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后现代建筑”及“解构主义建筑”的产生、观点和实践的分析,阐述了“现代建筑”没有灭亡,“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补充和发展——“现代建筑”的多元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简讯     
沈黎  徐菁 《时代建筑》2005,(2):152-155
国际动态建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逝世最后一位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解构主义的建筑师菲利浦·约翰逊(PhilipJohnson)于1月25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迦南的家中逝世,享年98岁。菲利浦·约翰逊被称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和领导者,半个世纪以来深深影响着建筑业的实践,是普里茨克建筑奖(Pritzker ArchitecturePrize)的第一位得主。作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部负责人,他引介了很多欧洲现代建筑大师在美国展览,并参与建筑思想的传播和讨论,促使美国在二战后成为一个活跃的建筑思想发源地。  相似文献   

3.
《世界建筑》编辑部: 看到贵刊和国内一些专业性的书刊上,把Postmodernism译为“后期现代主义”或“新建筑后期”,认为不妥,建议改为“后现代主义”。这是因为: 1.Post-在英语中为“以后”之意,如Postwar,只能译为“战后”,不能译为“战争后期”; 2.后现代主义派对现代主义持否定态度,认为现代主义业已失败(《形式因循失败》)或死亡(詹克斯甚至断言现代主义死亡于1972年7月15日下午3时20分)。他们对现代主义的准则提出了全盘反对的观点,因而被称为“对革命的革命”。把他们叫做现代  相似文献   

4.
“解构主义”是当代西方建筑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解构主义”是现代主义之后的创作思潮,是跨哲学所引起的。“解构主义”思潮有它自成体系的建筑创作观、创作思想,创作方法、手法以及建筑形态表现、风格……它强烈冲击着当代西方建筑文化。本文除概略的介绍“解构主义”外,还对其加以简略的评析。  相似文献   

5.
<正>解构主义建筑是在上世纪80年代晚期开始的一种后现代建筑风格。作为现代重要的设计风格之一,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别之处是秉持破碎的想法,用扭曲分离的墙体、建筑结构的变形与移位而带来视觉外观上不可预料的刺激。解构建筑的外观呈现出一种不可预料性和纷乱的刺激感,用不平衡、不对称的方式摆脱现代主义的束缚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我们所熟  相似文献   

6.
建筑在20世纪发生了广泛剧烈的历史性变化。本文对一百年来的西方建筑的变化与行程作扼要的回顾。首先介绍世纪初期建筑革新运动的兴起,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和它的盛期。然后是本世纪后期西方建筑舞台上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以及“新现代”等建筑风格和流派。描绘了当代建筑纷繁多样,快速转变的场景。  相似文献   

7.
“新艺术”运动引领建筑从古典走向现代,是现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后现代建筑则是对于失去批判和反思能力的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反击,并试图超越现代主义建筑,找到现代建筑新的发展方向。虽然二者产生的时间、背景、形式不同,但它们在精神的突破和思想的革新上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现代建筑的这两次飞跃推动了建筑设计不断向前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新艺术”运动与后现代建筑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特征对于当代建筑设计都将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之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有了新的发展,解构主义风行一时,其作品更是屡屡出现在世界各地,他们大胆地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提出了质疑,并发出对建筑思想和理论的全面挑战,一场全新的设计革命顺势展开. 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的共同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意义,而且与现代主义建筑显著的水平、垂直或这种简单集合形体的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的建筑运用相贯、偏心、反转、回转等手法,具有不安定且富有运动感的形态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在建筑学的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往往被视为“现代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反面,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则常被归入后者。而实际上,他的建筑美学恰恰具有强烈的哲学意义上的后现代及解构主义精神,尤其体现在其作品中突出的“模棱两可性”及对风格与形式窠臼的规避。文章从去中心化及真实与幻象交叠的作品特征、对传统建筑学理念的消解、难以归类的风格与形式,以及他的文脉主义是如何融入后现代解构精神四个角度分析努维尔的建筑美学中的解构实践,并借此梳理长久以来存在于中文学界的对建筑学的解构主义与哲学的解构主义的混淆,厘清一些由此产生的对解构主义的误解,以此获得新的设计启迪。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不是一种风格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解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而是一种研究的态度和方法,解构主义的研究是形而上学的知识体系。建筑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构成解构主义的研究对象,但解构主义的建筑研究也严格地把自己限定在这个领域,其直接对象则是建筑为作文化表意符号的能指/所指关系,即形式/意义关系。解构主义的目的在于消灭形而上学的存在,但是对存在的否定不能通过“非”或“反”的手段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信息     
建筑大师菲利浦·约翰逊逝世一位历经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解构主义的硕果仅存的建筑师———菲利浦·约翰逊(PhilipJohn鄄son)当地时间1月25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新迦南的家中逝世,享年98岁。这位现代建筑的见证人经历了20世纪建筑史上各种潮流,被称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奠基人和领导者,半个世纪以来深深影响着建筑业的实践。1979年,约翰逊成为普里茨克建筑奖(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的第一位得主,现在这个奖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他始终是美国建筑设计运动的推动者,长期担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建筑…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建筑发展出现了多元、多价的特点,建筑创作中的新观点、新倾向层出不穷。新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作趋向,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设计理念和代表作品对中国建筑创作实践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流派特征 新现代主义这一概念1982年由美国建筑评论家詹克斯明确提出,但其设计实践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纽约出现“纽约5人小组”这个以晚期现代主义为特点的建筑集团以来就开始了。新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以包豪斯校舍、萨沃伊别墅等现代主义经典建筑为楷模,发展白色的、无装饰的、高度功能主义形式的风格。新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体现在:  相似文献   

13.
晚期现代主义建筑师对现代主义仍然怀有信念,并且以此作为对后现代主义成就的反击,这就是我们把近几年出现的运动称为“晚期”(现代主义的另一种原因。这一反击始于1981年,即阿尔多·凡·埃克在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上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从西方传入中国以来,国内建筑师不断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辗转徘徊,举步维艰。解构主义作为后现代的一种批判性思潮,对传统与现代的"主导"都提出质疑。文章试图从形式、材料、空间分析解构主义与中国传统建筑之间的适用性,归纳并总结解构主义思想对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中传统语意表达的影响和对中国传统建筑现代化转型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城市环境设计》2016,(2):32-35
UED:多数中国读者都是从1988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解构主义建筑”展开始了解您的.那么从您着手实践开始,您的概念和作品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解构主义建筑”展上的程度?您又如何看待“解构主义建筑”这样的标签? 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项目无疑是我参加解构主义建筑展的一个原因,拉·维莱特是那次展览中少数几个得以真正在建的项目之一.另一个原因则是出于我个人对结构主义(20世纪初的俄国先锋派)以及解构主义(也涵盖了几位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如雅克·德里达,参展几年前我见过他)的兴趣.我在39岁时才有了拉·维莱特这个“真正”的项目,因此这才是我设计实践生涯的起点.我早期的作品完全是理论性的,《建筑与断裂》和《曼哈顿手稿》(其实主要是一系列绘图)是这一阶段的成果总结.关于“解构主义建筑”的标签,实际上几位参展建筑师都表现出一定的距离感.我们显然并不想把它变成一种风格或学派.  相似文献   

16.
仝晖 《南方建筑》2004,(1):83-86
“新现代主义”概念的提出为当代建筑化现象的认识、理解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章从3方面分析了新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产生、形式特征及基础观念,并结合当代哲学思想变换的特点,梳理出这一思潮的观念主旨。由此指出新现代建筑思潮是对现代主义的主体化的反思与解构,形式风格的变换是观念变迁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叶凯伦 《四川建筑》2005,25(4):29-31
解构主义建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结构主义对建筑理论的影响的产物。它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离经叛道者,数十年来引人瞩目。解构主义涉及社会学诸领域,是一种晦涩难懂的理论。试从语言学、哲学、音乐等方面,以类推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构主义建筑。希望通过探讨解构建筑的思想根源、方法特征,能对理解建筑设计的功能一形式一意义关系、激发创作灵感带来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郑朝灿  丁承朴 《华中建筑》2011,29(6):35-36,89
解构主义建筑是20世纪后期建筑创作中的一种探索方向,其观念变革表现在对结构主义的分解和破裂、对形而上学的批驳、实现反传统的建筑形式等。时至今日,解构主义建筑在中国焕发新的生命力。该文以央视新大楼、广州大剧院代表性建筑展开,力图对解构主义建筑的"非存在"、"非功能"、"非理性"、"反记忆"等建筑创作手法及形象特征进行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现代主义建筑发展的必然性和后现代主义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符合逻辑的发展与完善,它们是20世纪建筑创作理论的主流。80年代西方兴起的解构主义及其依附的非理性主义是当前建筑创作理论中的新反叛思潮,它不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20.
张燕 《安徽建筑》2013,(3):15-16
在当今社会复杂化的前提下,人们的思想也从原有的单一形态向复杂形态变化。在建筑设计上人们开始对以传统哲学思想引导下的现代主义进行批判,并提出了以解构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解构主义。然而就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进行的斗争的同时,建筑师哈迪德以她独特的哲学语言诠释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其思想不是完全"反"现代主义哲学,而是对传统的现代主义建筑的批判发展以及对解构主义的推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