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5mM HMBA(环六亚甲基双乙酰胺)诱导处理人胃腺癌MGc80—3细胞系后,细胞骨架及表面形态结构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显示,MGc80—3细胞多呈球型,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边缘有大量的丝状和片状伪足(图1)。经HMBA诱导后,细胞表面变化显著,主要表现在细胞表面微绒毛和边缘伪足的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出现一些突起或皱痕状结构。细胞的形态普遍趋于扁平铺展状,呈现出与人正常胃粘膜原代培养细胞相似的表面形态结构(图2)。细胞骨架整装电镜观察显示,MGc80-3细胞骨架结构松散,分布不均,纤维间常有断开和分叉现象(图3)。经诱导后细胞骨架纤维伸长,纤维结构致密、分布均匀,纤维间联接紧密,并有较多的纤维束状结构(图4),与对照组细胞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细胞骨架系统的立体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个角度拍摄同一物体,可得到具有“强烈”立体感的一对“体视”照片。细胞骨架具有复杂的空间排布。本文应用体视技术,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扫描透射电镜对体外培养细胞的骨架系统进行了观察,描述了生长在载网上,并经triton x—100消化的小儿包皮成纤维细胞的骨架纤维,特别是张力纤维的空间分布及其与核的关系,并观察了细胞松驰素 B(Cytochalasin B.简称CB)所引起的骨架系统的改变。CB破坏含actin的非张力纤维的微丝结构,所造成的较大的不定形团块可连在张力纤维上。而多数团块是被微管和中等纤维互相牵拉而悬浮在细胞质各处。同时,这些纤维也因为团块的形成而变得互相靠拢,往往局部平行成束。与此同时,细胞骨架网状结构中出现空洞。在不同高度上,这些空洞的位置常常是一致的。本文还对样品制备和显微照相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细胞骨架与细胞器关系的研究一向受到技术上的限制。因为超薄切片法不能很好地反映立体关系,而去垢剂整体提取的方法虽能保持良好的骨架,却使各种细胞器丧失殆尽。超高压电镜(HVEM)具有较强的穿透力,并可同时显示细胞骨架纤维及其它细胞结构,是较为理想的观察手段。本文选用了具有突出扁平形态的印度黄麂(Indian Muntjac)转化细胞(细胞平均厚度约0.5—1μ,核部位也仅2μ左右),更加充分发挥了超高压电镜的长处,可直接观察完整的细胞。我们在日产JEOL-JEM1000电镜上,以1000千伏工作电压对麂细胞进行了观察。麂细胞骨架极为发达,在超高压电镜下致密的纤维网架充满整个视野,以致其它各种细胞结构都不同程度地被骨  相似文献   

4.
细胞骨架在细胞的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活细胞的支撑物质,维持细胞及核的形态,决定各细胞器及某些大分子的空间位置,並参与其位移活动;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转运,细胞的收缩及伪足的运动,与细胞分裂活动有密切关系。自60年代发现细胞骨架结构汇来,国内外对其研究十分活跃,本文介绍一种微量培养整装提取观察细胞骨架的方法,其特点在于节省细胞用量、血清、培养液及某些昂贵试剂,同时使细胞便于在覆膜镍网上生长。用此法制备样品效果满意。制备Formvar膜,置镍网于膜上,再于网上放一小片中央有孔(φ2.5mm)的100目不锈钢网,用载片将此漂浮物整体捞出,晾干备用。形用器具均需灭菌处理。取φ6~8 mm口径的小玻管套住载网。基部外  相似文献   

5.
活体细胞骨架的原子力显微成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原子力显微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实现对活体细胞骨架纳米尺度的实时观察,采用轻敲模式和接触模式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进行成像。结果显示不同模式在分辨细胞超微结构及质膜下细胞骨架纤维束等方面各有特点,可从不同角度获取细胞骨架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原子力显微镜磁驱动轻敲模式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I公司最新发展的磁驱动轻敲模式(MAC mode)时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系3T3细胞进行在位成像研究.分别用力常数为0.95 N/m及0.03 N/m的微悬臂进行磁驱动轻敲模式成像,并与接触模式进行比较.同时研究了固定细胞与活体细胞之间的形貌差异.结果显示,利用上述两种微悬臂探针,磁驱动轻敲模式均可获得高分辨像.与接触模式相比,磁驱动轻敲模式对活细胞的影响较小,在细胞膜表面微结构及细胞内亚结构成像方面,有明显优势.而接触模式由于其施力方式,使活细胞应力纤维应激性绷紧,更适合于对活体细胞应力纤维的成像研究.固定细胞与活细胞表面形貌存在较大差异,在生理环境下,进行活细胞检测更能了解细胞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7.
一种观察细胞骨架的简易整装电镜制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一种显示细胞骨架的简易有效的整装电镜制样方法。24孔培养板上钻以直径为2.5mm的圆孔,覆上0.25%的Formvar膜后,成为培养细胞的良好支撑物,然后在原位对培养的细胞进行抽提、固定和二氧化碳临界点干燥,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和定位,再以浸湿的单目铜网置于圆孔上,自然干燥后取上已覆有Formvar膜的铜网,即可进行标本的观察。该方法材料来源容易、经济,操作简便,成功率较高,并可减少盲目的电镜观察及人工假象,所得的细胞骨架图像清晰。  相似文献   

8.
不对称单位膜的电镜显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多种电镜技术,观察了膀胱上皮细胞不对称单位膜(AUM)的形态结构,并对其成份、分布及其与细胞骨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针对这一特殊细胞结构在电镜制样方法上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AUM富含带有糖侧链的糖蛋白;(2)小鼠中间层细胞也具有AUM结构;(3)AUM结构与中间纤维紧密结合。这些结果为研究AUM与膀胱上皮细胞分化的关系以及AUM的功能提供了新的直观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用SEM研究植物细胞骨架三维结构迄今人们为了研究植物细胞骨架的三维结构,主要采用连续切片进行三维重构或厚切片方法以及免疫荧光技术。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术来研究植物细胞骨架的报道极少,其主要原因在于样品制备的困难。我们根据Blackmore等(1984)方法利用快速冷冻固定保存细胞结构及其微管系统,并结合Tanaka等(1981)的用低浓度OsO_4  相似文献   

10.
纽蛋白 (vinculin)是一种与粘着类型连接(adherins typecontact)形成有关的细胞骨架蛋白 ,其作用是将丝状肌动蛋白 (F actin)锚着于连接点形成部位的细胞膜上。已有报道 ,在培养细胞 ,纽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与培养基质间形成的点状连接处 ,但在胞浆内有一纽蛋白池 ,其与膜连的纽蛋白间形成动力学平衡[1] 。目前关于点状连接部位纽蛋白分布及作用的报道很多 ,但关于胞浆内纽蛋白池在细胞超微结构的分布 ,至今未见报道。本文采用ACLAR膜 (聚苯乙烯膜 )培养细胞、免疫组化技术及倒扣包埋法对电镜下纽蛋白…  相似文献   

11.
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技术,用活细胞荧光示踪剂标记细胞,观察细胞在天然丝索纤维和再生丝索纤维上的生长情况。用含10μmol/L Cell—Tracker CM-Dil(Molecular Probes Company)的尤血清RPMI1640培养液,室温标记V79.333和原代心肌细胞30min,接种于Glass Bottom Dish中,将两种受试材料分别放入Glass Bottom Dish中,继续培养。在加入受试材料后1.2.3.4、5,7天,利用LSCM技术,采用双通道同时扫描的方式,一个通道的激发波长为5341ma,发射波长为540—650nm,另一个通道使用微分干涉差成像技术,动态观察细胞在再生丝素纤维受试材料的生长情况。实验发现V79细胞和3T3细胞在天然丝素纤维上是接种后5天明显增多,在再生丝素纤维上生长数量是接种后4天明显增多,而且比在天然丝素纤维生长的数量多。原代心肌细胞在天然和再生丝素纤维上生长得非常少。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们曾发现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可诱导大量对松胞素B不敏感的微丝,而且病毒的释放与微丝结构有某种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用整装电镜技术对细胞骨架与成熟病毒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地探讨。将牛肾次代细胞培养在敷有方华膜和鼠尾胶膜的金网或镍网上,接种病毒24小时后,在室温下用戊二醛和锇酸固定细胞,并用醋酸双氧铀染色1小时,再经脱水和临界点干燥后,于日本JEM—200CX电镜下观察,加速电压200KV,同一视野以8度之差,拍摄二张照片,用于立体视镜观察。正常牛肾细胞的边缘,细胞质膜完整,骨架系统层次分明,线粒体等细胞固定在细胞骨架网络上。在IBRV感染的细胞中,细胞骨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层次减少,微丝束增多,分布似乎更有方向性。许多区域细胞质  相似文献   

13.
应用电镜研究病毒与细胞骨架关系的几种简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研究病毒与细胞骨架关系的几种简便的电镜方法。同时应用这些方法从多种角度对样品进行观察,不仅可以互相印证,而且能获得更多的信息。观察到了病毒感染的细胞骨架的某些变化。本文还报告了这些方法在研究动物病毒与细胞骨架关系方面的应用,并讨论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金双标记技术对免疫毒素在细胞内传递途径进行了亚显微形态研究。采用5nm胶体金颗粒标记羊抗鼠、15nm胶体金颗粒标记兔抗蓖麻毒素以及免疫毒素(由抗CD_5、CD_2、CD_8及抗金T细胞的单抗DS27、JN205、P218、P81和蓖麻毒素构成),对免疫毒素与Molt-4细胞(人T淋巴细胞系)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动态观察及超微结构定位。电镜下,在不同时期的实验动态观察中,两种不同粒径的金颗粒相伴随,共同定位于细胞膜及其突起表面、细胞膜被膜小凹(Coated pit)中,随后进入细胞内,定位于内吞小体(endosome)及其所属小管、小泡、多泡小体及溶酶体,并迅速到达跨高尔基氏复合体网状系统(trans-Golgi network)。实验中还观察到细胞膜表面有分布  相似文献   

15.
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可生成细胞集落,在一定程度上集落的大小取决于培养体系中集落刺激因子(CSF)的种类及浓度[1]。RSP-2.P3 CSF是来源于大鼠脾细胞系体外无血清培养的分泌因子[2]。本文在光镜观察基础之上,运用甲基纤维素和琼脂套环顶扣法制备SEM和TEM样品,比较研究在RSP-2.P3 CSF与已知的 HU(人尿来源巨噬细胞的CSF)刺激下粒细胞和巨是噬细胞集落生成的形态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电镜及免疫电镜技术对 2 1 8例垂体腺瘤进行了观察分析 ;并根据瘤细胞超微结构及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特点进行了分类。免疫电镜证实并非所有含纤维小体的瘤细胞为生长激素细胞 ,某些泌乳素细胞腺瘤亦可查见纤维小体 ,这提示纤维小体并不是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特有的一个形态特点。本观察证实异位外排现象常属于少颗粒泌乳素细胞腺瘤的一个特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 ACTH)细胞腺瘤的分泌颗粒形状不规则 ,体积变异较大 ,瘤细胞内常含有成束的微纤维丝 ,有时瘤细胞核周围可形成环状纤维区。根据以往观察 (主要是常规电镜观察 ) ,促性腺激…  相似文献   

17.
伊蚊培养细胞中发现的一株新浓核病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伊蚊 (Aedesalbopictus)C6 36细胞株上培养登革病毒时 ,发现了一潜伏在这种细胞内的新病毒株 ,我们对此病毒进行了初步研究 ,并命名为C6 36DNV。这种病毒在细胞未被登革病毒感染时 ,并没有明显影响细胞的生长 ,细胞仍能正常传代。但当细胞受登革病毒感染时 ,这种病毒能大量繁殖 ,从而拖延、影响登革病毒对C6 36细胞的破坏和致病作用。对正常C6 36细胞的研究 :对正常细胞进行分离提纯 ,不能分离得到病毒粒子 ,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 ,发现细胞发育正常 ,细胞核染色均匀 ,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丰富 (图 1)。对未…  相似文献   

18.
应用分级抽提方法~[1],结合整装细胞电镜技术(Whole mount ceu EM)、非树脂包埋——去包埋剂电镜技术(embedment—free EM)~[2]及扫描电镜技术对HeLa细胞和牛肾传代细胞的中间纤维体系进行了观察,同时还应用角蛋白(Keratin)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HeLa细胞的中间纤维进行了定性研究。中间纤维在整装细胞电镜、DGD(Diethylene Glycol Distearate)包埋——去包埋剂电镜及扫描电镜下,均呈致密网状,其单丝直径均约10nm,这说明中间纤维在非离子去垢剂如Triton x—100及(NH_4)_2SO_4溶液的分级提取过程中是稳定的;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较粗的纤维,这显然是单丝聚合形成的束。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角朊细胞在人羊膜(HAM)上的生长情况,确立角朊细胞在HAM上的合适接种密度和培养时间,为HAM负载角朊细胞构建皮肤表皮替代物修复严重创伤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虽然肾上腺之嗜铬性细胞(adrenol chromaffin cells)及其肿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 cells)在培养的过程中所呈现在形态之特徵,已有许多之学者作很详尽之报道。唯独在长期培养中,有关神经转化(neuronal tansformation)及儿茶酚胺分泌(catecholamine secretion)超微构造上之研究,尚有待进一步之探讨。为此,我们针对此两种细胞在长期培养中轴突的形成作一系列之电镜观察,并且配合此种细胞在静止或兴奋之情况下儿茶酚胺分泌的生化测定结果,来证实并提供神经转化的过程及儿茶酚胺分泌之机转在超微构造上的特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