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闫志刚  张楠等 《工程力学》2001,(A03):164-168
本文介绍了广深线K45+871雅瑶大桥的动力实验,通过对实验测试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给出了小跨度桥梁在列车提速状况下的动力特性,为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动力性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曲线箱梁桥列车-桥梁时变系统空间振动随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列车-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采用26个自由度的列车空间振动模型,以空间曲梁单元模拟桥梁结构,建立了曲线箱梁桥列车-桥梁时变系统空间振动分析模型,分别以构架人工蛇行波及前苏联规律性的竖向不平顺函数为横向及竖向激振源,计算了列车以不同车速通过洛湛铁路曲线箱梁桥的空间振动响应,所得结果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小珍  强士中 《工程力学》1999,3(A03):15-20
从列车走行性要求出发,运用桥梁结构动力与车辆动力力学的研究方法,将车桥作为联合动力体系,以京沪高速铁路南京越江方案160+180+800+180+160米钢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速列车过桥时的车桥空间振动分析,对高速列车通过大跨芳钢斜拉桥的列车走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中桥梁跨径布置与共振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宁晓骏  叶燎原  缪昇 《振动与冲击》2000,19(3):71-73,88
高速列车通过桥梁时将会产生列车与桥梁相互耦合的振动。多跨简支梁形式的桥梁在高速铁路线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本文应用车桥耦合振动理论,通过大量的计算机仿真计算,讨论和分析了跨径布置和共振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夏禾  阎贵平 《工程力学》1997,(A03):301-307
本文研究桥梁支座位移对桥上高速列车运行安全的影响,首先建立了车桥系统空间振动分析模型,推导了系统动力平衡方程组,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上模拟列车过桥的全过程,以支座位移引起的桥梁与线路的水平折角为激励,计算了桥梁的横向加速度以及车辆的脱轨系数,轮重减少率等动力响应,根据支座不同位移量对桥上列车动力响应的影响,得到了确保列车运行安全条件下高速铁路桥梁支座横向位移限制值。  相似文献   

6.
大跨度连续拱桁组合钢桥空间振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小珍  王应良 《振动与冲击》1999,18(4):35-38,39
运用桥梁结构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将车轿作为联合动力体系,以一座跨径布置为144+192+264+192+144m的连续拱桁梁桥为研究对象,对高速列车过桥时空间振响应进行了分析,,着重研究了列车速度变化时桥梁的挠度,车辆舒适度及脱轨安全度的影响,并对列车运行走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盆式支座对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贵平  夏禾 《工程力学》1997,(A03):288-294
本文主要研究采用盆式橡胶支座的铁路桥梁,在支座刚度,滞回模式等参数改变时,列车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和变化规律,以便为实际桥梁支座的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参数优化方案,文中,主要就盆式支座及桥梁结构参数变化时的桥梁动力响应特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上有  路萍  刘高  夏禾 《振动与冲击》2014,33(20):123-128
用多刚体系统模拟列车、汽车车辆,用空间梁单元、杆单元模拟桥梁。采用密贴假定及蠕滑理论处理轮轨接触关系,设汽车轮胎与公路桥面为点接触且不分离建立列车-桥梁-汽车耦合振动分析模型,编制仿真分析软件。以某公路、铁路两用桥为例进行列车-桥梁-汽车耦合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列车与汽车同时上桥且随汽车数量增多,列车机车及车辆的竖向加速度、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最大值明显增大,汽车对列车运行安全性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孙卓  阎贵平 《工程力学》1997,(A03):295-300
本文通过对板式支座的刚度特性,固定方式,以及桥墩刚度,质量等结构参数对桥梁动力响应影响分析比较,研究并总结了板支座对列车荷载作用下桥梁动力响应的作用机理,影响方式,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范立础 《工程力学》2000,1(A01):74-85
近年来,中国的桥梁建设突飞猛进,城市中大跨桥梁、立交工程和复杂高架桥梁雨后春笋地涌现。现有的公路工程或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只透用于主跨150m以下的梁桥或拱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从80年代开始,对不同体系的桥梁抗震设计进行了系列的研究,承担了30余座大桥、城市咦通和立交工程的研究项目,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与经验。作者者负责编写我国首部的“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其中的若干进展作简要的  相似文献   

11.
以新建的某铁路货运专线上的反向曲线上的小半径曲线桥梁为例,考虑列车曲线通过的特点及轮轨非线性相互作用,建立空间的列车和曲线桥梁的振动方程,运用模态叠加法求解振动方程。通过车桥耦合振动专用分析程序VBC2.0的数值分析,得出列车通过该反向曲线上小半径曲线梁桥的一些振动规律,并给出我国货运列车通过该桥梁的合理行车速度及其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桥梁振动及其TMD控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全面地了解移动荷载作用下桥梁的振动机理及其调质阻尼器(TMD)控制,将列车简化成移动简谐力模型,对列车过桥时桥梁的振动形态幅频特性作了详细的探讨。然后论述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TMD控制。给出了桥梁在不同速度下的幅频特性曲线以及TMD控制的质量比影响曲线,揭示了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桥梁振动及其控制的特点,同时为进一步的桥梁振动控制提供详尽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武广客运专线新广州站,建立列车-桥梁和桥梁-站房这两个力学计算子模型,通过对列车-桥梁动力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行驶列车作用在桥梁上轨道各节点的荷载时程,再将这些荷载作为外部激励,作用在桥梁-站房结构力学计算子模型上进行时程分析,计算讨论候车大厅楼板的振动情况,最后将数值结果与允许振动标准做出比较,得出一些列车经过对楼板振动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夏超逸  雷俊卿  张楠  夏禾 《工程力学》2012,29(12):101-107,120
建立了“列车-桥梁-撞击荷载”系统动力分析模型,通过在松花江大桥进行的现场试验,得到了流冰撞击力时程,施加到桥墩上作为系统的激励。编制了分析程序,以高速铁路5×32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单线箱梁桥为算例,通过计算机模拟,对流冰撞击作用下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及桥上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有流冰、无流冰撞击作用两种情况下,桥梁结构关键部位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以及桥上高速运行列车的车辆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等行车安全指标。计算结果表明:流冰撞击作用对桥梁结构以及高速列车的动力特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撞击作用使桥梁和车辆的动力响应大幅度增大。当流冰撞击荷载峰值达到4000kN时,车辆减载率已经超过了0.6的限值。撞击荷载作为一项特殊的作用力,在高速铁路桥梁的动力设计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城川河大桥位于隰县境内,先后跨越城川河,209国道及正在建设的中南铁路通道,其桥梁主墩墩身最高墩为113.574M,为山西第二高。本文对K89+092城川河大桥主桥设计的总体结构设计、主桥上部结构设计、主桥下部结构设计、桥梁附属设施设计以及施工要点进行了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16.
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车桥动力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以某公铁两用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借助空间杆系有限元方法,用等效格子梁来模拟公路与铁路正交异性板钢桥面,建立了公铁两用斜拉桥的动力分析模型;分别用自编的桥梁动力分析程序BDAP及通用软件SAP93计算了该斜拉桥的空间自振特性,两者取得较好的一致。最后,采用所建立的桥梁动力分析模型。对其在高速ICE列车作用下的车桥空间耦合振动进行了计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根据响应识别桥上列车荷载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快速的获知通过桥梁的列车荷载大小,将模糊模式识别的方法引入桥梁列车荷载识别问题,将列车荷载识别过程转变为与列车荷载响应标准模式库的模式匹配过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别基于桥梁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对鄱阳湖连续钢桁桥列车荷载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利用加速度响应获得的识别结果精度要明显好于采用位移和速度响应获得的识别精度,同时通过对在噪声干扰下列车荷载识别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本文所述方法对桥上移动列车荷载进行识别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阳澄湖特大桥桥段1,起点位于苏州相城区长楼村,止于太平镇沈桥村,起屹点桩号DK1230+000-DK1233+447.95,路线全长3.448Km,桥梁基础结构为钻孔桩及承台基础,全线均为高架上跨桥梁。本文探讨了阳澄湖桥梁施工中多跨径中等跨径桥梁应用先简支后联系的结构形式,分析了先简支后连续结构体系的形式及其后期预应力效应,徐变等影响,并结合模型试验和工程应用实例进行分析。阐述这种结构体系的合理性,重点分析了桥梁施工的技术特点及现状。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常导高速磁浮桥梁的预拱度形式,计算了单跨轨道梁、双跨轨道梁和40+60+40 m连续梁在列车静活载、温度、收缩徐变作用下的变形,并将以上变形组合为12种预拱度曲线;采用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预拱度条件下车速、额定悬浮间隙、温度及收缩徐变、桥梁结构形式等因素对磁浮列车行车性能的影响;以行车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为评判指标,分析常导高速磁浮桥梁的合理预拱度形式。结果表明,车速越小、额定悬浮间隙越大,列车荷载、温度荷载和收缩徐变作用下的桥梁变形与预拱度方向相反、大小接近时,高速磁浮列车在单跨轨道梁上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指标更优;各预拱度工况下,磁浮列车在双跨轨道梁上的行车性能最优,单跨轨道梁较40+60+40 m连续梁的舒适性更优,行车安全性更差;基于设置预拱度后的行车性能,建议双跨度轨道梁可不设置预拱度,单跨轨道梁和40+60+40 m连续梁桥可按0.5和1倍列车静活载设置预拱度。  相似文献   

20.
准高速行车下铁路桥梁振动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毅 《振动与冲击》1998,17(1):53-57
铁路桥梁振动特性是制约铁路提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线石滩64m钢桥振动特性的实际测试,深入研究列车提速至大于120km/h的行车条件,跨度大于16m桥梁的共振问题.研究表明,提速列车作用下铁路钢桥的共振响应是不容忽视的,桥梁发生共振的根本原因是列车移动荷载对桥梁的激励频率与桥梁的某阶有载模态频率接近.上述结论验证了车桥系统耦合作用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