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小汉 《锻压技术》2019,44(2):145-149
通过对中冷器下安装支架的冲压工艺性及冲压工艺方案的分析,确定了采用10工位级进模来进行制件成形的冲压工艺方案。介绍了中冷器下安装支架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包括主要工作零件、定位零件、导向零件和卸料板。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同时,分析了模具制造工艺。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实现了自动送料、卸料,模具在压力机一次行程中完成自动送料、冲孔、落料、成形、翻孔、分离等工序。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0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中冷器下安装支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2.
根据订书机支架的材料、结构特点和尺寸精度要求,分析其冲压成形工艺性能,完成冲压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的设计。确定订书机支架采用多工位级进模来成形。详细介绍了模具的主要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根据零件结构特点,选择纵向排样进行设计,该排样方案包括冲孔、空工位、端部弯曲、空工位和切断、侧边弯曲5个工位。为了配合自动送料装置,模具设计了自动出件装置,采用楔形滑块结构,利用开合模动作,实现对成形件的自动推出;另外,为了保证条料的顺利送进,模具设计了浮顶装置。结果表明:采用多工位级进模成形订书机支架,可满足该零件所有特征的成形要求,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冲压生产。  相似文献   

3.
向小汉 《锻压技术》2013,(6):100-104
分析了某座椅加强板的冲压工艺,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座椅加强板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9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够满足座椅加强板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4.
根据铁芯压板的结构特点,采用级进模冲压生产,介绍了零件排样设计和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采用侧刃初定位、导料板导料、双出结构、可快速更换凸模和凹模镶块结构。生产实践表明,模具结构合理、可靠,能保证制件质量,可为此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支架零件的工艺性 ,介绍了其级进模总体结构设计和排样方案 ,实践证明 ,该模具结构灵活、可靠 ,并能保证产品质量 ,对此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汽车后侧板的冲压工艺,确定了包含5个弯曲工步成形的排样方案;介绍了后侧板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依次展示了5个弯曲工步的模具断面图,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自动卸料、出料和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2工位级进模合理可行,使弯曲件的质量得到了保证,可以满足汽车后侧板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7.
关意鹏 《锻压技术》2015,40(2):123-126
分析了后门限位扣的冲压工艺,确定了排样方案,介绍了后门限位扣多工位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设计,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顶料机构,解决了零件定位精度等问题。确定了级进模模具设计方案,该模具充分利用工件本身的结构特点,采用了自动卸料、出料、少废料冲裁,有效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成形工序中打薄圆角过渡处后,实现了在直壁上切断,解决了分离切断的问题。试冲结果表明,提出的排样方案和设计的10工位级进模是合理可行的,能满足座椅加强板零件的大批量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8.
史双喜 《锻压技术》2015,40(1):94-98
介绍了电机转子铁芯自动叠铆的原理、铁芯自动叠片形成的过程及其关键技术。以某电机转子为例,分析了电机转子结构特点和其冲压成形工艺方案。结合生产要求,提出采用级进模自动叠铆技术制作电机转子铁芯。通过4种排样方案对比,选出材料利用率最高的排样方案,并进行级进模工位设计。然后完成冲裁力、压力中心、模具工序尺寸等方面的冲压工艺计算。确定模具主要零件的结构形式,设计了模具总体结构并给出模具装配图。结果表明:电机转子叠片采用一套自动叠铆级进模成形,可连续进行冲叠铆点、落料、叠铆工序,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
邓毅 《模具制造》2009,9(6):31-34
分析了连接支架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介绍连接支架多工位级进模的总体结构、主要零部件和排样方案的设计。采用局部固定卸料架和弹压卸料板相结合的卸料形式,使模具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0.
《模具工业》2016,(1):14-18
分析了离合器踏板安装支架的成形工艺,确定了合理的排样方案,介绍了级进模的整体结构和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对模具的折弯工艺结构进行了重点描述。生产结果表明,设计的排样方案和模具结构是可行的,成形的零件质量较高,为同类零件的成形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左后内轮罩安装支架的成形特点,采用级进模冲压生产,介绍了零件排样、模具结构及模具工作零件等的设计,模具采用挡料销粗定位、导正销精定位,保证了送料精度。凸、凹模镶件采用直通式结构,便于制造和维修。模具生产的零件质量稳定,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能满足零件精度和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侧弯支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邓毅 《模具工业》2008,34(3):28-30
分析了侧弯支架零件的工艺性,介绍了侧弯支架多工位级进模的总体结构、主要零部件和排样方案的设计,模具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等特点,生产的零件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通过隔板付零件级进模工艺研究,介绍了采用UG-PDW设计级进模具,并详细介绍了排样、仿真和级进模具结构的主要设计过程,运用PDW设计多工位级进模的方法和步骤。实践证明:该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级进模开发周期,优化了工艺方案,模具运行状态平稳,生产的零件质量可靠。  相似文献   

14.
支架带攻丝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一种带攻丝工位的级进模结构,通过分析支架零件的工艺性,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工艺措施,优化了排样方案。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可靠,能保证产品质量,对此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与制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支架零件的多向弯曲特征,确定了级进模冲压生产工艺,设计了合理的排样方案,介绍了模具结构设计,与传统的模具结构设计相比较,提高了模具的可靠性,降低了开发成本。可供类似零件的级进模设计作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何敏红  王树勋 《锻压技术》2013,38(1):137-139
根据支撑架产品结构的工艺分析,研究了多工位级进模的工件排样,比较了不同的排样方案和载体形式.在不增加模具复杂程度和模具加工难度的前提下,采用工件斜排方式和条料两边不等宽双侧载体形式,设计了一套多工位级进冲裁弯曲模,与通常使用的工件横排方式相比,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3%.该套模具投入生产后,运行良好,生产的制件完全满足客户要求,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连接支架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毅 《模具工业》2009,35(10):20-22,28
分析了连接支架的结构工艺性,介绍了多工位级进模的总体结构、主要零部件和排样方案。模具采用局部固定卸料架和弹压卸料板相结合的卸料形式,模具结构紧凑、工作平稳、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  相似文献   

18.
《模具工业》2015,(10):24-27
介绍了某空调角立柱的成形工艺与级进模排样设计的要点,根据级进模设计的难点对比了2种排样方案,得出了方案2可有效解决模具设计难点中的所有问题,对大型零件采用级进模生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经生产实践证明,零件排样科学合理,材料利用率高,模具结构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生产效率高、维修方便,降低了零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姜伯军 《模具制造》2009,9(2):46-49
分析了冲件的结构特点与成形工艺,设计了级进模排样方案,介绍了级进模模具结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产品搭边、料带排样、工艺顺序等难点问题,介绍了汽车连接片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过程,并在分析产品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要求,给出了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运用Dynaform软件对弯曲、拉深等重点工艺过程进行了板料成形数值模拟,预测了不同成形方案下产品的成形质量,最终确定了一套10工位的级进模结构。该套模具包含冲裁、弯曲、局部拉深等冲压工艺,料带采用单斜排的排样方式,由自动送料机构送入模具本体,经多组弹性托料块承载向前输送。成形过程中兼顾了产品性能,且提高了材料利用率,材料利用率最高可达51.5%。经过实际生产验证,该套模具使用过程中运行平稳,所得冲压产品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级进模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