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迷宫堰水力设计方法的修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宽度为 W 的泄洪道上,设置平面上堰顶轴线呈折线,形状如锯齿形的迷宫堰,由于该堰的展开长度 L 与 W 之比 L/W 可以达到1.5~8,成倍地增加了溢流堰的前缘,因而当溢流水头不变的情况下,可大幅度地增加泄洪流量,或者泄洪流量相同时,可减小溢流水头,抬高堰顶高程,增加兴利库容。因此无论是新建的或改建和扩建的溢洪道工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改良式驼峰堰,与普通驼峰堰相比上游堰面较下游堰面陡。通过实际工程运用验证:此堰型流量系数较大,水流条件良好,可广泛应用于单向泄洪且河道比降较陡的拦河闸工程中。  相似文献   

3.
一、工程概况鲁布革水电站首部枢纽泄洪建筑物采用一槽两洞的布置方式,设底孔、中孔、和表孔三层泄洪通道。开敞式溢洪道建于左坝肩约60°的陡坡上,为表孔泄洪通道,全长510m,槽身净宽30m,溢流堰顶高程为1112.6m,堰顶设两扇13×18m弧形工作门。由于库容较  相似文献   

4.
复合堰是常用的引水及泄洪建筑物,较多应用在水闸、溢洪道、输水隧洞等水利工程中。WES复合堰由WES堰在顺水流方向上扩宽改进而成,国内此项研究尚不多见。基于现有研究情况,通过模型试验,将堰顶厚度和上游堰高作为影响因素,得到流量系数的变化规律,为WES复合堰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溢流坝泄洪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处河道狭窄,溢流坝的泄洪落差和单宽流量较大,且电站尾水出水口靠近溢流坝,因此,溢流坝泄洪安全是枢纽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溢流坝泄洪消能模型试验研究,对溢流坝堰面曲线、两侧收缩边墙、闸墩、挑流鼻坎等布置和体型进行了优化,改善了其运行水力特性,妥善解决了溢流坝泄洪消能防冲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扎毛水库泄洪工程,研究水库枢纽工程充分利用导流洞或临时交通洞改建竖井溢洪道的进口体型和水流特性,独创了高低两种堰型共用的高低堰竖井溢洪道。对高低堰竖井溢洪道进行进口体型设计、竖井结构设计和水力模型试验验证,率定了高低堰联合运用下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测定了负压位置和强度,调整了通气孔位置,设计研究成果在工程中得到了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7.
汾河二库是一座大型的狭谷型水库,库容1.33亿m^3 ,泄洪工程主要是布置于坝体的四个底孔和坝面溢流段。为研究泄洪工程的合理布置方案,进行整体水工模型试验。主要内容为:1)四个泄洪底孔布置于溢流堰右侧的原方案泄洪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坝后水有不均匀,左侧回流范围宽约70m,长达250m,边岸流速局部可达6m/s以上,超过岩石的抗8冲流速。坝脚、边岸、变电站及防洪堤首部等处形成严重冲刷;2)试验表明原布置方案如改变原设计运行方式后,即尽量减少泄流底孔开启孔数,把溢流堰的泄洪能力参与到泄洪中,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使用后流态有所改善;3)通过布置方案的优化比较,将泄洪底孔对称布置于溢流堰两侧的修改方案,使坝后流态彻底改善,冲坑基本均匀,冲坑最深点抬高了5-7m。  相似文献   

8.
针对水库高供水设计保证率,以及水库所在山区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选择在溢流堰顶设橡胶坝,在保证水库自身行洪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增加水库有效蓄水量,并尽可能少的增加工程投资。针对堰顶平台这一特殊的溢流堰体型,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选取幂曲线连接,更接近水流特点,堰顶负压较小。溢流堰顶设橡胶坝泄洪的方法从技术经济上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属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溢流坝设置了5孔泄洪孔口,其溢流堰采用WES型曲线。水力模型试验表明,初设方案的溢流堰面出现了较大的负压值,不能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堰面有可能会产生空蚀破坏。为此在分析溢流堰面产生负压原因的基础上,对溢流堰面体型进行修改和优化,结果明显降低了溢流堰面的负压值,有利于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0.
根据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大坝的泄洪消能建筑物泄流单宽流量小、堰顶无闸门控制、消能区地形条件复杂等特点,经过多方案的比较和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论证,将原光面溢流坝挑流消能改为阶梯溢流坝面加底流消能的布置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工程上、下水库的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11.
修筑在大流量、深厚覆盖层河道上的土石过水围堰,过水期间的抗冲刷及整体稳定是设计的难点。文章对围堰设计思路、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进行了全面阐述。功果桥水电站围堰无论是过水围堰高度、覆盖层深度、过水流量,还是贫胶凝粗粒料施工规模均处于中国先进水平。围堰经2 a的过流检验,未发生破坏,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梁鹏 《红水河》2014,(1):5-9,13
文章叙述了广西南丹县懂托水电站溢流坝坝型比较,推荐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的重力式溢流闸坝设计方案,简介了溢流闸坝布置及堰面曲线、消能设计。文中介绍的闸坝设计思路值得类似中等水头水电站溢流坝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3.
溢流丁坝在天南维其克枢纽工程中的应用,改变了枢纽上下游的水沙特性。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发现,枢纽上游左岸长溢流丁坝,可将靠左岸的主流导向右岸的引水口,稳定了长溢流丁坝末端至引水口段的主槽。同时,部分洪水可以通过丁坝泄流,使河道过流断面流量分布均匀,减轻了过分依赖一岸抗洪的问题。枢纽上游右岸丁坝的设置,将上游右岸一侧的泥沙导向远离引水口的主槽,使原进水闸闸前保持"门前清",大大减轻了入渠的泥沙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岸堤水库溢洪闸的工程实例,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对比理论计算得到孔流与堰流的关系式,把堰流的试验结果推广到闸门控制泄流上,取得成功。该方法可广泛应用在类似水库溢洪闸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螺滩水库溢流堰模型试验,验证溢流堰体型的合理性,分析了渲泄各特征频率洪水、下游流速及河床冲刷情况,提出了相应建议,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水流噪声对过水设施运行状态的监测效率,需明确水流噪声形成的机理及其与过水设施运行及结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和总结了河道与水电站常用过水设施水流噪声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子,指出常用过水设施水流噪声特征与其运行工况及流道结构特征密切相关,水流流速、流量与形成的水流噪声声级呈正相关关系;流道结构形式越复杂则水流紊动越激烈,水流噪声形成机理也越复杂。过水设施水流噪声声级和频率随流道水动力特性和结构边界特性同步变化,可作为过水设施运行及流道状态的信号源,实时监测过水设施的运行状态和安全,保障过水设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锦屏一级水电站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在设计阶段拟采用常规工艺,实际施工过程中发现可能无法满足度汛对工期的要求。经过技术分析,并借鉴国内成功实施的大坝溢流面混凝土施工经验,提出了溢流面混凝土与大坝混凝土一次浇筑、溢流面层采用翻模工艺、支撑大梁采用悬臂支模的优化方案。工程实践表明,新的工艺方案保证了溢流面混凝土的结合质量,且节约工期5~7个月,相关经验可供类拟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岸堤水库溢洪闸的工程实例,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实测对比理论计算得到孔流与堰流的关系式,把堰流的试验结果推广到闸门控制泄流上,取得成功。该方法可广泛应用在类似水库溢洪闸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合流制管网系统溢流污染严重且易造成受纳水体出现黑臭现象等问题,以银川市第一污水处理厂片区为例,基于雨洪管理模型(SWMM),在短历时设计降雨和典型年长历时降雨条件下,模拟分析了研究区域溢流排口溢流量及溢流污染物负荷对不同降雨条件的响应关系及其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天合流制管网系统的溢流量及溢流污染负荷量较大,且无论是短历时还是长历时降雨条件下,均具有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特点;厂前溢流污染浓度大,超过受纳水体自净能力,短期内水体水质处于黑臭状态。本研究对银川市黑臭水体治理及溢流污染防治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结合大伙房输水工程稳压溢流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通过在适当位置设置进气孔,在竖直溢流段设置消能孔板,在出口处加排气阀及出流孔板,研究了7个溢流塔方案,并对各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找到一个消能效果好,塔内溢流段负压绝对值小,管内流态稳定的最优方案,并分别给出了自由出流与淹没出流时,管路压强与溢流量的关系函数,并已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