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雅玫 《珠宝科技》1997,9(2):28-28
优化处理红宝石的鉴定特征王雅玫自然界中天然优质的红宝石仅占其产量的01%,大多数的红宝石有裂纹、乳色斑点、丝绢包裹体等缺陷,并且颜色多不纯正。因此,市场上流通的红宝石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不同的方法优化处理过。有的优化品种已被商业界所接受(加热处理红宝石...  相似文献   

2.
桂林水热法合成红宝石的鉴定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林水热法合成红宝石是最近进入珠宝市场的一个新产品,特征是橙红色的体色,较强的黄色和橙红的多色性,缺失蓝绿区的可见光吸收光谱,无色或浅色的种晶残余,面包屑状的包裹体等。  相似文献   

3.
兰延  张钧  陈春 《中国宝石》2008,17(1):190-191
红宝石是珍贵宝石之一,特别是优质高档红宝石具有极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日常的检测过程中,虽然实验室测试手段很多,但对红宝石的鉴定仍然存在很多困难。例如,一粒内部“较干净”的红宝石,即使在放大70~80倍的宝石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包裹体特征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采用宝石显微镜、电子探针及其背散射电子成像技术研究了目前市场上的一种铅玻璃充填红宝石样品,重点分析了其固体包裹体的成分、形态、分布等特征以及铅玻璃充填物.该红宝石原石样品为暗红色-浅红色,透明-半透明,以六方柱状为主,未见或少见桶状或腰鼓状.研究结果显示,样品经过了铅玻璃充填与热处理,但处理温度较低,其矿物包裹体没有明显的热熔现象.其矿物包裹体有金红石、锆石、磷灰石、云母以及尖晶石等.其中,金红石包裹体可分为先成与同生两种,先成金红石包裹体可见破损现象,同生金红石包裹体主要呈短柱状,部分为长柱状.最后,对该红宝石样品中包裹体的成因及其可能产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激光拉曼光谱对云南元江红宝石中的包裹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元江红宝石中含有锆石、方解石、磷灰石及金红石等结晶矿物包裹体,对红宝石中矿物包裹体的拉曼光谱的归属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这种类型的处理是日本宝石协会(GAAJ)研究实验室于2004年初发现的。玻璃充填红宝石的处理方法与玻璃充填钻石的相似,并显示与其相似的闪光效应。裂隙中的充填物是铅玻璃,可用X荧光光谱分析和其它分析仪器检测出。铅玻璃不透射X射线,因此X射线照相可揭示出明显的网状充填裂隙。铅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铅(有少量的铋),熔点相当低,因而玻璃充填处理不会改变红宝石中的天然丝状包裹体。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质学和宝石学方法,结合偏反光显微镜、电子探针、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测试研究手段,对新疆拜城近年出产的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进行系统的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该地红宝石产于云母大理岩中,属于典型大理岩型红宝石矿床。红宝石颜色呈粉红色—玫瑰红色—红色,颜色随Cr质量分数增加,逐渐浓艳,在长波紫外灯下呈强红色荧光。主要矿物包裹体为:方解石、黄铁矿、闪锌矿、硬水铝石及面纱状、针柱状包裹体。红外光谱在官能团区显示1 990、2 121、2 929cm~(-1)处的硬水铝石特征吸收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典型的Cr谱吸收特征,具有693.9nm强荧光线。Cr_2O_3质量分数为0.11%~0.62%,FeO_T、TiO_2质量分数极低,与国外著名红宝石产地进行对比,该地红宝石具有高Cr、低Fe、低Ti特点,部分样品颜色浓艳、明亮,具有"鸽血红"红宝石特征。  相似文献   

8.
来自泰国曼谷的一种红色刚玉新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生产者声称,这种红色刚玉是红色扩散处理刚玉,实际上表层是附生在天然无色或近无色刚玉上的合成红宝石。会生层经过切磨以后厚度一般为0.1-0.3mm。可以通过边界层和两类包裹体特征来区分这种宝石材料与红色晶格扩散处理刚玉。这种产品的出现证实,处理技术在不断提高,区分天然的、处理的和合成刚玉将越来越困难。  相似文献   

9.
对桂林水热法合成红宝石的内部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它与天然红宝石或其它方法合成的红宝石在内部鉴定特征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展示了对越南基巧红宝石中包裹体的研究成果. 用光学显微镜检测了这些包裹体的特征. 采用拉曼散射法和扫描电子探针分析了包裹体的成分.在该类红宝石中发现了锐钛矿、红柱石、钙长石、磷灰石、黑云母、一水软铝石、板钛矿、方解石、刚玉、硬水铝石、白云石、石墨、珍珠云母、白云母、金云母、黄铁矿、金红石、锆石、黝帘石包裹体组合. 描述了该类红宝石多相包裹体中气-液相与负晶的成分, 讨论了主晶红宝石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仿红宝石玻璃制备与天然红宝石充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实验中调整配方的剂量和热处理温度,得到与红宝石的折射率和颜色相近的玻璃.实验表明,其折射率随Pb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加大,Pb的质量分数对玻璃的软化温度和流动性有明显的影响.运用Pb质量分数为30%的玻璃进行了天然红宝石充填实验,结果表明,高Pb玻璃充填处理红宝石样品中的裂隙降低,颜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2.
红宝石颜色的定量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峰  任进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7,9(2):25-28,I0002
以色度学为理论基础、Photoshop软件为工具,采用定量方法对红宝石样品的颜色进行评定研究与分析。运用数码相机对红宝石样品拍照或采用UMAX型扫描仪直接扫描样品并输入计算机中。通过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中的HSB色彩模式,分析浅红色至深红色样品的颜色及GemSet中红宝石模具的标样颜色图片,分别读取其H,S,B参数值。根据这些参数值确定红宝石样品颜色的H的分类与级别以及S和B的定量分级,初步建立了红宝石颜色的定量分级评定方案。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红宝石中玻璃充填物的拉曼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激光拉曼测试技术,对热处理红宝石中次生玻璃体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热处理红宝石中普遍存在钠质磷铝玻璃、硼质钠铝玻璃、钠质铝硅酸盐玻璃及铝硅酸盐玻璃。它们表现出的化学成分、相态、结构、分布、拉曼光谱特征可视为鉴别该类热处理红宝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桂林水热法合成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及呈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传统的宝石学研究方法,并配合IR,UV-VI和EPMA测试分析方法,对新近生长的桂林水热法合成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及呈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合成红宝石中普遍存在Al-OH伸缩振动致弱谱带(3307,3231,3013cm^-1)和KHCO3中O-H伸缩振动致弱谱带(2365,2348cm^-1),它们是鉴别类合成红宝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南元江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常规的宝石学研究方法以及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电子顺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等现代测试仪器,对云南元江红宝石的宝石学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元江红宝石颜色丰富,裂理发育,内含有大量的包裹体,主要致色离子为Cr,随着Cr质量分数的增高,红色逐渐加深,折射率增大;其拉曼光谱在200~1 200 cm-1范围内有2~3个拉曼吸收峰,红外光谱除2 110,1 980 cm-1红外吸收双峰外,还出现381,420,647 cm-13个Al2O3的特征峰。  相似文献   

16.
红、蓝宝石的加工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宝石和蓝宝石具有韧性强、硬度高、裂理发育、颜色丰富、透明度变化大、多色性明显、折射率高、星光和猫眼效应等独特的加工性质。从红、蓝宝石的加工性质和品种分类出发,阐述了其加工工艺要求,着重探讨了刚玉宝石琢型设计-分割-预型-琢磨-抛光等重要环节中的技巧。从定向、琢型、比例、对称程度和抛光修饰度等方面探讨了刚玉宝石的切工质量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渗糖方式对红宝石李果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宝石李为原料,采用常压、真空、超声波和微波3种渗糖加工方式,研究不同渗糖工艺下红宝石李果脯的色泽、质构特性、总糖含量、复水性、水分构成、滋味以及果脯品质的感官变化。结果表明:采用真空渗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产品的亮度,微波渗糖得到的产品色泽较差;超声波渗糖的产品复水率、硬度和韧性显著偏高(P <0. 05),总糖含量最高;微波和超声波渗糖制备果脯中结合水的相对含量显著偏高(P <0. 05)。电子舌滋味测定结合感官评价超声波渗糖制备的果脯滋味最佳。  相似文献   

18.
近期,笔者在日常检测中多次发现红色绿色共生的黝帘石-红宝石里,参杂有铬云母-红宝石的样品,而这两类玉石外观非常的相似,为了区分这类外观相似的红色-绿色共生的玉石品种,笔者收集多批样品,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QUANT’X型荧光能谱仪测试方法,结合常规检测,对该种市场上销售的"红绿宝"进行分析,对比出这两类玉石在外观、结构以及成分上的区别。此外,依据相关研究发现,也有类似外观的玉石,其成分为红宝石、蓝晶石以及绿泥石的集合体,所以商家口中的"红绿宝"可能为完全不同的玉石,不能仅凭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