脱硫技术(烷基化脱硫、溶剂萃取脱硫、沉淀脱硫、吸附脱硫、氧化脱硫和膜分离脱硫等);评述了催化加氢脱硫、烷基化脱硫、吸附脱硫和氧化脱硫等脱硫技术的特点和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实验采用氧化反应与溶剂萃取及吸附剂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石蜡化工有限公司催化裂化柴油进行了脱硫实验,过氧化氢与有机酸作氧化剂,实验过程中分别考察了萃取剂种类、添加剂种类、氧化剂用量、添加剂用量、氧化温度、氧化时间等对催化裂化柴油硫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较全面地介绍了催化裂化汽油非加氢脱硫技术及其特点。与加氢脱硫技术相比,非加氢脱硫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吸附脱硫等低成本技术在未来将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王慧  张睿  刘海燕  孟祥海 《化工进展》2020,39(6):2354-2362
催化裂化汽油是我国车用汽油的主要调和来源,但是硫含量远高于车用汽油质量标准的要求值;因此如何高效降低硫含量是催化裂化汽油精制处理的关键。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精制生产技术。从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Prime-G+技术、SCANfining技术、CD Tech技术、RSDS技术、OCT-M技术和DSO技术),选择性加氢脱硫耦合辛烷值恢复技术(RIDOS技术和GARDES技术)以及吸附脱硫技术(S-Zorb技术)三方面来阐述国内外催化裂化汽油清洁化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应用。指出深度脱硫和辛烷值保持、烯烃饱和率之间的矛盾,后续研究者仍需在工艺流程改进、工艺条件优化以及新型催化剂开发等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相似文献   

8.
非加氢脱硫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吸附脱硫、氧化脱硫、沉淀脱硫、生物脱硫、烷基化脱硫等几种非加氢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烷基化脱硫技术在FCC汽油中的脱硫机理与应用情况,指出非加氢脱硫技术,尤其是烷基化脱硫技术和生物脱硫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研究发展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尚策 《化工时刊》2009,23(7):68-70
介绍了国内外汽油的质量标准,综合叙述了我国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技术的现状。建议选择适当的组合工艺,如分离技术与加氢技术的组合,膜分离脱硫技术与氧化脱硫技术的组合,萃取脱硫技术与加氢脱硫技术的组合以及加氢脱硫技术与氧化脱硫技术的组合等,更加环保、高效、经济地实现石油脱硫。  相似文献   

10.
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固定床吸附装置上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吸附脱硫实验,考察了吸附脱硫工艺条件对催化裂化汽油硫质量分数、辛烷值及吸附剂单程寿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脱硫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吸附温度360℃,吸附压力0.3 MPa,氢气流量300 mL/m in,体积空速1.0 h-1。通过对吸附脱硫实验过程中的尾气分析,对催化裂化汽油吸附脱硫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Light olefins dimerization to high quality gasoline component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ew attractive technologies can be designed in the field of light olefins dimerization (C3–C5) in order to obtain products useful as gasoline blending components; the technologies are characterized both by low investment costs and by high product quality. Isobutene dimerization is a powerful alternative to MTBE production whenever the use of the latter will be forbidden in gasoline. Also the dimerization of iso-amylenes and propylene, when properly designed, can give products (both the olefi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hydrogenated derivatives) characterized by very high octane numbers. More in general all these technologies can help to debottleneck the FCC downstream when enhanced olefins production is achieved by means of new FCC catalysts and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VI汽油标准大幅度降烯烃的需要及乙醇汽油对有机含氧化合物含量的严格要求,从分子炼油角度出发,按照烯烃碳数C_4、C_5~C_6、C_5~C_8的顺序分别介绍并分析催化裂化(FCC)汽油降烯烃后处理技术,包括MTBE生产、烷基化、醚化、异构化/芳构化工艺发展状况、优缺点与应用局限。由于乙醇汽油的推广,MTBE生产技术与轻汽油醚化技术将面临停产的困境与改造的挑战,而烷基化、异构化/芳构化等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技术是更具潜力的FCC汽油降烯烃技术,将得到大力发展。此外,总结常用工业催化剂及其改性研究,并简述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提出汽油组分比例优化、MTBE装置改造等建议与展望,为FCC汽油降烯烃工艺技术路线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外清洁燃料生产技术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综述了国外清洁燃料生产技术,重点介绍了清洁汽油和清洁柴油的常见生产技术,同时还简要介绍了生物脱硫,天然气制油以及汽油吸附硫脱等非常清洁燃料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优质清洁汽油生产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降低汽油硫含量、烯烃含量以及提高汽油辛烷值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年国外生产优质清洁汽油相关技术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FCC汽油脱硫工艺及发展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玉良 《广州化工》2010,38(2):16-19
国内、外对车用汽油硫含量的限制日趋严格,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是关键。针对FCC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特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开发的一系列FCC汽油加氢脱硫、吸附脱硫以及一些其他脱硫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并对今后脱硫方法的发展方向加以预测。  相似文献   

16.
苗兴东 《广州化工》2012,40(7):33-35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对汽油中烯烃含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针对这一情况和我国汽油池的特殊性,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工艺需要达到降烯烃幅度大,辛烷值损失小,高液收,和低硫要求。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降低FCC汽油烯烃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其工艺技术的改进等。通过上述措施,不仅降低了FCC汽油的烯烃含量,同时可以提高汽油的辛烷值,要运用这些技术还要结合各自装置的实际情况。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对汽油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的比重,增加芳构化、烷基化、重整等汽油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吸附法脱除FCC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新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前,吸附法脱除FCC汽油中的硫化物技术正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具体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与化学结合法。物理法的关键是制备和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可以处理相对较高硫含量的汽油。化学法用于汽油的精制,可生产超低硫含量的汽油产品。物理与化学结合技术取两者的优势,可处理宽范围硫含量原料,生产高品质汽油产品。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劣质催化裂化原料的特点,分析了催化裂化汽油清洁化对策,应从提高FCC汽油质量关键应从FCC进料预处理、优化FCC加工过程以及FCC汽油精制等3方面出发.采用有效的降烯烃技术以及选择性加氢和氧化一萃取等脱硫技术对催化裂化汽油进行清洁化处理。认为应注重发展加氢技术,增强加氢在清洁油品生产中的作用;适当减少FCC汽油所占比例,增加异构化油、烷基化油、重整汽油比例,缩小与国外成品油结构组成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