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针对基于密度的噪声应用空间聚类算法(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计算复杂度较高以及无法聚类多密度数据集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网格聚类算法和DBSCAN相结合的融合聚类算法(G_FDBSCAN)。利用网格划分技术将数据集划分为稀疏区域和密集区域,分而治之,降低计算的时间复杂度和采用全局参数引起的聚类误差;改进传统的DBSCAN聚算法得到FDBSCAN,将密集区域中网格聚类的结果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后续的聚类,在网格划分基础上进行邻域检索,减少邻域检索和类扩展过程中对象的无效查询和重复查询,进一步减少时间开销。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与DBSCAN算法、DPC算法、KMEANS算法、BIRCH算法和CBSCAN算法相比,在聚类结果接近或达到最优的情况下,聚类效率分别平均提升了24倍、11倍、2倍、3倍和1倍。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存在簇边缘网格中包含噪声点、利用网格相对密度差进行网格合并时不能区分密度均匀变化的网格等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区域划分的多密度快速聚类算法MFCBR。算法把数据空间划分成密度不同的网格,利用网格索引表和网格中心密度差合并网格形成簇,然后分别计算每个簇的边界网格质心、边界网格和最近簇网格中心位置,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来排除簇边界网格数据中包含的噪声点。实验表明,该算法在降低噪声数据对聚类干扰的同时,且对密度均匀变化的多密度数据集也有较优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格相对密度的多密度聚类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网格相对密度的概念和边界点提取技术,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多密度聚类算法。该算法使用网格相对密度识别具有不同密度聚簇的相对高密度网格单元,聚类时从相对高密度网格单元开始逐步扩展生成聚簇。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地识别不同形状、不同密度的聚簇并对噪声数据不敏感,具有聚类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网格密度影响因子的概念,通过加权处理考虑了相邻网格的综合影响,能较好地代表当前网格相对密度,然后利用它来识别具有不同密度聚簇的高密度网格单元,并从高密度单元网格进行扩展,直至生成一个聚簇骨架,对边缘网格边界点进行识别和提取,提高网格聚类精度.通过实验验证,新算法能对不同大小与形状的聚簇进行聚类,可以识别具有多个密度的不同类组成的数据集,能捕获聚簇边界点,聚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网格索引的数据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效率,避免算法在执行过程中的多余搜索,提出了一种基于DBSCAN算法的改进的空间数据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用对象邻域空间进行划分的方法,将网格索引结构应用于该算法。在核心对象的邻域内选择八个方向上未标记且距离核心对象最边缘的对象来扩展种子对象,减少查询次数,降低聚类的时间复杂度。在实验中,利用海量数据集对算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新算法在保证聚类精度的情况下时间效率显著高于DBSCAN算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数据集中数据分布密度不均匀以及存在噪声点,噪声点容易导致样本聚类时产生较大的偏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框架下改进的多密度SNN聚类算法。网格化递归划分数据空间成密度不同的网格,对高密度网格单元作为类簇中心,利用网格相对密度差检测出在簇边界网格中包含噪声点;使用改进的SNN聚类算法计算边界网格内样本数据点的局部密度,通过数据密度特征分布对噪声点进行类簇分配,从而提高聚类算法的鲁棒性。在UCI高维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算法相比,该算法通过网格划分数据空间和局部密度峰值进行样本类簇分配,有效地平衡聚类效果和时间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网格化数据集来减少聚类过程中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密度和网格的簇心可确定聚类算法.首先网格化数据集空间,以落在单位网格对象里的数据点数表示该网格对象的密度值,以该网格到更高密度网格对象的最近距离作为该网格的距离值;然后根据簇心网格对象同时拥有较高的密度和较大的距离值的特征,确定簇心网格对象,再通过一种基于密度的划分方式完成聚类;最后,在多个数据集上对所提出算法与一些现有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准确性与执行时间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具有较高的聚类准确性和较快的执行速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数字PCR系统的配套软件缺少多重实验液滴分类功能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网格区域化DBSCAN聚类算法.首先对数据进行网格映射,建立网格索引;然后计算网格间权值并进行深度搜索扩张;最后将网格空间的聚类结果映射回数据空间.人工数据集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识别簇边缘区域且具有优良的运行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网格区域化DBSCAN聚类的数字PCR液滴分类方法,经由对比实验及有效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便捷、准确地进行液滴分类.可见所提方法适用于数字PCR液滴分类.  相似文献   

9.
为改进EMicro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GDF-CUStreams算法。该算法采用网格特征向量存储数据的分布特征,通过更新网格特征向量合并成簇对不确定数据流聚类,对新数据点的到来采用增量聚类。通过网格密度和网格质心之间的距离判定网格是否是零星网格,利用网格引力对簇边界进行优化,检测和删除零星网格,使簇边缘更加平滑,提高聚类精度。其中网格密度和网格质心都采用增量更新。实验结果表明,与EMicro算法相比,GDF-CUStreams效率更高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DBSCAN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为提高它的运行效率,提出了基于网格的DBSCAN算法GbDBSCAN。该算法使用网格划分的方法和数据分箱技术,减少了判定密度可达对象时的搜索范围,降低了算法的运行时间,而且算法还能够识别并处理边界点。实验结果表明,GbDBSCAN在不降低DBSCAN聚类质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DBSCAN算法处理低维数据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Density-based semi-supervised cluster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emi-supervised clustering methods guide the data partitioning and grouping process by exploit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among else in the form of constraint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semi-supervised density-based clustering method. Density-based algorithms are traditionally used in applications, where the anticipated groups are expected to assume non-spherical shapes and/or differ in cardinality or density. Many such applications, among else those on GIS, lend themselves to constraint-based clustering, because there is a priori knowledge on the group membership of some records. In fact, constraints might be the only way to prevent the formation of clusters that do not conform to the applications’ semantics. For example, geographical objects, e.g. houses, separated by a borderline or a river may not be assigned to the same cluster, independently of their physical proximity. We first provide an overview of constraint-based clustering for different families of clustering algorithms. Then, we concentrate on the density-based algorithms’ family and select the algorithm DBSCAN, which we enhance with Must-Link and Cannot-Link constraints. Our enhancement is seamless: we allow DBSCAN to build temporary clusters, which we then split or merge according to the constraints. Our experiments on synthetic and real datase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improv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2.
We present a modified find density peaks (MFDP) clustering algorithm. In the MFDP, a critical parameter, dc, is auto-defined by minimizing the entropy of all points. By considering both the point density, ρ, and large distance from points with higher densities, δ, the high-dimensional points are transformed into a 2D space. The halo points of the original FDP cluster algorithm are redefined, and a definition of boundary points is introduced to illustrate the intersection region between clusters. To demonstrate the clustering ability, the distance-based K-means clustering and density-based algorithms DBSCAN, original FDP are employed respectively. Four criteria are introduced to evaluate the clustering algorithms quantitatively. For most of the cases, the MFDP provides a superior clustering result than both of the typ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s, and FDP in 20 commonly used benchmark datasets, particularly in clearly depicting the intersection region between clusters. Finally, we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FDP in the cluster analysis of conformations in molecular dynamics (MD). In the MD clustering process, eight typical cluster center conformations are selected in six collective variable spaces. Moreover, it is in strong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 The clustering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for generalized applications of the modified algorithm to similar problems.  相似文献   

13.
董晓君  程春玲 《计算机科学》2018,45(11):244-248
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值的聚类算法(Clustering by Fast Search and Find of Density Peaks,CFSFDP)是一种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通过发现密度峰值来有效地识别类簇中心,具有聚类速度快、实现简单等优点。针对CFSFDP算法的准确性依赖于数据集的密度估计和截断距离(dc)的人为选择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核密度估计的K-CFSFDP算法。该算法利用无参的核密度估计分析数据点的分布特征并自适应地选取dc,从而搜索和发现数据点的密度峰值,并以峰值点数据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基于4个典型数据集的仿真结果表明,K-CFSFDP算法比CFSFDP,K-means和DBSCAN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据场的改进DBSCAN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可以识别任意形状的类簇,但聚类结果依赖于参数Eps和MinPts的选择,而且对于一些密度差别较大的数据集,可能得不到具有正确类簇个数的聚类结果,也可能将部分数据错分为噪声。为此,利用数据场能较好描述数据分布,反映数据关系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场的改进DBSCAN聚类算法。该算法引入平均势差的概念,在聚类过程中动态地确定每个类的Eps和平均势差,从而能够在一些密度相差较大的数据集上得到较好的聚类结果。实验表明,所提算法的性能优于DBSCAN算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DBSCAN)是最有效的轨迹数据挖掘方法之一,但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往往受到输入参数选择的限制。在轨迹数据挖掘中,聚类结果不仅受到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的影响,还受到聚类中坐标点个数的影响。因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内外占空比的集群有效性指标来平衡这三个因素,该指标可以自动选择密度聚类的输入参数,并在不同的数据集上形成有效的聚类,优化后的聚类方法可应用于出行者行为轨迹的深度分析和挖掘。实验结果证明,与传统的有效性指标相比,提出的基于占空比的评价指标能够优化输入参数,获得较好的出行者位置信息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6.
周世波  徐维祥 《控制与决策》2018,33(11):1921-1930
聚类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复杂数据集中存在的簇间密度不均匀、聚类形态多样、聚类中心的识别等问题,引入样本点k近邻信息计算样本点的相对密度,借鉴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值聚类(CFSFDP)算法的簇中心点识别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密度和决策图的聚类算法,实现对任意分布形态数据集聚类中心快速、准确地识别和有效聚类.在7类典型测试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聚类算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与经典的DBSCAN算法和CFSFDP等算法相比,在没有显著提高时间复杂度的基础上,聚类效果更好,对不同类型数据集的适应性也更广.  相似文献   

17.
王军  周凯  程勇 《计算机应用》2019,39(2):403-408
密度峰值聚类(DP)算法是一种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当它处理的单个聚类包含多个密度峰值时,会将每个不同密度峰值视为潜在聚类中心,以致难以在数据集中确定正确数量聚类,为此,提出一种混合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C-DP。首先,以密度峰值点为初始聚类中心将数据集划分为子簇;然后,借鉴代表点层次聚类算法(CURE),从子簇中选取分散的代表点,将拥有最小距离的代表点对的类进行合并,引入参数收缩因子以控制类的形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4个合成数据集上C-DP算法比DP算法聚类效果更好;在真实数据集上的Rand Index指标对比表明,在数据集S1上,C-DP算法比DP算法性能提高了2.32%,在数据集4k2_far上,C-DP算法比DP算法性能提高了1.13%。由此可见,C-DP算法在单个类簇中包含多密度峰值的数据集中能提高聚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密度峰值聚类(DPC)算法在对密度分布差异较大的数据进行聚类时效果不佳,聚类结果受局部密度及其相对距离影响,且需要手动选取聚类中心,从而降低了算法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共享近邻与累加序列的密度峰值算法DPC-WSNN。基于加权共享近邻重新定义局部密度的计算方式,以避免截断距离选取不当对聚类效果的影响,同时有效处理不同类簇数据集分布不均的问题。在原有DPC算法决策值的基础上,生成一组累加序列,将累加序列的均值作为聚类中心和非聚类中心的临界点从而实现聚类中心的自动选取。利用人工合成数据集与UCI上的真实数据集测试与评估DPC-WSNN算法,并将其与FKNN-DPC、DPC、DBSCAN等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PC-WSNN算法具有更好的聚类表现,聚类准确率较高,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