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上课铃响了,今天我要带领学生们学习《含羞草》这篇课文。这节课主要讲述了自鸣得意的含羞草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与月季、荷花、菊花和红梅比美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旨是告诉学生做人不能骄傲,每个人都各有各的长处。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七组课文之成长的故事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课计划3个课时完成,大致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热爱生命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简短的抒情散文,它真切地描写了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达了盲童热爱生活,珍爱生  相似文献   

4.
第一课时:《杨氏之子》、《打电话》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杨氏之子》(精读)和《打电话》(略读)两篇课文。其中,《杨氏之子》为短小文言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认识精妙语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小学二年级《语文》中的《松鼠的尾巴》一课,是一篇富有童话色彩和科学味道的文章,课文生动有趣,文本条理清晰,很适合采用动画技术进行形象展现。在教学设计之初,我考虑过将全文以动画片的形式进行推进,可以预想的是学生应该会对此种方式比较感兴趣,但学生究竟是对动画这种技术感兴趣,还是对课文的内容感兴趣呢?如果学生只是抱着看动画片的心态来学习这篇课文,语文课就变成了一堂动画欣赏课,而忽略了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  相似文献   

6.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课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神奇的计算机网络》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江苏省教研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网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共一课时,是学生第一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 《父母的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篇小说,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这一主题来安排的,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本课文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要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人教版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略读课文,作为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应当把握好本课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在学习中应该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2.这是一篇介绍历史的课文课文选自《世界五千年》,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  相似文献   

10.
光盘总汇     
《中国现代散文精品》光盘日前已由福建省出版总社正式出版发行,分为文本篇和欣赏篇两张光盘。文本篇收录了100余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的经典散文作品1000多篇,共计200余万字。如鲁迅的《好的故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同时附有每一位作家简介和较详尽的作品目录。此外,该光盘还撷集上述作家不同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奇妙的克隆》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高新科技"篇中的一篇自由读写课文。本单元集中介绍了航天、克隆、基因等高新科技的基本知识,旨在通过本单元的选读,让学生了解更多未知领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激情和决心。  相似文献   

12.
●教材解读《秦兵马俑》是四年级上册第五组中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分析 <我是什么>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优秀课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片段组成:《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本课分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感悟三个片段中人物的性格品质。第二课时要求学生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拓展迁移,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我因为要参加优质课评比,执教了《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也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昏倒在地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智谋为题,选编了两篇传统智谋故事作为主体课文。通过学习课文,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贺龙和包拯两位历史人物,而且要引导学生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态度上懂得智慧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片段组成:《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本课分成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感悟三个片段中人物的性格品质。第二课时要求学生领悟描写人物的方法,并拓展迁移,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第八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文,是一篇含义深刻的外国历史故事:古代苏格兰王子英勇抗击侵略军却屡战屡败。在他几乎丧失信心时,偶然看到蜘蛛在风中结网的场景,从中深受启发,再次振作,终于取得了第八次战斗的胜利,赶跑了侵略军。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教材第三册有一篇课文《动手试一试》,讲了居里夫人(玛丽亚)小时候的故事:一名科学家给小学生做了一个实验,他往满满的水中丢进一颗石子,水漫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神奇的计算机网络》是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江苏省教研室编写的《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网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共一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从所学习的技术内容来说,本课是新授,主要通过理论学习和体验活动来感受神奇的计算机网络;从此学生就进入了神奇的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