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超声波提取鱼腥草叶总黄酮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超声波提取,通过L9(3^4)正交试验,探讨了提取条件对鱼腥草(Houstonian cordata Thunb)叶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结果:各试验因素列鱼腥草叶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功率、乙醇浓度、提取溶剂配比。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提取翻白草中总黄酮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超声波提取,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提取条件对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ge.)中总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翻白草总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溶剂配比、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提取功率.  相似文献   

3.
枇杷核黄酮类物质微波法提取及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士蓉  王玲 《食品科学》2006,27(9):84-87
本文对微波法提取枇杷核中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m(乙醇溶液)/m(枇杷核)=15,提取功率为296W,时间120s提取3次,50%的乙醇溶液。按此最佳方法总黄酮提取率为1.41%。微波法与传统溶剂提取法比较,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率高等优点。同时研究了该提取物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黄酮类物质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865。  相似文献   

4.
双酶协同作用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双酶配比、酶解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研究了中性蛋白酶(1398)和碱性蛋白酶(2709)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的影响,并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得到复合酶解最佳条件。单因素结果表明以双酶配比为1:3(1398:2709)、pH9.5、60℃和酶解3.5h时对水解较为有利。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表明,双酶配比(1398:2709)和pH值对酶解影响最为显著(P〈0.05),酶解时间和温度对酶解影响最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探索蕨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单因子试验表明,粉碎度、溶剂种类与浓度、浸提时间、温度、液料比等因素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明显。正交试验表明,浸提溶剂浓度、浸提时间、温度、液料比4个因素中,液料比对黄酮类化合物浸出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乙醇的浓度、浸提温度,提取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浸出率的影响最小。在70℃条件下,以70%(体积分数)乙醇作为提取剂,液料比为25∶1,回流浸提120min,蕨根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达到54.12mg/g。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丙酮提取法对芦笋皮中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试验中对芦笋皮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依料液比和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浓度的不同提取2次而改变。其中料液比具有较大的影响,提取的温度和提取溶剂浓度具有同等的影响,而提取的时间影响不大。结果表明,料液比1:40,提取温度50℃,提取2h,提取溶液浓度60%,提取率最佳。  相似文献   

7.
唐巧玉  周毅峰  朱玉昌 《食品科学》2009,30(18):139-141
为确定桂花子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以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溶剂对桂花子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桂花子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90℃、料液比1:50(m/V)、提取时间5h。在此条件下进行提取,黄酮的得率为3.96%。  相似文献   

8.
荸荠黄酮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影响荸荠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量的多种因素,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出提取荸荠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荸荠中总黄酮的含量为0.8621%,乙醇提取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是浸提剂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50、浸提时间3.5h。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乙醇为溶剂回流提取金丝小枣中黄酮类物质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金丝小枣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建立该工艺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研究乙醇体积分数、回流温度、回流时间和料液比4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提取工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回流加热提取金丝小枣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52.5%,回流温度为82.5℃,回流时间为90 min和料液比为1∶30,黄酮得率为6.097 8 mg/g。  相似文献   

10.
张胜帮  叶静  陈聪 《食品科学》2012,33(22):149-153
研究复合酶解法提取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参考料液比、pH值、加酶量、温度和时间5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选择70%乙醇溶液为溶剂,料液比l:20(g/mL),选取酶解pH值、加酶量、酶解温度和时间4个因素,对酶解法提取荷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L16(44)正交试验,得到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条件为pH3.5、时间3.0h、温度35℃、复合酶用量2800U/g纤维素酶+2000U/g果胶酶,荷叶黄酮提取率为3.74%。与水提法的L16(44)正交试验结果(提取率1.59%)相比较,复合酶解法提取荷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效果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箭竹叶提取物的抗微生物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彦  林晓艳 《食品科学》2006,27(5):64-67
对箭竹叶提取物的抗菌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箭竹叶提取液对供试的几种主要危害食品卫生、安全和对临床医学以及生物材料等具有重要影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黑曲霉、酿酒酵母和大肠杆菌等均有抑制效果,以芦丁黄酮类物质计的箭竹叶提取物对各敏感供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7.50、7.50、7.50、7.50和15.00mg/100ml。  相似文献   

12.
战宇  曾庆祝  方玲 《食品科学》2010,31(22):6-10
采用响应面法对亮叶杨桐叶中类黄酮物质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时间10min、乙醇体积分数63%、提取温度70℃、比料液1:20 时,亮叶杨桐叶中总类黄酮提取率为(95.58 ± 0.49)%。采用MTT 法对亮叶杨桐叶类黄酮抗肺腺癌细胞A549 生长的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亮叶杨桐叶类黄酮对肺腺癌细胞A549 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呈现显著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亮叶杨桐叶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提法从亮叶杨桐叶中提取类黄酮物质,通过响应面实验,确定其最适提取工艺条件为:沸水提取36min、液料比20:1。在此条件下,总类黄酮得率8.20%,在粗提物中山茶苷A 含量达59.3%。采用不同方法测定了该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其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其还原力与浓度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895)。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优化氨基酸表面活性剂月桂酰基谷氨酸钠(lauroyl glutamate sodium, LGS)辅助微波萃取杜仲叶总多酚的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提取物(水提物、LGS水提物、醇提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对酪氨酸酶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以总多酚得率为评价指标,对杜仲叶LGS辅助微波萃取总多酚进行工艺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对不同工艺得到的提取物进行活性成分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对酪氨酸酶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杜仲叶LGS辅助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艺为:LGS浓度2.4×10-2 mol/L,料液比1:27(g/mL),静置时间78 min,微波功率 200 W,微波时间2.6 min,提取2次,得到的LGS提取液总多酚得率为(60.20±0.65 mg/g),显著优于水提液(45.75±0.38 mg/g,P<0.05),更接近醇提液(76.62±0.52 mg/g)。杜仲叶多酚特征成分绿原酸在提取物中的含量为醇提液13.18±0.33 mg/g) > LGS水提液(12.40±0.24 mg/g) > 水提液11.18±0.27 mg/g),与总多酚提取得率一致。三种提取物对DPPH?、ABTS?、?OH、PTIO?的清除率无显著差异(P > 0.05),均随其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强。三种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促进作用表现为醇提物> LGS水提物>水提物,与总多酚/绿原酸提取得率保持一致。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绿原酸能增强酪氨酸酶与左旋多巴的结合力,改变左旋多巴与酪氨酸酶的结合位点,从而推动左旋多巴氧化进程。结论 所选取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LGS辅助微波提取可提高杜仲叶总多酚得率,得到的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可提高酪氨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标准品测定甘蔗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取温度与浸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对甘蔗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甘蔗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甘蔗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为70%,料液比为1:40(g/mL),浸取时间为3.0h,浸取温度为70℃,此条件下甘蔗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可达5.81%。  相似文献   

16.
以卷心菜叶为原料,研究采用微波法辅助提取卷心菜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实验中以绿原酸的提取率为指标,以乙醇为提取剂,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温度、微波时间、微波强度等因素对卷心菜叶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通过L16(45)正交优化绿原酸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温度60℃、微波时间6 min、微波功率300 W、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卷心菜叶中绿原酸的提取率为1.2682%。  相似文献   

17.
新鲜黄山贡菊叶中挥发油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黄山贡菊新鲜根、茎、叶、花及干叶、干花中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实验,并用正交实验法对新鲜叶中挥发油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从叶中提取的挥发油得率最高,pH值在5~9之间对叶中挥发油的得率无明显影响,粒径大小、浸泡时间、料液比、蒸馏时间对挥发油的得率均有影响,优化后最佳提取工艺为粒径大小4 mm、浸泡时间12 h、料液比(g∶mL)1∶3、蒸馏时间4 h,挥发油得率达0.002 0 mL/g,验证实验表明此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蓝莓叶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蓝莓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原花青素,研究蓝莓叶原花青素提取分离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从蓝莓叶中提取原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液料比6:1,超声功率550W,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80min;精制过程中,乙醇最佳洗脱浓度为60%。在此工艺条件下,蓝莓叶原花青素提取率达到最大值,即4.17%。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蓝莓叶原花青素提取物红外谱图与原花青素A类相近。  相似文献   

19.
战宇  梁敏华 《食品科学》2010,31(14):97-100
对连续逆流法提取亮叶杨桐叶中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逆流提取的级数、提取温度、加水量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级逆流提取、提取温度100℃、亮叶杨桐叶与水的料液比为1:30(g/mL)、提取总时间55min、各级提取时间依次为25、15、10min 和5min 时,提取率最高。抗氧化实验表明:亮叶杨桐叶中所含有的类黄酮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BH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