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根据地震、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利用沉积相识别、古地貌恢复等方法,分析琼东南盆地中中新统古沟谷和坡折带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探讨在其背景上发育的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V"型、"U"型及宽缓碟型3类古沟谷,乐东凹陷和陵水凹陷北坡易形成"V"型或"U"型古沟谷,宝岛凹陷北坡发育宽缓碟型古沟谷;坡折带可分为沉积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3种类型,乐东凹陷和陵水凹陷北坡发育沉积坡折带,陵水凹陷和松南凹陷北坡发育断裂坡折带,宝岛凹陷北坡发育挠曲坡折带。不同类型坡折带对沉积具有差异性控制作用,表现为乐东凹陷和陵水凹陷北坡发育受沉积坡折带控制的大型富砂海底扇,是研究区主要的储层,该沉积时期水动力强、发育规模大、粒度粗、物性较好;断裂坡折带对陵水海底扇沉积的控制作用表现在断层下降盘发育朵叶复合体等有利沉积微相;挠曲坡折带控制宝岛凹陷发育的海底扇沉积,该沉积时期水动力较弱、粒度细、物性较差。综合分析认为,乐东凹陷和陵水凹陷北坡坡折带是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是下一步深水勘探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2.
塔南凹陷白垩纪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蒙启安  纪友亮 《石油学报》2009,30(6):843-848
塔南凹陷是在海拉尔-塔木查格盆地新发现的主要油气勘探和开发区。对早白垩世沉积充填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长期活动的同沉积断裂形成的、古地貌上突变的各种断裂坡折带对盆内沉积体系的发育及分布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塔南凹陷边缘和盆内的古地貌结构特征,将其划分为断崖型陡坡坡折带、断阶型陡坡坡折带、断阶型缓坡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4种类型,它们各自控制了不同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崖型陡坡坡折带控制着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陡坡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或近岸水下扇及前方的湖底扇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缓坡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在基准面下降阶段,盆内坡折控制着远岸湖底扇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3.
歧口凹陷古近纪坡折带特征及控沉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歧口凹陷古近纪为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斜坡背景广泛分布,发育断裂、挠曲、侵蚀、沉积等多种成因类型坡折带。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析为基础,对各种类型坡折结构特点、发育演化及成因模式等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古近纪坡折带发育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歧口凹陷发育构造、沉积、侵蚀等多种成因类型坡折带,构造坡折带样式受断裂特征及其组合控制,主要表现为单阶式和多阶式;坡折带形成及演化受古近纪基底先存构造、伸展、走滑等多重因素共同控制;构造作用形成的沟槽、转换带形成沉积物输入与其在盆内分散的通道,坡折带控制沉积相带的分异,物源大小及与斜坡倾向匹配关系控制层序样式及物源波及范围。  相似文献   

4.
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区坡折带发育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坡折带的研究,定义了坡折带的级次和类别,完善了坡折带在规模上的划分,并在构造旋回期次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相的展布规律研究了坡折带的演化历史,动态地刻画了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按规模大小本区坡折带可分为三个级次,按成因机制可分为侵蚀坡折带和断裂坡折带。研究区发育的一级坡折带呈S型走向贯穿南北,北部坡折带类型丰富,南部次之,中部最少。坡折带的演化与凹陷的活动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坡折带南、北演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在平北区所控制的三角洲相展布范围较平南区小。  相似文献   

5.
陆相断陷盆地独特的地质结构决定了其发育多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控制了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的形成与分布.南堡凹陷多凸多凹,存在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4种成因特征的坡折带类型,其分布受构造与沉积因素的双重影响,归根结底受长期、多期活动的断裂控制;坡折带控制了坡折砂的形成与分布,研究区发育断裂坡折砂、挠曲坡折砂、沉积坡折砂和侵蚀坡折砂4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它们受各成因类型坡折带控制,其有规律的分布构成了陆相断陷盆地坡折带控砂模式.  相似文献   

6.
南堡凹陷隐蔽油气藏以上倾尖灭、透镜体、断层—岩性及不整合遮挡和超覆等类型为主,其分布受不同类型坡折带,如断裂坡折带、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等控制。隐蔽油气藏成藏主控地质因素是断裂,其中同沉积基底大断裂控制了决定隐蔽圈闭形成和分布的各类坡折带的形成,而油源断裂则起到了将油气从烃源区输导到隐蔽圈闭中聚集成藏的关键作用。隐蔽油气藏成藏需要经过3个阶段:断裂控坡折带—坡折带控隐蔽圈闭—油源断裂输导成藏。  相似文献   

7.
在二连裂谷盆地群各个凹陷中,广泛发育不同类型的坡折带。按照成因可划分为断裂坡折、挠曲坡折、侵蚀坡折和沉积坡折4 种类型;按照形成的时间又可分为先生坡折、同生坡折和后生坡折3 种类型。其中,先生坡折和同生坡折具有控层、控相和控砂的作用。在横向上不同类型的坡折组合形成不同类型的坡折带样式,在纵向上不同类型的坡折常发生转化,从而造成不同类型油气藏在空间上的复式叠合连片分布。坡折带是含油气盆地中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因此,在勘探研究中,要特别重视对不同类型坡折带的识别,精细分析坡折带的控层、控相、控砂和控藏,指导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8.
根据东濮凹陷的构造演化和古地理分析,可以概括出3种坡折带模式:构造坡折模式、断层斜坡模式和断层 古隆(粱)模式。由于坡折带制约着盆地充填可容纳空间的变化,是砂岩厚度和层数的增加带,又多位于油气运移的上倾方向,因此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部位。近年来利用坡折带分析、结合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东濮凹陷岩性油气藏勘探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油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尔嘎朗图凹陷宝饶洼槽是二连裂谷盆地东南部的一个富油洼槽,剩余资源量大,岩性油气藏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生油岩、储集体、盖层、运移和储盖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腾一段和腾二段储盖组合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储盖组合,凹陷的沉积中心、砂体成因、断层、不整合面和坡折带6种主要因素制约着油气藏形成,其中坡折带是通过控制沉积相带而制约诸集砂体的展布,是油气藏形成的最主要的控制因素,缓坡-洼陷边缘断裂坡折带和沉积坡折带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0.
以构造坡折带理论为指导,通过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对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南马庄构造坡折带类型,以及与砂砾岩体分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构造坡折带与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研究表明,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组合样式,南马庄构造坡折带可分为梳状构造坡折带、帚状构造坡折带和阶梯状构造坡折带3类。不同的构造坡折带具有不同的发育特征,并且对砂砾岩体的控制作用也有所不同。总体来说,构造坡折带主干断裂及物源方向控制着砂体发育的位置,构造坡折带之下砂体明显加厚,砂体的展布方向受控于构造坡折带断裂的走向。构造坡折带容易形成岩性或断层—岩性等岩性油气藏圈闭,是进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区带。  相似文献   

11.
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以二连盆地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依据成因机制,坡折带可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和侵蚀坡折带三大类。构造坡折带可细分为断层、褶皱和挠曲坡折带三个亚类;沉积坡折带则易在台地和生物礁体的边缘形成或由沉积的差异压实作用和断层坡折带转化而来。根据二连盆地勘探实例,论述了不同类型坡折带与隐蔽油气藏形成的关系,并在乌里雅斯太凹陷东坡找到了5000×104t储量规模的坡折带复式油气聚集带。综合研究表明,坡折带是斜坡构造带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惠州凹陷新近系地处浅海陆架背景,地层发育相对平缓,通过地震、钻测井等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依然存在沉积坡折带、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3种主要类型的坡折带。这些坡折带在平面上呈顺源多级坡折带组合、斜交组合、梳状组合和平行山梁组合4种组合类型。并且坡折带的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间歇性、规模递变性和迁移旋回性。研究进一步揭示,盆地北缘和南部的坡折带对地层的叠置样式及沉积体系的发育和空间展布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南阳凹陷北部坡折带隐蔽油气藏勘探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坡折带是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对南阳凹陷北部坡折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阐述了坡折带的形成机制及坡折带控制下的层序的基本类型、体系域构成模式,并对坡折带控制下的隐蔽油藏的成藏条件进行了研究。勘探结果表明,南阳凹陷坡折带控制下的隐蔽油气藏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图5参4  相似文献   

14.
高邮凹陷为苏北-南黄海泰州组-阜宁组统一盆地解体形成的戴南组箕状断陷之一。戴南组断陷有断裂、侵蚀、挠曲成因3大类坡折,坡折平面凸缘、凹缘2类样式,构成10种坡折类型;存在泰州组-阜宁组新岩系、基底岩系2套物源,前者大套泥岩深刻影响了戴南组沉积体系建设。在明确岩相概念后,发现和命名了泥屑流扇相新类型,提出水下冲积扇、泥屑流扇、泥石流扇、扇三角洲、三角洲、辫状三角洲是戴南组主要沉积相类型。阐述了戴南组低位、湖侵、高位体系域中,断陷陡坡、缓坡和洼陷不同坡折带的沉积体系类型、展布及演化特征;发现了凸缘坡折沉积富砂的扇,凹缘坡折建设富泥的扇,总结出物源-坡折-扇相-砂体之间关系规律,并指出了砂岩发育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东营凹陷古构造对下第三系储集体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是典型的断陷湖盆沉积,沉积与古构造活动关系密切。北部陡坡带主要发育各种成因的砂砾岩扇体,基岩的起伏和断层活动控制了扇体的成因类型和展布。由于该带上的单断式构造坡折带与台阶式结构坡折带的断层活动有差异,造成扇体的沉积体系不同;中部洼陷带位于主控断层下降盘,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肖塌浊体积系。东营三角洲的3期东向西的进积分别与沙三段沉积期的3期构造运动相对应;南部缓带带发育一系列反向调节断层,导致同一斜坡差异沉降,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或滨浅湖沉积体系。通过对东营凹陷上第三纪古构造活动对沉积体系、骨架砂体控制作用的研究,明确了储集体与断裂体系的配置关系,对该区下一步蔽油藏勘探和井位部署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构造的重新解释和沉积相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凹陷陡坡带、洼槽带和缓坡带三元结构特征,属于单断箕状凹陷。以成烃条件为基础对不同结构单元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陡坡带靠近生烃洼槽的由同生断层形成的逆牵引构造、断阶带形成的断块圈闭与扇三角洲砂体有关的岩性、断层一岩性圈闭有利于聚集油气。位于洼槽内烃源岩层系的浊积砂体成藏条件最为优越。缓坡带鼻状构造圈闭、三角洲前缘部位和侧翼岩性圈闭、构造一岩性圈闭和与坡折带有关的的岩性圈闭发育部位对油气的聚集有利。  相似文献   

17.
中小型含油气盆地凹隆相间,同沉积断裂和褶皱发育,相变剧烈,不整合面多,生储盖组合优越,具备大规模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构造背景和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存在断裂坡折、挠曲坡折和沉积坡折等多种成因类型的坡折带,它们控制了上倾尖灭、透镜体、断层—岩性、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物性封闭等多种类型的隐蔽圈闭(油气藏)。隐蔽圈闭为隐蔽油气藏形成提供空间,输导体系沟通油源和隐蔽圈闭为隐蔽圈闭输送油气,烃源岩供给成熟油气,这3个基本要素在时空上形成有利的三维(元)一体关系,导致了隐蔽油气藏的形成。隐蔽油气藏形成需要经过3步(三步曲):断裂控坡折带、坡折带控隐蔽圈闭和油源断裂输导成藏。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渐新世涠三段是该凹陷最主要的储集层,因此对其沉积体系发育规律的研究对于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研究区钻井岩心精细描述入手,结合测井相、地震相、地震属性特征,确定了涠三段的沉积相并建立了断陷湖盆背景下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碟状—席状反射、前积反射、水道充填反射是涠三段最富砂的地震相。涠三段发育滨浅湖相、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4种沉积相类型。在滨浅湖背景下,受控于南缓北陡的半地堑湖盆结构,海中凹陷整体呈现出南北分异的沉积特征,表现为在南部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在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同时坡折带、断裂样式、沟渠古地貌等因素控制着来自三大不同方向物源的三角洲,南部企西隆起物源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并受坡折带控制在平面上划分出平原与前缘,中部涠西南低凸起物源受断裂控制在西侧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扇三角洲,西北部万山隆起物源的沉积物通过远距离搬运在研究区西北侧湖盆边缘形成辫状河三角洲。  相似文献   

19.
古地貌不仅对沉积盆地后期层序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同样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利用古地貌分析方法,对琼东南盆地②号断裂带附近区域进行了坡折带类型的识别和古沟谷的判别与追踪,分析了不同坡折带控制的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在研究区松涛凸起上识别出大量下切谷沉积,在此基础上判断出该区域的主要物源通道;②号断裂和②-1号断裂控制着该区域的沉积填充,按控制方式可划分为挠曲坡折和断裂坡折两种类型,控制着不同的沉积相类型.通过进一步分析认为,坡折带控制的低位扇体发育带是油气储集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0.
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双层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到第三系盆地结构类型,究竟是属于断陷型盆地还是坳陷型盆地,长期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为此,通过进行台北凹陷西部区域地层对比和地震剖面层序地层划分,分析了该区的构造演化与沉积演化,开展了沉积体系划分和沉积相带展布研究。结果认为:该地区侏罗系到第三系存在着双层结构,即在侏罗纪属于坳陷盆地,发育大型三角洲和滨浅湖及深湖、半深湖沉积;而在白垩纪和第三纪则属于山前断陷型盆地,南北短轴方向上发育山麓洪积扇体系。这一结论为理清该区侏罗纪到第三纪沉积构造演化及盆地类型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该区储层综合评价及有利岩性油气藏分布区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