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软质PVC鞋底发泡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化学发泡一步法模压成型.研究了放热发泡剂、吸热发泡剂、泡孔成核剂、改性剂等主要助剂用量对软质聚氯乙烯(PVC)发泡材料密度、泡孔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热发泡剂2.0份、吸热发泡剂0.6份.成核剂1.0份.改性剂丁腈橡胶(NBR)20.n份时.发泡材料性能较好.满足了软质PVL鞋底发泡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CO2为发泡剂,利用SEM、DSC等测试方法研究了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P/SBS)共混物的发泡行为。结果表明:在PP基体中引入SBS能显著改善发泡样品的泡孔形态;引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后,共混物的泡孔尺寸降低,泡孔密度进一步增大;在高压力降速率下,共混物的泡孔形态进一步改善;当发泡温度降到105℃时,由于CO2的增塑作用,PP/SBS/PDMS共混物仍能充分发泡,而且泡孔结构更好,其泡孔密度3.4×109个/cm3,平均泡孔直径6μm左右。  相似文献   

3.
PVC/木塑发泡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PVC树脂与木粉,加入发泡剂及各种添加剂制得了PVC木塑发泡复合材料,主要研究了木粉粒径、放热型发泡剂偶氮二甲酰胺和吸热型发泡剂碳酸氢钠用量、泡孔调节剂ACR以及加工改性剂MBR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材料密度的影响,并通过SEM电镜照片分析对比了单纯使用AC和采用AC与NaHCO3复合发泡时制品的发泡性能及泡孔结构,同时分析了泡孔调节剂ACR用量对PVC木塑发泡复合材料中泡孔大小,泡孔结构及其在基体中分布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木粉粒径为20目,AC与NaHCO3用量均为1份,ACR用量为8份时所得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泡孔结构最理想.  相似文献   

4.
将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在转矩流变仪中熔融共混,制备交联聚乙烯。通过扭矩曲线、凝胶含量测试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研究了HDPE交联前后流变性能、凝胶含量、熔融和结晶行为的变化。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物理发泡剂对交联HDPE进行降温与降压协同釜压发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第一次压力降对双峰泡孔形成的影响,同时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大泡孔和小泡孔的尺寸分布进行了统计。最后,采用密度天平对发泡样品的表观密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加入DCP后,HDPE发生了交联,形成了部分网状结构;第一次压力降为4 MPa时,材料形成的双峰泡孔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发泡一步法模压成型制备了软质PVC发泡材料,研究了发泡剂、泡孔成核剂、改性剂等主要助剂用量对软质PVC发泡材料密度、泡孔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软质PVC发泡材料的配方筛选.结果表明加入吸热发泡剂N能提高发泡体系的发泡效果,降低材料的密度,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当发泡剂AC用量为2份,用量为0.6份时,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当成核剂用量为1份时,体系发泡效果较好;加入粉末NBR不仅能提高发泡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柔韧性,还可降低发泡材料密度,改善泡孔结构;当NBR用量为20份时,发泡材料密度达到0.44 g/cm3,力学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注塑发泡制备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发泡材料,研究发泡剂母粒载体分别为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PS–HI+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塑料(SBS),SBS,ABS及聚烯烃弹性体(POE)时发泡剂母粒对ABS泡孔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母粒载体对ABS发泡试样的泡孔结构及力学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以POE为发泡母粒载体所制得的ABS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力学性能较好。其泡孔平均直径为18.5μm,泡孔密度为4.183×107个/cm3,冲击强度为11.7 kJ/m2,拉伸强度为30.8 MPa。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发泡法,用热塑性聚氨酯(PUR–T)及偶氮二甲酰胺(AC)/Na HCO3,AC/尿素及4,4’–氧代双苯磺酰肼(OBSH)/Na HCO3,OBSH/尿素复合发泡剂和交联剂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备出交联型PUR–T发泡材料,通过万能电子试验机、发泡倍数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比较了不同复合发泡剂的发泡效果,探讨了AC/Na HCO3用量配比和TDI用量对PUR–T发泡材料力学性能、发泡倍数和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C/Na HCO3复合发泡剂对PUR–T的发泡效果最佳,泡孔均匀细密且结构最为稳定;当AC和Na HCO3用量均为0.2份、TDI用量为1.2份时,发泡剂的发泡速率和PUR–T的交联速率最匹配,发泡倍数为1.421倍,发泡效果最佳,制得的PUR–T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达11.23 MPa,断裂伸长率达311%。  相似文献   

8.
运用辐照的方法提高聚丙烯的熔体强度,然后对其片材进行发泡.通过正交试验,研究辐照敏化剂含量、发泡剂含量和辐照剂量对试样拉伸强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讨论辐照敏化剂含量、发泡剂含量和辐照剂量对体系交联程度和发泡材料形态的的影响.分析表明:敏化剂舍量与辐照剂量相匹配时,达到适当的交联程度,可以得到发泡倍率高、泡孔尺寸均匀的发泡材料.  相似文献   

9.
用硫化与发泡分步法制备均孔三元乙丙橡胶泡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辐射硫化技术制备了三元乙丙橡胶泡沫,使硫化与发泡分步进行,避免了传统发泡过程中硫化速率与发泡速率难以匹配的问题。研究了发泡条件对三元乙丙橡胶泡沫密度的影响,探讨了吸收剂量和发泡剂用量对制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泡孔形态。结果表明,发泡温度为175℃、发泡时间为4 min、吸收剂量为20 kGy及发泡剂用量为6份(质量)时三元乙丙橡胶泡沫的泡孔比较均匀,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低密度聚苯乙烯仿木线材挤出发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聚苯乙烯(PS)化学自由挤出发泡工艺,探讨了合成级新料与再生原料树脂的特性对发泡效果和发泡制品冲击性能的影响;比较了放热型改性AC发泡剂、吸热型改性NaHCO3放热吸热复合发泡剂对再生料PS发泡制品的密度、泡孔结构、气孔均匀度的影响;探究了不同发泡剂对发泡制品芯层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剂含量为1 %时,采用AC发泡剂和复合发泡剂的发泡制品的密度分别为0.47 g/cm3和0.39 g/cm3。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交联发泡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活性纳米碳酸钙为成核剂,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研究了未交联和交联聚丙烯发泡的泡孔结构,同时还研究了不同的交联剂含量对聚丙烯发泡制品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适度交联的聚丙烯有利于改善泡孔的结构,加人的纳米碳酸钙作为异相成核点,能够提高制品的泡孔密度.交联剂含量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提高PP发泡材料的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有利于发泡材料综合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态施工法与自由发泡工艺制备了发泡丁腈橡胶-金属复合垫片,基于差热分析探讨了不同发泡剂(AC,OBSH,H,NaHCO3,AK-12,AK-400)作用下丁腈橡胶的发泡效果,并研究了不同用量的发泡剂AC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剂的起始分解温度和突发性对涂层泡孔结构的影响较大,发泡剂AC的起始分解温度和突发性与胶料的硫化匹配得较好;草酸能有效地降低发泡剂NaHCO3的分解温度,硼砂能降低发泡剂H的分解温度;发泡剂AC、OBSH及H的分散性较好,而NaHCO3、AK-400及AK-12较差。在发泡剂AC用量为6~8份(质量)时涂层的泡孔为闭孔结构,发泡倍率较高,泡孔密度较大,力学性能优良,适合作为密封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3.
黄兆阁  李荣勋  冯绍华  张鹏  周顺 《塑料工业》2004,32(9):17-18,22
采用自由挤出发泡工艺研究了两种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低发泡的成型配方,讨论了发泡剂DDL、SBS和硬脂酸钙[Ca(St)2]的用量对发泡制品的影响,利用SEM电镜和生物显微镜观察了制品的泡孔结构。结果表明,发泡剂用量为0.5份,SBS用量为10份和Ca(St)2用量为3份时,制品的泡孔比较均匀,机械性能良好。两种HIPS做发泡制品时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复合发泡剂,制备聚苯乙烯发泡材料,分析发泡剂的吸附过程,并通过观测扫描电镜照片研究发泡样品的泡孔结构.通过比较发泡剂吸附量、泡孔直径、泡孔密度和表观密度4个参数,分析使用复合发泡剂对聚苯乙烯发泡制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复合发泡剂,聚苯乙烯中吸附的发泡剂含量增加,发泡制品表观密度降低,泡孔直径增大,泡孔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模压法进行发泡,研究了氯化聚乙烯(CM)与聚氯乙烯(PVC)的共混比和发泡剂用量对发泡体的泡体性能、泡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CM/PVC共混比的复合材料,随体系中CM的增加,发泡密度逐渐减小、泡孔体积和发泡倍率逐渐增大,当CM/PVC=50/50时,发泡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改变共混体系中发泡剂AC的用量,测试泡体性能及观察泡孔结构得出,随AC发泡剂用量的增加,发泡材料的发泡密度减小,其相应的物理机械性能如拉伸强度、撕裂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化学改性非交联法和单螺杆挤出机,采用一步法挤出工艺研制了汽车内饰用聚丙烯(PP)微发泡料。以均聚PP和共聚PP为基础树脂,考察了影响PP发泡的主要因素(如引发剂、发泡剂的用量、挤出温度等)。结果表明,具有良好性能的PP微发泡专用料的配方(质量份数):均聚PP为40.00份,共聚PP为60.00份,过氧化二特丁烷为0.18份,过氧化二异丙苯为0.02份,改性剂为0.50份,碳酸钙为0.50份,发泡剂AC为0.40份。以其制备的微发泡片材泡孔直径小于50μm,泡孔密度可达106个/cm3。  相似文献   

17.
用双螺杆挤出机对聚丙烯(PP)进行硅烷交联改性,制备出了高熔体强度的PP;以偶氮二甲酰胺为发泡剂,用压制成型的方法制备了泡孔均匀、细密的PP泡沫板材,研究了PP发泡板材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制品的密度。 结果表明,发泡剂用量、发泡调节剂用量、压制工艺条件对PP发泡板材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当发泡剂的含量为2.5份(质量份,下同),压制成型温度为195 ℃、压力为20 MPa、发泡时间为17 min, 发泡调节剂用量为8份时,PP发泡板材的密度最低、力学性能最优、泡孔结构最细密均匀。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PP)微孔发泡材料具有质轻、力学性能较高的特点,PP基体性质、发泡剂种类、发泡制备成型工艺、化学改性方法、共混及填充改性等方法均可以影响发泡材料的泡孔结构及发泡材料的性能。综述了PP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成型工艺、化学、共混、纳米、填充等改性方法研究进展,指出采用成本低廉、无毒的化学类发泡剂制备泡孔结构良好的PP微孔发泡材料将是今后研究的热点。PP的交联及接枝改性技术,与其它聚合物、填料共混技术是改善泡孔结构、提高泡沫材料发泡性能和力学性能的途径,研究改性材料与PP基体材料的界面相容性问题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用模压发泡工艺,研究了PVC的低发泡模压成型工艺条件及配方。讨论了加工温度、时间、发泡剂、填充剂、改性剂的种类及用量对PVC泡孔的均匀程度及制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加工条件下.发泡剂AC(偶氮二甲酰胺)为0.8份、NaHCO,为0.8份,改性剂PS为8份、0PE为7份。填充剂CaCO3为5份、TiO2为2份时密度达到了0.544g/ml,且泡孔结构良好。  相似文献   

20.
施成旺  孙树泉  张继阳  邹华 《橡胶工业》2019,66(4):0275-0279
研究硫黄和发泡剂OBSH-75用量及预硫化工艺对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并用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份硫黄和3份发泡剂的发泡材料的泡孔直径较小、泡孔均匀且为闭孔结构,动静刚度比较小,物理性能和减震性能较好;预硫化温度为125℃、预硫化时间为14min时,发泡材料的泡孔密度适中,动静刚度比较小,减震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