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应对碳减排挑战 现代煤化工多能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现代煤化工应在生产过程中秉持清洁转化、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推动高碳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但在如何突破高能耗、高耗水、高排放等关键技术瓶颈方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在分析发展现代煤化工对我国能源产业的重要意义、面临的挑战等基础上,结合国家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要求,建议进一步加强科技布局,充分发挥煤炭的物质资源属性,以变革性技术为引领,突破行业壁垒,跨领域促进各种能源种类及产业之间的多能融合,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现代煤化工的产能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但受制于低油价等因素影响,现代煤化工产业盈利能力持续走弱,甚至出现亏损等问题,对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十四五"期间,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现代煤化工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尽快转变发展理念,即加快能源终端消费产品由化石能源主体向清洁能源主体转变,加快化石能源的发展趋势由燃料向化学品转变,加快从追求发展数量向追求发展质量的转变,以寻求发展的突破口,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王明华 《中国煤炭》2023,(5):102-107
氢气是合成氨、合成甲醇、石油炼化和煤化工行业中的重要原料,并在整个氢气消耗量中占比较高,绿氢耦合煤化工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等绿色能源,与煤炭技术结合利用,可降低煤炭的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绿氢与煤化工耦合发展为对象,从绿氢耦合煤化工可行性、发展潜力及主要路径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并对绿氢与绿氢的成本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十四五”期间,传统合成氨是绿氢下游应用的重点方向,绿氢耦合煤化工将以试点示范为主;未来随着氢能的推广和技术的进步,绿氢成本将更具竞争力,绿氢耦合煤化工路线也将逐步深入,进而实现煤化工产业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储和平 《煤炭工程》2012,(4):107-108
 通过对中国能源结构、能源安全,能源需求变化、煤化工技术发展及煤化工产业的现状、发展利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我国发展煤化工的必要性。从发展煤化工基本条件的土地资源、煤炭资源、水资资源、电力资源、充分利用高富硫煤、产品的区域优势、企业的资金优势等方面,分析总结了盘江矿区发展煤化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煤化工产业未来发展中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的问题,选取中国、美国、英国和欧盟的煤化工产业技术标准为对象,运用文献调研、计量学、聚类分析和回归计算等分析方法,比较和研究了这些代表性国家煤化工产业技术标准的数量对比、类别分布、技术或产品分布、发展历程等,发现英国等欧盟国家在附加产值较高的煤热解领域的标准技术和产品较多,我国在传统的煤化工产品方面有优势,而高附加值的煤化工技术和产品则较少.分析认为我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技术转型发展中应遵循引进、吸收、再创新的原则,核心是强化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煤化工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煤炭能源相对资源优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要措施,是缓解石油和天然气供需矛盾的现实手段。中国现代煤化工发展始于20世纪末,贯穿"九五"至"十三五"共5个"五年计划"近25年。现代煤化工区别于传统煤化工,包括煤直接液化、煤气化、费托合成、大型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甲醇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回顾了中国现代煤化工近25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各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下开展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工作的时代特征;介绍了中国现代煤化工从实验室研究、工程化开发、工业化示范到产业化发展再到进一步升级完善的历史脉络。概述了中国现代煤化工的发展现状,梳理了近25年现代煤化工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包括煤化工核心技术、专用催化剂、关键设备等方面实现的重大突破。煤直接液化、煤气化、合成气费托合成、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工艺路线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均已实现重大突破,技术水平总体上已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煤直接液化、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阐述了5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现代煤化工工业化示范项目,汇总了中国现代煤化工各主要技术方向已建成投运的工业化示范项目及产业规模。最后对近25年的快速发展历程进行了反思,总结了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值得关注的工作要点。面对煤炭工业转型升级、煤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分析了中国现代煤化工仍然存在总体技术水平需进一步升级,主要产品档次需进一步提高,项目经济效益需进一步改善等主要问题与面临的产业核心竞争力需进一步提升的严峻挑战,据此指出了中国现代煤化工未来科技创新的技术方向及工作重点。现代煤化工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应是煤化工高端差异化新产品的开发,特别是高性能、高附加值类新产品的开发,这也是煤化工行业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煤炭》2020,(3):99-99
日前,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在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发布会上指出,石化联合会将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年内编制完成《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及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石化园区等专项规划,确立“十四五”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思路措施,勾划实现石化强国目标的中长期路线图。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影响和我国煤化工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提出了我国煤化工产业,尤其是甲醇产业应对危机所应采取的均衡发展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在煤化工产业开拓和引领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从项目规模、单位产能投资强度、项目布局、产品特点和成本分析等多个角度,系统地与石油化工在竞争力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制油、煤制气及煤基化工项目虽在项目规模、投资强度和项目布局方面优势不明显,但在一些特殊产品领域,如煤制油生产特种油品、煤制可降解材料等含氧化合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国家能源集团现代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并对集团公司再次引领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新疆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新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产业发展初期面临的水资源紧张、环保容量不足、产业结构不均衡以及当地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成本竞争力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针对产业发展过程存在问题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相应的解决途径及建议,即:应加快建设"引额济乌"工程,缓解准东地区煤化工项目用水问题;加强环保技术研发,以有效处理处置废水、盐渣;按照区域环境容量,优化产业布局;与内蒙古地区相比,新疆煤制气和煤制烯烃项目具有一定的成本竞争力,而间接液化项目不具备成本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进展及“十四五”发展方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和工业原料,长期以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煤炭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动力,“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实现了从跟踪、模仿到部分领域并跑、领跑的转变,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系统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我国煤炭科技取得的主要成果,梳理了煤炭地质勘探、矿井建设、煤及共伴生资源开采、矿井灾害防治、煤机装备与智能化、洁净煤技术、节能环保与职业健康等7个领域所取得的理论、技术及工程应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当前煤炭科技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指出煤炭科技创新支撑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依然不足。提出了煤炭科技自立自强、完善现代化煤炭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十四五”煤炭科技发展目标。围绕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利用,明确了“31110”科技创新主要任务,包括煤炭绿色智能开采、煤矿重大灾害防控、煤炭清洁高效转化三大煤炭基础理论研究,煤炭资源勘查与地质保障、大型现代化矿井建设、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调开采、煤矿灾害防治、煤矿智能化与机器人、煤炭清洁高效加工、煤炭高效转化利用、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应急救援、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保护十大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关,煤矿井巷全断面快速掘进、复杂地质条件煤层智能综采、智能化煤矿建设、智能精细高效洗选、煤炭分质利用技术、煤炭液化及高端化工品制备、废弃矿井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矿区大宗固废资源利用、大型矿区生态修复、煤炭产品质量精准调控10项重大技术创新示范,复杂地质构造槽波地震探测、导井竖井掘进机凿井、掘支运一体化全断面岩巷掘进、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干法矿物高效分离、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智能无人综采工作面等百项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为“十四五”时期煤炭科技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徐亮 《中国煤炭》2021,(3):44-48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时期,煤炭开发建设将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模式转变,煤炭资源整合和智能化煤矿改造步伐加快,为煤炭建设创造了市场空间。同时,煤炭开发和利用方式的深刻变革,资源、环境、安全和科技约束不断强化,对煤炭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总结煤炭建设行业“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建立现代煤炭建设体系的发展思路,从煤炭开发布局、先进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研究了发展途径,为实现煤炭建设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九五”期间我国选煤工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选煤业面临的形势及“十五”期间的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煤矿机械行业的投资机会,包括综采设备、安全设备、提升设备、露天矿设备及洗选设备,并指出了可能面临的行业风险、原材料风险、市场风险及技术风险等,最后给出了五大投资策略,以加快煤矿机械设备的发展,为煤矿客户提供现代化的煤机装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科学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申宝宏  雷毅  郭玉辉 《煤炭学报》2011,36(11):1779-1783
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科技在地质保障、资源开发、煤矿安全、洁净利用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资源保障能力、矿井开采深度等对我国煤炭科技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煤炭科技面临的主要挑战。指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科技在煤炭开发、地质保障、大型矿井建设、煤炭高效开采、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煤矿灾...  相似文献   

16.
分析指出,“十三五”期间,面对风险挑战,陕煤集团保持战略定力、科学决策,紧扣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一方面在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凝聚力量,打赢一系列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攻坚战;另一方面坚持新发展理念,依靠创新驱动,积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出一条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认为,“十四五”期间陕煤集团要对自身处在国内循环产业链供应端上游,受下游产业及市场制约明显,并且企业自身存在体内小循环、体内大循环都有堵点的现实问题有清醒认识;应在聚焦“构建产业链优势”“突出创新驱动”“激发整体活力”3方面重点工作上发力,深化改革创新、拿出更多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企业在新时代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红霞  陈磊  连亚伟 《煤炭工程》2020,52(6):184-190
文章指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环境气候变化的约束等影响因素迫使我国将煤炭产业改革调整问题提上日程。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强调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在2020年的占比控制在62%以内|“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新的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的清洁低碳生产、安全高效的目标|现阶段去产能政策指导方针的提出,指引着我国煤炭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煤炭产业过剩产能现状,及在去产能政策背景下所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提出可供参考的战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能源格局的新形势,以及我国能源行业的深刻变革与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能源领域各行业工作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十三五”期间,我国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和国际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未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能源革命面临诸多问题及挑战,需持续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向纵深挺进,遵循能源安全新战略思想,构建绿色低碳、智慧高效、经济安全的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淮南矿业集团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通过分析十二五"规划及后期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形势和变化,指出了优化资源利用和增加炼焦精煤产量的产品结构调整思路,阐述了开发气精煤产品的前期试验工作,并对生产气精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