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油田主力油藏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大部分油井需经酸压才能投产。介绍了塔河油田目前形成的几套酸压体系,根据油藏实际开展的岩石力学参数.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室内研究,对酸压效果进行了评价,找出了影响酸压施工效果的因素,并对酸压技术的下步研究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气田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酸压技术不断地得到重视和推广。由于碳酸盐岩储层的渗透率相对较低,同时储层非均质性较大,因此开发难度大,采出程度相对较低,技术要求比较高。水平井具有泄油面积大、单井产量高、穿透大、储量动用程度高等优势,同时结合酸压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储层进行增产措施,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系统叙述了水平井酸压过程中,酸液体系,以及相应的酸压工艺。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酸压过程中的酸液滤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酸压过程中酸液的滤失机理,从酸液体系和酸压工艺两个方面提出了各种常用的控制酸液滤失的方法;酸液滤失对酸压设计结果影响较大,酸液滤失模型是酸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准确的计算酸液滤失的模型仍在不断的完善之中,通常仍将一般的压裂液滤失模型用于酸压设计,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酸液滤失模型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层埋藏深、地温高、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主要以溶洞、溶孔和裂隙为主,孔喉配合度低,连通性差。酸压改造主要通过酸蚀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增产。  相似文献   

5.
提高嗜酸氧化硫杆菌产酸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会清  赵永红 《金属矿山》2009,39(5):143-145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常被应用于生物湿法冶金,金属污泥的处理等领域,但其天然菌株的产酸能力有限。本试验对从某矿酸性水中分离出的天然嗜酸氧化硫硫杆菌进行了提高产酸能力的研究,对不同初始pH值和能源物质对其产酸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同时采用微波和紫外线诱导育种的方法使嗜酸氧化硫硫杆菌的产酸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酸蚀蚓孔是碳酸盐岩酸化/酸压中重要的物理化学现象。由于酸蚀蚓孔的出现,导致地层中酸液流动和滤失情况的改变,因而对施工效果有重要影响。介绍了碳酸盐岩酸化中酸蚀孔洞的形成,以及室内实验研究情况,对目前研究酸蚀孔洞的主要理论模型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可以应用于现场施工设计的考虑酸蚀蚓孔效应的酸液滤失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7.
氧压酸浸在重金属提取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帆  王吉坤  李勇 《矿冶》2009,18(3):70-74
氧压酸浸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化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就目前氧压酸浸在重金属提取方面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便为冶金工作者提供参考,并分析工艺所存在的问题,以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锌焙砂中浸渣氧压酸浸新工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锌焙砂一般采用中性—低酸—高酸三段浸出工序,该工艺在酸浸出中浸渣的过程中,铁也大量浸出进入到溶液中,增加了后续除铁的难度.本文探讨了氧压酸浸与传统湿法炼锌相结合的工艺的可行性,提出了锌焙砂中浸渣一段氧压浸出和两段氧压浸出新工艺.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酸压施工液体滤失量大、闭合应力高、酸蚀裂缝作用距离短的难点,通过室内实验积极开展了DMJ—130A冻胶酸性能评价及冻胶酸携砂压裂施工工艺研究。冻胶酸具有高粘、缓速、低滤失、破胶快、耐温性能好等特点,与携砂压裂相结合可提高酸蚀缝长与导流能力,达到深度酸压的效果。该酸加入交联剂后4min完全交联,交联液在120℃、170s-1条件下剪切30min,粘度能够保持在100mPa.s以上,室温下加入破胶剂(胶囊碾碎成粉末)后,2~3min完全破胶。现场对TH10331井进行了冻胶酸携砂压裂试验,净压力拟合支撑半缝长173.7m,证实了冻胶酸携砂压裂在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酸压改造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石煤直接氧压酸浸提钒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石煤氧压直接酸浸提钒新工艺.结果表明,在浸出时间3~4h、浸出温度150℃、液固质量比1.2:1、矿石粒度~74μm条件下,经两段氧压酸浸后,钒的浸出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用铅冰铜作为原料进行氧压酸浸提取铜试验,考察影响铜浸出率的各种因素。一段氧压酸浸处理铅冰铜的最佳条件为:铅冰铜的粒度为-45 μm,浓硫酸的质量为150.00 g,反应温度为100 ℃,浸出时间为150 min,氧气压力为1.0 MPa,液固比为3.0: 1;铅冰铜中铜的浸出率能达到98%以上。铅冰铜两段氧压酸浸试验表明,该方法在提高铜的浸出率同时也能使浸出液中杂质含量减少。铅和硫富集在浸出渣中,实现了铅冰铜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2.
某矿床Ⅶ旋回适合采用低浓度硫酸浸出,矿石搅拌浸出试验表明快速酸耗随浸出剂酸浓度升高呈台阶型特征分布,酸耗台阶型特征与铀浸出率和矿物溶蚀的阶段变化相对应,高酸耗台阶可导致CaSO4沉淀。酸耗台阶对应的酸浓度范围可指导矿床酸化阶段、正式浸出阶段的注液酸浓度选择,并防止矿层渗透性变差。通过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该注液酸浓度范围的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含钒石煤氧压酸浸提钒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含钒石煤氧压酸浸提钒新工艺的研究情况。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温度、 浸出剂浓度、浸出液固比、矿石粒度、添加剂用量对浸出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浸出时间3~4 h、浸出温度150 ℃、硫酸用量25%~30%、液固质量比1.2∶1、矿石粒度-200目、添加剂用量3%~5%的条件下,经两段氧压酸浸后,钒的浸出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湖北某地云母型含钒石煤中85%以上的钒赋存于云母类矿物中,V3+、V4+分别占总钒的70.83%、29.17%,V3+以类质同象取代云母晶格中的Al3+离子,常压酸浸极难释放出晶格中的钒。为了确定该矿石的高效、低耗、环保浸钒工艺及参数,以常压酸浸效果为参照,对氧压酸浸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温度、硫酸浓度以及氧分压的升高可显著提高钒浸出率,压力场的引入可大幅度提高钒浸出率、缩短反应时间、降低酸耗;在硫酸体积浓度为20%、浸出时间为5 h、反应温度为160℃、氧分压为0.5 MPa情况下的氧压酸浸,钒浸出率可达75.98%,较硫酸体积浓度为20%、浸出时间为5 h、反应温度为98℃情况下的常压酸浸钒浸出率高45.1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丹霞冶炼厂氧压浸出车间现场流程为基础。经过技术改进后的二段砂磨机将矿浆中-40μm含量由65%提高到83%,取磨矿前后矿浆为浸出物料,在实验室进行小型氧压酸浸闪锌矿试验。结果证实了浸出物料变细,浸出效率会提高。浸出物料变细后,浸出渣的渣率降低,浸出渣中Zn品位下降,锌资源回收率提高,减少了资源浪费。以试验结果提高2%的浸出效率来算,冶炼厂原年生产10万吨锌锭,每吨1.45万元来计,每年将提高厂收益29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6.
膨润土循环活化酸浸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膨润土采用活化酸浸工艺,研究了浸出液中初始铝含量对酸浸工艺的影响,提出了循环活化酸浸工艺新流程,并以铵明矾形式顺收酸浸母液及洗液中的铝,铝回收率达90%以上,回收铝后的滤液可返回酸浸;与不循环工艺流程相比,可节省酸量30% ̄35%,且无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矿冶》2017,(3)
针对云南某黄金选厂解吸尾炭含铜高、常压酸法脱铜率低等现状,对其进行加压酸浸脱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试验条件为氧压0.2 MPa、盐酸质量分数5%、酸浸时间3 h、液炭比6∶1,在此试验条件下脱铜率可达90.49%,炭末率为1.9%。该法可有效缩短酸洗时间,且不用额外的添加剂,便能达到满意的脱铜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甘胤 《矿冶》2017,26(3):64-66
本文针对云南某黄金选厂解吸尾炭含铜高、常压酸法脱铜率低等现状,对其进行加压酸浸脱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实验条件为氧压0.2MPa、盐酸质量分数5%、酸浸时间3小时、液炭比6:1,在此实验条件下脱铜率可达90.5%,炭末率为1.9%。该法可有效缩短酸洗时间,且不用额外的添加剂,便能达到满意的脱铜效果。  相似文献   

19.
贵州铜仁含钒石煤氧压酸浸萃取提钒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系统介绍了含钒石煤氧压酸浸萃取提钒新工艺的研究情况。利用多种检测方法, 研究了贵州铜仁石煤矿中钒的矿物学特征, 在此基础上, 研究考察了影响钒浸取率的各种因素, 试验结果表明, 在浸出时间3~4 h、浸出温度150 ℃、硫酸用量39%~42%、液固比1.2∶1、矿石粒度-0.074 mm、Po2 1.2 MPa、添加剂用量3%~5%的条件下, 经氧压酸浸后, 钒的浸出率可达92%以上。浸出液采用酸回收-还原除铁-溶剂萃取-氨水沉钒-热解的工艺流程, 得到 V2O5含量为99.5%的粉状产品, 钒的总回收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酸处理粘土表面B酸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活化粘土,改变了原有结构和性能,提高了应用价值。因此,检测酸处理对粘土表面性的影响,很意义。作者利用粘土表面Bronsted酸点对二苯胍的化不吸附,检测经不同浓度硫酸处理后,粘土表面Bronsted酸量的变化规律,并探讨测定过程的影响因素,该法准确,筒捷,可用一赤获得最佳Bronsted酸性而进行的粘土化活处理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