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电刷镀镍基Ni包纳米Al_2O_3粉复合镀层的组织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含有 Ni包纳米 Al2 O3粉的镍基复合镀层。采用对纳米粉粒进行裹镍处理解决了粉粒在镀层中共沉积并均匀分布的问题。对该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进行了测试 ,讨论了裹镍比例对其的影响规律。文中还采用光学显微分析 ( 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研究了该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组织特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镍包纳米 Al2 O3粉与镍共沉积的机理。  相似文献   

2.
Fe2O3/BAl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Fe2O3/BAl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用SEM、XRD、DSC等方法对Fe2O3/BAl复合含能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构以及热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2O3紧密包覆在B粉和纳米Al颗粒表面;与普通Fe2O3/Al铝热剂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Fe2O3/BAl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具有更好的点火特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亚音速氧乙炔火焰喷涂制备涂层。通过在Al2O3/Cr2O3为基的陶瓷粉体中添加不同数量的纳米CeO2,探讨其对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CeO2的加入使喷涂层的显微组织得到改善,喷涂层的耐磨性、结合强度、显微硬度得到提高。且随着纳米CeO2加入量的增加,涂层的性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纳米CeO2加入量为3%时,涂层中孔隙最少,涂层细化且致密,结合强度最高,显微硬度达到最高,耐磨性也最好。  相似文献   

4.
纳米α-Al2O3对HMX撞击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了单质炸药HMX和混合炸药HMX/纳米Al2O3落锤撞击试验,研究纳米α-Al2O3对HMX撞击感度的影响,并对纳米Al2O3在混合炸药中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米α-Al2O3具有润滑作用,HMX/纳米Al2O3混合炸药的撞击感度随纳米α-Al2O30,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2.0%(质量分数)纳米α-Al2O3混合炸药与单质炸药HMX相比,2.5kg落锤测试的50%爆炸特性落高(如)提高了13.1cm。  相似文献   

5.
Ni/TiO2/SDBS电流变液的电磁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基于物理化学方法的多层包覆工艺在纳米镍微粒表面均匀地包覆了SDBS掺杂TiO2涂层,获得了纳米核壳结构Ni/TiO2/SDBS,研究了不同包覆层对电流变体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镍核心的纳米核壳微粒的电流变性能规律,得到了镍核心纳米核壳微粒的电流变体要经过表面改性和外层包覆来提高性能及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Fe2O3/Al纳米复合铝热剂的制备及其反应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引入1,2-环氧丙烷作为Fe(Ⅲ)离子的水解促进剂,在温和、无毒的条件下一步实现纳米Al和无定形铁氧化物的复合,得到Fe2O3/Al纳米复合铝热剂.利用SEM、EDS、XRD和DSC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热反应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真空干燥得到的Fe2O3干凝胶粒子为无定形结构,尺寸约20nm,Fe2O3干凝胶粒子紧密地包裹着纳米Al粒子,形成核壳结构的Fe2O3/Al纳米复合物;Fe2O3/Al的热反应放热峰分别出现在561.8℃和773.2℃,总放热量达到1 648J·g-1,说明其点火和能量性能明显优于传统铝热剂.  相似文献   

7.
纳米α-Fe2O3的制备及其催化高氯酸铵热分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高温水解相转化法制备了纳米级的α-Fe2O3催化剂, 比较了NaOH、(NH4)2CO3以及尿素三种沉淀剂的作用效果. 对制得样品的尺寸、形貌和晶型等使用纳米粒度仪、透射电镜(TEM)以及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分析测试, 结果表明各个样品均为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很好的α-Fe2O3纳米粒子. 将纳米催化剂按1.0wt%加入高氯酸铵(AP)中, 对混合物进行差热分析仪(DTA)分析, 发现添加有纳米α-Fe2O3催化剂样品的AP的分解峰有明显的提前. 其中, 以添加用尿素为沉淀剂的样品(粒度最小)的AP分解峰提前最多, 高、低温分解峰提前分别达到了78℃和9.66℃. 对以尿素为沉淀剂时催化剂粒径较小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解释了该纳米粒子对AP的热分解催化作用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微米Al粉进行表面预处理,运用分散聚合方法使苯乙烯(St)在Al粉表面聚合,获得了铝粉-聚苯乙烯(Al-PS)复合粒子;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对Al粉及Al-PS复合粒子亲水亲油性能、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UV-VIS、FTIR光谱分别对PS对Al粉包覆量及Al-PS复合粒子结构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对Al粉预处理后,Al粉的性能最佳;聚合过程中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B),复合粒子的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
以Ti、Si、炭黑为原料,通过引入Al2O3,采用热压法制备了Ti3SiC2/Al2O3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研究了Ti3SiC2/Al2O3复合材料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添加Al2O3的试样抗氧化性优于纯Ti3SiC2试样,这是因为在1 300℃之前,形成α-Al2O3、TiO2和SiO2的混合层,且α-Al2O3集中到氧化层表面呈连续分布,形成致密氧化层。而在1 300℃之后试样表面则生成Al2TiO5抗氧化层。  相似文献   

10.
高氯酸铵包覆层对硼粉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揭示高氯酸铵(AP)包覆层对硼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AP包覆硼(AP/B)复合粒子。借助扫描电镜评估了AP/B复合粒子的包覆效果,利用CO2激光点火装置研究了AP/B复合粒子点火燃烧特性,通过量热弹测试了DNTF基AP/B复合粒子炸药的爆热值。结果表明:严格控制溶剂蒸发法工艺参数可使AP均匀地析出在硼的表面上,并实现硼的较好包覆;AP包覆层可以改善硼的燃烧完全性,AP/B复合粒子相比于硼粉以及AP燃烧更为剧烈且光照强度瞬间增至最大值;AP/B复合粒子可明显提高炸药能量释放率,DNTF基AP/B复合粒子炸药爆热值(7 696 kJ/kg)较相同配方未包覆炸药爆热值(7 208 kJ/kg)提高6.5%以上。为揭示高氯酸铵(AP)包覆层对硼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AP包覆硼(AP/B)复合粒子。借助扫描电镜评估了AP/B复合粒子的包覆效果,利用CO2激光点火装置研究了AP/B复合粒子点火燃烧特性,通过量热弹测试了DNTF基AP/B复合粒子炸药的爆热值。结果表明:严格控制溶剂蒸发法工艺参数可使AP均匀地析出在硼的表面上,并实现硼的较好包覆;AP包覆层可以改善硼的燃烧完全性,AP/B复合粒子相比于硼粉以及AP燃烧更为剧烈且光照强度瞬间增至最大值;AP/B复合粒子可明显提高炸药能量释放率,DNTF基AP/B复合粒子炸药爆热值(7 696 kJ/kg)较相同配方未包覆炸药爆热值(7 208 kJ/kg)提高6.5%以上。  相似文献   

11.
热压烧结制备了Al2O3和Al2O3-TiC复合陶瓷。研究了起始粉末粒径对Al2O3-TiC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TiC显著地提高了氧化铝陶瓷的力学性能,σf和K1c分别提高了70%和90%。其中大颗粒TiC对氧化铝陶瓷的增韧尤为有利,其裂纹偏转增长了扩张路径,提高了材料的断裂抗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胶-凝胶法与自蔓延燃烧法相结合,研究一种Sol-gel自燃烧法合成Ni基纳米粉末的制备方法。用DTA-TG方法研究凝胶的燃烧过程,测定粉末的粒径。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络合法可形成稳定的Ni基干凝胶,具有自蔓延燃烧特性,可不经煅烧直接合成粒度为40~50 nm的纳米级Ni基合金粉末。  相似文献   

13.
纳米金属氧化物对HMX的催化热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PDSC、TG和等温TG方法考察了九种纳米金属氧化物对HMX热分解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HMX熔融之前,金属氧化物使HMX固相分解增大,尤其是PbO、Al2O3和TiO2大大地催化了HMX的固相分解,3 MPa压力下PbO和Al2O3使HMX的固相放热抵消了HMX的熔融吸热,使熔融峰消失.PbO也催化了高压下HMX的液相分解,但Al2O3和TiO2对液相分解的作用不大.低升温速率TG结果和低于HMX熔融温度的等温TG试验结果与常压DSC固相分解的结果一致,其结果更有利区分纳米与非纳米材料的不同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AZ91D镁合金表面激光熔覆Al+Al2O3涂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AZ91D镁合金的表面性能,试验利用3kW横流CO2激光器在AZ91D镁合金表面上进行了激光熔覆Al+Al2O3涂层处理。熔覆后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熔覆层进行了微观分析,测试了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及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熔覆层由Mg,Mg17Al12,Al2O3等相组成,表层微观结构主要是Mg和Al的亚共晶基体及其上弥散的Al2O3颗粒;熔覆层的平均显微硬度最高达到250HV0.05,明显高于基体AZ91D(70~80HV0.05);其磨损性能与基体相比也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Mo(Si,Al)2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形貌与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铌合金C-103基体表面制备Mo(Si0.6,Al0.4)2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SEM、EDS、XRD等仪器分析研究涂层的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冶金结合,通过扩散形成中间结合层;在高温氧化环境下,Mo(Si0.6,Al0.4)2涂层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主要为Al2O3,内层为Al2O3、SiO2、3Al2O3·2SiO2和HfO2相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王慧心  任慧  闫涛  李雅茹 《兵工学报》2019,40(7):1373-1380
针对氧化铝外壳导致纳米铝粉反应活性下降的问题,尝试在电爆炸制备纳米铝粉的同时直接用聚乙烯醇(PVA)包覆。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激光粒度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同步热分析仪表征样品的表观形貌、粒度分布,表面元素价态以及热响应行为。依据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T 617.1—2007,分别对微米铝粉、纳米铝粉及原位包覆产物的燃烧热和活性铝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PVA原位包覆铝粉具有多核结构,球形度良好;包覆样品活性铝含量达到84.27%,比纳米铝粉提高了22%,PVA包覆有效降低了氧化铝外壳的生长厚度;与微米铝粉相比,包覆样品氧化反应起始温度低(548.6 ℃),释能迅速;PVA原位包覆铝粉兼具高反应活性和快速释能效应,在含能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微/纳米铝粉点火燃烧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纳米铝粉在火炸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揭示其在推进剂中的燃烧机理,利用CO2激光点火装置对不同类型微/纳米铝粉点火燃烧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纳 米铝粉配比中纳米铝粉含量越高,点火燃烧性能越好;80 nm铝粉的点火延迟时间稍大于120 nm 铝粉,分析是由于活性铝含量降低其熔化所产生的内外压差变小所致。同时分析了微米铝粉与纳米铝粉的点火燃烧机理:经纳米镍粒子表面改性后微米铝粉点火燃烧性能有所改善,此时纳米镍粒子作为氧的载体;利用有机物包覆改性纳米铝粉,点火延迟时间增加,但结合其防止纳米铝粉氧化及自身能量性能两方面,采用含能聚合物包覆改性纳米铝粉仍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球磨过程中的涂层形成与粉末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Cr粉、Al粉、Cu粉、Cr20Al80粉末球磨过程中粉末粒度尺寸的变化以及磨球表面涂层的形成规律,结果发现,磨球表面涂层的形成与粉末细化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球磨初期,磨球涂层厚度迅速增加,随后逐渐趋于稳定.Cu粉末在球磨过程中未在磨球表面形成涂层.金属粉末球磨至24h后,随球磨时间增加,磨球涂层厚度几乎不再变化;除Al粉末外,其余金属粉末的细化速率降低.磨球塑性好易形成厚涂层,粉末脆性大容易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