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然气现状及化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世界及我国天然气的采储生产及供应情况,根据我国的国情讨论了以天然气制乙炔发展PVC及天然气制乙烯(联产丙烯及油品)方面的技术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2.
欢西油田已探明天然气资源采出程度高,天然气稳产难度逐年加大,通过对欢西油田生、储、盖、运移、圈闭及圈闭封闭条件的评价,总结了欢西油田8种油气藏成藏模式,结合天然气特性,提出了利于天然气聚集成藏的5种模式,并成功指导了油田"十一五"天然气增储稳产增效,对油田的增储稳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压缩天然气汽车是近来年的迅速发展,配套储存压缩天然气的储气井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本为对压缩天然气地下储气井的应用背景、特点和监督检验要点进行阐述,为储气井的监督检验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全体成员会议。会议指出,必须直面天然气行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确立科学的责任机制,全力以赴做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此次会议通报了2018年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工作思路,讨论了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天然气储气井的基本结构,分析了储气井的失效形式,提出了储气井定期检验方法和安全管理要求,可为储气井检验检测和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其中,能源就是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能源分为多种类型,在纷繁多样的能源之中,天然气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天然气的开发和使用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压缩天然气高压地下储气井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压地下储气井的失效模式以及相关的检验技术进展,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技术工作者们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从集输、净化、分离出液体烃类到液化,贮存、汽化使用等一系列处理过程形成了有一定特点及(?)性的行业,有时即称之为:天然气加工”工业。本文主要对天然气加工工业中有关湿性天然气中回收乙烷以上组分及天然气的液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一,天然气分离从四、五十年代以前早就开始从湿性天然气中回(?)泤折油及液化石油气(LPG),而从湿气中回收除甲烷以外含量最多,而又最难分离的乙烷组分则是六十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较  相似文献   

8.
邓豪  王倩  杨通 《山东化工》2022,51(1):121-124
针对湿天然气两相流流量测量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说明了分离法测量的弊端,对于实验室研究湿天然气两相流的局限性进行了说明,指出了数值模拟方法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最后对近年来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文丘里管内湿天然气虚高特性的国内外进展进行了简要概述,为湿天然气流量测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湿天然气管道清管过程更容易生成水合物,给清管带来较大的堵塞风险。采用OLGA软件对湿天然气的清管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模拟结果验证了湿天然气管道容易产生水合物这一特征。进而,对水合物生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管道输量、环境温度、起点温度和抑制剂。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可行的防止措施,为湿天然气的清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和页岩气是非常规天然气藏的重要类型,对比分析表明,常规天然气藏需要有生、储、盖的合理组合,煤层气、页岩气气藏表现为自生、自储、自保的特征,煤层气藏为吸附成藏机理,页岩气藏自身构成了从吸附聚集、膨胀造隙富集到活塞式推进或置换式运移的机理序列。  相似文献   

11.
吴娟  龙新峰 《化工进展》2014,33(12):3238-3245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对缓解全球资源紧张和改善环境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规模高温无损储热是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显热储能、潜热储能和热化学储能3种热能储存方式的比较,认为热化学储能方法由于储能密度高,且可长期在环境温度下无热损储存,因而为太阳能热发电中的高温热能储存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方法。并对热化学储能在太阳能热力发电的应用上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综述了几种有前景的热化学储能体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储能体系的现存问题。根据热化学储能方法在实用化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经济问题,指出了热化学储能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是储能反应器的设计、能量储存/释放循环性能探究、储能体系的选择及热化学储能系统的中试放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孟锋  安青松  郭孝峰  赵军  邓帅  赵栋 《化工进展》2016,35(5):1273-1282
蓄热技术可以有效克服供能端与用户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问题,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当前的蓄热技术存在蓄、放热速率较低等问题。鉴于此,本文综述了过程强化技术在蓄热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各类蓄热技术,包括显热蓄热、潜热蓄热以及热化学蓄热,并且从蓄热密度、蓄放热速率以及技术可行性上对各类蓄热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其后,重点回顾了代表性过程强化技术在蓄热系统中的应用,包括结构优化、材料改性以及梯级蓄热;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过程强化技术可以对蓄热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进行强化,极大地提高蓄热系统的蓄放热效率。最后,本文就蓄热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蓄热系统将朝着紧凑、高效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蓄热技术与能源互联网的结合是应用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3.
闫霆  王文欢  王程遥 《化工进展》2018,37(12):4586-4595
化学储热技术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来存储和释放热能,其储热密度远高于显热储存和相变热储存,不仅可以对热能进行长期储存几乎无热损失,而且可以实现冷热的复合储存,因而在余热/废热回收及太阳能的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化学储热分为浓度差热储存、化学吸附热储存和化学反应热储存3类,并针对上述分类的特点及其应用,对化学储热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其中主要概括了目前广为关注、有前景的储热材料,总结了化学储热技术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最新进展,并且回顾了将化学储热技术应用于储热研究的试验系统。同时,基于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了此项技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化学储热技术的发展和走向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波  李汛  赵军 《化工进展》2013,32(3):515-520
移动蓄热技术是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有效方式,是合理利用能源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移动蓄热技术的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分散式热用户市场,讨论了化学能储热、显热储热、相变潜热储热技术在移动蓄热车应用中的优缺点,其中潜热储热具有储能密度高、体积小、能量供应稳定等特点,在移动蓄热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应用于不同热源温度的相变材料,并针对其低导热系数问题,总结了几种强化换热技术。指出了移动蓄热技术的发展方向,展望了移动蓄热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云南化工》2018,(12):93-94
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储存和运输,是有效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重要先决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油气储运技术的更新和发展,油气储运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针对油气储运技术发展现状,确定基于安全,环保,节能的油气储运技术要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油气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氢能是全球能源技术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在氢能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发高效、安全和低成本的氢能储存技术是实现大规模用氢的必要保障和关键。本文综述了当前主流的四种氢能储存技术,即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固体材料储氢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分析整理了这几种储氢技术的优缺点,讨论了各类储氢方式的最新研究现状和面临的关键挑战,并对未来储氢技术的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以发现,为了提高储氢量,研究人员都将重心放在开发具有成本效益、提高能量密度的储氢技术上。其中,高压气态储氢应着力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降低Ⅳ型瓶的成本;低温液态储氢应把研究重点放在降低液压成本以及寻求廉价易得的保温材料上;对于有机液态储氢来说,寻求高效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储氢能力;固体材料储氢应着力研发高效催化剂,寻求可以提高氢气与材料相互作用力的途径。政府、企业及科研院应大力推进储氢技术的研究,加速氢能产业发展,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辽河油区地质条件复杂,针对复杂断块油气藏改建地下储气库面临的技术挑战有两方面:一方面东部断陷盆地形成复杂破碎的断块构造加上储层复杂多变的陆相河流相沉积,建库存在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辽河油区储气库井固井技术还不完善。解决的措施主要包括与建设方合作完成储气库建库评价设计与运行技术,采用水平井、分枝井钻完井技术完成储气库钻井工程。  相似文献   

18.
液氢作为一种高效的储氢方式,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储运技术相对落后、储运环节标准化的缺失限制了液氢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液氢特性及发展现状,对液氢存储容器类型和运输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调研了液氢国内外相关标准现状,并讨论了液氢产业发展对标准体系的迫切需求,阐述了液氢储运技术的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并对液氢储运标准体系的建立进行展望。分析表明,减少液氢储罐的蒸发率、有效降低储运设备成本将是液氢储运技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液氢储运技术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标准体系,液化天然气相关标准体系对液氢储运标准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几十年中,对于水合物的研究不单单集中在抑制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上,基于水合物的生成利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基于水合物的生成利用技术是环保和可持续的新技术,利用不同气体生成水合物相平衡条件的差异,可用于气体分离、置换开采。由于水合物具有较高的气体浓度,可用于气体的存储。利用水合物较高的化解潜热,可将其用于蓄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水合物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了水合物技术在气体分离与存储、溶液浓缩分离、蓄冷、二氧化碳(CO2)置换开采等领域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但是其水合反应速率慢、生成压力高、后期分离困难,极大地限制了水合物利用技术的工业应用。展望了水合物技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开发安全、高效和环保的水合物促进剂,开发高效水合物反应设备,开发连续水合物工艺,以便早日实现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化工》2019,(12):165-166
对目前油气储运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根据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保障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