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轻工业   18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改善受热不均和局部焦糊的现象,得到高品质干燥产品,对生姜间歇真空微波干燥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在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真空微波干燥的前后阶段间歇比(PR1、PR2)、转换点含水率及干燥温度对生姜干燥时间、能耗、颜色及总酚含量影响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生姜间歇真空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第一阶段间歇比PR1=1.7、转换点含水率30%、第二阶段间歇比PR2=3.0、干燥温度50℃。  相似文献   
2.
以龙眼原浆添加不同比例水后熬制龙眼膏,并对其熬制过程中营养成分、抗氧化能力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熬制过程中总糖、蔗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葡萄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果糖则总体呈下降趋势,总抗氧化能力先升高后降低,抗超氧阴离子能力一直呈下降趋势。且不同熬制条件下得到的龙眼膏产品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小。初步表明在龙眼膏熬制过程中果糖要先于葡萄糖参与美拉德反应,添加水量、微波功率对龙眼膏的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小;龙眼原浆与添加水量比为1:1时能有效延长龙眼膏的熬制时间,有利于龙眼膏的熬制,且400 W加热效果要优于800 W。  相似文献   
3.
以骏枣果酒为原料发酵果醋,对发酵过程中营养品质指标变化及发酵前后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6~72 h期间为发酵产酸的主要时期,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到醋酸、草酸、柠檬酸、乳酸、琥珀酸、苹果酸6种有机酸,发酵后果醋中醋酸和琥珀酸含量分别为发酵前的15倍和3.7倍,乳酸和草酸含量则显著性降低,总酸味强度是果酒的6.17倍。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不断下降,维生素C含量先下降后趋于稳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醋酸发酵前后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65种,其中果醋检测到39种,相比果酒减少8种,果醋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为37.42%,其中乙酸乙酯和乙酸异戊酯为主要的酯类物质,其次是酸类物质相对含量为30.69%。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紫马铃薯为原料,通过酶法制备富含花色苷的紫马铃薯汁,分别使用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及植物乳杆菌三种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研究烫漂时间、酶用量对紫马铃薯汁出汁率、花色苷、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及发酵过程中pH、花色苷、总酚含量、糖组分、有机酸、DPPH·清除能力等变化。结果表明:紫马铃薯经烫漂护色2.5 min时出汁率最高。烫漂时间对紫马铃薯汁的花色苷含量影响极为显著,烫漂2.5 min时花色苷含量比未经烫漂处理的提升了7.7倍。经高温α-淀粉酶(20 U/g)、糖化酶(200 U/g)酶解处理后的紫马铃薯汁出汁率为69.80%±3.85%,总酚含量1136.7±33.76 mg/L,花色苷含量为218.25±1.89 mg/L。紫马铃薯汁经乳酸菌发酵后pH逐渐下降,并产生大量的乳酸,产酸能力大小依次为保加利亚乳杆菌 > 植物乳杆菌 > 干酪乳杆菌,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在发酵过程中均作为底物被乳酸菌消耗,发酵48 h后花色苷、总酚、DPPH·清除能力分别下降了11.33%~17.82%、6.22%~7.73%、24.23%~27.62%。抗氧化活性下降与花色苷和总酚含量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5.
红枣浆中分别接种干酪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的复合菌进行发酵,测定红枣浆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活菌数并比较发酵前后pH值、总滴定酸、总酚、总黄酮、多糖、抗坏血酸、有机酸、抗氧化能力和色泽等变化。结果表明,红枣浆营养丰富,上述3种不同乳酸菌混合均能在红枣浆中较好的生长,发酵24 h后,活菌数超过9.4 lg CFU/mL,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的红枣浆色泽与未发酵组更接近。在总酚、总黄酮、多糖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等方面,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也优于其余2个发酵组。综上所述,红枣浆应以植物乳杆菌与鼠李糖乳杆菌混合发酵为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荔枝果渣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理化、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通过酶解、超声波、高压热水和高静水压4种方法制备荔枝果渣IDF,利用激光粒度仪、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分析荔枝果渣IDF的粒径、单糖组成等理化结构特性,并探究荔枝果渣IDF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能力。结果表明:酶法提取的荔枝果渣IDF平均粒径最小为(11.88±1.19) μm,酶法和超声波法提取的荔枝果渣IDF含有更多的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各纤维样品均存在典型的纤维素多糖特征吸收峰和纤维素Ⅰ型结构,其微观结构存在差异。功能性质表明,高压热水法提取的荔枝果渣IDF总酚含量高达(13.23±0.32) mg GAE/g,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最为显著。高压热水法和高静水压法提取的荔枝果渣IDF表现出最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超声波法提取的荔枝果渣IDF的葡萄糖束缚能力和葡萄糖透析延迟能力均显著高于其它样品。结论:荔枝果渣IDF具有潜在的抗氧化和降血糖活性,可作为功能性产品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7.
分析荔枝干果肉蛋白组成并比较不同组份蛋白质的抗氧化性。采用等电点法提取不同组份蛋白质,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不同组份蛋白及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用超高压液相质谱联用系统Q1扫描测定不同等电点组份中小分子蛋白分子量分布,用抗氧化试剂盒测定不同等电点组份蛋白质的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荔枝浆浸泡2 h为蛋白质的最佳提取时间,测得pH 3.5、pH 5.5、pH 6.5和pH 7.5为荔枝蛋白的4个等电点,且4个等电点组份蛋白含量分别占果肉总蛋白的12.03%、14.37%、17.18%、9.45%;不同组份蛋白氨基酸种类相同、含量不同;pI 3.5和pI 5.5组份中含量较高的小分子蛋白集中在5000 Da附近,pI6.5和pI7.5组份中含量较高的小分子蛋白主要集中在1000 Da和5000 Da附近。说明不同组份荔枝蛋白抗氧化性不同。荔枝蛋白四个等电点组份的蛋白氨基酸含量、分子量分布及抗氧化性不同。  相似文献   
8.
不同热泵干燥温度对柑橘果皮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热泵干燥温度对柑橘果皮品质的影响,以新鲜的柑橘果皮为原料,分别对日晒(对照)和不同热泵温度(40℃、50℃、60℃、70℃、80℃)条件干燥获得的柑橘果皮的色泽、复水比、精油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a值在40℃、50℃、60℃热泵干燥和热晒干燥无显著差异(p0.05),在温度高于60℃时呈下降趋势,b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热泵干燥?E值最小;当复水达到平衡时,日晒干燥、40℃、50℃、60℃热泵干燥柑橘果皮的复水比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且显著高于70℃和80℃干燥的柑橘果皮(p0.05);精油和总黄酮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其中在60℃时,精油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2.04%和13.46%;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也是60℃最高,分别为54.16%和37.13%。综合各项指标,热泵干燥温度为60℃时,可以较大的保持柑橘果皮的色泽、黄酮和抗氧化性等品质指标,为柑橘果皮热泵干燥的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采用振荡、超声波、间歇真空的物理辅助方式对比静置浸泡青梅盐胚脱盐,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青梅盐胚脱盐效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振荡浸泡、超声辅助浸泡方式脱盐4 h后,脱盐率与梅胚水分含量均达到相对平衡状态,脱盐率超过60%,而间歇真空浸泡和静置浸泡方式脱盐8 h后脱盐率仍低于60%;超声波辅助浸泡脱盐后梅胚中有机酸含量39.26 mg/g显著高于其它脱盐方式,多酚含量458.06 mg/kg仅次于间歇真空辅助浸泡方式的501.56 mg/kg,但显著高于振荡浸泡、静置浸泡,四种方式脱盐的梅胚抗氧化活性无显著性差异;振荡浸泡、超声辅助浸泡脱盐的梅胚渗糖4 d后青梅果脯总糖含量分别达36.52%、34.10%,优于静置浸泡、间歇真空辅助浸泡的27.12%、24.37%。综上,在确保脱盐效率前提下,超声辅助浸泡为适合青梅盐胚脱盐较佳的物理辅助方式,可有效保留梅胚有机酸并提升脱盐梅胚的渗糖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针对果蔬干制加工中存在的能耗高、时间长、营养成分损失严重等问题,主要通过干燥技术的创新以及干燥设备的研发予以不断改善,而干燥前处理技术在国内发展相对缓慢。干燥前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手段对物料进行处理,从而起到加快物料干燥速率、提高产品外观及营养品质、延长货架期的作用。目前常用的果蔬干燥前处理技术有:热烫、冻融、渗透、化学试剂、超声、超高压、高压脉冲电场、二氧化碳浸渍处理等。本研究针对上述几种前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进行综述,对比不同前处理技术的作用机制及适用果蔬的种类,并展望了不同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与趋势,以期为果蔬干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