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牌号30MnCr22 177.80 mm×10.36 mm管坯热处理升钢级后转变成P110钢级管坯,后续无损检测时发现该管坯表面存在裂纹,通过将该裂纹取样进行宏观断口分析、金相分析、断口扫描分析和能谱分析,确定出该裂纹的性质及产生原因是管坯原材料中含有Ti、O、Si、Al等元素,钢坯冶炼不够纯净,在热处理淬火过程中应力过大所致,诱发产生淬火裂纹,在后续生产时从钢坯冶炼、热处理淬火温度选取及钢管冷却温度控制等几个方面予以优化,避免此类裂纹缺陷的产生,达到工艺优化、消除缺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某材质为30Cr1Mo1V的汽轮机转子因无损检测不合格而报废,为了分析无损检测不合格的原因,对汽轮机转子进行解剖分析。针对缺陷部位定位取样、低倍分析、压断口,并对断口进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确定缺陷的性质为裂纹性缺陷并伴随O-Al-Si-Mn类夹杂物。通过追溯冶炼过程缺陷的来源,优化了工艺参数并制定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减少该类缺陷产生,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针对AISI8630钢锻件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锻造失效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EAF→LF→VD→铸锭"工艺冶炼AISI8630钢锭,钢锭锻造成泥浆泵锻件,经热处理加工后探伤发现密集性缺陷。通过化学成分、低倍分析和金相显微分析,对产生的缺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检测受检面有许多裂纹,将裂纹打开,发现断口存在明显的白点缺陷;近裂纹附近有灰色硫化物夹杂,存在明显的组织偏析现象,远离裂纹处的金相组织无明显差异。通过加强冶炼过程控制,对钢锭进行锻前消氢、消应力退火及锻后250℃以下缓冷处理等工艺优化,避免了白点缺陷的形成,并经现场验证得到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4.
在20SiMn材质轧辊UT超声探伤时发现存在内部缺陷,解剖此轧辊后采用MT磁粉探伤、成分分析、低倍酸蚀、金相分析等方法,对形成内部缺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轧辊氢含量超标,存在的内部缺陷为白点裂纹。建议优化冶炼工艺,采用真空炉冶炼钢锭,等温退火处理产品,以充分扩氢,避免出现白点缺陷。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子探针(EPMA)分析了某厂所生产的紫铜铸件的裂纹缺陷试样。结果表明,熔炼过程中的脱氧不良是导致产品批量报废的主要原因。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后,裂纹缺陷消除,紫铜铸件质量达到合格要求。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挂舵臂铸钢件常见的组织缺陷及产生原因,提出了铸钢件的冶炼及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严格控制挂舵臂化学成分、冶炼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可消除缩松、裂纹等缺陷,在钢中加入微量的稀土元素,能够细化晶粒,同时改善组织中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使钢的塑性和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对304J1含铜不锈钢热轧板表面的裂纹缺陷进行了微观形貌及微区成分观察和检测,并调查了现场生产工艺参数。结合检测试验结果和现场工艺调查分析,认为裂纹主要是由于铸坯中成分偏析及加热过程中铜选择性富集氧化造成的。通过优化调整冶炼、连铸和热轧工艺参数,缺陷发生率大幅降低,缺陷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针对莱钢转炉生产的优质碳素和合金结构钢的主要评价指标顶锻和低倍合格率较低的现状,结合产品检验和生产实践,设计了专门的试验对引发产品质量缺陷的主要表现形式顶锻裂纹、低倍裂纹和夹渣等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且利用低倍组织分析、电化学萃取分析等手段,对铸坯和产品的质量缺陷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工艺执行,从冶炼、连铸、产品抽查与检验等各方面采取了针对工艺改进措施,有效的提升了转炉优质钢的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吴元徽 《热处理》2009,24(4):76-78
钢铁零件的淬火裂纹和畸变是常见的热处理缺陷,严重时将导致零件报废。以35钢盘状零件和20CrMnTi钢汽车后桥锥齿轮为例,从原材料质量、热处理工艺、淬火介质、工装夹具等方面分析了零件产生淬火裂纹和畸变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GH4169�Ͻ��̼��쳣��ʴ��ȱ�����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双联冶炼工艺的GH4169合金棒材生产的盘锻件表面出现的低倍腐蚀缺陷展开实验分析。通过对缺陷位置微观组织形貌观察以及对缺陷区域和正常区域进行能谱分析比较可知,形成缺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氮化钛及Mg、Al的氧化物夹杂在该区域集聚,并就产生的氧化物进行分析,最终判定氧化物夹杂为合金冶炼时带来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采用火焰喷涂技术对基体金属表面喷涂Al2O3陶瓷。通常该陶瓷涂层易出现“剥落”、“龟裂”、孔隙率偏高等缺陷,这些缺陷的产生严重影响涂层的性能。本文通过制定和改善其喷涂工艺,有效地解决了其产生上述缺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鄂钢轧制的部分宽厚板表面出现结疤现象,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Q345q热轧态钢板表面疤状物形态和成分进行观察,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疤状缺陷为块状的非金属夹杂/渣,并在钢板表面形成凹坑,其成分为含有Si、Ti、Al、Ca、Mg的氧化物或硅酸盐、铝酸盐等,其主要为炼钢过程中的脱氧产物和合金的氧化产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去除钢水中夹杂物和清理铸坯等,减少非金属夹杂/渣,以提高钢板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赝势方法研究了V掺杂Ni3Al合金的电子结构和点缺陷结构.通过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选择了适合Ni3Al合金计算的近似方法,计算了含有各个缺陷的晶胞的晶格常数,形成热和结合能,点缺陷的形成能和平衡浓度,态密度和电荷密度.计算结果表明:Ni3Al合金中反位缺陷较空位缺陷易形成,NiAl是Ni3Al合金中最主要的反位缺陷,Al位最易形成缺陷,在1400 K时,空位缺陷的浓度远远低于反位缺陷的浓度.V加入Ni3Al合金体系中能提高合金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Pretreatment of metal parts for electrocoating Electrocoating requires very careful pretreatment because surface defects and contaminations may have a very negative influence on coating quality (surface structure remains visible, decoloration of bright colors, in particular yellowing). Adhesion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s are improved by phosphate coatings (on Fe, Al, Zn); Zn phosphate coats are most suitable on Fe and Zn, and Al phosphate coatings on Al. Coating thickness, however, must not be excessive. The accelerators added to the phosphating baths have a very pronounced bearing and should therefore be carefully selected. The phosphate coatings are partially (by 10%) dissolved in the electrophoretically applied coating.  相似文献   

15.
采用真空吸渗挤压工艺制备了二维碳纤维增强铝基(2D-Cf/Al)复合材料。在挤压力(比压)为60~90 MPa、真空度为10~30 k Pa、浸渗挤压温度为580~620℃、保压时间为60~120 s时,可以获得浸渗充分和成形质量良好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观察分析表明,基体合金和碳纤维分布均匀,纤维无折断、漂移现象,无明显微观缺陷。对Cf/Al复合材料进行密度和拉伸性能测试,其密度比基体合金降低17.9%,抗拉强度提高100%。热处理实验表明,经过T6热处理,基体合金的组织得到改善,内部应力和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抗拉强度提高41%,而碳纤维和基体合金热膨胀系数的差异会在复合材料内部产生不良应力,导致其拉伸性能没有提高反而下降16%。  相似文献   

16.
在试制铝合金半固态压铸汽车零件过程中,引入计算机模拟技术用于充型过程的预测与缺陷的预防,实现了充型工艺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实样压铸的成形外观和模拟结果以及内部缺陷的无损探伤和模拟的流场相比较,均表明模拟与实际结果符合良好。计算机模拟,对于充型过程所可能伴随的铸造缺陷可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并提出改进的方向。通过实现半固态压铸的高速压射过程的数值可视化,对工艺方案和工艺过程的优化将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铝镁合金消失模铸造技术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铝镁合金消失模铸造在浇注充型、振动凝固、压力凝固、壳型铸造等技术研究方面的新进展。作者认为,消失模铸造铝镁合金,必须重点解决针孔、缩松等缺陷,提高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和铸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Ll2 Ni3AlandB2 NiAlareimportantintermetal liccompoundsinNiAlalloys .ANi3Alalloyhasrela tivelyhighstrengthandpresentsre  相似文献   

19.
试验分析了阶段变断面铝合金型材挤压过程中各种挤压缺陷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为后续的精整工序打好了基础,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成品率。  相似文献   

20.
The effective formation energies of atomic defects in D03---Fe3Al are determin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grand-canonical statistical method. The grand-canonical defect formation energies entering this method are calculated by the ab-initio mixed-basis pseudopotential method. Thermal vacancies appear on the sublattice of the Fe atoms with an effective formation energy of 1.25 eV and on the Al sublattice (about 1.4 eV). The structural defects are Al antisite atoms on the γ sublattice of the Fe atoms or Fe antisite atoms on the Al sublat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