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4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运用钻井资料、地球化学分析和地震解释等方法,对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油砂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鱼卡地区油源丰富、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低;储层物性较好,属于中高孔、中渗储层;泥岩封盖能力强,形成下生上储、自生自储式的生储盖组合;圈闭形成期与主生烃期的匹配关系良好,断裂构造发育,具备形成大型油砂矿的有利条件。综合分析认为鱼卡地区为构造抬升型油砂成矿模式。研究可对柴达木盆地非常规油气勘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温度对冷轧Ti-4.5Al-2.5V-1.5Fe-0.25O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主要由α相和β相组成,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合金中β相含量逐渐增多,显微组织出现了由初生等轴α相向β转变组织转变、进而向全片层状β相转变组织和晶间α相的转变过程;合金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呈增加趋势、伸长率呈降低趋势,合金的力学性能变化趋势与固溶处理温度升高过程中显微组织的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抛丸和未抛丸钛带表面形貌的分析及两种钛带的酸洗对比试验,研究了抛丸对钛带酸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氟酸与硝酸体积比的降低,抛丸和未抛丸钛带的失重率均逐渐降低,所需酸洗时间均逐渐增加;达到最佳酸洗效果时,抛丸钛带所需的氢氟酸与硝酸体积比稍大于未抛丸钛带,但其酸洗时间稍长,因此抛丸对钛带酸洗工艺的强化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酸洗是钛带冷轧前的重要工序之一,首先从酸的浓度及配比、酸洗时间、酸洗温度等方面对热轧退火后钛带卷的酸洗条件进行了实验室探究。结果表明,随着氢氟酸与硝酸体积比的降低,钛带的酸洗失重率逐渐降低,而酸洗所需时间逐渐增加。综合考虑酸洗的效果、速度及成本认为最佳酸洗工艺条件是:酸洗温度为40℃,酸洗液中氢氟酸体积分数为3%、硝酸体积分数为27%,酸洗时间为240s时,酸洗效果最佳,此时,钛带试样失重率为1.12%。此外,研究发现,酸洗温度为25℃和55℃皆不利于钛带酸洗。之后,工业化试验表明,按照最佳的酸洗工艺条件对工业纯钛带进行酸洗,酸洗效果较好,表面氧化皮可被彻底洗尽。  相似文献   
5.
通过地质踏勘、录井描述、扫描电镜、铸体薄片、荧光薄片和地震解释等方法,对油砂山地区地表及地下油砂地质特征和成藏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砂山地区油砂主要出露于油砂山构造高点,发育层位为下油砂山组和上干柴沟组2套地层;油砂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偏低的岩石学特征;储层物性总体表现为中孔、中高渗特征;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和残余粒间孔,孔隙分布较均匀,连通性较好,孔隙中油质沥青含量较高。该研究为油砂山地区新型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深层环境“煤系”烃源岩生排烃潜力及生烃机理,利用WYMN?3型高温高压(HTHP)模拟仪对柴达木盆地北缘DMG1井中侏罗统烃源岩(Ⅲ型有机质,炭质泥岩和煤的RO值分别为0.67%和0.64%)进行了半开放体系温压共控条件下的生排烃模拟实验。结果显示:①炭质泥岩和煤的最大总油产率分别为79.38 mg/gTOC和37.30 mg/gTOC,且总油产率整体呈“双峰”型演化规律;②较低演化阶段(T≤300 ℃,P≤42.0 MPa),2类源岩的排出油产率均小于残留油产率,排烃效率较低,但在400 ℃(51.0 MPa)排油/烃率大幅增加,分别达到了76.84%和83.72%;③排出油族组分主要为非烃和沥青质,其族组分产率演化特征也与液态烃产率演化规律总体相似,炭质泥岩排出油族组分产率整体较煤的族组分产率高;④模拟气主要由烃类气和非烃气(CO2、N2)组成,气态烃产率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2类源岩最大烃类气产率分别为116.46 mL/gTOC和36.85 mL/gTOC;⑤镜质体反射率(RO)均随温压条件的升高而增加,与温度呈良好的一致性变化规律。此次温压共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仍然是有机质热演化的主要因素,流体压力对Ⅲ型有机质烃产物的形成具有“双重”控制作用,“煤系”烃源岩在高过演化阶段仍具有较强生烃潜力。该研究为进一步认识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深层“煤系”烃源岩生排烃规律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柴达木盆地氦气资源分布情况,对东坪等气田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坪气田东坪1井区、东坪3井区和尖顶山气田尖探1井区等21个天然气样中氦气含量大于0.05%,达到了工业标准,其中最小值为0.075%,最大值为1.069%,平均值为0.386%,据此在柴达木盆地首次发现了东坪氦工业气田。东坪气田及其附近的牛东气田3He/4He最小值为1.01×10-8,最大值为3.62×10-8,平均值为1.86×10-8,均位于10-8量级,应属壳源氦。综合分析认为东坪、尖顶山等气田已发现氦工业气藏的氦主要来源于花岗岩或花岗片麻岩基底。柴达木盆地花岗岩与花岗片麻岩基底分布广泛,具备形成高含氦天然气的条件,氦资源勘探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Ti及Ti合金线材应用广泛,但在热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多种缺陷,工业连续化生产困难。以工业纯Ti自身特性、热加工图、碳钢盘条生产经验等为重要依据,设计了工业纯Ti盘条孔型系统,制定了加热、轧制、冷却等工艺参数,并在某高线产线上进行了试制。结果表明,纯Ti盘条组织性能及硬度均满足标准的要求,高速线材轧钢设备生产工业纯Ti高线盘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羌塘盆地隆鄂尼地区油砂矿资源潜力,通过剖面地质调查、岩心描述、薄片鉴定、物性测试和含油率测定等方法,对隆鄂尼地区地表及钻井油砂样品的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特征进行分析,结合油砂露头剖面及钻井连井剖面特征,对研究区油砂矿地质特征及油砂矿成矿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砂主要以中-细晶白云岩为主,油砂层总体厚度较大,但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而含油率较高,属于“B 级”油砂矿。隆鄂尼地区油气主要来自布曲组碳酸盐岩和泥岩,为自生自储型古油藏。综合分析认为,羌塘盆地隆鄂尼地区油砂矿由岩性封闭配合构造抬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油砂矿。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勘探该地区油砂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金属强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和内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可行的评定模式,并列举了两个评定实例,供读者参考和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