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折流杆换热器是为了避免管束振动而开发的一种新型管束支撑换热器,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限于换热器结构的复杂性,其壳程流体的流动和换热细节信息还不甚清楚。为了进一步掌握折流杆对壳程流体的强化传热机理,基于CFD技术研究了折流杆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为折流杆换热器的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管壳式换热器是一种传统的、应用最广泛的热交换设备。由于它结构坚固,并且能选用多种材料制造,故适应性极强。文章着重介绍了换热器常见的失效形式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将平行耦合微带线设计方法与微波仿真软件ADS2009相结合,针对超宽带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了带通滤波器.该设计将多级平行耦合微带线进行级联,解决滤波器频带窄、纹波特性差、插入损耗大等问题.选取高度、间隔和长度3个参数对滤波器进行优化与仿真,实物测量结果为插入损耗小于3 dB,带外抑制高于10 dB.与软件仿真结果相比,该设计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可满足超宽带室内定位接收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换热器是烟熏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换热器的实际设计很多情况下依赖于经验与之后的实验验证。如何有效地简化换热器的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研究主要基于Fluent平台对U型管换热器进行仿真模拟,以探索U型管换热器热交换原理。通过研究U型管的结构特点,将一层U型管作为一基本单元;对基本单元进行仿真分析,将所得的数据进行数值拟合,得出U型管入口温度、层数以及出口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从而建立U型管层数与出口温度之间的温度降数学模型。该函数可以有效地反映出U型管换热器温度降的趋势,为实际设计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5.
齿槽转矩脉动是影响直流外转子电机输出转矩脉动的主要原因。为抑制齿槽转矩脉动,根据电机的结构参数建立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齿槽转矩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获取的齿槽转矩曲线吻合较好,证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然后,采用Taguchi方法,以齿槽转矩峰值和平均输出转矩作为优化目标,以槽口宽度、极弧系数、气隙长度、平行齿宽为控制因子,选取槽口宽度加工误差、气隙长度加工误差、平行齿宽加工误差和永磁体剩磁变化作为噪声因子,对电机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性能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用Taguchi方法优化电机设计参数,能够在电机平均输出转矩略有增加的同时,显著降低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6.
将剥鳞改性后的羊毛粗纱和苎麻粗纱平行喂入HN-43—02—12型空心锭子花式捻线机,利用平行纺的原理设计合理的纺纱工艺,加工出羊毛与苎麻纤维相互平行排列、外包涤纶长丝的三组分复合纱线。通过反复上机试验寻找出最佳工艺参数,克服了羊毛与苎麻性能上的差异所产生的纺纱过程中的牵伸不匀问题,通过添加芯纱与上、下两组长丝的不同时性,开发出两种单包和双包结构的复合纱线,保证了纱线的强力。  相似文献   

7.
冷藏运输车真空隔热厢体的温度场特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冷藏运输车厢的隔热性能,设计一种聚氨酯嵌套真空隔热板复合结构,对比分析聚氨酯嵌套真空隔热板复合结构、全聚氨酯板的"Z"字型和"工"字型加强筋结构的热力学性能,对嵌套真空隔热板和全聚氨酯板的厢体进行温度场模拟仿真,研究真空隔热板在保温板中的不同嵌套位置对厢体隔热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聚氨酯嵌套真空隔热板复合结构符合强度要求,可提高车厢的隔热性能,真空隔热板嵌入保温板中间,被聚氨酯形成良性包围的情况下更能充分发挥真空隔热板的隔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7种绢丝复合绸针织起绒织物进行服用性能测试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该类织物的透湿性、抗弯刚度、抗皱性及抗起毛起球性等常用服用性能与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采用相对性能比较法,对绢丝复合面料与纯蚕丝面料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绢丝复合绸针织起绒织物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其结构参数对服用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基于AN SY S的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用ANSYS软件对U型管换热器的管板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出了管板参数的最佳组合,为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器件击穿特性,在Double-RESURF器件的衬底上引入N型的浮空层,构建出一种带部分浮空层的LDMOS器件。利用TCAD仿真软件对器件进行仿真,通过建立二维击穿模型的建立,对器件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实现提升器件的击穿性能的目的。结果表明对器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改善器件的击穿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新型空心内管换热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空心内管换热器。该换热器的核心结构就是在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束中的每个换热管内。各内置1根封闭的空心内管。在该内管外固定有小螺旋导流叶片.并将内管的一端或两端固定于管板或壳体上。该结构可以改善管内循环状态,提高换热强度。具有该结构形式的换热器,同时具备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强度高和板式换热器换热系数高的优点,是综合性能较为优越的换热器形式。  相似文献   

12.
刘江坚 《染整技术》2007,29(1):44-44,49
换热器的结构型式不同,其换热效率差别很大。对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做出局部改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钛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焊接接头补焊失效的原因,提出了实施修复的可靠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干冰膨胀烟丝生产线运行中,存在膨胀烟丝工艺气体温度偏低和工艺换热器列管变形、爆管等问题,其故障原因主要在于换热器结灰、结垢严重,造成换热管换热不均匀;柴油燃烧后的气体和膨胀烟丝后的工艺气体中含有有害物质,以及高温都会对管壁产生腐蚀,造成换热器效率低,导致换热管变形,甚至爆管。在换热器中增加20根管子,即增加换热面积,并将换热管纵向的2个法兰口改为可拆卸式,改进后不仅满足了设备维护周期的要求,减少了热能损失,也方便了换热管的检查和维修。  相似文献   

15.
王雷  蒋宁 《轻工机械》2012,30(2):9-12
基于MATLAB 7.6开发了管壳式换热器,充分利用压降优化设计软件。通过改变换热器结构,充分利用管壳程压降,提高传热系数,减少换热面积。通过案例分析表明,充分利用压降后,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提高了21%,换热面积减小了20%,大大减少了换热器的投资费用。  相似文献   

16.
换热网络各个物流的进口温度、质量流量等参数经常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与正常值产生巨大的偏差.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有效的控制系统来调节,把换热网络设计成具有弹性的网络.运用温度响应系数合成弹性换热网络.当换热网络中某些参数,如进口温度、质量流量等在一定的范围变化时,换热网络仍能使某些物流达到规定的换热要求,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童蕾  王宏  杨运喜 《轻工机械》2009,27(3):21-24
通过大金UWA120AY型风冷冷水机组一次故障的检查与维修的工程实践,分析了系统发生内漏的原因,实现了故障的正确检查与维修。采取增大过滤器目数和改善换热器运行环境,提高系统工作可靠性。针对其板式热交换器存在的工程隐患。提出处理对策并实施。出厂的空调设备只能算是半成品,正确规范的安装方法对最终使用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特别在水质差的地方,宜慎重使用板式换热器,考虑机组效率可接受的情况下,应采用壳管式换热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吴乐凡  向忠  黄晓东  胡旭东 《纺织学报》2017,38(10):118-123
为提高蒸汽换热器换热效率,提出了一种在水平换热管中插入芯棒的含芯棒蒸汽换热管结构,并通过采用Fluent中两相流模型分析了该结构中芯棒直径对换热管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芯棒的插入使得管内两相流流体的平均流速与管道壁面附近速度梯度增大,故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定量而言,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在棒径比值处于0.52~0.57区间范围内时,换热管内蒸汽冷凝率最高及通流截面内速度梯度最大,此时换热效率达到最高,可确保较低的换热管出口温度和稳定的换热效率。此外,场协同性能分析结果还表明,协同角与棒径比值?呈正相关性,且当棒径比值?>0.52后,芯棒对水平换热管的强化传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高炯  徐向阳 《染整技术》1996,18(4):17-19
喷射染色机换热器的结构设计的独特之处是:已知加热时间,要求所设计的换热器在一定时间内,将已知量的染液加热到预定的温度。本文讨论了这种换热器的设计方法及改进设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化工厂氯化钾车间现有的150 m2管壳式换热器,在生产过程中多次出现管板与换热管接口处渗漏以及换热能力略显不足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原管壳式换热器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在更新改造设计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计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