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端锚锚杆工作载荷的导波确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纵向导波对端锚锚杆的工作载荷进行无损检测。首先分析端锚锚杆工作载荷在锚杆自由段及锚固段的不同分布特征,然后计算纵向导波在锚杆自由段(承受拉应力)中的传播速度。当锚杆变形在弹性范围内时,随着自由段承受拉应力的增大,同一频率纵向导波在锚杆中传播的群速度逐渐减小,并且群速度与拉应力大小呈线性递减关系;对纵向导波在端锚锚杆锚固段上界面的反射情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5~75 kHz频率范围纵向导波在锚固段上界面有明显的反射回波;提出使用纵向导波在锚固段上界面的反射回波及在锚杆自由段的传播时间来确定锚杆工作载荷的大小,由理论分析得到的工作载荷与导波传播时间的关系曲线与试验结果具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非饱和土的应力传递机理与有效应力原理”(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在分析了水气交界面 (收缩膜 )、土粒与粒间水和气受力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土体中任一点三个有效应力的表达形式和其中有效应力参数的确定方法。原文引起了蒋先生的兴趣与讨论 ,非常高兴。讨论从原文的理论推导中提取“5个假定” ,并认为这些假定“似不太合理” ,“显得人为因素太多缺乏依据” ,进而提出了一些建议方法与原文作者商讨。对此 ,我们首先表示感谢 ,并提出原文作者的一些思考。应该承认 ,非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问题 ,尽管它有很大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 ,至今还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土力学中 ,应力应变问题  相似文献   

3.
锚固岩体的流变模型及计算方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等效材料”的概念,运用本构理论和模型试验手段探讨了锚固岩体的流变特性,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并在地下洞室稳定分析的解析公式及有限元数值方法中运用,还进行了计算验证和工程应用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关于锚固岩体的几个力学特性问题的探讨”一文的答复邹志晖,汪志林(武汉水利电力大学,430072)(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笔者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了江玉生同志的“关于锚固岩体的几个力学特性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现就该文提出的一些问题答...  相似文献   

5.
关于“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讨论的答复王立忠(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原文)中从Biot理论和混合物理论的一致性出发,对饱和土中传播问题提出了几点有别于国内外学者的看法。陈龙...  相似文献   

6.
关于“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的讨论陈龙珠黄秋菊(浙江大学结构理论与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27)《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第6期刊登的“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在饱和土波动方程的合理形式、P波定义及其在一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八节点等参数有限单元法研究了二维时空域岩土介质内弹性平面应变波的传播问题,以及波与地下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反应。当荷载对时间的导数有间断时,在求解上述波传播问题的有限元数值计算中将普遍出现所谓的“初始病态”和“超越现象”。本文从变分原理和波动理论出发,对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考虑加速度间断特性来改进数值解精度的方法。并作了详尽的讨论。若干算例均与理论解作了比较,其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淋涌水碎裂煤岩顶板煤巷破坏特征及控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淋涌水碎裂煤岩顶板煤巷支护过程中出现的围岩剧烈破坏难题,综合现场调研、煤岩试验、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井下试验与实测等方法,对其变形破坏机制、工字钢与锚杆(索)支护位移场的分布及煤巷动态破坏特征、顶板钻孔淋水量分区、新型防水锚固剂的锚杆(索)锚固力测试及淋涌水碎裂顶板控制对策进行系统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 淋涌水碎裂煤岩顶板的破坏主要是支护结构体的非整体性承载、锚杆(索)支护受钻孔淋水持续弱化失效以及顶板复合煤岩结构刚强度差异大而导致的离层综合作用的结果;(2) 研究新型防水树脂锚固剂,并通过井下淋涌水顶板锚杆(索)拉拔试验及支护后期锚索监测结果,检验防水锚固剂稳定性能;(3) 提出控制淋涌水碎裂顶板的“四位一体”控制对策,分析具体支护措施力学效应及保持顶板稳定性方面的作用;(4) 详细介绍井下运用“四位一体”综合控制系统的一典型淋涌水型碎裂煤岩顶板煤巷成功实例。研究成果可在霍州矿区进行推广应用,对类似条件巷道支护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岩土工程学报》1997年第6期刊登了“岩体的压剪损伤机理及其在岩爆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其中关于岩石压剪启裂准则的“理论分析”并没有理论应有的严格性,难以令人信服。“原文”指出,70年代周群力等提出了如下经验性判据:λKⅠ+|KⅡ...  相似文献   

10.
箱腿深卧式海洋平台-土的动力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动态子结构界面位移综合法”和“动力缩聚”方式,研究了考虑基础-地基土动力相互作用时箱腿深卧式新型海洋平台的动力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程序编制和实例计算,并与“静力缩聚”的子结构法进行了比较,最后还与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利用ANSYS对北京某明挖地铁车站在水平地震波作用下的响应进行分析。建立土体与地下结构的相互作用模型,周边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远地场,选用三种不同地震波对地铁车站进行了时程分析,同时分析埋深对车站地震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波的种类和埋深对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在不同强度的混凝土中植入不同型号的角钢,得出角钢型号、植钢深度、混凝土强度在植钢中对锚固强度的影响,其由主至次的次序为:角钢型号-植钢深度-混凝土强度。分析了三因素对植钢强度的影响以及不同试验条件下拉应力作用对植钢的破坏模式,并与传统的加固方法——植筋加固法进行比较,得出植钢加固法较植筋加固法应用更为广阔。  相似文献   

13.
根据波动理论与子结构方法,本文对井塔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提出了新的计算模型与分析方法。该模型按照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取为层状地基土-竖井-井塔相互作用结构体系,其中对竖井及土体的作用采用Novak阻抗函数。将本文方法计算的结果与某地工程实测数据作了比较,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模型与分析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该结构体系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4.
It is highly necessary to evaluate strength development during the curing proces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concrete in construction using concrete. In particular, curing strength monitoring at early age is very important to reduce the construction cost and time, because it can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required for the decision-making to safely progress to the next process. In this study, a guided wave-based non-destructive curing strength gain monitoring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even for early-age concrete is proposed. A steel plate-type piezoelectric sensor module was embedded in the concrete media at the same time as concrete placement to measure the signal from early-age concrete. The guided wave signals were measured continuously using the pitch-catch method at regular intervals. The wavelet transform process was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ignal. The guided wave's velocity of each measurement time was varied by extracting the time of flight. The wave velocity hysteresis curve according to the curing age was traced to analyse the variation patterns. Finally, a specific equation to estimate the curing strength without destructive test was derived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wave velocity hysteresis and the results from the compression test.  相似文献   

15.
根据岩石高边坡开挖工程中埋入式抗滑桩的设置位置与特点,分析了桩体非锚固段的主要受力状况,对桩前岩体抗力与桩后坡体推力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处理,提出桩前岩体抗力按三角形分布荷载计算,而桩后坡体推力按矩形分布荷载计算的分析模型,以此对埋入式抗滑桩进行内力分析计算,并以实际工程为例,对比了埋入式与悬臂式抗滑桩的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埋入式抗滑桩内力分布合理,锚固段可适当减短。  相似文献   

16.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behavior of guided waves in free and grouted rock bolts. Ultrasonic waves with frequencies from 25 to 100 kHz were used as excitation inputs. Tests were first conducted on free bolts to help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guided waves in non-grouted bolts. The effects of wave frequency and grouted length on the group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of the guided ultrasonic waves were then evaluated.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d clear but different trends for the group velocity in the free and the grouted bolts. The attenuation in free bolts was not affected by bolt length and frequency. However, in grouted bolts it increased with frequency and grouted length. It was also found that the two main sources of attenuation are the setup energy loss, which has a fixed quantity for a specific type of test setup, and the dispersive and spreading energy loss which varies with frequency and bolt length.  相似文献   

17.
缆索体系作为现代土木建设广泛应用结构之一,作为主要承载部件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目前可用于缆索体系检测方法主要有视觉检测、索力测量法、声发射、射线、磁性、超声、磁致伸缩导波检测等;本文对上述检测方法进行简要论述和对比的基础上,指出磁致伸缩导波无损检测技术由于具有检测长度大,覆盖结构区域广,可检测远离检测仪器难以到达的区域,无需开挖或拆除包覆层、防腐层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应用广泛的缆索新型无损检测方法。本文对磁致伸缩导波检测原理、传感器、检测实验研究和仪器开发及其应用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该技术现阶段研究难点和热点以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缆索体系作为现代土木建设广泛应用结构之一,作为主要承载部件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磁致伸缩导波无损检测技术在缆索损伤和腐蚀检测方面具有检测长度大,覆盖结构区域广等优势,逐渐成为应用广泛的缆索新型无损检测方法。磁致伸缩导波无损检测技术在损伤和腐蚀的定性问题上已经比较稳定,缺陷尺寸和缺陷回波的定量关系与诸多因素有关,本文对缆索的基本单元高强钢丝的缺口检测信号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缺陷回波反射系数与钢丝缺陷截面损失率的关系,发现其与抛物线非常近似;本研究为钢丝及钢丝拉索的损伤和腐蚀磁致伸缩导波无损检测的定量评价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桩基研究与应用若干进展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要地介绍了桩基研究与应用的若干进展 ,包括大直径桩承载力的尺寸效应、嵌岩灌注桩、群桩竖向和水平承载力、桩筏基础设计、成桩技术与设备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