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采用中试模型对夏、冬两季净水厂生产废水回用进行了优化调试研究,考察了滤池反冲洗水和沉淀池排泥水在不同回用配比情况下,混合水浊度对达标投药量与节药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满足沉后水出水浊度达标(2.5 NTU)的前提下,夏季时最适回用比为6%∶4%(冲洗水∶排泥水),最佳混合水浊度范围为100~175 NTU,混凝剂达标投药量为4~5 mg/L,此时相应的节药率为33.3%;相比之下,冬季时最适回用比为6%∶2%(冲洗水∶排泥水),最佳混合水浊度范围为80~105 NTU,节药率为25%,达标投药量为9~10 mg/L。在连续回用过程中沉后水浊度并未出现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2.
回用净水厂生产废水强化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效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净水厂生产废水包括沉淀池排泥水及滤池反冲洗水,含有未充分水解的混凝剂和大量的悬浮颗粒,考察了直接回用这些生产废水对低温低浊水的强化混凝效果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直接回用适量的生产废水可以改善混凝条件、节约投药量,并且回用排泥水的效果要好于回用反冲洗水的.生产废水直接回用到处理工艺前段,废水中的颗粒物可以提供更多的凝聚核心,提高颗粒碰撞的几率,而未充分水解的混凝剂可以再次被利用,从而强化了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净水厂沉淀池排泥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小试试验探究沉淀池排泥水回用的最佳回流比以及回用对沉后水水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排泥水回流比在5%~10%,最高节药率可达到33.3%;沉淀池排泥水回用可提高对浊度、CODMn、UV254水质指标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56%、47.11%和61.93%;综合考虑经济成本、资源节约率、混凝效果等因素,该水厂的沉淀池排泥水最佳回流比为5%。沉淀池排泥水回用增加了沉后出水的氨氮含量,建议回流排泥水时配合深度处理工艺,保障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4.
膜丝破损对超滤处理供水厂生产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滤工艺处理供水厂的生产废水以回用,依次剪断1、3、4、8根膜丝(占膜丝总数的0.012 5%~0.1%),考察了膜丝破损对超滤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出水颗粒数对膜的破损较敏感,可通过在线监测出水颗粒数来及时有效地反映膜的完整性。当进水浊度10 NTU或膜丝破损率≤0.012 5%时,膜丝破损对出水水质的影响较小。但当进水浊度40 NTU、膜丝破损率0.037 5%时,出水颗粒数20个/mL、浊度0.07 NTU,出水水质变差,且易受进水浊度的影响。为了保证超滤膜出水的回用安全性,膜丝破损率应小于0.1%。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造成低浊水难处理的原因,提出利用部分沉淀池排泥水来处理低浊水,通过控制回流浊度,改变低浊水絮凝所需的GT值,使絮凝达到最佳状况,从而达到提高供水水质,降低药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外压浸入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处理排泥水重力浓缩上清液。试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从16℃下降到2℃时,TMP从0.032MPa上升到0.055MPa。排泥水经6h重力浓缩后,上清液浊度为9.99~80.33NTU,CODMn为5.36~18.64mg/L;超滤膜出水浊度为0.08~0.11NTU,CODMn小于3mg/L,颗粒数小于1个/mL。在排泥水上清液水质波动较大情况下,经超滤处理后,出水水质优于常规处理工艺出水,加氯后可直接进入清水池。  相似文献   

7.
通过混凝搅拌试验,研究了自来水厂砂滤池反冲洗废水直接回用对水质的影响,考察了直接回用这些生产废水的强化混凝效果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直接回用滤池反冲废水能够实现强化混凝的效果,在10%的回流比下,投加9 mg/L的聚氯化铝能够使沉淀出水浊度降至1 NTU,同时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在降低混凝剂药耗的同时,减少了金属铝超标的风险,且不影响金属铁的去除效果,能够满足净水厂工艺升级改造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分析造成的低浊水难处理的原因,提出利用部分沉淀地排泥水来处理低浊水,通过控制回流浊度,改变低浊水絮凝所需的GT值,使絮凝达到最佳状况,从而达到提高供水水质,降低药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浸没式平板陶瓷膜对给水厂高浊度排泥水的处理效能。试验所用排泥水浊度范围在500-5500 NTU,平板陶瓷膜孔径平均值为60nm。结果表明,平板陶瓷膜超滤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排泥水浊度,出水浊度达到0.2 NTU以下;但是,对于溶解性的COD和氨氮处理效果不明显。适宜的陶瓷膜通量为60 L/(m2·h),排泥水起始浊度为2000NTU左右,曝气量为150 L/min,过滤周期能够达到5小时以上。清水反冲洗能够使陶瓷膜通量恢复,膜污染主要是可逆性质的,主要膜污染物质是190-250 nm粒径的颗粒物。平板陶瓷膜安装简单,操作容易,耐酸碱清洗,寿命长,在给水厂排泥水处理和回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西安市某自来水厂的沉淀池排泥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技术先进行工艺参数优化中试,再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循环造粒流化床的运行稳定性较高,即使进水浊度在200~800 NTU范围内变化或进水上升流速在25~70 cm/min之间变化,出水浊度仍可稳定保持在10 NTU以下;工艺优化参数如下:上升流速为70 cm/min,搅拌转速为5~8 r/min,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4~5 mg/L。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性试验,出水浊度始终稳定在10 NTU以下,最佳间歇排泥间隔为4 h,出泥含水率为95.8%,处理成本为0.1元/m^3。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处理排泥水,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浓缩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陶瓷生产废水悬浮物高、浊度高、有机污染物含量少等特点,基于混凝Zeta电位及絮体粒径分布特征,筛选出适合处理陶瓷生产废水的混凝剂。以混凝沉淀出水浊度为优化指标,通过比较混凝剂投加量和沉淀时间对天津某陶瓷厂生产废水的混凝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原水浊度为2 100 NTU、p H值为7.91、温度约为20℃条件下,投加70 mg/L的PAC和5 mg/L的PAM,沉降60 min,出水浊度为2.96 NTU,去除率达到99.86%。经过半年的实际运行,改进工艺的出水水质满足生产回用要求。经济分析表明,采用PAC+PAM强化混凝工艺处理陶瓷生产废水并回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第四净水厂絮凝池的技术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净水厂絮凝池效率低、投药量大的问题,对絮凝池的过孔流速进行了调整,合理设置了速度梯度.实施上述改造后,絮凝池的效率得以提高,沉淀池的出水浊度<3.0 NTU,滤后水浊度<1.0 NTU,药耗降低26%.  相似文献   

13.
某大型钢铁厂废水处理回用工程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提标改造,增加深度处理,进水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按9∶1混合水,处理水量为2 000 m~3/h,预处理工艺为格栅、调节池、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深度处理采用浸没式超滤、反渗透系统,系统出水水质满足钢铁厂回用水标准。其中将浸没式超滤作为反渗透进水的前处理工艺,超滤出水水质稳定,完全满足反渗透进水要求,浊度1 NTU,SDI3,运行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唐山市庆南水厂工程规模为15×104 m3/d,包括取水泵站、输水管道和净水厂.净水厂采用常规净化处理和活性炭过滤深度处理工艺,其中双层平流及斜板组合沉淀池具有耐水量、水质冲击,效率高,节省药耗的优点,滤后水浊度小于0.2 NTU.采用了往复式刮泥机,配有排泥水浓缩和污泥脱水处理设施.水厂运行实现了中控室远程控制、本地一步化控制及人工现场操作三种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5.
微絮凝直接过滤处理水库水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絮凝直接过滤处理水库水的探讨李三中(深圳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利源供水设计咨询公司)目前,我国的净水厂每遇到低浊水时,常规处理系统中的沉淀工艺较难起到理想的作用,特别是遇到低温时采用加大药耗仍无济于事,甚至有时会出现沉淀池出水浊度反而大于进...  相似文献   

16.
以净水厂排泥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斜管沉淀池对排泥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进泥负荷的不断增大,斜管沉淀池出水的上清液浊度和CODMn含量都逐渐升高,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或聚合氯化铝与聚丙烯酰胺的联合投加都可以改善排泥水的沉降性能,且只要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大于2 mg/L,就可以形成较大且密实的矾花;投加聚丙烯酰胺药剂后,可应对由于净水工艺进行沉淀池冲洗后排泥水性质的恶化,改善排泥水的沉降性能,降低出水浊度,提高出泥浓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定超滤膜处理净水厂生产废水的运行时间和跨膜压差(TMP)范围,研究了末期TMP和运行时间两种不同操作模式对超滤膜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影响,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恒通量不可逆阻力。结果表明,低浊度生产废水宜采用固定运行时间作为操作模式,最佳运行时间为27 min;高浊度生产废水宜采用末期TMP作为操作模式,最佳末期TMP为0.060 MPa。  相似文献   

18.
北方某大型水厂二期改造工程采用法国OTV的Actiflo高效沉淀工艺,改造后存在滤池滤程缩短、排泥水量大幅增加;部分排泥水外排影响环境等问题。通过对该工艺采用中间加药技术,增加排泥回流管等措施进行改进,沉淀池出水浊度稳定在1NTU左右,浊度去除率平均提高10%;同时,微砂投加量平均节省17.4%;滤池过滤周期提高到近50小时左右;排泥水量为调整前的25%,达到水厂工艺控制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以苏州护城河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PAC、PAFC及PAC+PAM的组合投加方式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试验表明,PAC的试验效果略好与PAFC。当PAC的投加量为65mg/L时,水中浊度的去除率为71.71%。投加PAM可有效降低PAC的投药量,当PAC的投加量为33mg/L,PAM的投加量为0.5~1.0mg/L时,出水浊度稳定在2.50NTU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黄山市徽州区自来水二厂出厂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要求,采用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并对排泥水进行回收与处理。主要介绍了水厂各构筑物设计参数的工艺参数及关键技术。该水厂运行结果表明,净水工艺设计合理,出水水质达到了设计标准,出水浊度控制在0.05-0.25 NT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