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金旭 《山东化工》2015,44(2):120-121,123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发酵工程设备》课程试卷从试题难度、试卷各题的区分度、信度进行分析,从而评价该课程考试质量,经分析,学生平均成绩74.6,标准差6.96,试卷难易适中,试卷各题的区分度基本在0.4以上,区分度基本很好,信度值为0.596,信度较好,表明该试卷用于考核学生《发酵工程设备》课程,难度适中,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考核标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评价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授课质量,用Excel2007、SPSS17.0软件分析了146份试卷。考生成绩呈正态分布,试卷整体难度、区分度、信度分别是0.74、0.21、0.875。试卷涵盖知识点较全面、可靠性强、难度适中。学生对基础概念理解和掌握程度较好,教师应认真备课,改进教学方法,激发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SPSS软件对《普通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质量的信度、难度和区分度进行定量分析和说明,以为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试卷质量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套试卷的信度为0.449,整体难度值为0.767,填空、选择、判断题区分度较好,而简答和计算题区分度较差。学生成绩基本上呈正态分布。针对考生在答题时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洪志 《广州化工》2013,(19):169-171
为了进一步提高试卷质量,反馈教学效果,对2009级制药工程专业105名学生的药物合成反应期末考试试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估。考试成绩为37~99分,平均分为77.53,信度为0.579,试卷平均难度为0.775,区分度为0.374,学生总失分率为35.5%。结果表明:考试成绩可以信赖,题型分配较全面,成绩分布较合理,区分度适中,但反应机理题失分率偏高。提示需要改进试卷难度,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问题导向(PBL)教学是目前国际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方法之一,但对其教学效果的评价鲜有报道。通过我校2015级预防、影像等专业进行的大班有机化学PBL教学试点,分析了上述专业本科生《有机化学》试卷,结果显示试卷难度适中,有很好的区分度和信度;对比了参与PBL教学的和未参与PBL教学的学生试卷,通过对试卷成绩的分析以及典型题目的分析,发现采用PBL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分析制药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药剂学》的期末考试试卷,探讨如何通过评估试卷质量、教学信息反馈,进一步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采用蚌埠学院试卷评价系统V3.0软件,对药剂学试卷的信度、难度以及区分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卷整体难度中等,综合各大题区分度考虑,分值比例70%的试题属于优良试题,试卷整体质量中等。全卷标准差在11.9,区分度为0.29,难度为0.31,可信度较好。通过分析结果,探讨今后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刘真美  张笑一  班大明 《广东化工》2013,40(12):200-201
在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中首次采取半开半闭的考试方式。对考试试卷进行分析,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成绩为(68.07±12.00)分,全卷难度为0.68,区分度为0.51。该试卷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优秀,能够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半开半闭考试方式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更客观、更公平、更合理,应继续试行并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杨波 《广东化工》2010,37(12):186-189
文章主要对盐城市时杨中学2009高一年级化学期末考试运用了区分度、难度、差异系数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科学化的定量分析。同时结合教学大纲对试卷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在结构分析后对试卷试题进行了定性分析。试卷分析可以检测试题能否真正达到考核目的,同时对试卷命越质量做出科学的鉴定和总结。在对试卷分析后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具体的了解,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给予建议和改进。试卷分析结果有好有坏,文章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对高一期末的化学试卷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较好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食品生物化学》是许昌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文对141名本科生的《食品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进行分析。该试卷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和信度良好,成绩可靠,但教学和命题仍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0.
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针对目前化学反应工程教学教材内容广、理论性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现状,立足煤化工专业特色,将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教学测量学原理与教育统计学方法对我校2007级与2017级工科班有机化学试卷进行了统计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17级学生成绩成非正态分布,平均成绩53. 09分,标准差19. 58分,最高分94分,最低分2分,极差为92分,中位数54. 5,平均难度0. 538,信度为0. 844;同一份考卷,2007级考生的成绩成正态分布,平均成绩76. 34分,70~90分的占60%。分析了造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总结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发现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方面存在有待改进的方面,提出了协调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强化化工设计基础知识;增开化工设计类与应用类软件相关课程,提高化工设计效率;外聘化工设计企业与科研院所专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加强实习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方法,促进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技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非化工专业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文章通过分析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化工原理课程成绩发现,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有决定性作用,喜欢坐在前排、主动提问、愿意交流、平时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兴趣浓厚且学习效果好。在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基本理念,文章提出了一种从作业题出发的“逆向展开式”教学新模式,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学习成果为导向教育理念(OBE理念),研究“课后作业视频讲解”教学模式的使用效果。以2020和2021级本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采用“课后作业视频讲解”前后的“分析化学”成绩为依据,呈现该教学模式效果。结果显示,未采用“课后作业视频讲解”教学模式的2020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分析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的达成度分别为0.69、0.69和0.69,而2021级同专业同课程对应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分别为0.74、0.74和0.74,表明“课后作业视频讲解”教学模式的使用对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6级化学专业和材料专业学生的258份抽样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学工程基础》课程的基本认知程度,包括课程性质、教材难度、修学难度、专业课知识关联性等方面的认知情况。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认知情况、教材选用和教学效果基本令人满意,但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并不积极。在提出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也分析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任永胜  段潇潇 《广东化工》2012,39(5):237+202-237,202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教学情况,围绕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结合作者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教学手段、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周钰  冯琳 《河南化工》2021,38(11):67-68
化学工程基础是高校化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高校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在化学工程基础课程中结合思维导图的应用,将繁琐、复杂的知识点和公式条理清晰地归纳整理在思维导图中,帮助学生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系统地学习化学工程基础这门课程.本文概述了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化学工程基础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具体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春花  金真  梁浩  童义平 《广东化工》2013,40(3):166-167
地方高校专业设置必须紧密依托地方产业布局,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惠州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从提升学生工程素质角度出发,明确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产学研教育平台建设和专业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等产学研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课程改革面临新的要求。青岛科技大学结合一流课程建设,在高 分子化学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并将思政元素贯穿教学过程;同时加强教学 活动的过程设计和管理,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此次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平 时成绩的区分度,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20.
黄晓玲  苏海全 《广州化工》2012,40(23):179-180,189
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类学生的特点,在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适当控制讲授内容的难度。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过程仿真实验,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鲜活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