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冯志江  司亚超  冯帆 《计算机仿真》2021,38(5):269-272,296
为了提高感知层传感控制定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移动无线物联网感知层传感控制定位算法.以DV-hop定位算法获取的移动无线物联网感知层通信区域内所有节点到各个锚节点的距离和跳数信息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跳数修正的DV-hop定位算法,对锚结点间跳数和未知结点跳数进行修正,计算出每个锚结点与各结点之间的距离,利用二维双曲线定位算法得到未知结点的位置坐标,实现移动无线物联网感知层传感控制定位.实验结果说明:所提算法在不同总节点个数和节点通信半径下定位误差始终保持最低,稳定性强;当跳数修正系数为2时该算法的定位精度最高,效果最佳;可选择较大的锚节点比例和较小的偏离因子,进一步提升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工业通讯与无线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从无线的传输距离和数据传输的快慢细分,多种无线技术充分融合与互补,在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在物联网技术和3G/4G技术的引领下,无线技术的应用如雨后春笋,移动无线通讯及网络的发展最为迅速。据工信部2014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全国4G用户数已经超过4300万户,利用NFC这种短距离的无线通讯技术的移动支付、电子钱包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讯技术来看,北京安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控科技")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卓明认为,Zigbee/Wi-Fi/3G/4G必定会成为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目前在物联网中,各类传感器的仪表应用比较广泛,安控科  相似文献   

3.
基于射频技术的无线网络中继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网络可以克服传统网络技术中有线传输介质带来的组网困难等缺点。根据现场控制需要,基于射频技术,设计了一种使用公用频段和具有主从星型拓扑结构的无线控制网络中继器。它采用两种不同功率和频段的射频模块,与现场控制节点一起构成完整的无线控制网络。具体介绍了它的硬件构成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射频技术、传感器、嵌入式智能、分布式计算、无线传输及实时数据交换等技术的逐渐成熟,物联网早已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成为一个商业事实。尤其是可穿戴设备的兴起,成为连接人类"现实世界"和物联网的结点。据预测,到2020年,预计将有60亿颗物理传感器连接到物联网。然而,基于传感器的无线IOT系统的设计是比较困难的,工程师必须采用来自多个供应商的软件工具,并且需要开发复杂的固件,以适应无线规范的要求。同时,为实现所  相似文献   

5.
目前,5G还未全面普及,作为超远距离无线传输领域为人所熟知的远距离无线电(LoRa)技术,正在物联网连接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通过对比多种主流无线通讯的优缺点,再结合安科瑞现有的LoRa系统方案,阐述LoRa通讯在电力采集及能耗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距离无关定位技术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在有洞的各向异性网络中,为提高普通结点到信标结点之间距离估计的准确性,提出一种距离无关的动态可靠信标结点定位算法.该算法以不同信标结点对之间最短路径上平均单跳距离差异为基础,得到普通结点的直接可靠参考信标结点集和间接可靠参考信标结点集.然后,从可靠参考信标结点集中选择参考结点对普通结点进行定位.仿真结果表明,与以前算法相比,新算法能降低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7.
物联网利用传感器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将现实世界的物体信息加以捕捉,通过传输网络送到指定的信息处理中心,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智能计算。物联网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组成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同一无线局域网内的设备进行控制时,存在传输距离短、可移动性差等缺点;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物联网终端远程控制的实现方法,采用串口转WiFi模块,通过Socket模式下的透传机制,传统的串口设备能够无线接入到互网络中基于MQTT消息传输协议的服务器上,完成数据的接收和发送,从而使终端设备突破无线通信距离的限制,达到数据交互和远程控制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靠,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基于微加速度计的AIR-MOUSE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微加速度计原理的空中鼠标.该鼠标采用微加速度计来检测手部运动的角度和速度等参数,并通过射频无线传输和USB接口实现与计算机的通信.本文介绍微加速度计、微控制器、无线射频模块、USB通讯等的集成研究,并对无线传输模块的软硬件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ZigBee协议,设计并且实现了集射频与信号处理一体的一种无线传感器节点,把无线传感技术应用到工业电缆生产控制过程,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这种无线技术可以解决有线数据传输中多余线缆问题,推动无线传感技术在工业控制过程中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漏泄无线电通信同感应无线通信一样是介于有线和无线之间的一种特殊通信形式。无线电波在矿井巷道等非自由空间的传播不能达到足够长的实用传播距离。采用无线电漏泄原理,在巷道中敷设一条漏泄传输体即同轴漏泄电缆,依靠这一条漏泄电缆的长天线作用,即可完成天线电波沿电缆长度低损耗远距离地传输,又可完成沿传输路径合理也漏泄出一部分无线电磁波能量,造成一种连续漏泄场,通过这个漏泄场可实现移动式无线电台(如手持电台和车载电台等)与漏泄电缆之间的耦合,以实现移动端和固定端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双层无线传感网络模型,即数据信息流只能在传感器和中继器或中继器和中继器之间传输,而不能在传感器之间传输。近似算法基于两个子问题:k圆盘覆盖问题和单层传感网络的k连通问题,而后在部分中继器周围设置“等六边形”结构的中继器点,最终达到整个网络的3-连通水平。该算法的最终性能比为8α+β,其中α为k圆盘覆盖近似算法的性能比,β为单层传感网络的k连通近似算法的性能比。  相似文献   

13.
燃煤发电厂斗轮堆取料机因运行需要,在斗轮堆取料机与输煤程控之间设计有联络信号电缆,但信号电缆频繁断芯,设备运行可靠性低,维护工作量大,维护费用高,改造为开关量无线信号传输后,用无线信号代替通讯电缆,彻底拆除原通讯滚筒电缆及相关机械部件,大大降低维护费用和维护工作量,并提高设备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基于射频芯片nRF2401和微处理器LPC938为核心芯片的无线收发节点,通过RS-232与电脑相连,实现多台电脑之间数据的无线传输。该节点具有无线中继功能,能够进行多达二级的无线中继,极大提高了数据传送距离和避开障碍物的能力。实验表明:如果采用二级中继,数据传送距离由无中继时的10m提高到30m。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联网作为一项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而电力通信、信息系统也逐渐的覆盖电网、电厂以及变电站等主要供电场所。文中通过对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利用无线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综合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显示技术,为电力系统通信网中的物理实体提供支持,从而实现整个通信网络的无缝衔接,最后一电力系统通信管理为应用场景,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总体架构和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一、中继器中继器(Repeater)工作于OSI的第一层(物理层),中继器是最简单的网络互联设备,连接同一个网络的两个或多个网段,主要完成物理层的功能,负责在2个网络节点的物理层上按位传递信息,完成信号的复制、调整和放大功能,以此从而增加信号传输的距离,延长网络的长度和覆盖区域,支持远距离的通信。一般来说,中继器两端的网络部分是网段,而不是子网。中继器只将任何电缆段上的数据发送到另一段电缆上,并不管数据中是否有错误数据或不适于网段的数据。大家最常接触的是网络中继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射频识别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针对使用射频识别技术时,标签和阅读器之间的无线信道易受攻击的情况,提出一种轻量级的安全认证协议。该协议采用了动态ID技术,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能有效地降低认证过程中的计算量,适用于有低成本要求的射频识别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8.
周萍  余厚全  谈明 《物联网技术》2012,(12):18-19,22
应用ZigBee技术,设计了一种液位过程控制实验平台,以期实现工业现场和控制室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来代替目前的有线传输模式。经过分析有线模式的众多弊端,提出了无线模式的解决方案,并通过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以及其他物联网技术来完成参数的采集、传输、存储和显示。  相似文献   

19.
2.45 GHz有源射频电子标签(卡)是RFID应用技术领域一个新的种类。由于这类电子标签发射功率极低,而数据空中无线传输距离可达近百米,且外界环境对其传输性能影响小,所以在无线射频识别领域开始得到用户的极大重视。随着2.45GHz有源射频电子标签在有限范围内用于人员管理,以及物流配送、仓储运输、车辆通道管理等各系统的应用数据可通过短信平台或者利用互联网传输,更使该类产品展现了极其宽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无人值守的变电站越来越广泛的出现,对装置的通讯距离及通讯质量要求的越来越高。本文提出来一种具有远距离无线传输功能的无功补偿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