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升生物基醛鞣剂(BAT)鞣制坯革的物理性能,以双醛海藻酸钠(DSA)鞣制白湿革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非铬金属鞣剂(硫酸锆、硫酸钛、硫酸铝)对DSA鞣制白湿革的复鞣性能.结果 表明:3种复鞣革坯的收缩温度较DSA鞣制白湿革降低了5~10 ℃,但粒面平细、毛孔清晰;在较低用量下(不超过1%,以金属氧化物质量计),坯革的...  相似文献   

2.
对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鞣的乙醛酸助鞣工艺进行研究,先确定乙醛酸的加入时间,然后采用正交试验,以坯革的收缩温度、感官性能和鞣制废液中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浸酸终点pH、乙醛酸用量、鞣剂用量及提碱终点pH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的乙醛酸助鞣工艺。结果表明:乙醛酸具有良好的助鞣作用,可以提高白湿革的收缩温度,改善白湿革的感官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为:浸酸终点pH为2.6~2.8,乙醛酸用量为0.5%,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25%,提碱终点pH为3.9~4.1。该工艺所制备的白湿革的收缩温度超过87℃,并且白湿革的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与铬鞣革不相上下。此外,鞣制废液中COD含量相较于常规铬鞣工艺降低了40%,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的黄牛鞋面革鞣制工艺,以白湿革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COD作为评价项目,综合考察了鞣制初始pH值,鞣制时间,鞣剂用量三者之间的最佳组合方案,得到了最佳鞣制工艺,即鞣制初始pH值为2.3~2.5,鞣制过夜,鞣剂用量为28%,制成的白湿革收缩温度为83.5℃,鞣制废液COD为2850 mg/L,...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基于铁-锆-铝配合鞣剂鞣制黄牛鞋面革的鞣制工艺进行研究,以坯革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的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鞣剂用量、转动时间、提碱终点p H和提碱后温度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优化出最佳方案。结果表明:铁-锆-铝配合鞣剂用量26%,转动时间5h,提碱终点p H值3.9~4.1,提碱后温度40℃,所鞣制的坯革柔软丰满、耐水洗,收缩温度超过91℃。与常规铬鞣相比,鞣制废液中的COD值较大幅度降低,但坯革耐酸碱性能不如铬鞣革。  相似文献   

5.
目前市场上诸多非铬鞣剂单独鞣制后的白湿革在存放或加工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变黄现象。为了克服或避免该类问题,需要研究鞣制性能较好且能赋予该白湿革耐黄变性能的新型无铬鞣剂。本文以浸酸黄牛皮为原料皮,对无铬鞣剂Tanfor T-A的鞣法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Tanfor T-A具有较好的鞣制性能,其较佳的鞣制条件为:鞣制初始的p H值为3.0,鞣剂用量为6%,在常温下鞣制4 h,然后提碱至p H值为4.5,补热水至液比为200%,温度保持在40℃,并转动3~4 h。鞣制后革的收缩温度可达78℃,革坯粒面平细,颜色为亮白色且具有极好的耐黄变性能。另外,Tanfor T-A鞣制后革坯对阴离子染料、加脂剂的吸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Granofin~Easy F-90(F-90)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并对预鞣的坯革进行无盐浸酸使浴液p H值降至2.5~3.0,然后加入TANFORTMT-A(T-A)鞣剂进行鞣制。试验结果发现:当F-90用量≥4%时,预鞣的坯革不发生膨胀;在F-90用量为4%时,预鞣坯革的收缩温度稳定在70~72℃,结合鞣制的白湿革收缩温度随着T-A用量的增加逐步提高,当T-A用量超过4%时,收缩温度升高不明显,并趋于平衡达到82.3℃;结合鞣制与F-90和T-A单独鞣制相比,鞣制的白湿革耐湿热稳定性提高,耐介质能力增强,纤维分散程度增大。这种基于F-90预鞣的T-A无盐浸酸结合鞣制技术思路是一种清洁化的白湿革生产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盐浸酸鞣制,而且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白湿革,该工艺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4种商品砜类合成鞣剂进行鞣革试验,以坯革收缩温度、鞣剂吸收率为评价指标,分别对鞣剂用量、鞣制终点p H、鞣制时间进行考察,确定了这几种鞣剂单独使用的最佳工艺条件;进一步对比了各鞣剂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撕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耐光性等性能,并得出了用BC砜类合成鞣剂,可获得较好的综合鞣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砜类合成鞣剂单独鞣革,对皮胶原收缩温度的提高有限,还需改性或与其它鞣制材料结合用于皮革鞣制。  相似文献   

8.
对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制黄牛鞋面革的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坯革的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中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鞣剂用量、提碱终点pH、补液后温度及补液后转动时间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得出优化方案,并将优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常规铬鞣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先用2%的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再采用30%的锆-铝-钛配合鞣剂鞣制,提碱至p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继续转动3 h,所鞣得的白坯革柔软丰满,收缩温度可达87℃,撕裂强度与铬鞣革相当。与常规铬鞣相比,鞣制废液中COD、氯离子、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显著降低,其中氯离子含量降低了98%,仅为270 mg/L,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  相似文献   

9.
对基于锆-铝-钛配合鞣剂的黄牛鞋面革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通过正交试验,以坯革的收缩温度和鞣制废液中化学需氧量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预处理剂用量、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初始液比、提碱终点pH及提碱后升温对评价指标的影响,得出了最佳鞣制工艺,即预处理材料为戊二醛,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0%,初始液比为90%,提碱终点pH为4.2~4.3,提碱后升温至40℃。通过优化工艺得到的坯革收缩温度可达91℃以上,耐水洗、耐酸碱性能优异,并且物理机械性能与铬鞣革不相上下。此外,鞣制废液中不含重金属铬,且COD含量和色度明显低于常规铬鞣法,清洁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炭化、灰化、能量弥散的X线分析(EDAX)、X射线衍射及红外分析,对TANFOR~(TM)T系列鞣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测试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资料,推测了TANFOR~(TM)T的化学组成与结构。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鞣制初始p H值、提碱终点p H值、提碱剂、鞣剂用量、提碱后温度及其扩液时间。以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作为考察指标,研究TANFOR~(TM)T的鞣制性能并筛选出最佳鞣制工艺条件,为研究TANFOR~(TM)T系列鞣剂的鞣制机理、工艺技术及应用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采用Granofin Easy F-90对软化的绵羊裸皮预鞣后,实施无盐浸酸并用硫酸铝进行鞣制,与常规浸酸硫酸铝单独鞣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90与硫酸铝结合鞣制体系中,硫酸铝用量为5%时,坯革收缩温度可达87.6℃,而硫酸铝单独鞣制的坯革收缩温度只有67.1℃;与硫酸铝单独鞣制相比,结合鞣制的坯革具有更优异的耐化学介质稳定性和物理机械性能,提高了对胶原纤维的交联程度,耐黄变等级为4~5,白度提高至72.3;扫描电镜观察坯革微观形态发现,结合鞣的坯革粒面平细,胶原纤维分散程度高,铝盐鞣剂在坯革断面均匀分布。该基于F-90预鞣—无盐浸酸—硫酸铝结合鞣制技术是一种清洁化的无铬鞣法,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白湿革,该工艺方法对实现清洁化制革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碘酸钠氧化低聚异麦芽糖(IMO)使邻二羟基成为双醛基,得到双醛低聚异麦芽糖(IMODA),通过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醛基含量,优化得到最佳氧化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IMODA与锆-铝-钛配合鞣剂结合鞣制,考察了鞣剂加入顺序和用量对鞣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摩尔比1∶1,温度4℃,反应时间48h,醛基含量为69%。鞣制结果表明,最佳鞣制方案为先加IMODA 2%预鞣,再加无铬多金属鞣剂(ZT01)20%(液剂)。鞣制得到的白湿革收缩温度达到91.9℃,耐水洗性良好,综合质量评价优秀。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非铬金属鞣剂、硅鞣剂、醛鞣剂、植物鞣剂等白湿革鞣制技术的鞣制机理及鞣制特性,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白湿革鞣剂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碘酸钠氧化低聚异麦芽糖(IMO)使邻二羟基成为双醛基,得到双醛低聚异麦芽糖(IMODA),通过电位滴定法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醛基含量,优化得到最佳氧化条件,并对其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测试。IMODA与锆-铝-钛配合鞣剂结合鞣制,考察了鞣剂加入顺序和用量对鞣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物摩尔比1∶1,温度4℃,反应时间48h,醛基含量为69%。鞣制结果表明,最佳鞣制方案为先加IMODA 2%预鞣,再加无铬多金属鞣剂(ZT01)20%(液剂)。鞣制得到的白湿革收缩温度达到91.9℃,耐水洗性良好,综合质量评价优秀。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非铬金属鞣剂、硅鞣剂、醛鞣剂、植物鞣剂等白湿革鞣制技术的鞣制机理及鞣制特性,以及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的白湿革鞣剂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锆-铝-钛配合鞣剂在黄牛鞋面革制备过程中的浸酸及不浸酸鞣制工艺进行研究,先对不同预处理材料进行筛选,然后设计正交试验对鞣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得出,最佳不浸酸鞣制工艺为酚类合成鞣剂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2%,提碱终点p H值为4.3-4.5,提碱后升高温度至45℃,转动时间为3 h;最佳浸酸鞣制工艺为戊二醛预处理用量为2%,锆-铝-钛配合鞣剂用量为10%,初始液比为90%,提碱后升温至40℃,提碱终点p H为4.2-4.3。两种最佳鞣制工艺所得坯革革身柔软丰满,颜色均匀,物理机械性能、感官性能接近铬鞣革,并且鞣制废液不含铬,与常规铬鞣工艺相比,鞣制废液中COD和色度等污染物含量都大幅度降低,具有显著的清洁优势。其中不浸酸鞣制工艺的清洁性能最优,所得鞣制废液中氯离子含量降低98%,仅为270 mg/L;浸酸鞣制工艺的鞣革性能更优,所得坯革可达91℃,耐撕裂性能还稍优于铬鞣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坯革的收缩温度(Ts)和感观的测定,考察了自制的改性纤维素鞣剂的用量、鞣制温度、pH和时间对其鞣制效应的影响,确定了该改性纤维素作为主鞣剂时的最佳应用工艺参数,即:用量25%、温度30℃、鞣制初始pH4.5、终点pH7、鞣制总时间10h.该鞣剂具有一定的鞣革性能,能使坯革的Ts提高20.8℃,坯革色浅,粒面平细,具有较好的柔软度和丰满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型环保无铬鞣剂F-90对绵羊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并对预鞣的坯革进行无盐浸酸试验,使浴液的p H值降至2.5~3.0,然后加入铬鞣剂进行结合鞣制,并与铬鞣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F-90用量≥4%时,预鞣的坯革不发生膨胀;在F-90用量为4%时,结合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随着铬鞣剂用量的增加逐步提高;与铬鞣制相比,当铬鞣剂用量相同时,结合鞣制坯革的收缩温度提高,鞣制废液、水洗废液和中和废液中Cr_2O_3含量均降低,纤维分散程度增大,粒面细致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能提高。这种基于F-90预鞣的无盐浸酸铬鞣制技术思路是一种清洁化的少铬鞣制方法,不仅实现了无盐浸酸鞣制、降低了废液中铬含量,而且可以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蓝湿革,该工艺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浸酸绵羊皮进行鞣制,确定了改性纤维素鞣制最优条件,即鞣剂用量10%、鞣制温度40℃、鞣制初始pH4.5、提碱终点pH8.0、鞣制时间10 h.鞣后成革收缩温度(Ts)达85.8℃,且色浅,粒面平细,革身柔软丰满,证实改性纤维素具有一定的鞣性,可满足无铬鞣制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将有机酸蒙囿铝配合物鞣剂(HET)用于少铬鞣制工艺中,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铬铝结合鞣制、鞣剂的用量及鞣革工艺条件进行系统考察。从坯革的收缩温度、废鞣液铬含量和坯革物理性能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对铬铝结合鞣的影响。结果表明:HET的用量对废鞣液铬含量影响效果明显;采用最佳铬铝结合鞣工艺可节约铬鞣剂44%,废鞣液中铬含量在500mg/L以下。鞣制的革坯柔软丰满,经复鞣加脂后,革身柔软丰满有弹性;其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满足鞋面革要求;成革中六价铬小于3.0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