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环氧氯丙烷与三乙胺对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进行改性,制备部分端基为季铵盐的超支化聚合物(HBP-QAC)改性剂,并对蚕丝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讨论HBP-QAC用量、Na2CO3用量、温度及时间对改性蚕丝织物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性能的影响。得到较佳的改性工艺:改性剂HBP-QAC用量5g/L,Na2CO3用量1g/L,温度50℃,时间40min,浴比1∶50。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蚕丝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可获得与未改性蚕丝织物常规染色相当的K/S值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2.
选用三只L型活性染料安诺素黄棕L-F,安诺素红L-S,安诺素藏青L-3G用于蚕丝织物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Na2CO3质量浓度、NaCl质量浓度、固色温度和时间对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酸后碱法用于蚕丝织物的染色,染色织物可获得较高的K/S值;当染料质量浓度为0.2 g/L时,最佳染色工艺为染色pH4,Na2CO31 g/L,NaCl 20 g/L,固色温度50℃,固色时间60 min左右,染色织物的耐洗、耐摩擦色牢度均在3级以上。  相似文献   

3.
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技术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染料利用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超声辅助对碱预处理蚕丝织物进行无盐染色,研究了碱种类、浓度、处理时间以及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料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碳酸钠超声室温预处理蚕丝织物效果最好,最优工艺为碱质量浓度5 g/L,处理时间30 min,浴比1∶20。蚕丝织物预处理后的无盐染色工艺为:染料质量分数2%,染色温度50℃,染色时间25 min。采用超声辅助上染碱预处理后,蚕丝织物各项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4.
蔡成琴  张瑞萍  赵晴 《印染》2013,39(5):1-4
选择葡萄糖作为生态还原剂,研究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工艺及对纯棉织物的染色工艺;探讨了改性处理对棉织物靛蓝染色的增深效果,并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试验结果表明,葡萄糖对植物靛蓝的还原工艺为:靛蓝染料10%(omf),葡萄糖用量30 g/L,烧碱用量10 g/L,尿素2 g/L,还原温度55℃,还原时间10 min;植物靛蓝无盐染色的改性前处理工艺为:改性剂用量4 g/L,烧碱用量6 g/L,改性时间30 min,改性温度60℃;植物靛蓝无盐染色工艺为:染色温度20℃,染色时间100 min,染色浴比1∶20。测试数据显示,无盐改性染色织物的ΔE值与同浓度染料加盐染色相当,干、湿摩擦牢度分别为4~5级和3~4级,耐皂洗沾色牢度为4~5级,耐皂洗褪色牢度3~4级。  相似文献   

5.
文中采用活性荧光黄FL和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LIQ对改性棉织物进行一浴无盐荧光染色和防紫外线整理,探讨了Na2CO3、NaCl用量、温度、时间对改性棉织物染色和防紫外线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K/S值、UPF指数、紫外线透过率、耐洗性能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当活性荧光黄FL和反应型紫外线吸收剂LIQ分别为1%、3%时,改性棉织物一浴无盐荧光染色和防紫外线整理的优化工艺为10 g/L Na2CO3,染色温度65℃,保温染色时间40 min;改性棉织物一浴无盐荧光染色和防紫外线整理后织物UPF指数可达到76左右,经30次标准洗涤后,其UPF指数仍保持在65以上,且具有较高的耐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  相似文献   

6.
用水浸法提取秦皮天然染料及浸提液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进行研究.以水为提取剂提取秦皮天然染料,探讨提取工艺中料比液、提取温度及时间等因素对秦皮天然染料提取效果的影响及天然染料质量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媒染剂质量浓度等对蚕丝织物后媒法染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秦皮水浸提法优化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90 min.秦皮水浸提液对蚕丝织物的后媒法染色优化工艺为:秦皮天然染料质量浓度为14 g/L,染液pH4.5,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 min,媒染剂硫酸亚铁质量浓度为5 g/L.秦皮水浸提法提取液染色蚕丝织物具有较好的色牢度.  相似文献   

7.
蚕丝织物食用靛蓝色素染色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丝绸》2012,49(11):15-17,50
传统还原靛蓝染料易损伤蚕丝纤维而不适合蚕丝织物染色,研究采用食用靛蓝色素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达到了还原靛蓝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在染料质量浓度0.4 g/L的情况下,靛蓝色素对蚕丝织物的最佳染色条件为:pH6,电解质硫酸钠质量浓度15 g/L,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60 min。染色后,靛蓝色素色相与还原靛蓝接近,实现了蚕丝织物染色后的靛蓝效果。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并经简单的固色处理后,靛蓝色素对蚕丝织物的染色后上染率、匀染性、色牢度均达到加工和服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刘元臣  赵书国  宋秉政 《丝绸》2012,(10):20-24
选用阳离子改性剂DL对蚕丝纤维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剂DL及其改性工艺条件对蚕丝纤维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剂DL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为:阳离子改性剂DL质量浓度3.3 g/L,碳酸钠质量浓度10 g/L,浴比1∶30,在60℃条件下改性20 min。经阳离子改性剂DL改性后的蚕丝纤维染色性能显著提高,染色温度为60℃,上染百分率可达85.88%。本改性工艺和染色工艺简单,而且改性蚕丝纤维可以实现活性染料低温和无盐染色,对于蚕丝纤维的低温染色和无盐染色有一定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季铵型阳离子改性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对黏胶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后用活性染料在无盐条件下进行染色,用商业用湿摩擦牢度提升剂FM-8对试样进行后整理.通过SEM观察改性试样发现,这一改性处理工艺对试样表面无损伤.研究表明,黏胶织物试样的最佳改性工艺参数为:CHPTAC用量80 g/L,改性温度70℃,NaOH用量20 g/L,Na2CO310 g/L.改性试样的上染率明显优于有盐染色织物,其k/s值和染色均匀度好于有盐染色织物,改性试样的干湿摩擦色牢度均可达4-5级.  相似文献   

10.
《印染》2020,(5)
将苏木提取液和媒染剂硫酸亚铁用于蚕丝织物黑色染色,研究了硫酸亚铁质量浓度、染色温度和时间、醋酸质量浓度、苏木体积分数对染色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残液的循环利用性能。结果表明:当苏木提取液300 m L/L,硫酸亚铁1 g/L,95℃染色60 min时,蚕丝织物可获得较好的染黑效果;染色残液可以循环使用;染色织物的耐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日晒色牢度均在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阳离子改性剂CY-210作为无盐染色助剂,讨论了改性剂质量分数、碳酸钠质量浓度、改性时间和温度对真丝改性织物K/S值的影响,测试了改性真丝织物的染色牢度和匀染性。实验结果表明:CY-210对真丝织物改性适宜的工艺为CY-210相对织物质量分数6%,浴比1︰50,碳酸钠质量浓度6 g/L,改性温度70℃,时间40 min;改性真丝织物在不加硫酸钠的条件下染色K/S值、皂洗色牢度(≥4级)、摩擦色牢度(4~5级)、匀染性等基本达到未改性真丝织物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印染》2015,(6)
针对活性染料对天丝和亚麻上染性能的差异,试验了中温型活性染料用量,染色温度,Na2SO4和Na2CO3用量,以及固色时间等因素对天丝/亚麻混纺织物同色性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染色工艺。在染料1%~4%(omf),染色温度80℃,Na2SO4质量浓度40 g/L,Na2CO3质量浓度15 g/L,固色时间55 min的工艺条件下,天丝/亚麻混纺针织物能获得良好的同色性及较高的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   

13.
真丝绸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丝绸通过阳离子改性剂改性后,的蚕丝纤维上引入阳离子性基团,可人大提高活性染料对真丝织物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研究确定了真丝绸改性的最佳工艺为:改性剂用量10 g/L,改性时间30 min,改性温度60℃,改性pH9.0;真丝绸用活性染料雅格素黄N-SR无盐染色的最佳下艺:染色pH7.5,沸染50 min.改性染色后丝绸的各项牢度较好,染色深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黄麻/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性能,实现活性染料低盐低碱染色,对黄麻/棉混纺织物阳离子改性进行研究,并探讨阳离子改性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获得了最佳改性工艺:Glytac质量浓度为40g/L,氢氧化钠质量浓度为8g/L,JFC质量浓度为2g/L,温度为60℃,时间为45 min,浴比为1:20.研究结果表明:黄麻...  相似文献   

15.
《印染》2020,(8)
探讨了活性黄M-3RE在电化学条件下对纯棉织物的无盐/低盐染色工艺,分析了外加电压、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碳酸钠用量、固色时间等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确定电化学无盐染色工艺为:染色电压4 V,染色温度40℃,染色/固色时间40 min,碳酸钠质量浓度20 g/L;电化学低盐染色时氯化钠最佳质量浓度为20 g/L(其他参数同电化学无盐染色)。与传统染色工艺相比,在电化学低盐条件下,活性黄M-3RE染色棉织物的K/S值有所增大,色牢度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15,(2)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对羊毛、蚕丝和锦纶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染色温度和时间,纯碱、氯化钠和染料质量分数对染色织物K/S值和荧光效果的影响,测试了织物染色牢度。结果表明:采用先酸后碱法染色,织物颜色较深;染色织物K/S值随纯碱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氯化钠和染料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染料质量分数为1%~4%(omf)时,染色羊毛可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染料质量分数为2%~4%(omf)时,染色蚕丝织物可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活性荧光黄FL质量分数为2%(omf)时,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p H值4,氯化钠30 g/L,羊毛染色时纯碱质量浓度为0.5 g/L;蚕丝和锦纶染色时纯碱质量浓度为0.25 g/L,80℃加入纯碱保温60 min,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  相似文献   

17.
棉织物经阳离子改性剂处理后,在无盐情况下用活性染料染色.优化的改性工艺为:改性剂质量分数4%(omf)、NaOH质量浓度4g/L,40℃改性30 min;改性织物染色工艺为:活性黑RWN 4%(omf),染色温度40℃,上染时间5 min,浴比1∶30,纯碱10 g/L,固色60 min.改性织物可以达到常规染色织物的色深值(K/S值),且匀染性良好;与未改性棉织物相比,改性棉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水洗色牢度下降了0.5级.  相似文献   

18.
《印染》2017,(6)
采用盐酸溶液提取黑豆皮色素,并应用于蚕丝织物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硫酸钠质量浓度、染色pH值等因素对蚕丝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了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黑豆皮提取液对蚕丝织物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液pH值4.5、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40 min、硫酸钠30 g/L。染色蚕丝织物具有较好的沾色牢度,但其变色牢度和耐日晒牢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阳离子化试剂对棉纤维改性,并运用到棉/毛混纺织物上,探讨了温度、pH值、时间、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为:NaOH质量浓度30 g/L,改性剂质量浓度40 g/L,改性温度40℃。最佳染色工艺:染料用量2%(owf);pH值=8;染色时间40 min;染色温度90℃,最终色差级为4~5。  相似文献   

20.
《印染》2016,(13)
采用耐碱分散染料和K型活性染料,在碱性条件下对涤棉混纺针织物进行低温一浴染色,探讨了染料、苯甲醇、Na2CO3和Na Cl的用量、染色温度和时间对涤棉K/S值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涤棉混纺织物低温一浴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分散染料1%(omf),活性染料3%(omf),苯甲醇30 m L/L,Na2CO35 g/L,Na Cl 30 g/L,98℃保温染色60 min,染后织物的耐水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可以达到4级以上,满足服用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