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彭平安  贾承造 《石油学报》2021,42(12):1543-1555
烃源岩油气演化阶段的细分与资源潜力评价对深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深层基础石油地质学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深层烃源岩的油气演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即轻质油(挥发性油)、凝析油气、湿气和干气,也对应着深层的4种油气类型。烃源岩和储层中的原油体系均可形成这些油气。通过模拟实验评价深层烃源岩的生烃潜力,提出了4个油气演化阶段的划分指标。鉴于深层烃源岩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需要考虑正常原油是否排出和排出量多少等问题,采用先进行生烃高峰排烃、再进行限定体系加热的实验方案,建立了基于排烃作用的深层油气演化模式。该模式可粗略用于深层烃源岩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借鉴基于开采气油比(GORr)划分油气藏类型的经验,利用烃源岩裂解模拟产物的气油比(GORs)和甲烷含量作为实验室热模拟油气演化阶段的划分指标。将GORs快速上升时的值142 m3/m3(800标准立方英尺/桶)、890 m3/m3(5 000标准立方英尺/桶)、3 562 m3/m3(20 000标准立方英尺/桶)以及甲烷含量95%分别作为轻质油、凝析油气、湿气、干气的上部界限值。考虑到无法通过岩心样品直接获取GORs,因此,这些界限值还不能用于实际剖面的油气演化阶段的划分。鉴于勘探家常用镜质体反射率(Ro)或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E)划分烃源岩的生烃阶段,因此,采用抑制的Ro模型将实验室的温度标尺转化为Ro,求出上述界限值的Ro范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限定体系热模拟实验求出的Ro值比实际地层测定的RoE值要高。轻质油和凝析油气按成因可分为4类,其中,A类由Ⅰ—Ⅱ型有机质经排烃后形成,B类由未经排烃的Ⅱ—Ⅲ型有机质形成,C类由原油裂解形成,D类由次生改造形成。目前对原生轻质油、凝析油气(A类、B类和C类油气)的研究还很不够,需要加强。深层轻质油、凝析油气资源除受烃源岩的有机质含量、类型和成熟度影响外,还与下列深层地质因素有关:①正常油(黑油)的排烃效率;②是否存在大规模的油藏裂解;③是否有来自不同烃源层的油气混合。中国发育有多种成因类型的轻质油和凝析油气,具有广阔的轻质油、凝析油气资源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二叠系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四川盆地二叠系不同类型烃源岩(泥质灰岩、沥青灰岩、泥岩和煤)在加水封闭体系下的热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干酪根之间产气率明显不同。Ⅰ型干酪根的泥质灰岩总产气率最高(4 226m3/tTOC),其次为沥青灰岩(2 445.5 mm3/tTOC),煤岩总产气率最低(459.3m3/tTOC),Ⅲ型干酪根的泥岩总产气率高于煤岩。泥质灰岩烃类气体产率仍然最高(765 m3/tTOC),其次为泥岩(606.1 m3/tTOC),[沥青灰岩最低。泥岩烃类气体产率高于沥青灰岩,可能与沥青灰岩中除去烃类遭受热裂解外,碳酸盐分解生成大量非烃气体(CO2)有关,从而造成总产气率高,而烃类气体产率却偏低的现象。这样,沥青灰岩生成的烃类主要来源于分散有机质热裂解,而不是灰岩本身。不同类型气源生烃对比结果表明,Ⅰ型干酪根的泥质灰岩或Ⅲ型干酪根的泥岩有利于低温生烃,而煤岩和分散有机质生烃历程长,有利于后期天然气生成与聚集保存。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烃源岩热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3类代表性的烃源岩即泥岩、泥灰岩和灰岩进行热模拟试验,不仅在室内再现了各类岩样的生烃演化过程及特点,而且为该地区生烃量计算提供了重要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泥岩的生烃能力最强,最终产气率达527 m3/tTOC,泥灰岩次之,最终产气率为512m3/tTOC,纯灰岩最差,最终产气率仅267m3/tTOC;气态烃的产出与热成熟度密切相关,较高的热演化程度对气态烃的生成是有利的。指出此次试验所选3个样品的液态烃产率均较低,生油高峰不明显,热模拟的抽提物产率曲线呈“漏斗状”,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样品所处演化阶段以及有机质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4.
再论有机质“接力成气”的内涵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机质"接力成气"重点关注烃源岩中滞留液态烃在高一过成熟阶段的生气与成藏潜力,是指随热成熟度升高,干酪根降解生气转化为原油裂解生气,在主生气时机上构成接力过程.在增补生气动力学实验和气藏解剖研究基础上,研究发现:烃源岩在液态窗阶段排烃以后的滞留烃数量相当高,在高一过成熟阶段可作为有效气源灶;滞留烃裂解生气主要发生于Ro值大干1.6%的高一过成熟阶段;滞留烃热裂解天然气可用甲基环己烷含量进行鉴别;高成岩环境下存在天然气有效排驱的通道,动力和过程,可规模形成源外常规气藏.有机质接力成气的意义体现在3方面:①对烃源岩中滞留液态烃生气与成藏贡献的关注;⑦对滞留液态烃主成气时机的确定;③对高一过成熟阶段滞留液态烃热裂解气"源外"天然气常规成藏潜力的评价.图6表1参23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深层裂解气藏成因较为复杂,影响了深层天然气的认识和勘探。利用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等鉴别了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进一步分析了2类成因的成藏差异性。原油裂解气表现为Ln(C2/C3)值随Ln(C1/C2)值增大而增大;干酪根裂解气随Ln(C1/C2)值的增大,Ln(C2/C3)值基本不变。在有机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原油裂解气δ13C1值、δ13C2值、δ13C3值与相应的干酪根裂解气的最大差值分别为-12.4‰、-8.8‰和7.5‰;随着δ13C1值或(δ13C113C2)值的增大,干酪根裂解气(δ13C213C3)值快速减小,而裂解气(δ13C213C3)值变化微弱。干酪根裂解气藏表现为早期油气扩散、断裂活动停止和后期天然气充注,原油裂解气藏体现为早期油气充注、岩性侧向封堵和后期古油藏裂解的成藏规律。2种裂解气成因开启了深层天然气勘探的新思路,并指出了其勘探方向,对深层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深层环境“煤系”烃源岩生排烃潜力及生烃机理,利用WYMN?3型高温高压(HTHP)模拟仪对柴达木盆地北缘DMG1井中侏罗统烃源岩(Ⅲ型有机质,炭质泥岩和煤的RO值分别为0.67%和0.64%)进行了半开放体系温压共控条件下的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显示:①炭质泥岩和煤的最大总油产率分别为79.38 mg/gTOC和37.30 mg/gTOC,且总油产率整体呈“双峰”型演化规律;②较低演化阶段(T≤300 ℃,P≤42.0 MPa),2类源岩的排出油产率均小于残留油产率,排烃效率较低,但在400 ℃(51.0 MPa)排油/烃率大幅增加,分别达到了76.84%和83.72%;③排出油族组分主要为非烃和沥青质,其族组分产率演化特征也与液态烃产率演化规律总体相似,炭质泥岩排出油族组分产率整体较煤的族组分产率高;④模拟气主要由烃类气和非烃气(CO2、N2)组成,气态烃产率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2类源岩最大烃类气产率分别为116.46 mL/gTOC和36.85 mL/gTOC;⑤镜质体反射率(RO)均随温压条件的升高而增加,与温度呈良好的一致性变化规律。此次温压共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仍然是有机质热演化的主要因素,流体压力对Ⅲ型有机质烃产物的形成具有“双重”控制作用,“煤系”烃源岩在高过演化阶段仍具有较强生烃潜力。该研究为进一步认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深层“煤系”烃源岩生排烃规律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藏是目前全球唯一在深层成功勘探的非常规火山岩气藏,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2 400×108m3。气藏围绕深部烃源岩在断裂附近分布,具有明显“源控”、“断控”、“火山机构控制”等特点。从深层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出发,结合靶区埋藏史、热演化史,对深层烃源岩的生气动力学特征和生气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徐家围子断陷深层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以II型为主,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生气潜力大。不同层位烃源岩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接力生气特点,生气期长。徐家围子断陷深层天然气总生成量为33.75×1012m3,其中沙河子组烃源岩生气量占总生气量的75.78%,煤系生气总量占深层烃源岩总生气量的25.61%,徐家围子深层天然气资源量为(5 020~7 530)×108m3(运聚系数取1.6%~2.4%)。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准噶尔盆地沙湾凹陷周缘构造天然气勘探陆续取得突破,但凹陷中心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布仍缺乏系统全面研究,各套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和产物特征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块下一步勘探与开发。以凸起带烃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结合地震和生烃热模拟实验,开展烃源岩综合评价,明确不同层系烃源岩产物特征,进而指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沙湾凹陷发育4套烃源岩,源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埋藏深,为周缘构造油气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石炭系和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烃源岩丰度高,但类型差且生烃潜力小,处于过成熟阶段,以生干气为主,而下二叠统风城组和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丰度高、类型好,处于高成熟阶段,生烃潜力大。建立了沙湾凹陷天然气δ13C1RO回归方程,明确了不同层系烃源岩生成天然气乙烷碳同位素分布特征,为周缘构造天然气成熟度计算和气源对比研究奠定了基础。沙湾凹陷西斜坡保存条件好,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之上,与玛湖凹陷斜坡相似,具备形成大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大,是研究区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深层天然气成因判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济阳坳陷深层天然气勘探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判识研究才刚刚起步,成因判识的分歧之一是已发现的天然气究竟是干酪根裂解气还是原油裂解气,这两类天然气从理论上分析在济阳坳陷都有存在的可能性。为此,进行了干酪根与原油裂解的模拟实验,得出了依据ln(C1/C2)与ln(C2/C3)、甲基环己环/环己环与2,3-二甲基戊烷/甲基环己烷、δ13C1与δ13C2的相关关系能区分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认识:原油裂解气中ln(C2/C3)值大,一般比干酪根裂解气中值大2以上;油裂解气中甲基环己环/环己环和2,3-二甲基戊烷/甲基环己烷值较大,分别大于1.5和1;油裂解气中δ13C1与δ13C2轻,初始裂解阶段仅为-55‰和-41.5‰。应用上述相关关系对济阳坳陷深层天然气进行了成因判识,结果认为:济阳坳陷深层天然气大多为干酪根裂解气,也有极少部分原油裂解气的混入。其中丰深1井天然气形成温度为120~170 ℃,原油裂解率小于15%;义115井天然气形成温度最高,原油裂解率为60%~70%。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近年来发现的Y8等气田的天然气碳同位素值异常偏低,与以往发现的成熟—高成熟煤型气大不相同。在深入理解低熟气概念及进行详细地球化学分析后,认为研究区δ13C1值分布在-47‰~-42‰之间,δ13C2值分布在-28‰~-25‰之间的天然气是与吐哈盆地类似的低熟煤型气,天然气成熟度RO值介于0.5%~0.8%之间,主要来自凹陷斜坡、凸起区低成熟演化阶段的崖城组烃源岩及盆地内大范围发育的中新统烃源岩。低熟煤型气的发现极大拓展了琼东南盆地烃源岩的研究范围,为盆地下一步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方古生界烃源岩的原始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偏腐泥型(Ⅰ-Ⅱ型)为主,目前主体处于过成熟阶段(镜质体反射率Ro>2.0%),准确评价Ⅰ-Ⅱ型干酪根在生-排油之后的生气潜力(或晚期生气)及生气特征对中国南方古生界深层-超深层天然气勘探至关重要。鉴于此,以川西北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样品(Ro≈1.1%)为例,通过黄金管生烃模拟实验,结合已有文献资料,探讨了Ⅰ-Ⅱ型干酪根在高-过成熟阶段的生气潜力及气体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样品残留油含量(按单位有机碳质量计算,以下同)为140 mg/g,现今生气潜力为220 mL/g,显示仍具有较好的生气潜力。其中,干酪根裂解气的贡献至少为140 mL/g,残留油裂解气最多为80 mL/g,表明腐泥型烃源岩在排油效率较高时,其晚期生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同时,排油之后的腐泥型烃源岩晚期生成的天然气干燥系数较高,随着甲烷产率的增加甲烷碳同位素快速变重,在成熟度达到Ro≈3.5%时,其甲烷碳同位素值与母质干酪根碳同位素值接近(碳同位素分馏程度约为0.5‰)。上述结果可为中国南方古生...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超深层油气藏相态分布复杂, 轻质油藏、挥发油藏、凝析油气藏和干气藏并存。根据天然气组分、组分碳氢同位素以及天然气轻烃等分析数据,研究了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并与顺托、顺南、古隆、古城地区奥陶系天然气成因进行了对比。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层天然气干燥系数低, 绝大多数天然气干燥系数分布范围在0.52~0.88之间, 天然气为湿气。天然气普遍含有微量的H2S, 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偏低,分布范围为-49.6‰~-44.7‰, 乙烷碳同位素值分布范围为-39.3‰~-32.5‰。天然气碳、氢同位素均具有正序系列。天然气轻烃甲基环己烷指数小于35%, C5-C7轻烃组成以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为主。顺托果勒地区奥陶系天然气均为油型气, 顺北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 混有原油裂解早期阶段形成的湿气; 而顺托、顺南、古隆、古城地区奥陶系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气。2种不同成因的裂解气具有相同的气源岩——寒武系, 不同类型天然气的分布与不同地区奥陶系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和(或)现今地温密不可分, 顺北地区奥陶系T74界面经历的最高古地温、现今地温分布范围分别在170~180 ℃、150~160 ℃之间, 低于顺托和顺南地区奥陶系T74界面经历的最高古地温和现今地温, 未达到原油大量裂解温度, 因而顺北地区奥陶系保存有轻质油藏和挥发油藏, 天然气以干酪根裂解气为主,而由顺托、顺南、古隆、古城地区,现今地温和(或)古地温高, 导致原油大规模裂解, 使得奥陶系油气藏由凝析油气藏至干气藏变化,天然气为原油裂解气。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结合电阻率、声波时差、补偿中子、自然伽马测井等常规测井评价方法,用大量岩心样品作为校正依据,使用测井曲线重叠法、测井参数图版交会法、多元线性回归法等建立了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地区三叠系八宝山组储层岩性、物性、有机碳含量等关键参数的定性识别方法和定量解释模型,并结合实测有机碳含量(TOC)、镜质体反射率(RO)和补偿中子(CNL)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储层含气量解释模型。通过测井模型拟合计算结果显示: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地区三叠系八宝山组页岩储层孔隙度分布在0.5%~2.6%之间,渗透率分布在(0.002~2.3)×10-3 μm2之间;有机碳含量分布在0.2%~7%之间,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在2.3%~3.12%之间,平均含气量为3.7 m3/t。储层整体表现为特低孔特低渗的物性特征,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和含气性及较高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4.
忠平1井的勘探突破揭示了中国北方海相页岩气在富集条件方面与南方海相页岩气有较大差异。通过最新钻井资料及野外露头剖面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乌拉力克组低TOC含量“新型”海相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包括泥页岩的矿物组分、孔隙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含气性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乌拉力克组泥页岩矿物组分以长英质矿物为主,其次为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黏土矿物以伊利石和伊/蒙间层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②乌拉力克组孔隙度低(基本小于2.0%),以粒内孔、微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有机质孔不发育;孔隙以中孔发育为主,孔隙发育受控于岩性。③泥页岩有机质类型属于Ⅰ—Ⅱ1型,其中以Ⅰ型(即腐泥型)干酪根为主;TOC含量主要介于0.1%~3.71%之间,平均为0.49%;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分布于0.8%~2.5%之间,大部分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异性。④乌拉力克组泥页岩现场解吸气含量分布在0.07~0.63 m3/t之间,平均为0.3 m3/t,运用USBM法对损失气量进行恢复,得到的损失气量为0.43~1.83 m3/t,平均为1.09 m3/t,地下总含气量介于0.76~2.46 m3/t之间,平均为1.65 m3/t,反映乌拉力克组泥页岩含气性较好,揭示中国北方海相泥页岩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5.
黔西北下石炭统旧司组—祥摆组是重要的海相页岩层系,为进一步加强贵州省页岩气的基础地质勘察,形成贵州特色页岩气地质理论,以威宁龙街向斜龙参1井下石炭统旧司组—祥摆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储层物性及含气性相关测试评价了其勘探开发潜力。结果表明:①祥摆组页岩厚度介于74.76~255.6 m之间,有机碳含量中等(平均为2.01%)、热演化程度较高(Ro,max值平均为2.54%);显微组分以壳质组(平均为43.31%)为主,腐泥组(平均为38.08%)次之;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和Ⅱ2型。②黏土矿物含量较多(质量分数平均为45.4%),石英次之(质量分数平均为38.08%),脆性指数整体较高。③孔隙度中等(平均为4.77%),核磁渗透率范围跨度较大,介于(0.079 7~4.63)×10-6 μm2之间,平均为1.32×10-6 μm2,属低渗储层;主要发育微裂缝、粒内孔、粒间孔和有机质孔;孔隙比表面积(平均为14.387 m2/g)和总孔体积(平均为0.016 76 cm3/g)较大,以介孔为主,平均孔径介于3.79~8.45 nm之间,平均为5.89 nm。④旧司组—祥摆组含气量中等,最高达1.48 m3/t,TOC是泥页岩含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TOC与兰氏体积、总孔体积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石英与TOCRO呈正相关关系。旧司组—祥摆组页岩气储层符合产业开发条件,与国内外页岩储层特征综合对比认为,旧司组—祥摆组深色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热演化程度较高,脆性指数高,多介孔,有较好的探勘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MoS2常用作有机质催化加氢热解的高效催化剂,通过活化流动相的高压H2来提高热解产物的产率。但是MoS2催化剂是否对有机质自身热演化生烃有影响却少有研究。为此,通过对低成熟Alum页岩干酪根及添加MoS2催化剂的干酪根进行热模拟生烃对比实验,探究了MoS2对干酪根热演化生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oS2的加入使低熟干酪根具有更高的成烃潜力:(1)使轻烃(C6-14)峰值产率增加且峰值温度前移24℃,但重烃(C14+)峰值产率显著降低,表明MoS2加速了重烃向轻烃的热裂解转化;(2)使湿气产率在峰值温度(456℃)前轻微增加,但峰值温度后明显降低,表明MoS2促进了湿气的生成及后期的裂解;(3)使甲烷(C1)产率明显增加,特别是在528℃后C1增加了近50%,这可能是因为MoS2促进了高-过成熟阶段干酪根的加...  相似文献   

17.
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的成因判识方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气既可来源于干酪根的裂解气,也可来源于原油的裂解气。对于腐泥型有机质,绝大部分天然气是来自源岩生成的原油裂解气,只有部分来自干酪根的裂解气,因此天然气气源研究不仅要指出来自哪套源岩,还需指出它的成因,尤其是高演化地区天然气气源研究。该文以塔里木盆地海相腐泥型天然气为例,根据天然气组成ln(C2/C3)与(δ13C2-δ13C3)以及甲烷碳同位素特征判识其成因。塔北地区的干气主要为干酪根晚期裂解气,塔北英买力奥陶系及塔中石炭系的天然气主要为原油裂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