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主成分与聚类分析探究西藏不同产地芜菁的品质。方法 以不同产地芜菁为原料, 对其基本营养及功能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 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芜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分析表明12项指标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 累计方差贡献率76.206%; 结合相关性分析, 从12项品质指标中筛选出5项核心品质指标, 即总酸、黄酮、维生素C、还原糖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trinitrophenylhydrazine,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5个产地芜菁可划分为3类, 各产地综合品质优劣排序为: LS>YD>DZ>SN>SG>LL>DQ>BR>SX>LW>BQ>BB>CY>MK>BS, 其中排序较相近的产地被聚为一类, 表明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较为一致。结论 该研究可为不同产地芜菁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大曲香气质量评价模型,为中高温大曲的质量评价提供可量化的香气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中高温大曲样品进行香气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曲香气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感官品评与聚类分析验证此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本研究从中高温大曲样品中检测出11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酯类、芳香类、吡嗪类、醛酮类化合物等,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鉴定出对中高温大曲香气品质优劣起关键性作用的成分有19种,包括苯乙醇、戊酸乙酯、己酸乙酯、四甲基吡嗪等,由此构建的香气质量评价模型,可将中高温大曲样品分成3簇,与对应大曲感官品评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 本研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的中高温大曲香气品质评价模型,可以客观地反映大曲香气品质,为大曲香气质量的判断和分类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苎麻纤维机械物理性能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SAS统计软件,对107个苎麻品种的头麻纤维线密度、断裂强力等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90%选出前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对这107个苎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将其聚为4类,类群Ⅰ和类群Ⅳ综合物理性能中等,类群Ⅱ综合物理性能较好,类群Ⅲ综合物理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取食品化利用品质高的小麦次粉,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不同粉路小麦次粉进行分析和筛选。通过测定12个不同粉路小麦次粉和2个不同等级小麦粉的营养品质、色泽、面筋特性和糊化特性,应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不同粉路小麦次粉品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并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粉路小麦次粉的品质特性中,脂肪、灰分、面筋指数、峰值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衰减值、回生值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20%。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其中更具代表性的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4.182%,依据综合评价函数进行分析计算排名,综合排名前三位的为DF1XF1下、DF1XF1上和精制面粉;聚类分析将不同粉路小麦次粉分为4类,次粉DF1XF1下和DF1XF1上与精制面粉归为一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12个不同粉路小麦次粉中,DF1XF1下和DFXF1上品质最好,7M下、8M上和2T下品质最差。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小麦次粉品质特性,可为其食品化高值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的红枣功能成分品质差异。方法 选取新疆不同产地的12个红枣原料,对其多酚、总糖、总黄酮、皂甙、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红枣功能成分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多酚含量排名前3的红枣产地分别是伊吾县、和田县和沙雅县,总糖含量排名前3的红枣产地分别是伊吾县、若羌县和莎车县,总黄酮含量排名前3的红枣产地分别是伊吾县、巴楚县和沙雅县,皂苷含量排名前3的红枣产地分别是麦盖提县、莎车县和轮台县, cAMP含量排名前3的红枣产地分别是沙雅县、麦盖提县和疏勒县,维生素C含量排名前3的红枣产地分别是疏勒县、图木舒克市和阿拉尔市。红枣功能成分指标评价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2.359%。根据功能成分的综合得分,功能成分综合品质排名前3的红枣产地是伊吾县、沙雅县、麦盖提县。当欧氏距离为15时, 12个产地红枣按功能成分可以分为三类。结论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分析方法简便、科学、有效,可用于分析不同产地红枣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白酒气相色谱-质谱(GC-MS)图谱数据的准确识别,该研究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引入弹性网惩罚函数与岭回归对主成分进行稀疏限制,从而实现GC-MS白酒图谱数据的稀疏主成分分析(SPCA),进而将稀疏主成分送入不同的分类器中进行分类识别,建立白酒质量分类模型,并与主成分分析(PC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主成分相比,不同等级白酒GC-MS图谱的稀疏主成分差异较大,更能代表不同特征白酒的信息。基于SPCA对白酒样品进行分类后的分类识别精度更高,SPCA+K最近邻(KNN)、SPCA+决策树(DT)、SPCA+支持向量机(SVM)、SPCA+误差反向传播(BP)的准确率分别达到62%、89%、97%、100%,其中SPCA结合BP的方法分类效果最好,说明白酒GC-MS图谱的稀疏主成分系数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抽取的数据上进行结果验证,其分类结果和数据信息完全吻合,说明建立的基于稀疏主成分分析白酒质量评价模型能有效地实现白酒等级的评判。  相似文献   

7.
以22种市售老卤汁为研究对象,对其6项理化特性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理化指标基础上建立了2个主成分方程,并将样品分为高鲜型和均衡型两大类,为老卤汁的品质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识别不同来源玛咖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电喷雾电离质谱法分析了秘鲁、会泽、丽江及香格里拉等4个产地的玛咖的甲醇提取物中的功效成分; 在此基础上,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这些玛咖进行了识别。结果 所有样品中都含有维生素B1、亚油酸、蔗糖、烯丙基芥子油苷、苄基-芥子油苷及间-甲氧基-苄基-芥子油苷等成分; 香格里拉3号玛咖的主要成分和其他玛咖中的主要成分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中丽江2号玛咖的成分与秘鲁1号和2号玛咖的成分最接近; 会泽3号玛咖的成分和秘鲁3号玛咖的成分最接近。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 适合鉴别不同来源的玛咖。  相似文献   

9.
针对用主成分分析做综合评价存在的不足,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熵值法以及聚类分析,提出全局集成聚类分析方法.结合我国各地农村居民消费现金支出的数据,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固态法五粮浓香型原酒、成品酒与掺假白酒的分类模型。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技术进行鉴别分析,分别对样品中Mg24、Mg25、Si28、Fe56、Fe57、Ni58、Ni60、Zn64、Zn66、Cu63、Cu65、As75、Pb206、Pb207、Pb208等元素的响应强度进行检测,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采用聚类分析时,当样本的产酒年份差距为2年内时,能够对原酒和掺假白酒进行有效分类,当样本的产酒年份差距为10年时,则聚类分析方法并不适用;采用因子分析时,当因子数限定为3时,掺假白酒在第1个因子和第3个因子中的得分均是最低的,在第2个因子得分中,掺假白酒总体上高于原酒组,低于成品酒组;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时,总共17个样本中, 88.2%个交叉验证已分组观察值可以正确分类。结论建立了固态法五粮浓香型原酒、成品酒与掺假白酒的分类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葱伴侣、凤彩桥、海天和金菜地四种品牌的豆酱,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其进行预处理、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和判别分析(DA),以建立识别不同豆酱品牌的近红外光谱定性判别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种不同品牌的平均近红外光谱存在差异,其主成分空间分布也处于不同区域.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凤彩桥和海天存在小部分交...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人体体型分类标准选择问题,提出了通过人体纵截面特征曲线进行分类的方法。选择了124名青年女性,使用三维扫描仪扫描获得三维人体数据。并提取人体纵截面轮廓曲线数据,通过椭圆傅里叶拟合对原始曲线进行降噪处理。使用转向角函数将截面轮廓曲线转换成角函数曲线,并根据角函数曲线特征提取了5个特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3个主成分。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体型聚类,用伪F 统计量确定最佳分类数目,将体型分为4类。最后通过对比分析4类体型特点,描述了各类体型在背部、背中心线、腹部、臀部和侧面厚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蒸谷米的品质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本试验选取12个不同品种的稻谷原料制备蒸谷米,并对其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糊化特性的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考察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各项品质指标之间的差异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蒸谷米的品质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建立蒸谷米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各项品质指标之间均存在差异性(P<0.05),且品质指标间变异系数各不相同,说明蒸谷米在不同品质性状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由主成分分析发现23个反映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品质的指标可以用6个主成分表示,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083%;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知,爆腰率、黄米粒、外观、蛋白质、崩解值、峰值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8个品质指标可以用来综合评价蒸谷米品质的优劣。12个不同品种稻谷制得的蒸谷米中,“玉针香”的品质最佳,“大粒香”的品质最差,其次为“粤丰B”。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可为不同品种稻谷制备蒸谷米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并为蒸谷米专用稻的选育及蒸谷米资源的开发应用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云南不同品种辣椒活性成分的差异,能够明确其加工适应性特征,满足加工需求。方法 以49份云南辣椒材料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辣椒材料中总黄酮、总酚、总生物碱、总皂苷、维生素C、降二氢辣椒碱、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的含量,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主成分分析将8项品质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Y1、Y2、Y3),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774 %,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 F=0.61Y1+0.2Y2+0.18Y3。经综合评价,得分前3位的辣椒品种分别是49号(小米辣,小米辣),35号(川优19,干椒)、43号(晶翠,小米辣),具有较高的综合加工适应性。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49份云南辣椒材料分为3类。其中35号辣椒(川优19干椒)、43号辣椒(晶翠小米辣)辣椒、48号辣椒(红油辣)聚为一类,可用于提取辣椒碱、辣椒油树脂等产品。49号辣椒(小米辣,小米辣)为云南本土调味品企业泡制加工用小米辣,被单独聚为一类,综合得分最高,综合加工适应性最佳。结论该研究通过对云南辣椒的总黄酮、总酚、总生物碱、总皂苷、维生素C、降二氢辣椒碱、辣椒碱和二氢辣椒碱等活性成分进行分析与测定,辣椒活性成分的差异会影响辣椒加工产品的品质,因此活性成分可以作为评价辣椒精深加工适用性的指标。采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作为评价辣椒加工适用性的统计学分析手段,能够有效区分不同辣椒品种的活性特征,对进一步开发云南地区辣椒资源、评价云南辣椒的加工适用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6批次肉豆蔻样品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鉴定,对其共有化学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对肉豆蔻挥发油进行综合质量评价。通过对其形状、气味、色泽等性状进行记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色谱仪(GC-MS)所得挥发性成分,结合NIST08系列标准谱库、人工检索等方式对其进行鉴定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6批次肉豆蔻样品进行综合评价。16批次肉豆蔻多为卵圆形或椭圆形、香气浓烈、灰棕色;从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中共筛选出17个共有成分,经主成分分析概括为4个主成分,包含源信息量的86.2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6批次肉豆蔻样品可聚为两大类,S15批次聚为一类,S1-S14,S16批次聚为一类;两种分析结果达成一致。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结合性状品质与安全性分析,可以建立肉豆蔻挥发油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肉豆蔻挥发油的药食两用以及其他方面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该评价方法综合性强、全面性高。  相似文献   

16.
卢冉  王炳智  田英姿 《食品科学》2021,42(24):229-235
选取新疆种植的10 种杏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core of ratio coefficient of amino acid,SRC)等化学指标对杏仁蛋白质营养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并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10?种杏仁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杏仁总氨基酸质量分数在16.7%~23.12%之间,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在32.18%~33.75%之间,EAAI值>100,SRC值<100,且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限制性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和赖氨酸。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0.295%,由每个主成分贡献率重新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杏仁蛋白质的综合信息,并将10?种杏仁按品质排名。聚类分析将10?种杏仁分为4?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Digital image analysis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geographical provenance of grains, as it can provide parameters of size, shape and color, which are important quality parameters for the design of engineering processes such as drying and milling of grains. In this study, digital image analysis was used to classify nine rice cultivars based on different morphometric parameters using the three sides of the grain (lateral, ventral and axial), Feret diameter, and 10 different form factors and color parameters (CIE L*, a* and b*). RESULTS: Result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isis was an equation with seven variables (area, perimeter, length, width, thickness, sphericity and color), which was useful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nine different cultivars. The morphometric and color parameters for the Mor A‐98 and Mor A‐92 varieties showed they had 88% similarity. The variability was expressed with a confidence of 95%. CONCLUS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lateral side is the most sensitive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Mexican rice grains because of its color and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These results showed the application of image analysis for the future classifications of grains. Copyright © 201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8.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HPLC-ECD)技术建立一种新的蜂蜜花源鉴别方法。以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3种单花种蜂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3种单花种蜂蜜的HPLC-ECD指纹图谱,提取HPLC-ECD图谱共有峰面积信息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进行蜂蜜花源分类,并对完全未参与建模的蜂蜜样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5个蜂蜜样品(枸杞蜜、荆条蜜、荔枝蜜各15个),均可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按照其花源正确分类,正确率达到100%。该蜂蜜花源鉴别的模型对完全未参与建模的枸杞蜜、荆条蜜和荔枝蜜样品的正确预判率可达到100%、80%和100%。研究表明,HPLCECD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可以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绿色的判别蜂蜜花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 要: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带鱼红外指纹图谱,为带鱼产地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分别构建国内外5个主产地的带鱼样品指纹图谱,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开展带鱼产地鉴别应用研究。结果 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实现5个产地带鱼的分类,计算各产地带鱼化学成分累积量综合得分,表明舟山渔场和印度洋产地带鱼化学成分含量相对更为丰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产地带鱼分别聚类,且水文条件和地理环境较为接近的带鱼样品先聚为一类;两者试验结果可相互补充和印证。结论 应用FTIR建立带鱼产地指纹图谱,方法可靠、重复性较好,符合指纹图谱的要求,适合对带鱼进行整体信息分析和质量控制。本研究为我国带鱼产地鉴别提供了参考,对于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月季花瓣营养成分评价及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品种月季花瓣营养成分间的差异和相关性,该研究对河南南阳地区10个不同栽培品种月季花瓣中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所测品种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93%、1.28%(质量分数);矿物元素K、Ca、Mg、Na、Fe、Mn、Cu、Zn、Se等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459.41、2171.43、1692.21、53.04、93.31、30.98、3.70、20.89、0.87μg/g,且品种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得出4因子模型,提取前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3.24%,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将10个品种的月季花划分为五类,表明这2种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月季花品种。该研究为月季花种质的筛选、品质评价和月季花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