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岐 《市政技术》2015,33(1):194-197
苏州中心CBD项目是城市综合体开发以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实践,其地下部分在功能上集成了轨道交通、停车库、地下步行街、综合管沟等公共配套设施,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巨系统。笔者结合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总结了苏州中心CBD等重大地下综合体项目在咨询以及勘察设计阶段管理中的经验,以期对城市地下综合体项目设计管理有一定借鉴作用,为提高设计管理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开发的地下综合体是一种能充分利用轨道交通资源的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在系统分析城市地下综合体开发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结合地铁车站、隧道与地块开发建筑共建的上海日月光中心这一地下综合体工程的成功实践,对软土地区建造大型地下综合体所面临的岩土工程问题及工程技术对策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为软土地基中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区域综合工程提供工程借鉴和交流。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与轨道交通枢纽相结合的地下综合体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地下综合体中庭式枢纽站点是集交通性、公共性、商业性于一体的空间形态,具有独特的空间优势、新颖的空间效果、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首先探讨了中庭式枢纽站点在土地利用、使用效率、空间品质方面的优势和类型特征。其次,对此类空间由于功能高度集成和属性多重复合所带来的疏散难点进行分析。并以此为目标,从平面空间、竖向空间和细节空间等方面提出相关空间设计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当前地铁建设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上海9号线金海路站地铁上盖及其周边综合体开发是轨道交通结合城市综合体开发的工程。其地下空间结构开发采用分期建设,各分区之间通过分期建设整体连接、整体同期共建、设置诱导缝、退界方式处理。详细介绍了各分区分期建设的处理方法,支护结构设计,邻地铁周边结构设计,地下开发与地铁主体结构的连接设计,沉降控制,超长地下室结构设计等关键问题,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简单介绍了地铁上盖综合体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部分解决方案。工程实践表明,采取的结构措施安全可行,可有效减少邻地铁周边建设对地铁建设、运营的影响,对类似的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核心区域土地资源不足,地下商业综合体等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其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已经具备多元化功能。但由于地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特殊性,在防火以及疏散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结合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地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实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地下商业综合体疏散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意在解决商业价值与地下空间疏散之间所存在的矛盾。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根据相关规范和疏散人员心理以及地下空间特征,结合商业活力优化,探讨性地提出该类建筑的防火及疏散设计要点,及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铁上盖综合体因其流线更复杂多变,对地铁人流的聚集及疏散更具有依懒性,从而对其中的商业模式、出入口布置及交通流线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变化。以"三花国际大厦"综合体内商业部分的人流设计为例,通过对项目出入口的分布、商业首层及二层平面交通、地下商业空间与地铁接驳关系的分析,对地铁上盖综合体及接驳商业内人行流线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关系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7.
城市综合体项目规模大、功能多、设计复杂,其地下空间承担人防、商业、交通、设备及停车等多种功能,因此需要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以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结合城市综合体地下空间开发与设计,提出相应设计要点,以提高地下空间合理性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要使城市综合体地下停车场与现代化城市发展相适应,就要进行地下停车场引导系统的相关设计结合地下车库的设计确定具体的设置标志、位置和密度,根据实际需求和设计原则优化实施方案,发挥系统的实际功效。  相似文献   

9.
城际轨道交通发展成熟,城市轨道交通也开始在城市交通中占据一定地位,而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的结合首当其冲,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是两则结合的重点。轨道交通空间的综合体设计可以将外来客流通过轨道交通综合体快速地融入到城市内部的交通中,从而减小客流到达城市时的疏散和换乘压力。文章对有关城际、城市轨道理论进行剖析,并通过实例对轨道交通综合体进行论证,为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的认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虹桥西交通广场延伸段集交通功能、公共商业服务功能、地下空间功能于一身。在虹桥枢纽西交通中心的交通设计中,利用商业综合体的竖向设计.连接便捷的轨道交通;进行流线设计,形成连通的地下商业功能空间;通过接口设计,预留周边商业开发的可能性。在西交通广场延伸段商业综合体的平面设计中,通过屋顶层的平面设计,创建丰富的景观空间;地下空间一层的平面设计,形成多样的地下空间效果;轨道交通站台的平面设计,实现完善的地下空间功能;优化景观设计,繁荣商业综合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拥挤的城市市内环境,使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小,人们向地下要空间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作为对人类社会影响最大的交通问题,如何在地下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如何规划,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是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The concept of wilderness, as denned in the U.S.A. Wilderness Act of 1964, is analyzed and found to be ambiguous. This is an administrative advantage. The concept of underground wilderness is then introduced and found to be applicable under the terms of the Act. It is argued that the longest cave in the world, the Flint Ridge Cave System in Mammoth Cave National Park, Kentucky, can and should be officially declared as wilderness by Congress even though the surface above it is now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3.
地下建筑     
巴黎市区的两座地区高速铁路网(Regional Express Network)E线车站:Magenta和Haussmann Saint-Lazare地铁站,其设计并无试图掩饰的地下世界的特点,而反是强调突出它,使之独具意蕴.  相似文献   

14.
探索新的生存空间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向地下拓展空间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讨论,提出地下空间建设会趋使城市出现另一种风貌。  相似文献   

15.
陈树青  卜钦祥 《建筑》2009,(22):10-19
上世纪中叶以来,以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和深圳为代表的国内大城市,为改善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开始了以高速度、大容量为特征的地铁建设,为建筑行业各路英豪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刘宏阳 《景观设计》2010,(2):J0003-J0003
JDS Architects公司设计了一项令人叹为观止的动物园规划方案,除了园内没有恐龙之外,该动物园设计与侏罗纪公园十分相似。该动物园位于韩国Dochodo岛,该岛是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旅游区域,在这里自然与建筑以平衡的方式共同存在。  相似文献   

17.
In New York, Craig Kellogg uncovers architect Beyer Blinder Belle's collaboration with production designer Klara Zieglerova and graphics firm 2×4 on a dramatic adaptive re-use.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地下水浮力对地下建筑结构产生的损伤特征和机理,通过一典型工程实例的结构变形和裂缝原因分析,并结合有限元程序对结构变形和变形后刚度变化的模拟计算,对地下水浮力作用下造成的结构变形机理,混凝土梁、柱、墙裂缝特征,以及对结构安全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下水浮力超出地下建筑自身重量,地下建筑在浮力作用下产生隆起变形和整体上移的趋势,而在周边挡墙处该上移趋势受土体约束,致使各柱、墙竖向变形不一致,导致结构构件开裂甚至局部破坏。损伤后的结构刚度大大降低。结构的总体损伤程度与平面尺寸相关,并受平面短边尺寸的控制,且结构构件损伤呈现周边大于中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地下托换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下托换技术在城市土木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简要说明地下托换技术的基本特点.介绍日本通常采用的地下托换技术,其中包括托换形式、设计施工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具有主题的地铁地下街广场是目前处理地铁地下街的一种设计手法,规划者利用在地下不同位置设置广场空间,使原本沉闷的地铁地下街空间,产生有趣的空间变化,有效的延长人们在地下街消费的步行距离,并吸引人潮在地下街聚集,对于地铁地下街的经营有重大的帮助.透过对上海市与台北市的地铁地下街广场进行观察并进行分析,讨论主题式地下街广场对于地铁地下街经营与对消费者的影响,并归纳出目前在地铁地下街所采用的主题式广场设计手法,以期作为未来规划者在进行地铁地下街规划工作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