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根据分子结构设计原理,设计并以水为溶剂合成了一种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接枝侧链的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PC-C)。论文采用红外光谱表征PC-C的分子结构,采用表面张力、净浆流动度、混凝土减水率和强度等方法,研究了含MPEG侧链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PC—C的性能。结果表明:PC-C的分子结构上成功引入了MPEG侧链:PC-C不明显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水泥适应性良好;对水泥的分散性能高,分散性的保持能力随掺量的增加而得以提高;以及PC-C的减水率高,对混凝土有较好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与氨基磺酸盐系、萘系、木钠系及脂肪族系4种减水剂的复合效应.氨基磺酸盐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复配,随着氨基磺酸盐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净浆流动度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掺量是40%时,净浆流动度降低达到最小值100 mm,之后随着掺量的增加净浆流动度增大.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减水剂复配.随着萘系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净浆流动度先明显降低,萘系减水剂30%掺量时达到最低140 mm,然后逐渐增加.复配后最佳减水率为21.3%.木钠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时,随着木钠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复配后减水能力先明显下降后急剧升高再逐渐下降.脂肪族减水剂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时,随着脂肪族减水剂掺量的增加,净浆流动度先降低后逐渐增加.当其掺量达60%以上时,净浆流动度达220 mm,减水率达到21.4%.  相似文献   

3.
聚羧酸系减水剂作为新一代高性能减水剂,用其配制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可以充分发挥其低掺量、高减水率、良好的流动度保持性、良好的增强效果等优点。试验对比了掺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GX)、萘系高效减水剂(FDN)和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AS)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流动度、流动度保持性、用水量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掺加GX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其各项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4.
在APEG-AA二元体系聚羧酸减水剂合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单体构成合成了APEG-MMA-AA、APEG-SMAS-AA、APEG-MA-AA、APEG-AM-AA四种三元体系聚羧酸减水剂,并对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相容性、胶砂减水率以及水泥水化速率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体系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0.2%时,胶砂减水率分别为37.6%、38.2%、38.5%、39.4%、37.5%,且四种三元体系聚羧酸减水剂对不同品种的水泥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通过掺不同体系聚羧酸减水剂的水泥水化放热速率曲线可知,水化速率的大小顺序依次是APEG-AM-AA体系、APEG-AA体系、APEG-SMAS-AA体系、APEG-MMA-AA体系和APEG-MA-AA体系。APEG-AM-AA体系聚羧酸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经时损失较大,APEG-AA、APEG-MMA-AA、APEG-MA-AA以及APEG-SMAS-AA四种体系聚羧酸减水剂控制水泥净浆流动度经时损失的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改性聚羧酸减水剂在C30商品混凝土中应用时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结果表明,同一种聚羧酸减水剂与不同水泥的净浆流动度试验结果差异较大;聚羧酸减水剂与不同水泥的净浆流动试验和混凝土性能试验无相关性:应用时,应通过混凝土性能试验来评价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率、适应性等性能,初始净浆流动度仅可作为衡量聚羧酸减水剂产品质量稳定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研究了乙烯基单体三元共聚合成聚羧酸型高效减水剂 ,得出了一种合成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最佳配方 ,并讨论了产品对水泥净浆流动度和混凝土减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产品具有掺量低 ,减水率高 ,混凝土性能优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测量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率、保坍性能、强度、容重等指标,研究了三萜皂甙类、聚醚类引气剂在聚羧酸系减水剂复配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适量引气剂可以提高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减水率,改善聚羧酸系减水剂保坍性能。引气剂种类和剂量必须根据混凝土试验确定。  相似文献   

8.
一种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以烯丙醇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马来酸酐和甲基丙烯磺酸钠为主要原料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合成工艺,探讨了影响减水剂性能的各种因素,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减水剂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聚羧酸减水剂具有低掺量、高分散性、高减水率等特点。在掺量为0.25%时,初始水泥净浆流动度达310 mm,减水率高达30.5%,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适宜配制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自由基聚合法制备聚羧酸减水剂的基础上,通过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IR)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比研究自制聚羧酸减水剂、市售聚羧酸减水剂和脂肪族减水剂等三种样品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砂浆减水率、混凝土减水率、混凝土坍落度及其保留值、凝结时间差及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净浆、砂浆及混凝土等水泥基材料均有良好的减水、缓凝效果。  相似文献   

10.
聚羧酸系减水剂用于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相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羧酸系减水剂(PC)作为一种新型高性能减水剂,用其配制水泥基自流平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其低掺量、高减水率、良好的流动度保持性、良好的增强效果和低收缩等优点.试验对比掺加PC、萘系高效减水剂(PNS)和密胺系高效减水刺(PMS)自流平砂浆的流动度、流动度保持性、抗折和抗压强度及收缩值,结果表明,掺加PC的自流平砂浆其各项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乙醇胺早强剂与聚羧酸减水剂进行复配,并研究其在低温环境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开发早强型聚羧酸减水剂进行探索。试验证明:采用三乙醇胺与聚羧酸减水剂复配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在低温环境下各个龄期的强度,同时在一定掺量条件下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减水、保坍效果影响不大。当聚羧酸减水剂掺量为1.8%时,三乙醇胺的适宜掺量为0.04%~0.06%。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葡萄糖酸钠、焦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硼砂等各种缓凝剂分别与聚羧酸减水剂共同使用对水泥净浆流动性及水泥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酸钠、六偏磷酸钠等无机、有机缓凝剂与减水剂复合使用后能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过硫酸铵与自制的大单体为因子,设计了四因素在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考察了合成的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的影响,确定聚羧酸减水剂的最佳合成配方。  相似文献   

14.
以混凝土28d的拉压比大小来评价混凝土抗裂性能的优劣,分析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羧基、氨基、磺酸基、羟基、酯基等各官能团比例,聚醚支链的长短。减水剂分子量大小等因素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聚羧酸减水剂提高混凝土抗劈裂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混凝土28 d的拉压比大小来评价混凝土抗裂性能的优劣,分析合成聚羧酸减水剂的羧基、氨基、磺酸基、羟基、酯基等各官能团比例,聚醚支链的长短,减水剂分子量大小等因素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聚羧酸减水剂提高混凝土抗劈裂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酯化反应下,甲基丙烯、聚乙二醇单甲醚等单体可形成酯化大单体,与甲基丙烯酸进一步聚合可得到聚羧酸系减水剂。该过程不仅合成工艺较复杂,而且原材料成本较高,难以体现出很大的优势。本文主要探讨酰胺型聚羧酸减水剂合成工艺,采用聚醚胺、聚丙烯酸为共聚单体,通过聚合直接得到减水剂。采用最佳工艺合成的产品相对于其他一甲基丙烯酸和聚乙二醇单甲醚为单体合成的产品相比,前者性能明显更高,在有着很高坍落度保持性要求的混凝土中十分适用。  相似文献   

17.
C100高强度自流平混凝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内掺硅粉对自流平混凝土强度和流动性的影响;根据试验数据总结出高强度自流平混凝土的强度经验公式;分析了掺硅粉的高强度自流平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规律;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5~25mm碎石,水胶比不大于0.275,内掺硅粉不少于4%,掺加适量的聚羧酸复合缓凝高效减水剂,可配制出C100高强度自流平混凝土。  相似文献   

18.
闫艳 《山西建材》2013,(3):16-18
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对聚羧酸系减水剂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加热方式、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溶液的滴加速度等因素均会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分散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减水剂在水泥净浆中的掺量不同时,各因素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聚羧酸减水剂(PCEs)具有强大的分子设计能力,可通过引入特殊官能团、改变分子链结构、调节分子量及分子量多分散指数等化学手段或通过阴离子交换插层反应、共挤出技术等物理手段对PCEs进行修饰改性,从而制备不同功能型的PCEs。本文从合成方法角度讨论普通自由基聚合、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及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相结合制备PCEs的结构特点,分析纳米PCEs在水泥中的工作机理。此外,对PCEs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即从分子设计和合成工艺改善角度优化高性能聚羧酸减水剂。  相似文献   

20.
合成聚羧酸物质对水泥的塑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雷爱中 《化学建材》1999,15(4):18-20
介绍了合成聚羧酸物质的分子结构及其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对其塑化效果的影响,为合成新型聚羧酸类高性能减水剂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