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以蓝莓全果、蓝莓果皮和蓝莓果肉为原料,采用醇提法和水提法测定其绿原酸、原儿茶酸、槲皮素、香草酸、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蓝莓果实不同部位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蓝莓果皮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为32.61 mg/g和26.95 mg/g;蓝莓果实各部位醇提取物中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水提取物,顺序为蓝莓果皮>蓝莓全果>蓝莓果肉;各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原儿茶酸、槲皮素、香草酸,在蓝莓果皮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果肉和蓝莓全果中(P<0.05),蓝莓果实中绿原酸和香草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8):103-107
以高丛、矮丛、兔眼蓝莓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其总酚、花色苷、原花色素、单体酚以及抗氧化力差异。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绿原酸为3种蓝莓中含量最多的酚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是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含量最丰富的黄烷醇,表儿茶素没食酸酯则是矮丛蓝莓含量最高的黄烷醇;在3种蓝莓中含量最高的黄酮醇均为芦丁;矮丛蓝莓单体酚总量显著高于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抗氧化分析结果则表明,无论从DPPH、ABTS还是FRAP测定结果来看,矮丛蓝莓均具有最强的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蓝莓总酚、总花色苷和原花色素含量均与抗氧化能力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桑葚、蓝莓、黑加仑中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桑葚、蓝莓和黑加仑3种小浆果的总酚、黄酮含量,并以DPPH·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等4种体外体系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桑葚提取物总酚和黄酮含量最多,分别达到(88.78±3.751)mg/g和(19.89±1.261)mg/g,其抗氧化能力也最强,DPPH·清除能力[IC50(0.953±0.004)mg/m L]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均远高于其他2种小浆果;·OH清除能力[IC50(4.238±0.037)mg/m L]和总抗氧化能力也为最强。蓝莓除DPPH·清除能力不如黑加仑外,在其他3种体外体系中的表现均强于黑加仑。  相似文献   

4.
覆盆子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覆盆子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总酚、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为研究目的,采用还原力,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体系来评价它们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28.33±13.75)mg/g和(298.25±25.64)mg/g(p<0.05);该相在不同抗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也最强,清除DPPH和OH的能力显著强于BHT(p<0.05)。覆盆子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中的总酚含量与还原力,DPPH和OH清除能力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97、0.9321和0.9808,这表明总酚是覆盆子提取物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以红心火龙果和白心火龙果为原料,测定不同种类和部位火龙果(红心火龙果果肉,red flesh,RF;白心火龙果果肉,white flesh,WF;红心火龙果果皮,red peel,RP;白心火龙果果皮,white peel,WP)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部位火龙果发酵液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且RP发酵液表现出最高的总酚(636.63 mg/L)、总黄酮含量(452.42 mg/L)及最强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VC浓度169.32 mg/L)、还原能力(140.29 mg/L)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96.65%);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还原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之间呈正相关,表明总酚类物质是火龙果中抗氧化成分。  相似文献   

6.
制取工艺对杏仁油中总酚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收集的新疆11种新鲜杏仁为材料,分别采用冷榨和热榨工艺制取杏仁油,并对其总酚含量(FC法)、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进行测定,探讨杏仁油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杏仁油总酚含量、DPPH清除率和还原能力均有所不同,总酚含量和DPPH清除率最高的都是冷榨的树上杏干杏仁油,分别为1.151 mg/m L和94.91%,而还原能力最强的是热榨的龙王帽杏仁油,吸光值为0.119。DPPH清除率和还原能力与总酚含量的线性关系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多酚物质是杏仁油中比较重要的抗氧化剂,但并非唯一的一种。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种干红葡萄酒色泽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7种干红葡萄酒的CIELAB参数(L*,a*,b*,C*,h)、总酚含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Fe3+还原能力。利用CIELAB参数及总抗氧化能力综合指数对所选干红葡萄酒进行系统聚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干红葡萄酒CIELAB参数存在差异,干红葡萄酒总酚含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Fe3+还原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综合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该4项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4项指标均与L*呈极显著性负相关。CIELAB参数(L*,C*,h)与抗氧化能力综合指数将27种干红葡萄酒划分成4大类,以RW2,RW3,RW9,RW8,RW23,RW21干红葡萄酒的色泽及抗氧化活性俱佳。  相似文献   

8.
以浸提法用80%vol乙醇提取吕梁红枣中的非酶类抗氧化物质,从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以及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4方面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评价吕梁红枣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红枣非酶类抗氧化物质溶液浓度设置为:1.34mg/mL、2.69mg/mL、5.38mg/mL、10.75mg/mL、21.5mg/mL。结果表明:红枣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为3.22mg/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随提取物质量浓度增大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且高于BHT;还原能力也是随提取物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明显高于BHT;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随提取物质量浓度增人清除自由基能力呈明显的增强趋势,范围从15.25%增强至62.74%。  相似文献   

9.
蓝莓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蓝莓叶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总酚和黄酮的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分别用水、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蓝莓叶中的活性物质,采用Folin-Cioeaile法、三氯化铝显色法分别测定不同提取物中总酚和黄酮的含量;应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体系及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考察活性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蓝莓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随提取溶剂极性的减小而减小.水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和ABTS+·的EC50分别为(12.78±0.10)、(6.35±0.03) μg/mL,抑制β-胡萝卜素淬灭IC50值为(25.33±0.02) μg/mL.含量测定显示水提物中总酚含量最高,为(264.67±0.29)mg/g,而甲醇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为(68.94±0.08)mg/g,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差别较大,总酚和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提示水可作为蓝莓叶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优选溶剂,而总酚和黄酮含量可作为蓝莓叶抗氧化提取物的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草莓、黑莓、蓝莓中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草莓、黑莓、蓝莓3种小浆果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及其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蓝莓全果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在所测3种浆果全果中最高,分别为9.44mg没食子酸/g干质量、36.08mg芦丁/g干质量、24.38mg儿茶素/g干质量;其总抗氧化能力也最强,达14.98mmol Trolox/100g干质量。草莓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则最低,抗氧化能力也最弱。此外,3种浆果果渣中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全果和果汁,即果渣>全果>果汁。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以及原花青素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酚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达到0.9704,表明酚类物质是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确定板栗糯米清酒的营养及保健价值,首先对酒样所含氨基酸种类及含量进行分析,然后通过与糯米清酒及不同抗氧化剂之间的比较,对板栗糯米清酒的亚油酸体系抗氧化性能、还原能力、金属螯合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以及总酚含量等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板栗糯米清酒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糯米酒中的氨基酸含量,其中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含量是糯米酒中的二倍以上。板栗糯米清酒具有抑制亚油酸自氧化的能力,抑制率可达到80.70%,还原能力较强,金属螯合活性较低为11.57%,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38.67%,总酚含量约为187.1 μg/mL,板栗糯米清酒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优于相同工艺的糯米清酒。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两步发酵法制备枳椇子黄酒(Huangjiu fermented with Hovenia dulcis Thunb, HFH),检测其理化指标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为探究其抗氧化原因,比较了浸泡型和发酵型枳椇子黄酒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分析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发酵型枳椇子黄酒属于特型半干黄酒,具有药香,苦味和涩味有所改善,口感更佳。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分别为0.727、33.60、9.07、0.823 mg VC/mL,均高于普通发酵黄酒。经比较发现发酵型枳椇子黄酒中总酚含量为1120.20 mg/L,显著高于浸泡型(P<0.05),总黄酮含量为217.20 mg/L。发酵型枳椇子黄酒中二氢杨梅素含量为235.66 mg/L,显著高于浸泡型(P<0.05),杨梅素含量为16.12 mg/L。发酵法制备枳椇子黄酒,可以提高黄酒中总酚含量,富集了二氢杨梅素,使其具备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得到优良的本土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商业酿酒酵母(DS、CECA、CEC01)为对照,采用本土优良酿酒酵母WJ1、Q12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测定其发酵过程中总酸、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并对葡萄酒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酿酒酵母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过程中总酸、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变化趋势一致。本土酿酒酵母WJ1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酸度较高,为6.92 g/L,残糖、酒精度、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为3.32 g/L、15.0%vol、282.35 mg/L、204.95 mg/L、3 110.04 mg/L,感官评分为89分,显著高于商业酿酒酵母(P<0.05)。酿酒酵母Q12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酸度、残糖、酒精度分别为3.87 g/L、3.5 g/L、14.8%vol,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分别为192.22 mg/L、205.01 mg/L、2 215.37 mg/L,感官评分为70分,显著低于商业酿酒酵母(P<0.05)。因此,本土酿酒酵母WJ1可用作发酵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商业酵母。  相似文献   

14.
以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为原料,发酵制备蓝莓酵素,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总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变化,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变化情况,并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初步探究其抗氧化的相关机制。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总花青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于发酵第50 d时,达到了0.52 mg/mL,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均于第300 d时达到最大值2.81、3.17 mg/mL;1, 1-二苯基-2-苦苯肼(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均呈现先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蓝莓酵素能够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增强其在双氧水刺激下的氧化应激能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力,并且降低线虫体内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该结果表明蓝莓酵素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来减缓秀丽隐杆线虫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双孢菇菇柄为原料,以植物乳杆菌接种量、糖添加量和发酵时间为主要因素,总酚含量为评判指标,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研究优化了双孢菇菇柄酵素发酵工艺,并对酵素产品发酵前后及在4 ℃和25 ℃贮藏5 d的其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菇柄酵素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接种量3%、糖添加量9.50%、发酵时间24 h,酵素产品总酚含量值可达2.20 mg/mL,与预测值2.19 mg/mL相符;研究发现发酵后菇柄酵素的总酚、抗坏血酸含量分别为2.20 mg/mL与44.40 μg/mL,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铁离子还原力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51.93%、52.11%、0.70、28.09 U/mL,与发酵前比较有明显地提高。进一步对4 ℃和25 ℃贮藏条件下酵素的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4 ℃贮藏的酵素,在贮藏0 d时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力和抗氧化能力均较强,在贮藏1 d后,酵素的抗氧化能力开始急剧下降,同时25 ℃条件下贮藏的酵素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4 ℃贮藏(P<0.05)。  相似文献   

16.
两种工艺拐枣酒抗氧化成分及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拐枣果梗为原料,制备拐枣露酒与发酵酒,测定拐枣酒中营养成分含量,并采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与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4种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旨在比较两种工艺拐枣酒抗氧化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拐枣发酵酒中总多酚、总黄酮、抗坏血酸含量均高于拐枣露酒,拐枣露酒中具有较高的糖含量,发酵酒中残糖量少。两种工艺拐枣酒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其抗氧化能力与之含有的总黄酮、总多酚及抗坏血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拐枣酒的ORAC值在6.49~14.69 mmol/L之间,FRAP值在3.59~11.71 mmol/L之间,对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均>90%,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在7.10~20.30 μg/mL、23.40~52.30 μg/mL之间。拐枣露酒与拐枣发酵酒相比,发酵酒中营养成分含量更高,品质更佳,抗氧化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人们对开发天然抗氧化剂的兴趣日益浓厚,多酚是植物资源中含量较高的活性物质,由于其结构特征而具有抗氧化活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冬红海棠果实不同部位中18种多酚类物质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并检测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3个果实部位(果皮、果肉和种子)中,果皮总酚含量最高((4.03±0.20)mg GAE/g鲜重),其次是种子((3.10±0.21)mg GAE/g鲜重),表儿茶素是果皮中游离酚的主要成分。与游离酚类化合物相比,结合酚类化合物在DPPH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中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冬红海棠多酚对过氧化氢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在相同的多酚类物质浓度下,结合酚比游离酚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冬红海棠果富含多酚类物质,抗氧化能力强,在食品工业上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青为材料,在(2±1) ℃、湿度85%~90%贮藏条件下,研究0、15、30 mg/L 6-苄氨基嘌呤(6-benzyl aminopurine,6-BA)处理对上海青感官品质、色差、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叶绿素含量、总酚含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BA处理可提高上海青的贮藏保鲜效果,但与30 mg/L 6-BA处理相比,15 mg/L 6-BA处理可以更有效地减缓采后上海青的黄化和感官品质的下降,减轻其质量损失现象,显著抑制上海青的呼吸强度、叶绿素分解和MDA的生成,维持其较高的总酚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可见,15 mg/L 6-BA处理延缓了上海青贮藏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紫马铃薯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富含花色苷的紫马铃薯汁,分别使用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种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研究烫漂时间、酶用量对紫马铃薯汁出汁率、花色苷、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及发酵过程中pH、花色苷、总酚含量、糖组分、有机酸、DPPH·清除能力等变化。结果表明:紫马铃薯经烫漂护色2.5 min时出汁率最高。烫漂时间对紫马铃薯汁的花色苷含量影响极为显著,烫漂2.5 min时花色苷含量比未经烫漂处理的提升了7.7倍。经高温α-淀粉酶(20 U/g)、糖化酶(200 U/g)酶解处理后的紫马铃薯汁出汁率为69.80%±3.85%,总酚含量1136.7±33.76 mg/L,花色苷含量为218.25±1.89 mg/L。紫马铃薯汁经乳酸菌发酵后pH逐渐下降,并产生大量的乳酸,产酸能力大小依次为保加利亚乳杆菌 > 植物乳杆菌 > 干酪乳杆菌,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发酵过程中均作为底物被乳酸菌消耗,发酵48 h后花色苷、总酚、DPPH·清除能力分别下降了11.33%~17.82%、6.22%~7.73%、24.23%~27.62%。抗氧化活性下降与花色苷和总酚含量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绥农56大豆为原料,研究热处理对豆浆中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热处理可适当提高豆浆中总酚含量。豆浆在100 ℃处理20 min时,总酚含量1.54 mg/g,且脲酶呈阴性;豆浆热处理过程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先减弱后增强,从42.80%增加至50.46%;ABTS?+清除能力先增强后减弱,从36.26%降至20.16%;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波动式变化;铁还原力随着温度增加而减弱。不同温度热处理下豆浆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豆浆总酚含量与其抗氧化能力都呈正相关,尤其是与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最强。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大豆多酚开发大豆加工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