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丑  王波  叶宇  管杨杰  杨全 《机电元件》2022,(5):60-61+64
符合GJB 177A-99《压接接触件矩形电连接器总规范》的压接接触件矩形电连接器(以下简称GJB 177A矩形电连接器)在机载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高军用装备的质量保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连接器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用户经常会遇到一些影响连接器可靠性的问题,文章对插头和插座的安装尺寸、后紧定销的使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保证连接器可靠性的方法,期望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规避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一款国产宇航用微矩形高速电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传输性能设计,指出了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点及可靠性方面的考虑,通过理论分析及计算确定了产品的关键设计指标,通过电磁场仿真建模优化了产品结构参数,最后通过试验验证证明了国产宇航用微矩形高速电连接器的实际可靠性水平满足设计要求及用户的实际要求。同时,该款宇航用国产微矩形高速电连接器的研制为后续其它宇航电连接器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矩形自浮动电连接器是一款空间环境特殊用途连接器,其需要实现的特殊性能指标包括长寿命(至少6000次)、轻插拔力、真空冷焊、极限高低温插拔(-110℃~125℃)等。本文论述了开展矩形自浮动电连接器研制过程中针对接触件的选型、计算、仿真及试验验证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种新型鹰爪(EAGLE GRIP)接触件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4.
叶宇  王庆霞 《机电元件》2021,41(1):15-18
随着数字化信息的快速发展,耐环境框架面板组合式矩形电连接器的需求应运而生,如何研制出满足各种机柜应用的矩形电连接器就成为国内连接器工程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根据系统应用情况,开展相关技术方案研究,提出了真空高电压高密度多芯绝缘安装板结构设计、多规格接触件集成设计、防结露结构设计、大芯数连接器低插拔力设计技术,以...  相似文献   

5.
王凤 《机电元件》2003,23(2):19-21,64
气隙击穿是高电压电连接器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气隙击穿与连接器的爬电距离、材料的介电强度、插孔接合面压力及电极表面形状等有关。文章对超小型矩形六芯高电压电连接器的设计原理、总体设计、界面设计、接触件设计、灌封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市场对自短路矩形连接器需求,依据自短路系统设计思想,利用冠簧孔组件的簧片间的弹性接触,开发了电气控制系统专用矩形连接器簧片式自短路结构。该结构能实现电连接器插合时的自动短路和断路,产品在应用中展现了很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针对微矩形电连接器装配过程中易出现插针轴向尺寸高低不一致的问题,通过采取控制插针压接尺寸精度、改进工装结构、优化装配工艺流程等措施,保证了插针的装配尺寸,有效提升了微矩形电连接器的装配质量一致性和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SAE AS81659A《压接接触件矩形电连接器通用规范》规定了两个系列压接可拆卸接触件矩形电连接器的全部要求,它包括单个、两个、三个、四个绝缘安装板外壳结构连接器。它是美国国防部根据其军民通用的需求,将MIL-C-81659B中的内容全部转换而得。GJB 177A-1999也是如此,但两者在内容上存在较大区别。本文将两者的区别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修订国家军用标准提供前期的参考,同时也为我国标准实现军民通用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接触件是军用电连接器的关键核心零件,其设计与制作工艺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本文在分析我国军用电连接器接触件生产应用现状和与发达国家差距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军用电连接器接触件技术集成创新的必要性。並提出了建立接触件技术集成创新生产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需要针对电连接器的接触件进行结构力学分析。本文提出了片簧接触件分离力的一种简单计算方法,建立了接触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接触件的插拔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接触件插拔过程中的接触压力、分离力和应力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强度校核。通过对电连接器接触件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化仿真、数值计算和优化设计,得到提高接触件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航天器进行在轨维护,特别是负载电源控制系统故障时,要求对大功率负载进行带载热插拔。本文提出触点并联分时通断技术,通过耐高压接触件与良导电接触件的并联混装设计、异形抗烧蚀接触件设计,确保连接器耐高压接触件先通后断,承受分断电弧烧蚀,使带载热插拔时连接器良导电接触件受到保护。研制出可多次可靠热插拔的大功率连接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一种模块化易插拔矩形电连接器的设计进行说明,并对产品的插拔结构设计、接触件结构和固定方式、基座结构及排列进行详细分析,结合产品验证,证明产品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密封微矩形连接器接触件键合面铣削工艺试验研究,分析铣削过程不同的铣削方式、切削参数、刀具悬伸量、装夹方式、零件和组件尺寸一致性等因素对键合面毛刺的形成影响机制,并从加工工艺角度出发,提出在微矩形连接器接触件键合面铣削过程中减小和控制键合面毛刺的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孟祥刚 《机电元件》2006,26(3):41-44
对电连接器绝缘电阻测试、耐电压测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传统上多芯电连接器绝缘测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芯连接器接触件之间和接触件与壳体之间绝缘的二次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弹性接触件是影响电连接器电接触性能的关键零件。本文在阐述各种结构形式弹性接触件性能特征和选用基础上,重点介绍瑞士PRECI-DIP技术集成创新的冠簧式(鹰爪)插孔接触件,并论述了电连接器弹性接触件质量控制和可靠性保证要点。  相似文献   

16.
MIL-DTL-32139 《外壳定位超微矩形电连接器通用规范》规定了端接在印制电路板上或连接在电缆组件上的超微矩形电连接器的全部要求,该连接器同排接触件中心距为0. 635mm,GJB7245-2011也是如此。MIL-DTL-32139首次发布时间是2003年12月16日,GJB7245-2011首次发布时间是2011年1月20日。但是MIL-DTL-32139已经换版了7次,从而导致两者在内容上存在较大区别。本文将两者的区别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修订国家军用标准提供前期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接触可靠性是电连接器的一项关键指标,为了提高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针对电连接器冠簧接触件,进行结构力学分析与接触电阻、单脚分离力的计算。接触电阻和插拔力是影响接触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测试插拔过程中的接触电阻、插入力和分离力随插拔次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冠簧接触件的接触件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特性与接触电阻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BAQUS的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力与接触电阻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完成了摩擦系数、过盈量和线簧数对插拔特性的影响分析,进而应用热电耦合仿真技术实现了接触电阻的仿真。所得的结论可为电连接器接触件的设计提供依据,并为接触件的磨损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接触电阻和插拔力等特性参数是电连接器接触件稳定与可靠的重要指标。设计了一种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接触件在不同插拔速度、插拔位移和同轴度条件下的接触电阻、插拔力和插孔形变。最后,以某接触件为例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插拔速度对插拔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公司现有采用过盈冲压方式实现接触件固定的电连接器结构为基础,论述了该类结构的应用现状,对结构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明确了过盈冲压型电连接器接触件固定结构设计的改进方向和目的。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案,并明确了各方案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为后续采用过盈冲压方式实现接触件固定的电连接器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