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能发射偏振光的发光二极管最近瑞典Linkoping大学和Chalmero大学合作研制成一种采用有机聚合物薄膜制成的发光二极管,通电后可辐射偏振光,其意义在于采用偏振光后可以变更平面显示器背景光照的设计,减少了器件制作的复杂性从而降低成本。一般聚合物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光致双折射技术,研究了两种新型偶氮类光电功能材料的光存储与光调制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偶氮侧链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光存储功能,而偶氮小分子掺杂聚合物则更适用于光调制.文中还利用偶氮小分子掺杂聚合物薄膜,通过改变附加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得到了一级自衍射的放大和衰减信号,从而在0°~90°范围内完成了偏振光调制光学全息技术.  相似文献   

3.
偶氮类有机薄膜的光存储与光调剂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利用光致双折射技术 ,研究了两种新型偶氮类光电功能材料的光存储与光调制特性。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含偶氮侧链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光存储功能 ,而偶氮小分子掺杂聚合物则更适用于光调制。文中还利用偶氮小分子掺杂聚合物薄膜 ,通过改变附加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得到了一级自衍射的放大和衰减信号 ,从而在 0°~ 90°范围内完成了偏振光调制光学全息技术  相似文献   

4.
发光聚合物的光辉前景由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组成的一个小组已显著提高有机材料发光二极管的效率。他们用聚合物制成与普通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有同样发射的发光二极管。这种二极管最终可用于平面屏幕电视。剑桥大学物理学家R.Friend和化学家A.HOlmes研制了...  相似文献   

5.
<正> 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Poly.OLED)是一种新的器件,它采用的是与液晶显示不同的技术。Poly.OLED是一种单片电路薄屏幕有机固态器件,由两层透明有机材料粘合在两个电极上构成,当电极施以一定电压时,显示器会发出亮光。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是基于一种独特的能在电场中发光的聚合物。 目前生产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基片多数使用的是玻璃,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工艺的优点在于它既可以采用玻璃,也可采用其他的软基片。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科学家最近在近红外塑料发光二极管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塑料发光二极管在光纤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因此变得光明起来。以聚合物材料为基的塑料发光二极管,因为成本低、柔性好、易于加工等优点,近年来受到人们关注。目前,可以发出可见光的塑料发光二极管已经在平板显示器等产品中得到应用。但光纤通信业所期望的可在近红外波段工作的塑料发光二极管研究,却一直停滞不前,主要问题是工作效率过低,仅仅为0.01%左右。造成近红外塑料发光二极管工作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中的聚合物会产生分子水平上的振动,耗费掉绝大部分的近红…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降低偶氮苯聚合物薄膜全光开关信号的本底,提高全光开关信号的调制深度,利用线偏振光合成圆偏振光的原理,设计了一种新的线-圆双偏振态光束抽运光路。实验用532 nm光作为抽运光,632.8 nm的He-Ne激光作为探测光。532 nm的光先分为功率相等但偏振正交、相位差为π/2奇数倍的两束线偏振光,然后再合成一束抽运光。通过调制其中的一束来实现线偏振与圆偏振抽运光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样品光致双折射的产生与擦除。以掺杂分散红1(DR1)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薄膜(PMMA)为样品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用此光路,样品全光开关信号的调制深度达到92%,远远高于传统的单一线偏振光束抽运光路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在平板显示器市场的开拓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s)可以用两类材料制作:一类是由伊思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推出的小分子材料发光二极管(small-molecule light-emittingdiodes, SMLED)薄膜技术;另一类是由剑桥显  相似文献   

9.
发光二极管已用于某些显示屏(如数字钟)等,但高分辨率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屏价格昂贵且难以制造。主要问题是不可能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制作在同一基板上,因此制造彩色显示屏只能采用十分复杂的技术。由普林斯顿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组成的一个组现已研制出一种方法,可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二极管集成于同一基板上(见图)。该组采用以聚合物为基础的有机二极管,他们认为这种器件可以铺平通向新一代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道路。传统的发光二极管以诸如砷化锋铝等半导体材料为基础,必须在晶体型基板上制作。这类器件有几个缺点:…  相似文献   

10.
补充     
本刊2014年第17期第110页“PVK有机薄膜对PF-BT15聚合物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一文需补充: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城市学院校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湘城院发[2013]59号2013xj015)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聚合物电发光器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聚合物的电发光现象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激发了人们的研究兴趣,文章介绍了聚合物的结构,器件设计和制备等,并评述了聚合物材料应用前景和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用特征矩阵法研究了多腔薄膜梳状滤波器在C波段的偏振特性.结果表明,当入射角较小时,s偏振光和p偏振光有相同或相近的透射特性;当入射角较大时,可以使透射光成为完全的p偏振光,而且在入射角发生很小的变化时,可以使p偏振光通带的中心波长的透射率发生很大的变化;当入射角很大后,s偏振光的透射峰比p偏振光的透射峰的变化快很多.研究表明,多腔薄膜梳状滤波器可以在与偏振和微小的角度变化有关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晶硅碳薄膜发光二极管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扼要地介绍了非晶硅碳薄膜可见光发光二极管(α-SiCx:HTFLED)及其研究现状,简单地阐述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详细地评述了非晶硅碳薄膜发光二极管的发展方向──提高发光亮度、实现彩色显示、大面积化和低热耗,并预期着其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倒装发光二极管(LED)光提取效率的同时实现单偏振光输出,建立了正装、倒装和集成金属亚波长光栅倒装LED 3种模型,采用RSOFT软件进行仿真对比及器件优化,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倒装LED虽然可以提高光提取效率但对P-GaN层厚非常敏感,无法单偏振光输出;集成了金属亚波长光栅的倒装LED可以不受P-GaN层厚影响,实现单偏振光输出,但要输出稳定偏振光,受光栅参量和介质过渡层厚度影响非常显著;优化后的结构可以实现57.63%的光提取效率,偏振消光比达到25.8dB。该研究对制造高性能蓝光LED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沉积在硅单晶衬底上的溅射无定形硅薄膜进行电子束退火,由椭圆偏振光谱法测量样品的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在适当的退火条件下,无定形硅的光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无定形态逐渐向晶态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都在努力研制可挂在墙上的大面平板电视屏幕.如今在有机物屏幕方面,奥地利格拉兹技术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又成功地取得了发射蓝光的聚合物发光二极管.结合于英国不久前研究人员所制成的黄绿光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向实现全聚合物显示屏幕又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以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取代白炽灯发光二极管问世已超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那时,它们由于使用简易、超过白炽灯的可靠性以及无需花费占用线路板空间的驱动器而直接与薄膜电路和CMOS数字逻辑电路相连的特性而获得广泛赞誉。但是,早期的发光二极管也有很多局限性,如光输...  相似文献   

18.
手性有机半导体由于具有光谱可调和易于加工的优点,在小型化和集成化的圆偏振光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控制手性异腈(PPI)的加入合成了聚(3-己基噻吩-嵌段-聚(苯基异氰))(P3HT80和P3HT80-PPI(L)30)。实验结果证明了两种半导体聚合物被成功合成。测试了两种半导体聚合物的光学特性,发现嵌段聚合物P3HT80-PPI(L)30具有手性光学活性。制备了基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圆偏振光探测器,研究器件对于450 nm的圆偏振光旋向的区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手性异腈(PPI)的加入虽然降低了P3HT80的电学性能,但引入了手性光学活性,使基于P3HT80-PPI(L)30制备的器件能够区分圆偏振光的旋向,并且在450 nm的光电流不对称因子gres达到了0.083。  相似文献   

19.
基于准直接带隙的材料特性,锗材料已经成为硅基光电集成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高应力氮化硅薄膜将应力引入锗纳米薄膜中,并成功制备出张应变锗纳米薄膜发光二极管。实验结果显示,制备出的发光二极管在室温下的电致发光有红移现象,这是由于应力作用下的锗材料能带变化引起的。另外,当在锗纳米薄膜中引入的应变达到1.92%时,所制备的发光二极管在1876nm峰值波长处的发光强度显著增加,证明了张应变锗纳米薄膜的直接带隙复合发光,进一步证实了应变锗材料在硅基光电集成应用上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0.
刘明大  夏传Yue 《光电子.激光》1995,6(4):193-199,215
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国内外聚合物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的研究进展状况和前景。对几种典型结构发光二极管和激光器做了简要介绍。并指出,这个领域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仍有一些棘手的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